资源简介 (共24张PPT)1961年,辛亥革命50周年的集会上,末代皇帝溥仪感慨万分的对熊秉坤说:“感谢你的第一枪,它帮我从一个神变成一个人,由一个皇帝变成了共和国的公民”。新课导入1.能够运用史料分析武昌起义爆发的过程,能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辛亥革命的意义与局限。(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了解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二次革命的主要史实。(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立足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认识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化中的历史地位。(家国情怀)学习目标广义: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12年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期间,革命党人为争取实现资产阶级民主而进行的一系列斗争。19世纪末1911.10.101912.03兴中会成立武昌起义袁世凯就任第二任大总统狭义:指的是1911年的武昌起义1.辛亥革命的概念武昌枪响 民国肇建--武昌起义(1)军事上: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领导了一系列武装起义。(2)组织上:同盟会、文学社、共进会等革命政党及团体的涌现。(3)思想上:“三民主义”思想的指导。(4)导火索:四川保路运动。清政府以铁路国有之名将已归民间所有的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国有,随后又马上出卖给英法德美四国,激起各省民众的反对。四川省的斗争尤为激烈,清廷派出大臣端方率领部分湖北新军入川镇压,致使清军在湖北防御力量减弱。保路运动蒋翊武孙武湖北新军清政府出卖铁路利权给帝国主义,激起全国人民的坚决反对, 湖北的革命团体在同盟会的推动下,利用有利时机,积极准备在武昌起义。2.爆发条件武昌枪响 民国肇建--武昌起义湖北军政府成立湖北军政府旗帜3.过程时间:1911年10月10日地点:湖北武昌主力:湖北新军过程:全国响应,清朝瓦解结果:谋划起义计划泄露三镇胜利成立政府占领武昌士兵首义起义胜利后,湖北革命党人自认为“资望”不足,遂请反对革命的新军协统黎元洪出任湖北军政府都督,结果遭到拒绝。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湖北革命党人只得用手枪逼迫黎元洪就位。革命党人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革命的不彻底性!自主学习:归纳武昌起义的过程武昌枪响 民国肇建--武昌起义★武昌汉口汉阳清王朝迅速土崩瓦解问题:为什么称为“辛亥革命”?4.结果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 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武昌枪响 民国肇建--武昌起义1.背景1911年12月下旬,孙中山从海外归来,独立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约法颁行 共和初立--中华民国建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时间地点总统副总统国旗机构纪元性质意义1912年1月1日南京孙中山黎元洪临时参议院阳历,中华民国纪元(1912)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五色旗五色旗象征五族共和汉满蒙回藏外交、教育、法制等部、局的总长、局长均为同盟会的会员。其它六部的实际工作也都掌握在革命党人手中。在拥有立法权的参议院,共有43名议员,其中同盟会会员就占了33人。2.概况阅读课本,归纳中华民国建立的基本情况约法颁行 共和初立--中华民国建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年份 民国年份1912年 民国元年1913年 民国二年1914年 民国三年1915年 民国四年1916年 民国五年…… ……公元年=民国年+1911民国年=公元年-1911小提醒:民国纪年只适用于公元1912年至新中国成立前这段时间。知识拓展民国纪年法与公元纪年法的换算学以致用: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民国11年生人,1949年他的实岁年龄是多大呢?民国11年+1911=公元1922年1949-1922=27(岁)约法颁行 共和初立--中华民国建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颁布:(一)临时政府地点设于南京,为各省代表所议定,不能更改;(二)参议院举定新总统亲到南京受任之时,大总统及国务各员乃行辞职;(三)临时政府约法为参议院所制定,新总统必须遵循颁布之一切法制章程。——李新主编:《中华民国史》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政体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颁行 共和初立--中华民国建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国家主权国民权利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主权在民平等自由2.内容:三权分立阅读课本,归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约法颁行 共和初立--中华民国建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自主学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特殊之处?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意义: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辛亥革命的两大重要成果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性质及意义:约法颁行 共和初立--中华民国建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兄,只要您能解决清帝退位的问题,宣布赞成共和,我即行辞职,推举袁兄继任总统之位!此话可当真!?那是必然!尽管放心!您可瞧好啦!约法颁行 共和初立--中华民国建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袁世凯逼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溥仪下诏退位,清朝260年统治结束。第一步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孙中山提出辞职,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第二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4月,孙中山正式解职。临时政府迁北京。第三步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①临时政府设在南京;②新任大总统到南京就职;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第四步阅读课本梳理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过程?袁世凯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袁氏窃国 再燃烽火--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与二次革命安插亲信到要害部门,破坏责任内阁制,实行独裁专制统治。1912年组建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占据优势制约袁世凯权力袁世凯宋教仁重金收买不为所动杀1913年春,准备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年仅31岁。经查,“宋案”的幕后凶手竟是袁世凯的亲信。2.导火线--“宋教仁案”袁氏窃国 再燃烽火--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与二次革命3.二次革命的概况:⑴根本原因:⑵直接原因/导火线:⑶时间:⑷领导人:⑸结果:1913年孙中山、黄兴宋教仁案袁世凯专制独裁。问题思考:这场革命为什么称为“二次革命”?失败,孙中山、黄兴等流亡日本这次革命保卫民主共和,反对专制独裁,是辛亥革命的继续,所以称为“二次革命”。袁氏窃国 再燃烽火--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与二次革命清帝退位宣统帝爱新觉罗 溥仪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1912年3月《新陈代谢》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中国人最大的感受。——《复兴之路》解说词①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封建帝制≠封建制度4.积极影响:袁氏窃国 再燃烽火--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与二次革命②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性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4.积极影响:辛亥革命有什么意呢?……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情。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一件叫民族精神的自觉,第二件叫做民主精神的自觉。——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民族民主革命是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政治民主的斗争。袁氏窃国 再燃烽火--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与二次革命剪辫子 禁止缠足③思想文化上: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提倡西服材料三: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辛亥革命亲历者吴玉章4.积极影响:袁氏窃国 再燃烽火--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与二次革命5.消极影响(局限性):材料: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如何评价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变了什么?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推动了思想解放,使社会习俗发生很大变化。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的双半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没变什么?局限性: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袁氏窃国 再燃烽火--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与二次革命中华民国的建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与二次革命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时间、主力、经过意义武昌起义背景经济;思想;组织;军事政治;思想;性质建立共和政体《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课堂小结课堂练习1.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政府命令吴禄贞率北洋新军第六镇(师)镇压山西革命,但他却暗中与山西革命党人联络,随后并共同反清,最终于1911年11月被旧势力暗杀于石家庄火车站。此事说明( )A.君主立宪思想广泛传播 B.革命与反革命斗争激烈C.革命果实落入北洋之手 D.革命党人孤立无援2.从1911年12月开始,上海某报纸连续刊登了下图所示广告。这则广告中所呈现的现象反映了辛亥革命( )A.促进了西方科技的传播 B.引发了复古思潮的兴起C.推动了社会思想的解放 D.促使租界权益全部收回BC3.1912年发表的《新陈代谢》一文中写道:“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总统成,皇帝灭。”文章中两个“成”所表述的事件是( )A.中华民国成立 B.提出三民主义C.秋收起义爆发 D.推翻封建制度4.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政府命令吴禄贞率北洋新军第六镇(师)镇压山西革命,但他却暗中与山西革命党人联络,随后并共同反清,最终于1911年11月被旧势力暗杀于石家庄火车站。此事说明( )A.君主立宪思想广泛传播 B.革命与反革命斗争激烈C.革命果实落入北洋之手 D.革命党人孤立无援课堂练习A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