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课件(共19张PPT+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5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课件(共19张PPT+视频)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请阅读《七律.长征》,找出毛泽东在诗中描述了哪些长征历史事件?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爬雪山、
三军会宁会师等
新课导入
第15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遵义会议
1.通过分析地图和图片,叙述红军长征的路线及长征过程中发生的历史事件,学生能够概述红军长征的过程。(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通过研读史料,概括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学生能够归纳总结遵义会议的意义和长征的意义。( 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体会革命先烈们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长征精神,激发爱国之情。(家国情怀)
学习目标
左右江
鄂豫皖
海陆丰
湘鄂赣
闽浙赣
湘鄂边、洪湖
川陕
1928~1930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图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中央革命根据地
对革命根据地
进行“围剿”
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1.新红军“反围剿”
围剿受挫寻出路--红军反围剿与战略转移
材料二:中央根据地五次反“围剿”情况表
(数据来源: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红军长征史》)
李德
(德国人)
博古
毛泽东
“御敌于国门之外”
阵地战、分兵抵御
诱敌深入,各个击破,
避敌主力,声东击西
①直接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②根本原因:博古、李德等的“左”倾错误;
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得到支持
目的:战略转移,保存革命力量
“左”倾:主观夸大革命力量,轻视敌人力量、客观困难;急于求成,在革命中采取盲目冒险的行为。
2.红军长征的原因
围剿受挫寻出路--红军反围剿与战略转移
6.4万
1934.10长征开始
①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血战湘江
会宁●
3.红军长征的过程
围剿受挫寻出路--红军反围剿与战略转移
湘江战役
湘江之战是红军长征中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役,8万余人的中央红军锐减至3万余人。其中担任断后的红五军34师,因桥被炸断了,几千红军没有了退路。弹尽粮绝被敌人抓住的师长陈树湘,硬是把伤口处流出的肠子拽断,以死抗争。红34师全军覆没!当地百姓为纪念死难红军,流传下“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的说法。
4.湘江之战
围剿受挫寻出路--红军反围剿与战略转移
按原计划北上湘西与红二、 六军团会合。
材料:红5军团政委李卓然回忆:由于“左”倾错误在党内、军内占统治地位,尽管指战员们英勇顽强、雨雪奋战,但我军仍连连失利,将士们怨声载道。
—《遵义会议的光芒—纪念遵义会议五十周年》
北上是自投罗网,应放弃与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
得到支持
内部分歧
围剿受挫寻出路--红军反围剿与战略转移
6.4万
1934.10长征开始
①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血战湘江
②1935.1 强渡乌江,攻克遵义,召开遵义会议。
3.红军长征的过程
围剿受挫寻出路--红军反围剿与战略转移
时间 地点 内容
意义 1935年1月
贵州遵义
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遵义会议会址
阅读教材90页内容,填写遵义会议的表格
1.遵义会议
①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②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③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定航向--遵义会议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出现了很多错误,如大革命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遵义会议
(1935年)
14年
由胜利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
转折点
14年
伟大的转折——遵义会议
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为什么遵义会议是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定航向--遵义会议
6.4万
1934.10长征开始
①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血战湘江
②1935.1 强渡乌江,攻克遵义,召开遵义会议。
③四渡赤水
④巧渡金沙江
⑤强渡大渡河⑥飞夺泸定桥
会宁●
⑦爬雪山,过草地
⑦爬雪山,过草地
⑨1935.10吴起镇会师
⑩1936.10三大主力
会宁会师 长征结束
⑧突破天险腊子口
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胜利铸丰碑--红军长征胜利
材料1:我们党领导红军......胜利完成了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
——习近平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讲话
①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材料2:倒下的是一座座丰碑,活着的是一面面旗帜。人数虽少些,但留下的是中国革命的精华。
——毛泽东
材料3: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③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历史意义
结合材料及教材92页内容,归纳红军万里长征的历史意义?
②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长征胜利铸丰碑--红军长征胜利
遵义会议旧址
1.对错误问题的斗争
2.敌人的围追堵截
3.恶劣的自然条件,爬雪山、过草地
4.物资的匮乏
血战湘江
飞夺泸定桥
强渡大渡河
爬雪山
过草地
吃草根树皮
腰带也拿来充饥
思考:红军在长征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结合材料和前面学习,谈谈你心中的长征精神是什么?
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长征胜利铸丰碑--红军长征胜利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结合习近平主席的讲话,谈谈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
拓展延伸


原因
意义
过程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开始:1934年10月,江西瑞金出发
重大转折:遵义会议
结束:1936年10月,会宁会师
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铸就了长征精神
前期受挫:
血战湘江
继续长征: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过草地
突破腊子口
四渡赤水
冲破四道封锁线
课堂小结
1.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8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在危急时刻,果断建议红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进行“通道转兵”的是(  )
A.陈独秀 B.博古 C.李德 D.毛泽东
D
2.右图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重要历史事件(部分)”时间轴。其中▲处应为(  )
A.遵义会议
B.飞夺泸定桥
C.翻越夹金山
D.吴起镇会师
A
课堂练习
4.红军长征共转战14个省份,通过数十个少数民族居住区,攻占县城一百余座,沿途宣传革命真理,建立各级苏维埃政府,进行土地革命,为后来开展革命斗争创造了有利条件。材料旨在强调红军长征( )
A.冲破了四道封锁线 B.创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C.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D.改变了中国革命的性质
3.血战湘江中,陈树湘自断肠子宁死不屈;翻越雪山时,军需处长宁可冻死也没先穿暖和点;借宿老乡家,红军战士把仅有的被子剪下半条留给老乡。这些感人故事体现了伟大的(  )
A.红船精神 B.井冈山精神 C.长征精神 D.延安精神
C
C
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

error当前文档不提供在线查看服务,请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