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课件(共2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课件(共27张PPT)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第一框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我们的共同富裕,是要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逐步实现整体富裕、普遍富裕,坚持市场和政府相结合、效率和公平相统一,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打造橄榄型分配结构。
——习近平2022年11月17日在亚太经合组织
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书面演讲
e7d195523061f1c08d347f6bf0421bdacd46f3c1815d51b81E1CE79090F8942429A56C6AE2B3163BABA1A3FCE285BEC4FF43A5085572A94AD2C0A17AE448F24FA68DD62479D8C0666FEB6710638384D2ED817A4F5797E34808045D5B584E31D49E6EB31F5123599BD8C6FC19A6D9E361D33D5A7E92B179B15843857601EF2DA95E2DD78246C1FC715DA6715915A41104
国民收入
物质资料生产
人类要生存和发展
国民收入
分给谁?
生产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产品如何分配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决定,核心,基础
决定
1、直接原因:
2、根本原因:
一、我国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为什么: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1)地位:
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二)是什么:
1、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2)适用范围:
公有制经济。
(3)基本内容:
具体体现:①国有企业的工资、奖金、津贴
②农民承包集体土地种植的收入
(4)为什么:
①原因:实现按劳分配是由一定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二)是什么:
1、按劳分配:
②意义:实现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其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实现按劳分配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1)种类:
一、我国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二)是什么:
2、按生产要素分配:
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知识、管理、数据等
非公企业的工资、奖金
利息
股息
房屋、土地租金、土地流转金
技术入股技术转让
数据的收集、使用和转移产生的价值
小平的爸爸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每月有工资,年终还有奖金。小平的妈妈是一家外资企业的总经理,除年薪外,持有的公司股票也有分红。家庭投资理财由妈妈负责,银行存款和国债都有收益。小平的叔叔是农民,除了转让自家承包地的经营权获得的一定收入,还自己经营农家餐厅收入增加了很多。小平是私营企业的普通员工,除了工资,课余时间喜欢搞小发明,通过转让自己的发明专利,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小平大伯父是残疾人,无法务工,家里主要经济来源是国家发放的低保金和残疾补贴。
小试牛刀
按劳分配
按劳动要素分配
社会福利、保障收入
按资本要素分配
按资本要素分配
按土地要素分配
按劳动要素分配
按技术要素分配
按劳动要素分配
思考:小平一家人的收入分别属于哪种分配方式?
e7d195523061f1c08d347f6bf0421bdacd46f3c1815d51b81E1CE79090F8942429A56C6AE2B3163BABA1A3FCE285BEC4FF43A5085572A94AD2C0A17AE448F24FA68DD62479D8C0666FEB6710638384D2ED817A4F5797E34808045D5B584E31D49E6EB31F5123599BD8C6FC19A6D9E361D33D5A7E92B179B15843857601EF2DA95E2DD78246C1FC715DA6715915A41104
思考:请思考员工通过所持股票获得收入又属于什么分配方式?采用这种分配方式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何意义?
(1)种类: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二)是什么:
2、按生产要素分配:
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知识、管理、数据等
非公企业的工资、奖金
利息
股息
房屋、土地租金、土地流转金
技术入股技术转让
数据的收集、使用和转移产生的价值
(2)意义:
让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二、我国的居民收入
1、居民收入的途径:
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
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财产获得的收入,包括银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租金等
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比如开小店、摆小摊等。
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包括养老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产补贴、政策性生活补贴、救灾款等
②财产性收入
④转移性收入
③经营性收入 
①劳动性收入
居民收入
来源多样化
小平的爸爸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每月有工资,年终还有奖金。小平的妈妈是一家外资企业的总经理,除年薪外,持有的公司股票也有分红。家庭投资理财由妈妈负责,银行存款和国债都有收益。小平的叔叔是农民,除了转让自家承包地的经营权获得的一定收入,还自己经营农家餐厅收入增加了很多。小平是私营企业的普通员工,除了工资,课余时间喜欢搞小发明,通过转让自己的发明专利,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小平大伯父是残疾人,无法务工,家里主要经济来源是国家发放的低保金和残疾补贴。
小试牛刀
劳动性收入
劳动性收入
转移性收入
财产性收入
财产性收入
经营性收入
经营性收入
财产性收入
劳动性收入
思考:小平一家人的收入途径有哪些?
二、我国的居民收入
2、居民收入的来源: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劳动创造。
要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要鼓励全体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致富。
地区收入分配差距大
行业收入分配差距大
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大
行业内部收入分配差距大
思考:面对上述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
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为此,必须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
三、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1、为什么:
思考:如何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实现共同富裕?
(1)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理顺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
三、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2、如何:
(2)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
(3)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努力提高居民收人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人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人。
三、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2、如何:
(4)在再分配方面,要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三、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2、如何:
初次分配 再分配
主体 主要是企业 国家、政府
手段 市场机制决定 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
目的 提高效率、体现公平 更体现公平
举例 企业职工工资、按劳分配收入、按生产要素参与获得的收入;企业利润等。 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低保、转移支付等。
知识链接
(5)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三、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2、如何:
(1)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理顺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
(2)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
三、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2、如何:
根本措施: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收入。
制度保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
(3)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努力提高居民收人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人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人。
(4)在再分配方面,要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5)完善个人收入分配,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为什么
措施
按生产要素分配
居民收入
按劳分配
决定因素
弘扬劳动精神,劳动致富
为什么(原因+意义)
地位、范围、内容
种类
意义
实现两个同步
分配秩序
根本措施
完善两次分配
重视第三次分配
课堂小结
主要途径(劳动性、财产性、经营性、转移性)
1.现阶段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企业里工人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 
②公有制经济中职工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 
③工程师提供新技术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④农民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课堂小练
D
2.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认为,一个人的工作积极性不仅受到自己的获得和付出的绝对额的影响,而且受到获得与付出相对比较的影响,即人们不仅关心个人努力所获得的绝对报酬量,而且关心同别人比较报酬的相对报酬量。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努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
②报酬的分配要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
③公平合理的分配关系有助于推动生产发展
④公平的分配关系是提高效率的前提和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3.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下列举措中,哪些是具有缩小收入差距作用的再分配措施
①某省政府给予社会托老机构的老人每月300元的财政补贴 
②某企业建立健全以经营管理绩效、风险和责任确定薪酬的制度
③某市民政局免费为60岁以上的低保对象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④某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由每月1260元上调为1400元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①③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