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课件(共2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课件(共27张PPT)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第三单元知识体系
为什么
是什么
怎么做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
第九课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7.1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在全国各地的法院门口一般都摆放着獬豸(xie zhi)石雕,獬豸长相凶恶,头上有一只角,还会吃人。

1、法律的产生:
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
2、法律的本质:
3、法律的作用:
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法律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
它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
(1)在古代社会,法律确认和保护人剥削人的等级制度,特权阶层常常凌驾于法律之上;
4、法律的发展历程:
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
在民主的国家里,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的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
——马克思
(2)近代以来,法律的地位和权威不断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渐成为现实,法治代替了人治,成为一种全新的国家治理方式。
人治
中华法系
5、中华法系的发展历程及特征:
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
中华法系源远流长,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开始制定成文法,并通过铸刑鼎、书竹简等方式发布法律。
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并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传承和发展。
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强调礼法结合。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一些仁人志士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以实现变法图强的梦想。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他们的努力最终归于失败。
近代尝试
春秋战国
唐朝时期
西汉时期
启示:法治建设应
符合本国国情。
《唐律疏议》
思考:马克思主义对于法的产生、本质是如何理解的
君主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得不服从经济条件,并且从来不能向经济条件发号施令。无论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 ——马克思
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这并不是说,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积极的,其余一切都不过是消极的结果,而是说,这是在归根到底不断为自已开辟道路的经济必然性的基础上的相互作用。 ——恩格斯
你们的观念本身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产物,正像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 ——马克思、恩格斯
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
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的发展
私有制产生
阶级产生
统治阶级
被统治阶级
统治
反抗
国家(统治工具)
法律(体现统治阶级意志)
1、法的产生:
二、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2、法的本质:
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对立统一
决定社会的发展,决定法的产生、存在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3、法的决定因素:
二、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决定性因素
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即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
4、法的历史类型:
二、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古罗马《十二铜表法》
《查士丁尼法典》
中国《唐律疏议》
法兰克王国《萨利克法典》
美国《独立宣言》
法国《人权宣言》
《拿破仑法典》
《俄罗斯联邦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
权利
义务
法反映并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
法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法律规范
从“一夫多妻”到“一夫一妻”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是一部调整一定社会的婚姻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是一定社会的婚姻制度在法律上的集中表现。
第一章第二条规定: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
5、法的基本特征:
二、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国家根据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通过相应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订、修改和废止各种规范性文件以确立规则的活动。


国家以一定形式赋予在社会生活中已经存在的某种行为规则以法律效力的活动。


(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
5、法的基本特征:
二、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如:通过《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如:认可民族习惯、地方习惯、物权习惯、交易习惯、家庭婚姻习惯等
(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在任何国家,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都将由专门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责任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5、法的基本特征:
二、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
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
法的政治职能
法的社会职能
特征四:法在国家治理中既执行政治职能,又执行社会能。
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
法在国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职能,又具有社会职能。
法所具有的这两种职能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中。
6、法的职能:
二、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1)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立法
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1、我国法治建设取得的成就:
①在现行宪法基础上,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法律、法规,法律体系日趋完备,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了有法可依。
②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质量不断提高,法律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公民权利、确保国家权力正确行使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
良法善治
(2)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
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1、我国法治建设取得的成就:
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行政执法和司法体制,保证了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行政机关不断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严格规范文明执法,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推进。
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和实现司法公正和权威。
国家高度重视通过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我国将人权保障贯穿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使人权法治保障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中国人民享有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充分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权利。
(3)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
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1、我国法治建设取得的成就:
犯人在监狱工作有补贴
强化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保护
(1)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的。
(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
(3)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2、我国法治建设取得成就的原因:
1949年
1954年
1982年
1999年
2004年
2014年
2018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颁布,开启法治建设新纪元。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初步奠定了我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奠定了依法治国的基础。
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法治建设揭开新篇章。
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法治建设作出全面部署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我国宪法进一步完善。
2020年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2021年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
法治建设在路上
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蓬勃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建设,司法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更为坚实,法治中国建设开创新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是一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参与的、史无前例的伟大社会实践。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正在民主与法治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努力开创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新境界。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法的
历史类型
法律的本质
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
法的产生
法律的发展历程
法律的产生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法的
决定因素
课堂小结
成就
原因
法的特征
法律的作用
我国法律的发展历程
法的职能
1.“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这是经过古今中外历史证明的真理。这一真理告诉我们
A.国家的发展取决于法令的施行
B.与法律相比其他社会规范并不重要
C.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证
D.只要国家兴旺,法律自然会贯彻实施
C
课堂小练
2.中华法系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法律实践的结晶,自原始社会末期至近代,源远流长,独树一帜。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中国制定成文法开始于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②西汉时期法律开始“儒家化”,强调礼法结合 
③完备的封建法典《唐律疏议》是中华法系的标志 
④中华法系作为最古老的法律文明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B
课堂小练
3.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下列有关法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的最主要特征
②法律只约束被统治者的行为
③我国法律是全体公民意志的体现
④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课堂小练
B
4、新修改的农村土地承包法明确规定,承包方承包土地后,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自己经营,也可以保留承包权,流转其承包地的土地经营权,由他人经营。这说明
①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②法是具有强制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③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
④法可以用规定权利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课堂小练
D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在法治理论和法治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些成就集中表现为
①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不断发展
②建立了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③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④全面实施依法行政,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C
课堂小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