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全民守法 课件(共2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4全民守法 课件(共21张PPT)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前提
关键
防线
全民守法
基础
人大
政府
法院、检察院
公民
第九课知识框架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必须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进程中,这四个方面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第九课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9.4 全民守法
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
——卢梭
邦国虽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部遵循,仍然不能法治。法律能见成效,全靠民众的服从。
——亚里士多德
徒善不足以为政,
徒法不足以自行。
——孟子
思考:材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全民守法的含义:
一、全民守法的内涵
全民守法是指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态。
2、全民守法的必要性:
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推动全民守法,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高考倒计时100天,学霸女孩热血演讲沸腾全场!
高三“誓师女生”遭网暴
2023年2月23日,湖南某中学高三女生在百日誓师大会上的激情演讲视频流出后,遭到了网友们的无情谩骂和嘲讽。据了解,当地教育部门已经介入,给符文迪进行了心理疏导,目前情况还好,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那一场热情澎湃的演讲,感染了无数的高考学子,每一句金句输出都能点燃同学们的激情。但就是这样一场精彩的演讲,却惹得众多网友们的不满,酸到极致的键盘侠们开始对这个花季女孩进行无休止地网暴。
有网暴者留言“你咬牙切齿的样子真的很难看”,仅这句粗暴恶毒的网暴留言,24日当天就获得700多个点赞。
对事件的“第一印象”
强化其原有观点,
网民站队,推动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混淆真假
侵犯名誉权、隐私权
伤害身心健康,侵扰现实生活人肉搜索风靡,暴力渗透现实社会
侵犯当事人权益
泄露了网民的个人信息
引起舆论的群体性纷争
阻碍和谐网络社会的构建
阻碍和谐社会的构建
忽略他人感受,肆意利用网络对他人造成人生攻击。
放纵自我,无视社会道德观。
扭曲了个人的价值观
网络暴力的社会危害
思考:你如何看待“网暴”行为?如何制止“网暴”行为?
(1)依法行使权利。
(2)依法履行义务。
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公民也负有相应的义务。只有所有的人都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才能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
1、公民:
二、推进全民守法
启示: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应通过合法的手段,理性维权。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争议、化解矛盾,不应诉诸暴力或其他违法手段。
(3)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
1、公民:
二、推进全民守法
现象一:2011年,醉驾被列为犯罪行为,写入刑法;执法与司法“无缝对接”“环环相扣”,让醉驾相关人员说情无门;加大执法、处罚和宣传普法力度……全国因酒驾、醉驾导致交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大幅下降。
现象二:信“访”不信“法”,这是很多涉法涉诉信访群众过去对待法律的一个态度。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中央政法机关多措并举,一年来,涉法涉诉信访群众到党政信访部门上访数量明显减少,政法机关信访事项受理率、立案率明显提高,信访群众依法按程序反映问题的意识逐步增强。
●现在“喝酒不开车”成为公众的普遍行为准则,这是立法、执法、司法机关共同努力将法治观念深入人心的结果,也是全民普法取得成效的实证。
●总体来看,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懂得法律是维护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运用法律解决身边的问题,这就是普法效果的具体体现,也是巨大的社会进步。
●弘扬法治精神,是建设法治社会、法治国家深刻内涵。随着法律条文逐渐变为社会行动,对法治的信仰将融入公民的血液中。
思考:国家应如何推进全民守法?
(1)推进全民守法,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2、国家:
二、推进全民守法
(2)推进全民守法,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2、国家:
二、推进全民守法
全世界有五大著名情报组织,以色列摩萨德、美国中央情报局 CIA、苏联克格勃KGB 、英国军情五处 MI5,还有北京朝阳群众。
在情报收集这项能力上,它们都是无比厉害的组织,令人望而生畏。
那些经常破获大案、要案的朝阳群众,他们没有专业情报人员矫健的身手,他们可能只是路边上卖广场舞的大妈,可能是正在和人尬舞的大爷。他们吃着路边摊,耍着太极拳,两眼却不放过任何一处可疑。
他们是正义的好伙伴。连人民法院报都称赞“朝阳群众”是人民群众参与公共安全治理的成功典范,官方媒体的出声扶正“朝阳群众”的江湖地位。
朝阳区群众以这种认可为荣。
(3)推进全民守法,要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2、国家:
二、推进全民守法
公序:指公共秩序,是指国家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必需的一般秩序。
良俗:指善良风俗,是指国家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必需的一般道德。
公序良俗:指民事主体的行为应当遵守公共秩序,符合善良风俗,不得违反国家的公共秩序和社会的一般道德。
全面依法治国
(根本保证)
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本质特征)
依法治国(基本方式)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
课堂小结
全民守法
推进
全民守法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全民守法的内涵
含义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必要性
依法行使权利
依法履行义务
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1、邦国虽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都遵守,仍不能实现法治。下列体现全民守法的是
①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 
②社会成员依法行使权利 
③社会成员依法履行义务
④社会成员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A
课堂小练
2.老赵在建筑工地工作时,由于脚手架松动,不慎跌落受伤,被送进医院救治,花费了巨额的医疗费。出院后老赵找该工地包工头要求赔偿医疗费,结果被以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为由拒绝了。老赵应该
①到政府部门上访,政府不该解决不罢休
②收集相关证据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③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寻求司法途径解决问题 
④聚集亲友到包工头家里围堵索要医疗费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B
课堂小练
3.法安天下,德润民心。只有发挥法治对道德的保障作用,强化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把道德要求贯彻到法治建设中,才能真正实现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这启示我们
①法治比德治重要 
②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③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④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课堂小练
4.《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这意味着
①法律要代表公民的意志
②法律要造福人民和依靠人民 
③政府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④公民要树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法治意识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D
课堂小练
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要求
①全体公民遵法守法,信法用法
②各级政府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 
④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最高立法权,科学民主立法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C
课堂小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