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第二单元 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和民族危机加剧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1884年新疆建立行省1885年台湾建立行省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1900年义和团进入京津地区;八国联军入侵中国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1861年洋务运动开始1898年戊戌变法第4课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第二单元 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与民族危机加剧新课导入1862年8月,安庆内军械所的科学家徐寿和华蘅芳合作,手工制成中国第一台实用蒸汽机。这台蒸汽机与当时居世界先进水平的往复式蒸汽机类似,“以火蒸水”,运转自如。后来,他们又制成以螺旋桨推进的汽轮“黄鹄号”。这些情况说明,中国已开始尝试发展近代工业。以发展近代工业为主要内容的洋务运动是如何开展起来的?它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黄鹄号”复原模型图一、洋务运动二、美、日侵略台湾三、收复新疆四、中法战争洋务运动的背景:19世纪50-60年代初的清政府面临的内外局面内: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外:列强侵略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1860)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忧外患洋务运动的目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清政府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统治。被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弈 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他们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恭亲王奕?“探源之策,在于自强,自强之术,必先练兵。”“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将来师夷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曾国藩李鸿章※人物扫描李鸿章,安徽合肥人。曾仿照曾国藩的湘军组建淮军,靠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家,历任江苏巡抚、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等职。19世纪60年代以后热心洋务,提出“外须和戎,内须变法”的主张。对外主持签订《越南条款》《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对内兴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等军事和民用企业,主持创建了北洋海军。李鸿章在任时大肆贪污,死后留下巨额财产。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统治洋务运动的内容:李鸿章日记探大清”病症”今天,我军又和太平军大战了一场,损失惨重。这也让我想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候,我军和英法联军交战的情况。我们用刀盾去对抗英法的枪炮,往往还没看到敌人,我军已经倒下一大片。唉,我军的武器装备实力太落后了。今天老佛爷让我接管户部。我让有关的官员拿来账本,想查一下国库里还有多少钱。可看到之后却吓我一跳,竟然只有白银300多万两,连给英法的赔款都不够。国家实在太穷,接下来要想办法给国家赚点钱了。有了江南制造总局,我们终于可以自己制造枪炮。可是我们从德国请来的技师,竟然听不懂中国话,简直没法交流,他送给我的几本制造枪炮的书,竟没有人看明白。这让我想起了鸦片战争结束时与外国签订《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时,竟连一个懂得外文的中国人都找不到,任凭侵略者的蒙骗。军事上——弱(武器落后)财政上——穷(国库空虚)人才上——少(人才缺乏)洋务运动的内容:一、自强——创办近代军事工业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先后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相关史事洋务派办的军事工业全是官办性质,不但不能自主经营,而且在管理方式上还存在官僚衙门的恶习。以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为例,每年的支出中,薪水、工食、修建、办公等非生产费用占全部经费的40%左右,最高时达55%。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派创办的著名新式学堂 创办时间 学堂名称 类别1862 京师同文馆 外语1863 上海广方言馆 外语1866 福州船政学堂 军事1880 天津水师学堂 军事1876 福州电气学塾 科技1882 上海电报学堂 科技洋务派还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洋务运动的内容:一、自强——教育方面的成绩1862年成立京师同文馆。学员学习汉文外,主要学习外文。聘有外籍教师任教。陆续开设英文馆、俄文馆、德文馆和东文(日文)馆。只招收13、14岁以下八旗子弟,后又招收15—25岁的满汉学员。1867年时增设算学、化学、万国公法、医学生理、天文、物理、外国史地等。毕业生大多任清政府译员、外交官员和其他洋务机构官员。京师同文馆1879年列出的课程计划京师同文馆师生合影开启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培养了大批新式人才,促进西学的传播。洋务运动的内容:二、求富——开办近代民用企业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又提出“求富”主张,开办一些近代民用企业,以辅助军事工业。其中比较重要的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代表企业 时间 创办者 企业名称1872 李鸿章 轮船招商局1876 李鸿章 开平煤矿1893 张之洞 汉阳铁厂1893 张之洞 湖北织布局“轮船招商局成立近十年间,将中国航运权成功收回五分之三,已有“中国之航权,唯贵局是赖”的美誉。使“洋商垄断收入锐减,中国少外流白银当在数千万两之巨”。破除了西方人的封锁垄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民族工业)的产生,开启了中国工业、经济现代化。洋务运动的内容:三、建立新式海陆军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组建新式洋枪队,淘汰传统兵器,采用西式兵操练兵,清朝军队的武器和战术逐渐发生变化。从19世纪70年代起,在直隶总督李鸿章倡议下,清政府开始大规模进行近代海防建设,筹建新式海军。到19世纪80年代,初步建成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等海军,其中以北洋舰队规模最大。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1888年,北洋舰队正式成军。开启了中国军事的现代化。海军舰队的规模和布防情况北洋海军福建海军南洋海军广东海军驻防大沽、旅顺、威海、营口、烟台驻防江苏、浙江海面及长江口驻防厦门、马尾驻防于广东(今广西、广东、海南三省)沿海各地北洋水师主力舰艇 舰名 舰种 排水 马力 航速 火炮 鱼雷 乘员(人) 管带 制造地 下水(年)定远 铁甲舰(旗舰) 7335 6900 14.5 22 3 331 刘步蟾 德国 1882镇远 铁甲舰 7335 7200 15.4 22 3 331 林泰曾 德国 1882来远 装甲防护巡洋舰 2900 4400 15.5 14 2 202 邱宝仁 德国 1887经远 装甲防护巡洋舰 2900 4400 15.5 14 4 202 林永升 德国 1887致远 穹甲防护巡洋舰 2300 7500 18 25 4 202 邓世昌 英国 1886靖远 穹甲防护巡洋舰 2300 7500 18 25 4 202 叶祖珪 英国 1886济远 穹甲防护巡洋舰 2300 2800 15 18 4 204 方伯谦 德国 1883平远 岸防铁甲舰 2100 2400 14.5 11 1 145 李和 福建 1889超勇 撞击巡洋舰 1350 2400 15 18 3 135 黄建勋 英国 1881扬威 撞击巡洋舰 1350 2400 15 18 3 135 林履中 英国 1881镇东 炮舰 430 350 10 3 - 55 英国 1879镇西 炮舰 430 350 10 3 - 54 英国 1879镇南 炮舰 430 350 10 3 - 54 蓝建枢 英国 1879镇北 炮舰 430 350 10 3 - 55 吕文经 英国 1879镇中 炮舰 430 350 10 3 - 55 林文彬 英国 1881东亚第一,世界第九——《美国海军年鉴》洋务运动的结果及评价: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中国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由于清朝政治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洋务运动求强求富的目标没有实现。材料一:“洋务运动期间,雇用洋匠。他们大都挟技居奇,刻意延长工期,唯利是图;核心技术独立完成,回避中国工匠。”材料二:时人曾形容道,对于官员来说,洋务企业“正如肥肉自天而降,虫蚁聚食,不尽不止”这正是当时的真实写照。材料三: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①西方列强不希望中国富强,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技术。②洋务派内部的腐败③旧势力、旧思想的阻挠和破坏。(根本原因)材料一:洋务运动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这列列车。——汪林茂在《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的评论材料二:洋务运动中的军事工业,不仅搬入了西方的枪炮、轮船、弹丸、雷管,而且使外国制器之器(机器)也由此而入中国。而民用企业,则移来了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和生产关系,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三: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夏东元《洋务运动史》材料四:“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积极影响:①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②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③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消极影响: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地主阶级洋务派的自救运动是行不通的,改革应该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洋务运动的影响:一、洋务运动二、美、日侵略台湾三、收复新疆四、中法战争美、日侵略台湾——东南海疆危机19世纪60年代,美国军舰进犯台湾,遭到当地人民坚决抵抗。此后,美国转而支持日本侵略台湾。(时间、国家)日本侵略台湾以琉球事件为借口。19世纪70年代初,琉球船民因海难漂到台湾南部,遭当地居民误杀。日本向清政府提出交涉,清政府强调台湾与琉球均为中国“属土”,与日本无关。1874年,日军进攻台湾南部。台湾人民据险反击,清政府也派沈葆桢率兵入台,部署防务。日本难以取胜,在英、美等国的“调停”下,从中国勒索白银50万两后从台湾撤兵。(结果)1874年侵台日军在台湾留影※相关史实琉球是一个独立王国,自明初起,一直保持与中国的藩属关系。琉球事件后,日本迫使琉球成为藩属国。1879年,日本派兵占领琉球,非法将琉球王国改为日本冲绳县,遭到清政府抗议。清政府拒绝承认日本吞并琉球。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省一、洋务运动二、美、日侵略台湾三、收复新疆四、中法战争收复新疆——西北海疆危机1865年,中亚浩罕国军事头目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占领南疆大部分地区和北疆部分地区。英、俄两国无视中国主权,支持阿古柏侵略。俄国还于1871年出兵占领新疆伊犁地区。阿古柏和英、俄两国的侵略,激起新疆各族人民的反抗。面对西北和东南地区同时出现的严重危机,清政府内部出现海防和塞防之争。新疆西藏台湾朝鲜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左宗棠新疆不复,于肢体元气大伤;海疆不防,则腹心大患愈棘。李鸿章海防与塞防收复新疆——西北海疆危机1875年5月,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6年,左宗棠指挥清军刘锦棠部入疆,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先收复北疆,然后攻克达坂城等地,挺进南疆。在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和拥挤下,清军于1878年收复除伊犁地区以外的新疆领土。清政府通过艰难的外交谈判,收回被俄国侵占的伊犁地区大部分领土,但割让霍尔果斯河以西1万多平方千米土地,并付出大量赔款。1884年,清政府改西域为新疆,建立新疆行省。新疆建省加强了中央对新疆的管辖,巩固了西北边防,维护了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清军收复新疆形势图※相关史事清军大举入疆,新疆各族人民欢欣鼓舞,竭尽所能提供支援。清军到达阜康里,当地群众指引他们走一条水源充足的小路,奇袭敌人。清军包围达坂城后,城里的维吾尔族居民冒着生命危险,出城送情报,帮助清军及时全歼守敌。清军在库尔勒陷入缺粮困境,在当地人民协助下,获得几十万斤粮食,成功渡过难关。四、中法战争一、洋务运动二、美、日侵略台湾三、收复新疆中法战争——西南边疆危机1883年12月,法国对驻守越南北部的清军发动进攻。中法战争爆发。(1883-1885年)1884年8月,闯入福建闽江口马尾的法国舰队在司令孤拔率领下,对中国福建水师发动突然袭击。福建水师仓促应战,大部分军舰被击沉,马尾船厂遭到严重破坏。清政府被迫对法宣战。同此同时,法军占领台湾基隆,进犯淡水。刘铭传率部反击,取得胜利。法国舰队只得对台湾进行海上封锁。法军还袭扰浙江镇海,被中国守军击退,孤拔被击伤毙命。1885年初,法军攻陷南北部的谅山,并进犯中越边境的镇南关。冯子材率守军英勇抵抗,取得镇南关大捷,并收复谅山等地,扭转了战局。正当中越两国抗法斗争即将取得胜利时,清政府派李鸿章和法国代表在天津签订中法《越南条款》,承认越南受法国“保护”,同意中越边界开埠通商,中国以后修筑铁路要同法国人“商办”等条件。从此,法国的势力侵入中国云南、广西。中法战争——西南边疆危机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中法《越南条款》中法战争使清政府进一步认识到台湾战略地位的重要性。1885年,清政府决定建立台湾行省。台湾建省加强了台湾的海防地位,强化了对台湾的治理,推动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课堂小结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边疆危机洋务运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忧外患2、代表人物:中央(奕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3、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4、根本目的:维护清王朝统治☆5、起止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期6、口号:前期“自强” 后期“求富”7、主要内容:(1)创办近代军事工业(2)兴办新式教育(3)创办近代民用工业(4)建立新式海陆军8、结果:洋务运动求强求富的目标没有实现9、评价:①地位②积极性③局限性1、东南:美、日侵略台湾2、西北:收复新疆3、西南:中法战争(1883-1885)随堂训练1.奕 等人认为,只要在封建制度中加进一些西洋先进技术,就可以镇压人民的反抗,封建统治便可长治久安。由此可见,封建地主阶级开展的这次运动最大的目的是( )A.增强了清政府的科技实力 B.维护封建统治C.抵御了外来侵略 D.开启了中国近代化2.1879年,《纽约时报》报道称,洋务派“已经获得皇帝陛下的许可,在上海办中国第一家机器纺织厂——上海织布局”。该报道说明,洋务运动( )A.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B.掀起了实业救国的浪潮C.引起了西方社会的关注 D.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C随堂训练3.清代杨昌浚在《恭颂左公西行甘棠》中写道:“上相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首诗称赞的是( )A.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 B.李鸿章创办军事工业C.张之洞创办民用企业 D.左宗棠成功收复新疆4.有学者认为,洋务派以变应变,开展挽救清王朝的自强活动,他们实际上“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洋务派 ( )A.解决了中国面临的边疆危机 B.自发地进行了政治制度的变革C.实现了“自强”“求富”的目标 D.客观上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历程D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