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八年级历史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24分题号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答案 C A B A A C C D D B A A二、材料分析题30.(8分)(1)土地改革。(1分)产生的影响(4分):一是农民分得了土地和生产工具,成为土地上真正的主人;二是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的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三是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四是为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为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2)陈友汉的一家生活水平大大改善(或者提高)了。(1分)主要原因:(4耽误你)一是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站起来了;二是实行土地改革,分得了土地和农具,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生产积极性;三是陈友汉一家人辛勤劳动。31. (8分)(1)1953年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任答两点,2分)(2)成就: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发现青蒿素。(2分)作用:图2: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有重要贡献。图3:青蒿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使全人类受益,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2分)32.(10分)(1)确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标准的大讨论解放了人民的思想。(2分)(2)小岗村人敢于创新、敢于实践、敢于担当的奋斗精神。(2分)(3)东南沿海地区,或者沿海地区。(2分)(4)一是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正确的思想指导;二是实施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使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三是提供了改革开放的样板和模式,推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推动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提升。四是开放了国门,使中国融入到世界体系中,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了自己的努力。(4分,至少说出2点)33.(10分)观点提炼正确、精炼(2分);论据事实清楚客观,说理充分(6分);格式工整,字迹清晰。(2分)黄石新港园区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八年级历史一、单项选择题:12题,每题2分,共计24分1.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这是一首战歌,请你分析该场战争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A. 使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B. 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转折点C. 巩固了新中国政权D.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端2. 一五计划是我国有计划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开始,它主要集中力量发展的是( )A. 重工业 B. 交通运输业 C. 轻工业 D. 农业3. 当我国完成对生产资料所有制从私有向公有的转变后,我国开始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标志性的事件是( )A. 开国大典 B. 三大改造C.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 中共十八大召开4. 1978年9月,邓小平在北方地区视察时强调:要迅速坚决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现四个现代化,“关起门来不行”,要“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吸收他们的资金”。这次讲话( )A. 蕴含着实事求是的原则 B. 标志着改革开放的开始C. 开辟经济全球化新途径 D. 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5. 下图是我国美术工作者1955年创作的宣传画,画面描绘了为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而开展劳动竞赛的场景。该画反映了( )开展劳动竞赛,为完成五年计划而奋斗A. 工业化目标激发建设热情 B.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喜悦C. 原子弹首次爆炸成功的自豪 D.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的骄傲6. “57%的被访者认为2001年的这一机遇,增强了中国企业苦练内功的紧迫感,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49%的被访者认为,这一机遇对外资、私营企业都实行‘国民待遇’极大地促进了这些企业的发展。”“这一机遇”是( )A. 邓小平南方谈话 B. 市场经济体制确立C.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D. 进行国有企业改革7. 1983年我国在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你认为在城乡之间的这些改革的相同之处在于( )A. 实行私有经营是当时发展的趋势B. 都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制度C. 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D. 都是为了让部分人先富起来8.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支付方式。下图是某项目学习小组搜集的新中国成立后支付方式的演变趋势,这一演变说明了( )A. 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B. 支付方式逐渐趋于单一C. 传统支付方式退出生活 D. 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9. 太原六味斋创办于清朝乾隆三年(1738年),有着“六味压三晋,香冠美群芳”的美誉。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公私合营,六味斋在生产、销售、开发等方面都有进一步发展。我国在公私合营中采取的创造性举措是( )A. 成立生产合作社 B. 政企分开C. 无偿征收 D. 赎买政策10. 建国后我国先后成立了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省级行政区,这主要反映了党中央的民族政策是( )A. 各民族一律平等 B. 民族区域自治C. 西部大开发 D. 一国两制11. 20 世纪 90 年代,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②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利互补③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③12. 1978年到2017年,中国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约增长了105倍和100倍;2018年底,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社会保障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至2019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3.5万千米。材料集中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A. 政府对民生的关注 B. 科技水平领先于世界C. 社会保障制度完备 D. 出行方式发生巨变二、材料分析题(共计36分)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阅读下列图片农民丈量分配土地 四川金堂县农民分到了土地 农民分到了劳动工具材料二:下表是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家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发生的变化时间 土地 耕牛和农具 谷物 油1948 很少 无 350千克 2千克1953 15亩 齐全 1600千克 24千克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从图片看农民受益情况分析该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有哪些?(至少说出三点)(2)概括出材料二中陈友汉一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变化产生的多种原因。14.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探究相关学习任务。材料一:图1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拓前进,一步步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间正道。 ——新华社《风雨苍黄百年路,高歌奋进新征程》材料二:图2 袁隆平在田间 图3 屠呦呦在实验室(1)中国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国际外交中,展示出追求和平发展为主题的卓越智慧,你能列举两例相关的外交事例并简要说明吗?(2)根据材料二,指出图2、图3分别与哪项科技成就有关?这些成就对人类世界有什么作用?15. 看图回答问题回答问题:(1)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说说图一上发表的文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图二反映出小岗村人怎样的时代精神?(3)你能从图三上找找,经济特区分布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4)从上述图片中分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怎样的影响?(至少说2点)16. 根据上述材料,围绕“时代变迁”主题,任选两幅图片,自拟题目,运用历史事实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图例说明 20世纪70年代衣着色彩和样式单调。 行驶中的“复兴号”动车组 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的教室已经被现代化的电子智能教室代替。黄石新港园区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八年级历史一、单项选择题:12题,每题2分,共计24分【1题答案】【答案】C【2题答案】【答案】A【3题答案】【答案】B【4题答案】【答案】A【5题答案】【答案】A【6题答案】【答案】C【7题答案】【答案】C【8题答案】【答案】D【9题答案】【答案】D【10题答案】【答案】B【11题答案】【答案】B【12题答案】【答案】A二、材料分析题(共计36分)【13题答案】【答案】(1)历史事件:土地改革。产生的影响:农民分得了土地和生产工具,成为土地上真正的主人;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的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为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2)变化:陈友汉的一家生活水平大大改善了。主要原因: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了;实行土地改革,分得了土地和农具,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生产积极性;陈友汉一家人辛勤劳动。【14题答案】【答案】(1)举例:1953年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2)成就: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发现青蒿素。作用:图2: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有重要贡献。图3:青蒿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使全人类受益,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15题答案】【答案】(1)影响:确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真理标准的大讨论解放了人民的思想。(2)时代精神:小岗村人敢于创新、敢于实践、敢于担当的奋斗精神。(3)特点:东南沿海地区(或沿海地区)。(4)影响: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正确的思想指导;实施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使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提供了改革开放的样板和模式,推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推动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提升;开放了国门,使中国融入到世界体系中,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了自己的努力。【16题答案】【答案】观点:时代变迁:从衣、行、教看发展。论述:20世纪70年代,物资相对匮乏,人们衣着色彩单一、样式单调,蓝、灰、黑等色调是主流,这反映出当时经济发展水平对生活消费的限制。而如今,“复兴号”动车组奔驰在祖国大地,它是中国高铁技术飞速发展的成果。从时速几十公里的普通列车到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背后是国家科技实力、工业水平的大幅提升,体现交通领域的时代跨越。同时,教育场景也发生巨变。过去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支撑教学,如今电子智能教室普及,多媒体、互联网技术融入课堂,让知识传播更高效、多元。这些变化,源于改革开放后经济腾飞、科技进步,见证着时代从短缺、落后向繁荣、创新的变迁,彰显国家发展给生活带来的深刻变革,也预示着未来在持续奋进中会有更多美好突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8下历史答案.docx 湖北省黄石市两区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