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课件(共29张PPT )-2025-2026学年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6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课件(共29张PPT )-2025-2026学年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6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新课导入
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外的广场上,有一座台历形状的纪念碑。碑身镌刻着累累弹痕,碑的右面刻着1931年9月18日的日期,左面记录了当天日本制造事变、发动侵略战争的经过。这座纪念碑时刻警醒人们,永远不能忘记九一八这一天。九一八事变是怎么发生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怎样开始的?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残历碑
一、九一八事变
二、局部抗战开始
三、一二 九运动与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四、西安事变
一、九一八事变
1.背景(原因)
(1)国际:
①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日本早就制定了称霸世界的大陆政策)。
②日本受到1929年爆发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2)国内:国共两党内战,并且蒋介石提出对外实行不抵抗政策,让日本有机可乘
材料:“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田中奏折》
材料:1929年--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促使其国内阶级矛盾尖锐。
材料:1930年至1931年,国民政府集中重兵三次“围剿”红军,无心北顾,同时蒋介石发布了文章称“抗日必先剿匪,攘外必先安内,安内以攘外,剿匪以抗日”。
一、九一八事变
2.概括
时间 1931年9月18日
借口 制造柳条湖事件
地点 沈阳
内容 以柳条湖事件为借口,突袭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次日清晨占领沈阳。
意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同时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柳条湖距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东北重镇沈阳很近,便于日军迅速对这两个战略要地进行攻击。
一、九一八事变
3.结果
日军攻占沈阳的场景
张学良执行国民党政府不抵抗政策,东北军十几万人撤至山海关内,日军相继占领东北三省。短短四个多月,100多万平方千米的锦绣河山同,全部沦于敌手。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不予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于不顾。
——蒋介石
即使勒令缴械,占入营房,均可听自便。
——蒋介石
九一八事变前
九一八事变后
一、九一八事变
3.结果
1932年,日本扶植早已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屠杀无辜人民,掠夺战略资源,推行奴化教育,实施残酷的殖民统治。在日军铁蹄下,东北3000万同胞过着屈辱的亡国奴生活。
1932年-1945年,是日本占领东北三省后,所扶植的一个傀儡伪政权。因国民政府和中共及国际社会对伪满政权均不予承认,故被称作“伪满洲国”。
1932年,日本扶植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
在近年来的日本侵华史研究中,提出了“记忆侵略”的概念,即日本侵略者在伪满洲国使用暴力手段抹杀民众的个人记忆,通过重新阐释建立一个符合侵略者利益的社会记忆框架。
一、九一八事变
日军在东北三省的统治
奴化教育
屠戮人民
屠杀无辜人民,掠夺战略资源,推行奴化教育,实施残酷的殖民统治
731部队做活体实验
掠夺资源
活埋中国人的万人坑
当时的历史课“主要讲‘满洲史’和日本史。所谓‘满洲史’,是他们胡编的,将女真族历史单列出来,目的是不让青年学生懂得中国历史。日本史也是夸大其词,渲染吹嘘日本大和民族如何优秀。说‘满洲国’是在天照大神的神光保护下建立的,是日本的一部分,根本不让学生知道中国的历史”。
……
初小四个年级,共八册语文书。如:第四册的第一课是“国歌”,写什么“天地内有了新满洲”。第五册第一课是“建国日之清晨”,讲的是3月1日是“伪满建国节”。第六册的第一课是“首都——新京”。第八册的第一课是“民族协和歌”,讲的是“日满协和”“一德一心”。受这些教育,头脑里就只知道有个“满洲国”,“满洲国”靠的是“日本友邦”,后来叫“亲邦大日本帝国”。
——齐红深主编《见证日本侵华教育》
阅读材料,分析:日本在伪满洲国推行了什么政策?其目的是什么?
奴化教育
目的:磨灭中国人的民族意识
一、九一八事变
二、局部抗战开始
三、一二 九运动与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四、西安事变
二、局部抗战开始
九一八事变爆发两天后,中共中央发表宣言,率先提出武装抗日的主张。
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侵略。这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同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1932年,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赵尚志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1936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 ,与日军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
东北抗日义勇军抗击日军
杨靖宇
“与城偕亡”的东北军将领马占山
◎人物扫描
杨靖宇(1905—1940年),原名马尚德,河南确山人。九一八事变后,按照党的指示赴东北组织武装力量,从事抗日游击活动。他率领抗联将士给予日、伪军沉重打击,令敌人闻风丧胆。1940年2月,在吉林濛江县与日、伪军作战时壮烈牺牲。残暴的日军解剖他的遗体,发现胃里只有草根和棉絮。抗战胜利后,濛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蒋光鼐
蔡廷锴
二、局部抗战开始
一 二八事变
1932年1月28日午夜,日本海军第一遣外舰队司令盐泽幸一指挥海军陆战队分三路突袭上海闸北,第十九路军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指挥下奋起抵抗,给日军迎头痛击。日军对我军阵地及民宅、商店狂轰滥炸,发动了四次总攻,却均遭到失败。蒋光鼐指挥军队在闸北、江湾、吴淞、浏河等地开展了多次战役,日军先后四次更换主帅,死伤近万人。1932年3月3日,国联决议中日双方下令停战。24日,在英领署举行正式停战会议。5月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规定日军可以留驻上海。
二、局部抗战开始
日军侵占东北后,又将侵略魔爪伸向华北。
1933年,中国军队在长城一带抗击日军。在喜峰口战斗中,第二十九军官兵手持大刀,杀伤大量日军。
随后,爱国将领冯玉祥、吉鸿昌等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率部在察哈尔与日军作战,收复多伦等地。
由于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日军最终控制长城一线和冀东。
1931年
九一八事变,
东三省沦陷
1932年
一二八事变,
建立伪满洲国
1933年
日军控制长城一线
和冀东
1935年
日本策划所谓“华北自治运动”
一、九一八事变
二、局部抗战开始
三、一二 九运动与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四、西安事变
为挽救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1935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八一宣言”中提出停止内战,集中一切国力抗日救国。
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国民党政府继续对日采取不抵抗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2)国民政府:
(1)共产党:
1935年8月发表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八一宣言》;
1935年底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会后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指出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党的任务是建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爱国学生:
各方对抗日的态度
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蒋介石亲自赴往西安威逼张学良、杨虎城继续进攻红军。
1.华北危机
三、一二·九运动与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三、一二·九运动与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2.一二·九运动
时间 1935年12月9日
先锋 学生
领导力量 中国共产党
口号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
意义 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极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三、一二·九运动与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1935年底,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扩大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会后,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中指出,目前政治形势的基本特点是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党的任务是建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得到全国各界的支持,一些国民党将领也表现出对日强硬态度和抗日决心。
1936年冬,傅作义指挥所部在绥远击退日伪军进攻,共歼敌2000余人,取得百灵庙大捷,令国人振奋。
瓦窑堡会议旧址
傅作义(1895-1974)
百灵庙大捷,是中国军队自1933年长城抗战以来取得的唯一一次完全胜利。在日本步步进逼、南京政府步步退让、中国民众抗日愿望长期遭受压抑的情形下,极大地兴奋了中国人民的抗战热情,傅作义将军的壮举,符合中国共产党号召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一贯主张,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高度赞誉。
一、九一八事变
二、局部抗战开始
三、一二 九运动与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四、西安事变
四、西安事变
①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根源)
②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
③蒋介石顽固坚持内战政策,引起社会各方面的不满;(直接原因)
1.背景
④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之情。
材料二:我国家、我民族,已处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大家都应当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中共《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
材料一:有些官兵愤怒而沉痛地说:“东北军应到白山黑水之间与日寇拼个你死我活,怎能在周秦汉唐的故地与红军自相残杀?
——吕正操《西安事变中张学良与共产党的合作信使》
停止内战,联合抗日!
我不!你们不听我话是吧?那行,我去西安亲自盯着你们打!
材料三:(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飞抵西安,亲自督战“剿共”)12月9日,西安10 000多名青年学生为纪念一二·九运动举行游行,遭到特务枪击,发生流血事件。当学生要向蒋介石请愿时,蒋介石向张学良下令“用武力制止”,“格杀勿论”。
——白树震、张程昊《论张学良在西安事变中的决定性作用》
四、西安事变
2.概括
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下,在西北负责“围剿”红军的国民党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与红军停战,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但蒋介石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亲赴西安威逼张、杨继续进攻红军。
张学良、杨虎城在多次恳请无望的情况下,于1936年12月12日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四、西安事变
3.结果
西安事变发生后,轰动国内外,各大报纸纷纷报道。对蒋介石的杀与放都将对国内、国际时局发生重大影响,国内外各种势力开始暗流涌动……
日本:如果蒋介石被杀,中国因国民党的领导权之争而再次发生内乱,对日本是太好了。
亲日派何应钦:讨伐张学良,置蒋介石于死地。蒋介石你也有今天,你放心吧,等你死了,委员长的宝座我替你坐。
美英:如果中国被日本占领了,我们在华的利益还能有保证吗?一定要使中国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亲英美派宋美龄:处置失当,即酿成空前战祸,实关系全民族最重大之问题。我们这就准备赴西安与张、杨谈判,争取放蒋。
“杀蒋”
“放蒋”
何应钦
中国共产党主张是什么?
三、西安事变
3.结果
材料二:“审蒋、除蒋”方针只会导致内战的发生,帮助日本侵华野心的实现。周恩来认为,杀蒋泄恨事小,釀成内乱放日本长驱直入事大。
———王祝福《对一二九运动与西安事变相互关系的两点认识》
材料一:定边军民都以为党中央一定主张杀掉蒋介石,替千千万万牺牲的烈士报仇。
——李维汉《回忆与研究》
阅读材料分析中国共产党主张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主张:放蒋介石;
原因: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
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
西安事变发生后,周恩来和秦邦宪、叶剑英等亲赴西安,首先与张、杨沟通;然后又与蒋谈判。
秦邦宪、叶剑英、周恩来
三、西安事变
中国共产党分析了形势,从全国抗日大局出发,站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高度,明确支持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不计前嫌,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充分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已经是一个成熟的、真正代表中华民族利益的政党。
你对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有着怎样的认识?
三、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
和平解决
宋美龄到西安劝解
中共调停斡旋
外敌当前国家为重
周恩来
蒋介石接受协议
3.结果: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在抗日的前提下,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大势。
课堂小结
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
1935年12月9日
1936年12月12日
一 · 二九运动
西安事变
中国人民局部
抗战开始
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35年
华北危机
“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中华民族到了
最危险的时候!
课堂练习
1 . 2024年龙年春晚,《山河诗长安》的惊艳亮相让西安成为了大众热议的旅游城市。20世纪30年代的西安,也曾因一次“兵谏”事件成为中外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该事件的和平解决( )
A.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B.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
C.揭露了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D.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B
课堂练习
2 . “日军侵占东北后,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材料表述的是一二·九运动的( )
A.背景 B.过程 C.结果 D.影响
3. “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这是1935年时任南开大学校长的张伯苓在开学典礼上提出的“爱国三问”。其时代背景是( )
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北伐的胜利进军
C.日本加紧侵略中国 D.解放战争胜利前夕
A
C
4. 下表列举了我国近代青年学生的一些重要活动。据此可知,他们( )
A.伸张正义,乐于助人 B.关心时局,勇担使命
C.积极行动,投身改革 D.勤于学习,追求真理
课堂练习
时间 重要活动
1919年5月4日 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
1931年9月26日 上海各大学51名学生代表赴南京请愿,要求驱逐日军
1935年12月9日 北平数千名学生在新华门前请愿,高呼“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