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课件(共32张PPT+视频)2025-2026学年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3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课件(共32张PPT+视频)2025-2026学年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923年
中共三大举行,
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1924年
国共一大召开,
国共两党合作建立,国民革命开始
1926年
北伐战争开始
1927年
国民革命失败;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1928年
井冈山会师
1931年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1934年
红军长征开始
1935年
遵义会议召开
1936年
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师,长征结束
1929年
古田会议召开
第13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新课导入
1922年夏,李大钊到上海会见孙中山,讨论中国革命问题。孙中山热情邀请他加入国民党,李大钊表示自己已是共产党员。孙中山说,你尽管一面做共产党员,一面加入本党帮助我。于是,李大钊成为第一个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孙中山为什么邀请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国共合作是如何实现的?
上海孙中山故居会客厅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二、北伐胜利进军
三、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国民革命的开始
材料一: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在帝国主义和军阀的血腥镇压下失败,全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
材料二:当时的国民党,党员构成“非常复杂”,大多数党员都是以加入国民党为做官的捷径。国民党的指导思想、政治纲领、组织纪律,都存在严重的缺陷。孙中山痛感有彻底改造的必要。——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材料三:列宁领导的苏联也派人与孙中山联系,表示对他领导的革命斗争予以支持,并说服他与中国共产党合作。这些,使得处于困难和孤立境地的孙中山,豁然看到了光明。 ——陈伙成,《国共合作北伐记》
【史料研读】阅读下列材料,概括国共合作的背景。
①共产党:工人运动受挫,共产党需要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
共产党认为在当时的中国,国民党属于革命派,且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国民党在当时具有崇高的威望。
②国民党:革命斗争多次失败,孙中山开始探索革命的新道路
③共产国际:得到了共产国际的支持和帮助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国民革命的开始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造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孙中山在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失败后,深深感到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新鲜血液。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仍然处于军阀割据、四分五裂的状态。在各派军阀中,以曹琨、吴佩孚为首的直系军阀势力最强。他们在英、美等国支持下,于1920年的直皖战争和1922年的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取得胜利,控制了中央政权。1923年3月,他们在洛阳召开军事会议,加紧推行武力统一全国的计划,再次挑起军阀混战。到1924年,参加混战的兵力达45万人,战火燃遍了全国大部分省区。随着军费的激增,大小军阀在他们的统治区内巧立名目,增收捐税,滥发纸币,肆意搜括,致使经济萧条,生灵涂炭。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
材料二:俄国十月革命的消息传到了中国,之后又爆发了五四运动,这两件事给孙中山带来了很大的鼓舞。他从十月革命中看到了“人类中的大希望”,从五四运动中看到了人民群众联合斗争所“带来的绝伦之巨果”。孙中山决定重整旗鼓,再造新民国。
……但是孙中山又看到,当时的国民党,党员构成“非常复杂”,“大多数党员”都是以加入国民党为做官的捷径。国民党的指导思想、政治纲领、组织纪律,都存在严重缺陷。因此,孙中山痛感有必要彻底改造国民党。
——龚书铎主编《中国近代史(1919—1949)》
北洋政府统治下的中国
当时国民党的状况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国民革命的开始
1924年1月,在孙中山主持下,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李大钊、林伯渠、毛泽东、瞿秋白等共产党员参加了大会的领导和组织工作。
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这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国民革命由此开始。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
中共三大
国民党一大
·时间:
·内容:
1923年6月
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造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合作方式
:党内合作
·时间、地点:
·参会党员:
·内容:
·意义:
1924年1月
广州
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建立。
李大钊、林伯渠、毛泽东、瞿秋白等
孙中山、李大钊等走出国民党一大会场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国民革命的开始
历史解释:国民革命是指 1924 至1927 年,在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领导下,中国人民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又称“大革命”。其高潮是以推翻北洋军阀,统一全国为目标的北伐战争。
哪两个党共同领导:
目的:
大革命高潮:
北伐战争目标:
国民党、共产党
反帝反封建
北伐战争
推翻军阀,统一全国
知识链接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民主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三民主义的演变
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没有明确提出反帝主张
明确提出反帝主张
方法手段: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对内反对民族压迫
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有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国民革命的开始
·时间:
·地点:
·校名:
·负责人:
1924年5月
广州黄埔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孙中山、廖仲恺、蒋介石、周恩来
1
2
3
4
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护法运动
孙中山“认识到依靠一派军阀去打倒另一派军阀是断无成就的,在建军问题上非寻找新的道路不可”。
总理
校长
政治部主任
党代表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黄埔军校的建立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
贪生怕死勿入斯门
革命者来
材料一: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说:“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你们不仅知道枪是怎样放法,而且要知道枪向什么人放。”
材料二:黄埔军校部分教师的履历。
周恩来: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就读于南开大学,曾先后赴日本、欧洲求学,时任中共两广区委军委负责人与中共旅欧支部负责人。
王柏龄:黄埔军校教育长。先后就读于南京陆军小学、保定北洋陆军速成学堂、日本振武学校、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文素松:黄埔军校管理部主任。先后就读于江西陆军测绘学堂、河北保定军官学校。
周骏彦:黄埔军校军需部主任。辛亥革命领导人之一,曾赴日留学,就读于日本警监学校、东京法政大学。
——摘编自徐春友主编《民国人物大辞典》
体现了黄埔军校的育人目标是什么?
培养不畏牺牲、有革命理想、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军人即创造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黄埔军校的建立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黄埔军校的建立
(国)张灵甫
(国)薛岳
(国)白崇禧
(国)胡宗南
(共)陈赓
(共)徐向前
(共)叶剑英
(共)林彪
国共名将代表
黄埔军校毕业的
作用: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材料三:据统计:黄埔军校从1924年创办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的3年时间里,共招收了6期学生,1万余人。……这些学生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和纪律教育,特别是接受了革命理论的熏陶和战斗的考验,大都成为创建和壮大国民革命军、工农红军的骨干。 ——孙继业《伟人孙中山》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二、北伐胜利进军
三、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二、北伐胜利进军
1925年3月12日上午9时,孙中山病逝,享年59岁。孙中山临终前最后一句话是:“和平、奋斗、救中国。”
为继承孙中山遗志,1925年7月,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并组建国民革命军,即“北伐军”,蒋介石任北伐军总司令。
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蒋介石
——汪精卫
国民政府主席
1925年7月,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在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后,国民政府决定北伐,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1926年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正式北伐
蒋介石在北伐誓师
大会上的誓词:
我不牺牲,国将沉沦。
我不流血,民无安宁。
国既沉沦,家孰与存。
二、北伐胜利进军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10万人誓师北伐,蒋介石任北伐军总司令。
看视频,结合课本内容,找出北伐战争:
目的
讨伐对象
主要战场
著名将领
著名战役
推进路线
战绩
二、北伐胜利进军
开始时间
目的
讨伐对象
主要战场
著名将领
著名战役
推进路线
战绩
1926年7月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湖南、湖北
叶 挺
汀(ting)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
珠江流域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长江流域
吴佩孚
兵力20万
孙传芳
兵力20万
张作霖
兵力35万
国民革命军兵力10万
二、北伐胜利进军
材料一:北伐时期,国民政府制定了“打倒吴佩孚,联络孙传芳,不理张作霖”的策略,实行各个击破的战略,分化了敌人的兵力。
材料二:(攻打武昌前)由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叶挺独立团中一名班长将写好的遗书交给营长,营长说我同你一样准备牺牲,还是交给周廷恩书记吧,书记说我要同你们一起去攻城。官兵人人奋勇,个个冲锋,几乎全部壮烈牺牲,最后攻下武昌。
【史料研读】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原因?
①北伐作战方针正确
②北伐将士浴血奋战
二、北伐胜利进军
叶挺(1896—1946)
【史料研读】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原因?
④国共两党齐心协力
③工农群众大力支援
湘乡农民协会宣传画
上海武装起义的工人纠察队
材料三:北伐军攻打武汉时,汉阳兵工厂工人举行罢工,断绝了敌人的军火来源......各地农会还组织农民替北伐军当向导、抬担架、运送物资。
材料四:毛泽东说:“中国的革命,自从1924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合作起着决定的作用......中山先生四十年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取得了巨大成就。
根本原因
二、北伐胜利进军
随着北伐胜利进军,各地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给了北伐军极大的支持。
城市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也得到了很大发展。
1926.11
1927.1
湖南农民协会会员
1926.7
1926.11
湖北农民协会会员
农民运动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是大革命时期中国工人运动的一次壮举,是北伐战争时期工人运动发展的最高峰。在党的领导下最早由民众在大城市建立起来的革命政权。
农民武装队伍
工人运动
工农运动与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有何关系?
二、北伐胜利进军
湖南农民协会提出了"一切权力归农会"的的口号,地主,土豪,劣绅被打倒,农会成了唯一的权力机关,封建势力被极大地遏制。
1924年7月,广州工人代表大会发动沙面数千洋务工人举行罢工,反对英法帝国主义者限制中国居民自由出入沙面租界的“新警律”。
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帝国主义国家的利益
想一想:这些举动触动了哪些人的利益?
农 民
土豪劣绅
贪官污吏
铲除贪官污吏土豪劣绅
二、北伐胜利进军
1927年武汉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大门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二、北伐胜利进军
三、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三、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
蒋介石下令大肆捕杀
共产党和革命人士
李大钊就义
1927年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
“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
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在帝国主义势力支持下,先后背叛革命。
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另立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性质的国民政府。
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会议,决定“分共”,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
国民大革命失败
三、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材料研读
日本帝国主义者已摸清革命内部的矛盾和蒋介石的真实态度……力主拉拢蒋介石为帝国主义“维持秩序”,“镇压暴行”,并帮助蒋介石巩固地位。日本帝国主义者还将获得的情报和自己的主张频频向英、美通报,以协调它们之间的行动。……这期间,蒋介石同帝国主义分子、江浙财阀和流氓势力举行了一系列秘密会谈。帝国主义列强公然鼓动蒋介石“迅速而果断地行动起来”,“使长江以南的地区免于沦入共产党之手”。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
北伐的目的是打倒北洋军阀,统一中国,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但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中国人们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
三、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材料一:农民在乡里造反,搅动了绅士们的酣梦……中层以上社会至国民党内部反动派,无不一言以蔽之曰“糟得很”。
——毛泽东《“糟得很”和“好得很”》
材料二:日本帝国主义者已摸清革命内部的矛盾和蒋介石的真实态度…力主拉拢蒋介石为帝国主义“维持秩序”,并帮助他巩固地位。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材料三:共产党在陈独秀的领导下,下令将解散工人纠察队,所有枪支交存国民党政府,致使革命在强大敌人的突然袭击下遭到惨重失败。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
(2)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
(3)中国共产党缺乏斗争经验,放弃了革命领导权。
教训:必须牢牢把握革命领导权,必须建立属于自己的革命武装
【史料研读】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三、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2、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927年4月
1928年4月
1927年9月
1928年12月
1928年6月
蒋介石建立
南京国民政府
代表大地主、
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分共清党”
镇压工农运动
“宁汉合流”
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流,宁汉合流后南京国民政府成为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政府
二次北伐
讨伐张作霖
日本制造
皇姑屯事件
张作霖被炸死
张学良东北易帜
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南京政府
在名义上
统一了全国
三、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国共合作
1924.1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1927.4.18
黄埔军校
1924.5
北伐战争
1926.7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4.12
国民革命开始于1924年1月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结束于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破裂。
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7月誓师出征,结束于1928年12月东北易帜。
知识总结
中共三大
国民党一大
国共首次合作
国民革命
黄埔军校
北伐战争
蒋汪叛变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国共合作破裂
工农运动
课堂练习
1.1923年1月,孙中山和苏联代表越飞达成一项联合宣言:苏维埃政府再次确认有关放弃在华的特权与利益。这一宣言( )
A.确立了三民主义 B.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促进了国共合作 D.表明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2.孙中山对黄埔军校是抱有无穷希望的,他在军校的开学典礼上要求学生:“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军校的创办( )
A.是实业救国思想的实践 B.为革命培养了大批人才
C.沉重打击清王朝的统治 D.实现了社会习俗的变革
C
B
课堂练习
3.北伐开始后,广东、江西等地的农民协会成立了运输队、担架队支援北伐军;湖南长沙、湖北武汉等地的工人成立敢死队、组织罢工配合北伐军攻城;上海工人先后发动三次武装起义,并最终取得胜利,迎接北伐军进入上海。这反映出( )
A.民主科学思想深入传播 B.工人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
C.工农群众支持北伐战争 D.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4.1927年,李大钊被捕入狱,面对各种酷刑,他严守党的秘密,写下自述表达了从事革命的初心:“钊感于国势之危迫,急思深研政理,求得挽救民族、振奋国群之良策。”这彰显出李大钊的优秀品质是( )
A.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B.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C.敢闯敢试、勇于创新 D.坚持真理、坚守理想
C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