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你知道中国共产党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诞生的吗? 第12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新课导入 1920年春,受陈独秀委托,陈望道回到家乡浙江义乌,全身心投入《共产党宣言》中文版的翻译。他以日文版为底本,与英文版相对照,于4月底完成了中文译稿。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在上海出版,很快风行全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中国共产党是怎样成立的?它的成立有什么意义? 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三、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凡从前俄罗斯帝国政府时代在中国……取得的土地,一律放弃。从前所获取底各种特权,……都一律放弃。 ——《苏俄对华宣言》 一.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五四运动前,在中国知道马克思主义的人很少。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 经过五四运动,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和接受马克思主义。 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1920年3月,李大钊发起成立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同年5月,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随后,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李大钊 (1889—1927) 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1918年,他接连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俄国十月革命。 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李大钊 李大钊在北京成立的马克思学说 研究会 陈独秀在上海成立的马克思主义 研究会 周恩来在天津成立的觉悟社 恽代英在武昌组织的利群书社 山东的齐鲁书社 湖南的文化书社 …… 李大钊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 一.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 陈独秀多次到中华工业协会等上海劳工团体开展调查,深入了解码头工人的罢工情况。 不少知识分子开始帮助工人组织工会,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识字班,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 ※材料研读 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以为这些人掌握着权力,千方百计运动这些人来赞助革命。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 ——吴玉章《吴玉章回忆录》 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工人刊物 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旧址 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 结合起来 一.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三、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920年夏,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接着,北京、长沙、武昌等地也先后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示意图 北京共产党组织:由李大钊、张国焘、张申府等人于1920年10月建立。 武汉共产党组织:由董必武、陈潭秋等人于1920年秋建立。 长沙共产党组织:1920年秋冬之交成立,主要成员有毛泽东、何叔衡等。 济南共产党组织:1921年春,由王尽美、邓恩铭建立。 广州共产党组织:1920年秋建立,但成员多是无政府主义者;陈独秀到广州亲自指导后,于1921年春重新组建了广州共产党组织,主要成员有谭平山、谭植棠、陈公博等。 旅法共产党组织:1921年春,张申府、陈公培、赵世炎、刘清扬、周恩来在法国巴黎组建。 旅日共产党组织:核心成员只有施存统、周佛海两人,他们都是在上海参加共产党活动之后去日本的,且在1922年以后就先后回国了。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参加会议的代表有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等,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出席了会议。 党的一大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明确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大会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这样,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 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现兴业路76号) 嘉兴南湖·红船 中共一大会址 这艘红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是党梦想起航的地方。 红船精神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习近平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中共一大召开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时间:1921年7月23日 地点:上海→浙江嘉兴南湖 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因上海法租界巡捕的袭扰,被迫于8月初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一条游船 上继续举行,最终圆满落幕。 上海:李 达、李汉俊 北京:张国焘、刘仁静 长沙:毛泽东、何叔衡 武汉:董必武、陈潭秋 济南:王尽美、邓恩铭 广州:陈公博、包惠僧 旅日:周佛海 与会代表: 13人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一大”代表 特点: 以青年教师和学生为主(青年知识分子);代表地域分布广;基本素养高;见识广阔;接受先进思想和文化,具有共同的理想信念 思考:结合以前的史实分析,陈独秀没有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什么被选为中央局书记? 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 五四爱国运动的领导者 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发起者之一 共产国际帮助 中国共产党成立 马克思主义传播 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工人阶级壮大 五四运动 思想基础 组织 基础 阶级基础 外部条件 新文化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是偶然的,是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 俄国十月革命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是偶然的,它适应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 新型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 新的阶级力量 无产阶级 新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 新的斗争途径 充分发动人民群众,进行武装革命 新的奋斗目标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7月1日)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材料研读 一大的十二个代表,年龄最长的四十五岁,最轻的十九岁,平均二十八岁,作为湖南代表之一的毛泽东还没有满二十八岁。……参加会议的这些代表都是社会上还不知名的“小人物”。这些年轻人以改天换地的豪迈气概,一心要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国土上创立一个崭新的合理的社会。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中的“小人物”建立了什么政党?这些“小人物”在这一过程中体现了怎样的精神? 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不同 1 坚持彻底地反帝反封建 革命态度不同 2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3 最终要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奋斗目标不同 4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 大会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同时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纲领规定,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这样,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材料: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革命与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 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实现共产主义 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中共一大与中共二大的比较 中共一大 中共二大 时间 1921年7月 1922年7月 地点 上海→浙江嘉兴游船 上海 纲领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最高纲领:建设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反帝反封建 意义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中共二大是中共一大的继续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历史事件 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 中国共产党诞生 代表人物 洪秀全 李鸿章、曾国藩 左宗棠、张之洞 康有为 梁启超 赵三多 孙中山 毛泽东 领导阶级 农民阶级 地主阶级 洋务派 资产阶级 维新派 农民阶级 资产阶级 革命派 无产阶级 指导思想 绝对平均主义 师夷长技以制夷(自强、求富) 变法图强 扶清灭洋 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 奋斗目标 建立“四有两无”社会 维护清朝统治 建君主立宪制国家 粉碎列强瓜分中国计划 建民主共和制国家 实现社会主义 和共产主义 最终结果 失败 失败 失败 失败 失败 成功 新的领导核心 新的领导阶级 新的指导思想 新的奋斗目标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三、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三、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设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集中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 在党的组织和推动下,从1922年初到1923年春,全国掀起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共举行大小罢工100多次,参加人数达30万以上。 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罢工工人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号召工人“为争自由而战,为争人权而战”,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 罢工遭到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此后,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 高潮 背景 成就 省港大罢工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旧址陈列馆 ※学史崇德 1923年2月7日,吴佩孚调动军队镇压京汉铁路罢工工人,制造了血腥的“二七惨案”。京汉铁路总工会汉口江岸分会工人领袖、共产党员林祥谦被捕。刽子手把他绑在电线杆上,先砍一刀,逼他下复工命令,遭到林祥谦严词拒绝。郐子手再砍一刀,怒声喝道:“到底下不下上工命令?”林祥谦忍痛疾呼:“我的头可断,工是不上的!”最后,林祥谦英勇就义。 三、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林祥谦(1892—1923) 三、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林祥谦英勇就义 教训: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中 国 共 产 党 诞 生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看到曙光) 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南陈北李) 阶级基础:五四运动后,工人级阶登上历史舞台(认识到工人阶级力量的伟大) 外部援助:共产国际的援助 条件: 经过: 影响:推动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潮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 中共一大 中共二大 时间:1922.7 地点:上海 纲领:最高:实现共产主义 最低:反帝(推翻帝国主义)反封建(打军阀); 意义: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启示: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群众、国民党) 时间:1921.7 地点:上海——浙江嘉兴南湖 纲领: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中心任务:领导工人运动 意义:标志共产党诞生(开天辟地的大事) 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指导思想新(马克思主义) 阶级新(无产阶级) 奋斗目标新(实现共产主义) 课堂小结 1.《新青年》共刊登各类文章2521篇,其中提及“社会主义”1913次,提及“俄国革命”330余次。这说明它主要宣传了(????) A.民主科学 B.新民主主义 C.三民主义 D.马克思主义 2.八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一次“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图片展”。小琳同学找到了一幅《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图片,它应该归入下列哪一栏目(????) A.全面抗战 同仇敌忾 B.开天辟地 焕然一新 C.解放战争 革命胜利 D.国共对峙 烽火绵延 D B 随堂练习 3.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为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创办刊物《劳动界》。《劳动界》很快从上海传播到多地,1920年9月至1921年3月间成为湖南销量最大的新文化刊物。这说明,当时(????) A.马克思主义传播广泛 B.工人成为新文化运动主力 C.中国共产党已经诞生 D.北伐战争成舆论关注热点 4.这次大会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这样,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这次大会”是(????) A.中共二大 B.中共三大 C.古田会议 D.七届二中全会 A A 随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