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国民党挑起内战课件(共29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0课 国民党挑起内战课件(共29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1945年8月至10月
重庆谈判
国共双方签署“双十协定”,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1946年6月
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
1947年3月
转战陕北
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鼓舞了陕甘宁边区和全国各解放区军民的战斗意志
1947年夏
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
1947年
解放区土地改革
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1948年9月
辽沈战役爆发
1948年11月
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爆发
1949年3月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1949年4月
渡江战役
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1840年
无家可归的人们
战争毁坏的城市
被日军炸毁的桂林解放桥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1945年8月,《新华日报》上发表了一封读者来信:
中国的老百姓,足足有三十多年没有享受过和平的日子,一面受敌人的侵略,一面不断内战,……我们对于战后和平的期望,就象饥饿的人等饭吃那样的急迫……
和平、民主
第20课 国民党挑起内战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新课导入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赴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成为轰动国内外的大事。一些民主人士称颂毛泽东这一行动是“弥天大勇”。《大公报》发表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毛泽东为什么要去重庆?为什么说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
1945年9月20日毛泽东为《大公报》职工题词
一、重庆谈判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
三、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
面对抗战后人们渴望和平的愿望,国共两党及美国的态度如何?
材料一:我们一方面要尽力争取和平民主,使内战限制在局部的范围,或者推迟全面内战爆发的时间;另一方面必须对于蒋介石发动内战的阴谋有充分认识,对于帝国主义和反动派不抱幻想。
——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
材料二:1945年5月5日至21日,中国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重庆召开。……在国共关系上,就是动员国民党的力量,抢夺抗战胜利果实,继续反共,并准备发动内战。蒋介石在会上一再强调:“今日的中心,在于消灭共产党!日本是我们国外的敌人,中共是我们国内的敌人!只有消灭中共,才能达成我们的任务。”
——龚书铎主编《中国近代史:1919—1949》
材料三:美国政府把国民党视为其控制中国所需要的一个工具,把正在发展壮大的中国共产党视为实现其目的的一大障碍。但是,美国政府看到,如果用大规模的军事干涉来帮助国民党消灭共产党,必然遭到中国人民、美国人民和苏联的强烈反对,以致深陷泥潭而不能自拔。因此,美国只能采取大规模军事干涉以外的手段来支持和援助国民党政府。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一、重庆谈判
人民渴望和平,反对内战;中国共产党顺应人民的愿望,尽力争取和平民主,避免内战;而蒋介石政府早就计划发动内战,消灭共产党;美国迫于形势,无法直接出兵,但采取除此以外的一切手段扶蒋反共。
一、重庆谈判
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但国民党统治集团为维持一党专政,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由于尚未做好战争准备,蒋介石表示愿意与中国共产党谈判。
1945年8月,蒋介石先后三次发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
材料一: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蒋介石致毛泽东未寒电(1945年8月14日)
材料二:来电诵悉,期待正殷,而行旌迟迟未发,不无歉然。……大战方告终结,内争不容再有。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从事建设。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则受益拜惠,岂仅个人而已哉!特再驰电奉邀,务恳惠诺为感。
——蒋介石致毛泽东哿电(1945年8月20日)
材料三:承派周恩来先生来渝洽商,至为欣慰。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恩来先生惠然偕临,则重要问题方得迅速解决,国家前途实利赖之。现已准备飞机迎迓,特再驰电速驾!
——蒋介石致毛泽东梗电(1945年8月23日)
蒋介石为何如此急迫三次电邀毛泽东?
如果不去
就会宣传共产党没有和平诚意,制造舆论,把发动内战的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
如果去
一、利用谈判之机,诱使共产党交出政权和军队。二、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调兵遣将、部署内战。
实质:假和平,真内战
一、重庆谈判
为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毛泽东等赴重庆,同蒋介石进行和平谈判。
材料一:未寒电悉。朱德总司令本日午有一电给你,陈述敝方意见,待你表示意见后,我将考虑和你会见的问题。
——-毛泽东致蒋介石未铣电(1945年8月16日)
材料二:从中央社新闻电中,得读先生复电,兹为团结大计,特先派周恩来同志前来进谒,希予接洽,为恳。
——-毛泽东致蒋介石未养电(1945年8月22日)
材料三:梗电诵悉。甚感盛意。鄙人亟愿与先生会见,共商和平建国之大计,俟飞机到,恩来同志立即赴渝进谒,弟亦准备随即赴渝。晤教有期,特此奉复。
——-毛泽东致蒋介石敬电(1945年8月24日)
毛泽东为什么亲赴重庆?
如果不去
正中蒋介石的圈套
如果去
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宣传党的政策,唤醒人民。
实质:真和平,反内战
为了顺应民心,再造和平,毛泽东力排众议,飞抵重庆。在起飞前,他留下的政治遗嘱是“如果蒋介石把我关了或者杀掉,那就由刘少奇同志来代替我”。
一、重庆谈判
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
——重庆《大公报》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1945年8月29日)
中国人民饱经西方列强侵略、军阀割据混战、日本法西斯侵略。他们厌倦战争,要求和平民主。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使人民看到了国内和平、民主和国家统一、富强的希望。
一、重庆谈判
经过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变纪要》,即“双十协定”。
双方同意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邀请各党派代表和社会贤达讨论和平建国方案。
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再一次确定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 。
“双十协定”
政治协商会议
名称
时间
内容
1945年10月10日
1946年1月10日
①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②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邀集各党派代表和社会贤达协商国是,讨论和平建国方案。
①建立联合政府、和平建国纲领、召开国民大会、修改宪法草案、整编军队等问题。
②再一次确定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
重庆谈判的结果:
一、重庆谈判
它 为全国人民争取了许多民主权利,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和争取和平的诚意,揭露了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积极
双方在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问题上没有达成协议,没有解决多少实质性问题。
局限
毛泽东和蒋介石在重庆合影
(1945年8月)
重庆谈判的举行和《会谈纪要》的发表,表明国民党方面“承认了中共的地位”,“承认了各党派的会议”,同时使中国共产党关于和平建设新中国的政治主张被全国人民所了解,从而推动了全国和平民主运动的发展。……毛泽东指出:“谈判的结果,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这样很好。国民党再发动内战,他们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我们就更有理由采取自卫战争,粉碎他们的进攻。”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945年8月
8月28日
10月10日
1946年1月
蒋介石3次电邀毛泽东重庆谈判
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抵达重庆
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在重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一、重庆谈判
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
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一、重庆谈判
这一线曙光实现了吗?
目前与共产党谈判,乃系窥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转移国际视线,待国军控制所有战略据点、交通线,待寇军完全受降后,再以有利之优越军事形势与共产党作妥协谈判。如彼不能在军令、政令统一原则下屈服,即清剿之。
——蒋介石给国民党各战区司令长官的绝密电报(1945.9.20)
国民党暗地里积极备战
※相关史事
在重庆谈判期间,蒋介石下令国民党军队进攻解放区,企图以此在谈判桌上要挟共产党。人民军队在刘伯承、邓小平指挥下,歼灭来犯的国民党军队3.5万人,取得上党战役胜利。蒋介石不得不在谈判桌上有所收敛。
美军教官帮助
训练国民党军
一、重庆谈判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
三、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
尽管有了政协协议,国民党统治集团并不执行。在美国支持下,国民党基本完成内战部署。
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撕毁政协协议,命令国民党军队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军,发动全面内战。国民党公开叫嚣,在48个小时内消灭中原解放区,三到六个月完全消灭所有中国共产党控制的解放区。10月,国民党军队占领华北解放区重镇张家口,全面进攻达到最高峰。
中原解放区
美国用军用飞机空运国民党军队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
国共力量对比表(1946年7月)
项 目 共产党方面 国民党方面
总兵力 127万人 430万人
武器 装备 只有陆军,装备基本上是缴自日伪军的步兵武器和少数火炮 拥有装备较好的陆、海、空军
占领 地区 解放区面积约占全面的24% 国统区面积约占全国的76%
人 口 解放区人口约1.36亿 国统区人口约3.39亿
国民党妄图通过全面进攻速战速决,三到六个月完全消灭
所有中国共产党控制的解放区。哪来的底气?
国民党军队乘美国登陆舰开往华北
美国援助国民党的军事装备
※相关史事
抗日战争胜利时,国民党军队主要在西南、西北大后方。从1945年9月至1946年6月,美国用军用飞机和军舰,将国民党军队54万多人运到华北、华东、东北等地区。美国还直接出兵,帮助国民党占据上海、天津、北平等战略要地。国民党军队不仅接收了100多万日军和几十万伪军武器装备,还在美国帮助了装备了39个师。
国民党在军队数量、军事装备、后备资源及外来援助
等方面,都明显超过中国共产党
一、重庆谈判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
三、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
三、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
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和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中共中央号召解决区军民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制定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实施积极防御的作战方针,以运动战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
(1)著名论断:
(2)战略战术:
(3)主要方式:
(4)主要目标:
(5)作战原则:
(6)作战方针: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战略上:藐视敌人
自卫战争
歼灭敌人有生力量
运动战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战术上:重视敌人
积极防御
《蒋介石——纸老虎!》
1947年
三、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
材料一: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
——毛泽东《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1946年8月6日)
材料二:蒋介石虽有美国援助,但是人心不顺,士气不高,经济困难。我们虽无外国援助,但是人心归向,士气高涨,经济亦有办法。因此,我们是能够战胜蒋介石的。
——毛泽东《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1946年7月20日)
材料研读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很快传遍国内外,并且武装了中国人民的思想,极大地增强了全党全军同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的勇气和信心,打消了很多人对我党能否打败国民党进攻的怀疑和顾虑。
三、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
经过半年多的作战,国民党军队虽占领一些地盘,但损失大量有生力量,能够用于一线的兵力日渐不足,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被粉碎。
从1947年3月开始,国民党军队在全面进攻受挫的情况下,转而发动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人民解放军快速机动作战
※学史崇德
1946年秋,国民党军队占领山西文水县。文水县云周村中共候补党员刘胡兰坚持留在当地进行斗争。1947年1月,刘胡兰被国民党军队和当地地主武装认出,不幸被捕。在敌人威胁面前,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最终从容就义,牺牲时未满15周岁。毛泽东得知刘胡兰的英雄事迹后,为她题词:”生得伟大,死得光荣。“1947年8月,刘胡兰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她坚定信念、不屈不挠、敢于担当、勇于奉献,是青年少学习的榜样。
三、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
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
彭德怀指挥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在山东,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战役中消灭国民党精锐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青化砭、沙家店战役
孟良崮战役
陕甘宁
山东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
※相关史事
1946年12月至1947年4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一部在临江、通化地区连续打退国民党四次进攻,即“四保临江”;另一部三次越过松花江,向南岸出击,配合临江地区作战,即“三下江南”。这就是“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也称“临江战役”。此战消灭国民党军队数万人,扭转了东北战局。
油画《转战陕北》
青化砭
延安
羊马河
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从吴堡县川口东渡黄河前往西柏坡。
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离开延安
共370天,
行程4千
多公里。
三、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
粟裕视察前线
孟良崮战役
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战役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军的重点进攻。
“我军剿匪以来最可痛心、最可惋惜的一件事。”
——蒋介石
三、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430
万人
130
万人
1946年6月
195
万人
373
万人
1947年6月
人民解放军在第一年度作战中,共歼灭国民党正规军97.5个旅共78万人,平均每个月歼敌8个旅,连同非正规军,共歼敌11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第一线的突击兵力,已下降到只占开始进攻解放区时的总兵力的34%,国民党军队减少到373万人,人民解放军则在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总兵力增加到195万人,并积累了大兵团作战的经验。
为什么在军队人数和武器装备方面都占优势的国民党军队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就被人民解放军挫败了
三、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
从1946年7月到1947年6月,解放区军民在自卫反击作战中,共歼敌112万人,自身总兵力发展到190多万人,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
5
英国
结果
合作探究
材料1:“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同敌在现地区再周旋一时期(一个月左右),目的在使敌达到十分疲劳和十分缺粮之程度,然后寻机歼之。” ——毛泽东
材料2: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 ……喜见贼师精锐尽,我军个个是英豪。
——摘自陈毅《孟良崮战役》
材料3:“共产党的政府和军队,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受到有积极的广大人民支持的政府和军队”。“中国之命运不属于蒋而属于他们”。 “未来的中国,共产党将占有确定的和重要的地位”。 ——美国驻华使馆的外交官戴维斯、谢伟思
材料4:蒋介石的阿Q精神十足,占领了延安,他就以为自己胜利了。但实际上只要他一占领延安,他就输掉了一切。首先全国人民以至全世界就都知道了是蒋介石背信弃义,破坏和平,发动内战,祸国殃民,不得人心……延安既然是一个世界名城,也就是一个沉重的包袱,他竟然要背这个包袱,那就让他背上吧。而且话还得说回来,你既然可以打到延安来,我也可以打到南京去,来而不往非礼也嘛!
——《在历史巨人身边:师哲回忆录》
解放区军民不断取得胜利的原因?
正确的战略
解放军的英勇作战
广大人民的支持
蒋介石背信弃义,发动内战,不得人心
关键:得民心者得天下
三、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
项目 十年内战 全面内战
时间 1927—1937年 1946—1949年
开始标志 蒋介石等叛变革命,导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蒋介石违背“双十协定”,向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
民心所向 倾向共产党,但国民党未完全失去民心 共产党赢得民心,国民党失道寡助
三、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
战争是人的行为,最终是人的精神较量而非仅仅是物质对抗。所以说,尽管在战争爆发之际共产党军队并不具有军事优势,但政治优势让中国共产党赢得了民心,民心所向为战争胜利聚集起摧枯拉朽的力量。
民心所向是什么?是代表着人民的利益,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对于一个社会来讲,公平正义永远是百姓衡量政权合理与否的基本尺度。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理想恰恰代表了公平正义。因此,共产党人提出的为“最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政治诉求,得到了中国人数最多的社会阶层的认可和拥护。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几十万官兵,在战争中前赴后继支前的上千万百姓,为了梦想中的新中国,他们情愿走向战场,情愿冲锋陷阵,哪怕粉身碎骨!
——摘编自王树增《人心向背决定中国命运——解放战争胜利的启示》
重庆谈判
国民党(蒋介石)
双十协定
政协会议
1946.6
内战爆发
中共(毛泽东)
争取和平
目的
假和平真内战
目的
全面进攻
运动战
重点进攻
(陕北、山东)
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孟良崮战役
课堂小结
1.1945年8月29日,重庆《大公报》向世人报道:“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毛泽东先生来了”(  )
A.开启了第三次国共合作征程
B.体现了中共胸怀天下的情怀
C.加速了美国侵略中国的步伐
D.避免了国共划江而治的局面
B
2.民主人士柳亚子先生曾赠毛泽东诗云:“阔别羊城(广州)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重庆),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从诗中可以看出毛泽东此行渝州的目的是(  )
A.争取国内和平与民主 B.推动实现全民族抗战
C.达成国共的再次合作 D.商讨成立苏维埃政府
A
课堂练习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5年8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说道:“我准备坐班房……现在苏联红军不入关,美国军队不登陆,形式上是中国自己解决问题,实际上是三国过问,三国都不愿中国打内战,国际压力是不利于蒋介石独裁统治的……所以,重庆是可以去和必须去的。”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重庆是可以去和必须去的”?
材料二 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我们去了,可是他们毫无准备,一切提案都要我们提出。
——1945年毛泽东的一次谈话
(2)依据材料二回答,为什么说“这一次我们去得好”?
课堂练习
答案:国际社会和国内民众不愿中国打内战,蒋介石迫于压力不会轻易制造矛盾、扣押人员,所以可以去重庆;要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民主,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就必须到重庆去。
答案: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戳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向人民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诚意,争取了政治上的主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