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第7课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人教统编新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教学课件第二单元 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和民族危机加剧一、义和团运动二、抗击八国联军三、《辛丑条约》的签订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事;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探究《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020301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的概况,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基本史实。(时空观念、史料证实)知道《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分析《辛丑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史料证实、历史解释)了解八国联军的侵华暴行,感悟民族英雄的悲壮事迹,树立振兴中华的家国情怀,增强为国奉献的责任感。(唯物史观、家国情怀)课程引入1、名称来历义和团原名义和拳,是白莲教的一支派,主要在山东西部秘密流传,信神练功。以设坛练拳的方法组织群众,宣传降神附体,刀枪不入等。主要成员是农民。义和团兴起的原因带有迷信色彩带有迷信色彩扶清灭洋2、发展③到1900年夏,义和团已经深入京津地区,产生很大影响。①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这些组织逐渐由反清的秘密结社或单纯的习武团体,转变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②清政府对义和团时“剿”时“抚”,客观上有利于义和团的发展。义和团纷纷进入天津、北京。他们沿途张贴文告,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通过捣毁教堂、拆毁铁轨、砍断电线等方式,表达对外国侵略者的愤怒。著都饬所属文武各员,查明各种会匪名目,严行禁止,胆敢仍前聚众,藉闹教为名,结党滋事,并著从严惩办,以靖地方。”—《上谕》1899年11月28日皇太后……召集各大臣,密议团匪乱事……决计不将义和团剿除……如与以上等军械,好为操演,即可成为有用劲旅,以之抵御洋人,颇为有用。—《拳乱纪闻》1900年6月20日3、“扶清灭洋”①义和团曾提出“扶清灭洋”口号。“扶清”对清政府本质认识不清,抱有幻想;“灭洋”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识;但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②义和团对洋人以及轮船、铁路等统统排斥,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③义和团还带有迷信色彩,相信降神附体、刀枪不入等。这些落后因素为清政府控制、利用和镇压义和团提供了条件。1、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①直接原因: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威胁到外国侵略者的在华利益,他们需要镇压义和团运动。②根本原因:维护和扩大列强在华权益。1900年,美俄法德四国公使照会清政府“限两月以内,悉将义和团匪一律剿除……若于两月以内不能镇抚,则各国联合以兵力伐之。”——《八股联军志》,《义和团》第三册八国联军总司令、德国元帅瓦德西在给德皇威廉二世的奏议中认为:“关于近年以来时常讨论之瓜分中国一事”,现在“实为一个千载难得之实行瓜分时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③时间:1900年6月④参加列强: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等八国⑤统帅: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前期);瓦德西(后期)2、概况八国联军攻占紫禁城,慈禧太后携光绪帝西逃。廊坊大捷天津保卫战,直隶提督聂士成壮烈殉国。联军攻占大沽炮台,慈禧太后下诏“宣战①1900年5月底,英、俄等国调遣军队300余人,进驻北京使馆。6月,为镇压义和团运动,英、美、法、德、俄、日、奥匈、意八国组织联军2000多人,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下,从天津乘火车向北京进犯。义和团破坏沿线铁路,并在廊坊一带阻击敌人。联军死伤多人,被迫撤回天津。②各国联合舰队攻占大沽炮台,进驻北京东交民巷的外国军队,不断四处寻衅,射杀团民、清军。慈禧太后发布“宣战诏书”。2、概况这一举动使清政府处于被动局面,成为列强扩大战争的借口。③义和团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的外国使馆。2、概况激战老龙头火车站④天津保卫战:义和团在清军帮助下,与侵略军在老龙头火车站展开激烈的争夺战,并炮轰紫竹林租界。天津直隶提督聂士成壮烈殉国,7月中旬,天津失陷。2、概况八国联军在紫禁城在逃跑途中,慈禧太后下令剿杀义和团,并并无耻地请求八国联军“助剿”。慈禧太后携光绪帝西逃⑥ 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狼狈西逃。在逃跑途中,慈禧下令“剿杀”义和团,并无耻地请求八国联军“助剿”。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2、概况八国联军攻陷北京一次农民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①失败原因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扶清灭洋”口号下丧失对清政府的警惕。②性质:③影响: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3、义和团运动的影响理解: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认识到了中国人民力量的伟大,展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八国联军犯下的罪行1901年(辛丑年)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 11国1901年11月7日,李鸿章在屈辱和病痛中辞世,享年79岁。李鸿章1、时间:2、签订国:3、内容及影响领域 内容 影响经济 (赔款)政治 (严禁反帝)军事 (毁炮驻兵)外交 (划使馆界、改机构)清政府赔款白银 4.5 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是列强对中国空前的大规模勒索,使中国的经济长期受制于列强。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最能体现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便利了侵略者对清政府进行军事控制和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①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②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①在北京设立的“使馆界”,实际上成为“国中之国”,是帝国主义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②清政府改变了其外交机构的地位,使之更适应列强侵略中国的需要。课后活动经济上,清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海关税、盐税等被作为赔款担保,使清政府在经济上受制于列强。政治上,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军事上,允许列强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便利了侵略者对清政府进行军事控制和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活动。外交上,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使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大本营。由此可见,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进一步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这两句话主要说明义和团运动( )A.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B.反抗清朝腐朽统治C.带有封建迷信色彩 D.具有盲目排外性质2、1900年,列强再次入侵北京。一时间,中国的心脏插着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复兴之路》中的这段解说词指的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列强火烧圆明园C.《马关条约》的签订 D.八国联军侵占北京AD巩固练习4、下图是某学生绘制的反映《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与列强关系的漫画。漫画旨在说明( )A.西方列强军事实力异常强大B.清政府沦为了“洋人的朝廷”C.中西礼仪文化存在巨大差异D.清政府开启了学习西方历程B3、清政府曾先后用“抚”和“剿”两种办法对待义和团运动,这两种办法的根本相同点是 ( )A.讨好外国势力 B.欺骗人民群众C.维护清朝统治 D.笼络地方官员C巩固练习5.条约规定,“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而且为保证该通道“无断绝之虞”,确定北京、天津、山海关沿线12处由各国“留兵驻守”。这些规定与使馆区驻军特权结合在一起,将中国的心脏部位直接置于列强集体军事控制之下。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D6.据史料记载,1900年间河北霸州民众列仗抵抗德兵,战死者300余人;束鹿县旧城民众,徒手与侵略军相搏,牺牲4000余人;八国联军进犯保定、唐山、张家口、沧州等地时均遭到当地民众的坚决抵制。这表明,当时中国( )A.民间力量开始崛起 B.政府抵抗意识强烈C.民族意识不断觉醒 D.领土主权遭到破坏C巩固练习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新教材+核心素养】人教统编新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课件).pptx 视频素材:义和团运动.mp4 视频素材:八国联军攻占北京.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