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5.1两种电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于微观世界了解得越来越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是不可分割的 B.电子带负电C.分子是尺度最小的粒子 D.中子带正电2.用干燥的毛皮分别摩擦两个由橡胶制成的气球,使两个气球均带电。将两气球靠近时,下图中能正确反映两气球所带电荷的种类和相互作用情况的是( )A. B.C. D.3.如图所示为部分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束缚能力强弱的情况图,束缚能力越弱越容易失去电子,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毛皮摩擦硬橡胶后,硬橡胶带正电B.用毛皮摩擦硬橡胶后,毛皮得到电子C.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后,玻璃棒带正电D.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后,丝绸不带电4.将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小球A接触后,再将小球A靠近小球B,出现如图所示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B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B.小球B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C.出现图中现象的原因与验电器工作原理相同D.小球A带正电是由于它有多余电子5.下列微观粒子按尺度由大到小排列的是( )A.夸克、原子核、质子、原子 B.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C.原子核、夸克、原子、质子 D.质子、夸克、原子、原子核6.如图所示,小杜同学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看到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在这个过程中( )A.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吸引B.玻璃棒带正电荷,验电器带负电荷C.正电荷从玻璃棒转移到验电器D.玻璃棒对电子的束缚能力比丝绸弱7.如下图所示,是利用气球进行的物理实验。下列说法或解释正确的是( )A.图1可知,毛皮摩擦过的两气球靠近时相互排斥,说明异种电荷相互排斥B.图2可知,松开夹子气球向左喷气、向右飞出,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C.图3可知,两只气球自由悬挂在空中,用吸管对B处沿垂直于纸面方向用力吹气,可观察到两气球分开D.图4可知,观察到气球两侧形变程度不同,说明了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8.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丝绸与玻璃棒摩擦,丝绸因得到电子而带负电B.“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分子间存在较大的引力C.杨絮漫天飞舞,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太阳是宇宙的中心9.科技晚会时,小明将与衣服摩擦过的气球“粘”在黑板上。下列“粘”的原理与此相同的是( )A.吸盘被压平后,“粘”在瓷砖上B.干燥的天气里,身上的化纤衣服容易“粘”灰C.夏天吃冰棍时,偶尔会把舌头“粘”住D.剥粽子时总有一些糯米“粘”到粽叶上10.如图a,用绝缘线分别悬吊甲、乙两轻小物体,摩擦后失去电子的玻璃棒丙分别靠近甲、乙,现象如图b所示,则( )A.甲一定带负电B.乙可能不带电C.丙一定带正电D.甲和乙靠近时,一定如图c所示二、填空题11.自然界只有 (选填“两种”或“三种”)电荷,人们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 (选填“正”或“负”)电荷。12.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原子由 和电子构成;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 ,当带电的塑料棒靠近不带电的铝箔条一端时,铝箔条会偏转,偏转原因与验电器原理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13.小东同学通过学习物理,了解到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最外层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束缚能力越强越容易得到电子,越弱越容易失去电子。如图所示为玻璃、橡胶、丝绸和毛皮等几种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束缚能力强弱情况。小东用丝绸摩擦了橡胶棒,丝绸会 (选填“带正电”、“带负电”或“不带电”)。14.如图所示是实验室的验电器,它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 ,验电器的金属箔所带的电荷量越多,金属箔的张角 ,验电器 (选填“能”或“不能”)直接检验物体带哪种电荷。 15.如图所示是常见物质的微观结构导图。一定带正电的是质子和 (填字母,下同),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核子是 。在探索微观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 ,进而认识到原子可分。16.如图是一种静电窗花,材料本身不带胶,将窗花在玻璃上轻轻摩擦后便可以贴上,此时玻璃和窗花带 (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手用力按贴好的窗花,窗花受到的摩擦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三、作图题17.如图所示,带电小球甲与乙相互排斥,请画出小球乙所受力的示意图。(O 为小球的重心)四、实验题18.在“观察带电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活动中,用干燥的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和用干燥的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依次两两靠近,如图所示。图(a)、(b)两图呈现相互排斥的现象,图(c)呈现相互吸引的现象。(1)由实验现象可知,图中有机玻璃棒所带电荷与橡胶棒所带电荷是 (相同/不同)的。(2)用带电的物体分别靠近悬挂的有机玻璃棒和橡胶棒,发现凡是跟有机玻璃棒吸引的,就会跟橡胶棒排斥;而凡是跟橡胶棒吸引的,就会跟有机玻璃棒排斥。显然,带电的物体与有机玻璃棒相斥的,所带电荷跟有机玻璃棒所带电荷必定相同;带电的物体与橡胶棒相斥的,所带电荷跟橡胶棒所带电荷必定 (相同/不同)。人们由此推断,自然界中只存在 种电荷。(3)假如一个带电物体与上述玻璃棒与橡胶棒出现怎样的相互作用,可以判断存在第三种电荷?《15.1两种电荷》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B C C B D B A B C1.B【详解】AC.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故AC错误;BD.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故B正确,C错误。故选B。2.B【详解】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故用毛皮摩擦的橡胶气球也带负电,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两个气球将会分开,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3.C【详解】AB.用毛皮摩擦硬橡胶后,因为硬橡胶束缚电子能力较强,毛皮束缚电子能力较弱,所以毛皮会失去电子,硬橡胶得到电子,即硬橡胶带负电,毛皮带正电。故AB错误。CD.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后,因为玻璃棒束缚电子能力较弱,丝绸束缚电子能力较强,所以玻璃棒会失去电子,丝绸得到电子,即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带负电。故C正确,D错误。故选C。4.C【详解】AB.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因失去电子带正电,A球与玻璃棒接触后,A球带正电;将小球A靠近小球B,A、B相互排斥,因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说明A、B一定带同种电荷,则B一定也带正电,故AB错误;C.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与图中现象原理相同,故C正确;D.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与小球A接触后也带正电,电子带负电荷,所以小球A失去电子带正电,故D错误。故选C。5.B【详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而质子和中子又是由夸克组成。所以按空间尺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6.D【详解】A.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并非相互吸引,故A不符合题意;B.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失去电子带正电,当它接触验电器金属球时,验电器也带上正电荷,并非带负电荷,故B不符合题意;C.在这个过程中,是验电器上的一部分电子(负电荷)转移到玻璃棒上,正电荷不会发生转移,故C不符合题意;D.在丝绸与玻璃棒摩擦过程中,玻璃棒失去电子,丝绸得到电子,这表明玻璃棒对电子的束缚能力比丝绸弱 ,故D符合题意。故选D。7.B【详解】A.毛皮摩擦过的两气球靠近时相互排斥,两个气球带同种电荷,说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A错误;B.松开夹子气球向左喷气,气流对气球有向右的力,体现了气流与气球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B正确;C.两只气球自由悬挂在空中,用吸管对B处沿垂直于纸面方向用力吹气,B处空气流速加快,压强变小,两个气球外侧的大气压大于内侧的气压,两个气球向中间靠拢,故C错误;D.一只手平压在气球上,另一只手的食指顶住气球,此时两手对气球的压力大小相等,气球左边的受力面积大于右边的受力面积,气球右边凹陷程度较大,说明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故D错误。故选B。8.A【详解】A.摩擦起电中,电子从束缚能力弱的物体转移到束缚能力强的物体,玻璃棒束缚电子能力弱,摩擦时电子转移到丝绸,丝绸带负电,故A正确;B.分子间作用力在分子距离较大时(如破镜碎片间)几乎消失,无法产生足够引力,故B错误;C.分子运动是微观的,杨絮漫天飞舞属于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不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错误;D.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太阳仅是太阳系的中心,故D错误。故选A。9.B【详解】与衣服摩擦过的气球“粘”在黑板上,属于摩擦起电A.塑料吸盘内空气被挤出,吸盘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粘”在光滑的瓷砖上,故A不符合题意;B.干燥的天气里,化纤布料和身体摩擦,属于摩擦起电,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所以身上的化纤衣服容易“粘”灰,故B符合题意;C.吃刚从冷冻室拿出的冰棒会“粘”舌头,是因为液体发生了凝固,故C不符合题意;D.剥粽子时总有一些糯米“粘”到粽叶上,是因为分子之间有引力,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0.C【详解】A.摩擦后失去电子的玻璃棒丙带正电,甲与丙相互吸引,甲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故A错误;B.丙带正电,丙和乙相互排斥,乙一定带正电,故B错误;C.摩擦后失去电子的玻璃棒丙一定带正电,故C正确;D.乙带正电,甲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甲和乙靠近时,会相互吸引,故D错误。故选C。11. 两种 正【详解】[1][2]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12. 原子核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不相同【详解】[1]原子是由原子核(带正电)和核外电子(带负电)组成。[2]验电器工作原理是由两个金属箔带上同种电荷而张开,即同种电荷相互排斥。[3]当带电的塑料棒靠近不带电的铝箔条一端时,铝箔条会偏转是由于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质的特点,与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不相同。13.带正电【详解】由图可知,丝绸束缚电子的能力比橡胶棒弱,用丝绸摩擦橡胶棒,丝绸失去电子带正电,橡胶棒得到电子带负电。14. 互相排斥 越大 不能【详解】[1]对物体进行检验时,先将物体放在金属球上,只要物体有带电的情况下,电荷就会移动到金属箔上面,因为金属箔的电量和电荷相同,故由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金属箔会张开。[2]验电器的金属箔所带的电荷量越多,则电荷间的相互排斥力越大,故金属箔的张角也越大。[3]验电器只能检验物体是否带电,但不能检验物体带哪种电荷。15. B A C【详解】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证明原子可以再分,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所以A是中子,B是原子核,C是电子,D是原子。[1]则一定带正电的是质子和原子核B。[2]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核子是中子A。[3]人们首先发现了电子C,进而认识到原子可分。16. 异种 不变【详解】[1]当一个物体与另一个物体擦时,电荷会发生转移,使两个物体带上不同种类的电荷,这种现象叫做摩擦起电。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异种电荷互相吸引。静电窗花通过在玻璃上轻轻摩擦后能贴上,就是因为摩擦使窗花和玻璃带上了异种电荷,从而相互吸引。[2]当窗花贴在玻璃上时,它处于静止状态,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摩擦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手田力按贴好的窗花,只是增加了窗花与玻璃之间的压力,但窗花的重力不变,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摩擦力始终等于重力,所以摩擦力大小不变。17.【详解】乙球受到的拉力和斥力和重力的作用点都在球的重心位置,拉力沿绳子指向顶部,斥力方向向右,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如图所示:18.(1)不同(2) 相同 两(3)该带电体与玻璃棒和橡胶棒都排斥或都吸引【详解】(1)a、b两图呈现相互排斥现象,丙图呈现相互吸引现象,得出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所带电荷与用干燥毛皮摩擦的橡胶棒所带电荷是不同的,若相同不可能出现相互吸引现象。(2)[1][2]在已经知道橡胶棒和有机玻璃棒带相反电荷情况下,把其它经过摩擦而带电的物体和他们接触,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可以得出带电的物体与橡胶棒相斥的,所带电荷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必定不同。据此分析,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3)若有第三种电荷,必定能对已知的两种电荷(合在一起为一个整体)起到相同的作用,不是同时吸引就是同时排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