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皖西T6联盟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联合评估(二)八年级历史(试题卷)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 1949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的建议;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纲要》公布实施;1954年,《纲要》的内容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一过程反映出( )A. 各地区的少数民族基本实现自治B. 少数民族地区跨入到了社会主义社会C. 民族区域自治成为一项基本国策D.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2. 对口支援的新骚乌什县传诵着独特的“三字经”:“乌什县,大家庭,各民族,一家人。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一家亲。”这一事实说明援疆工作有利于A. 民族团结 B. 和平统一 C. 民族自治 D. 同步富裕3. 下图反映了西藏自治区成立后卫生教育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五十年来,这些成就取得的最主要因素是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D. “一国两制”构想的推行4.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比例构成中,少数民族代表占代表总数的14.7%;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仅为8.5%。这主要体现了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坚持的基本原则是( )A. 民族平等 B. 民族团结 C. 各民族共同繁荣 D. 民族区域自治5. 1951年,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民族区域自治试行条例(草案)》;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纲要》公布实施……201年,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修正案。由此可见:(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根本制度 B. 我国依法保障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权利C. 我国各少数民族实现了大发展、大繁荣 D. 法制建设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推行6. 1995年6月,美国《财富》杂志推出一期封面报道《香港之死》,表示了西方社会对香港回归后前最的担忧。2007年7月又发表了一篇《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重新评价了香港。这一转变的原因是( )A. 中美关系缓和与发展 B. “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C. 中西方价值观念的趋同 D.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影响7. “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A. “一国两制”的提出 B. “九二共识的确定C. 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 D. 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8. 相对于我国大陆地区来讲,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特别”是指( )A 政治上不受中央政府管辖B. 与葡萄牙仍有紧密的政治联系C. 澳门成为经济特区,原经济地位不变D. 澳门享有高度自治权,原有社会制度不变9. 下面两张纪念邮票分别反映了我国在这两个地区实行的民主制度,这两种制度的共同之处有( )①都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②都有利于巩固祖国统一③都从国情出发,具有中国特色④都在各自区域内享有高度自治权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10. 下图是1999年发行的一套邮票和纪念信封,邮票上印有邓小平的头像。邓小平出现在这张邮票上的原因是( )A. 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B. 领导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C. 提出“一国两制”,为香港回归开辟了道路D. 提出“一国两制”,为澳门回归作出了贡献11. 据统计,1997年有30万港人移民海外,到2007年,从海外回流香港的人潮又高达30万,即是说当年外流的港人在十年当中陆续回港。出现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A.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 B. “一国两制”的保障 C.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 投资环境的优化12. 下图中澳门生产总值的增长说明( )A. 广东与澳门联系加强 B. 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C. 澳门社会呈现繁荣景象 D. “一国两制”助推澳门发展13.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骨肉兄弟,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 )A. 实现直接“三通” B.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C. 加强经济密切合作 D.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4. 九年级某班同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制作学习卡片,该学习卡片的内容是:“民族区域自治;西部大开发;港澳回归;海峡两岸交流”。请问其主题应该是A. 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 B. 伟大的历史转折C.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D. 外交事业的发展15.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又再开的时候;两岸暂时别离,终有团圆的时候。”造成今天“两岸暂时别离”的直接历史原因是()A. 日本割占台湾岛 B. 荷兰殖民者抢占台湾C. 国民党政府败退台湾 D. “台独”分子分裂台湾二、辨析改错(12分)16.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并加以改正。(1)“一国两制”构想最先是为解决香港问题而提出的。______改正:______(2)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______改正:______(3)1995年1月,胡锦涛针对两岸关系新情况,提出了八项主张。______改正:______(4)2015年,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______改正:______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仔细观察三幅图片,按图片内容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序。(2)图一和图二反映的两种政策实施的目的有何不同?(3)图二和图三所示区域的“特”有何不同?综上所述,我国在不同区域实行不同政策体现了党和政府的什么理念?1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分析关于“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所示会议的成功召开,有什么重要意义?(2)图二所示会议的召开确立了什么政治制度?所示宪法充分表达了人民的意志,具有怎样的性质?(3)图三体现的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什么制度?该制度对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有什么作用?(4)以上图示表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四、活动与探究(19分)19. 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在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祖国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探究。材料一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于右任《望大陆》(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的“国殇”指的是什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材料二 下面是祖国统一大业思维导图。(2)结合所学知识,完善材料二的思维导图。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我们将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增进台湾同胞福祉。(3)根据材料三,概括习近平总书记推进两岸和平统一的新思路。请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角度,谈谈你对祖国统一的认识。皖西T6联盟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联合评估(二)八年级历史(试题卷)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题答案】【答案】C【2题答案】【答案】A【3题答案】【答案】A【4题答案】【答案】A【5题答案】【答案】B【6题答案】【答案】B【7题答案】【答案】D【8题答案】【答案】D【9题答案】【答案】A【10题答案】【答案】D【11题答案】【答案】B【12题答案】【答案】D【13题答案】【答案】B【14题答案】【答案】C【15题答案】【答案】C二、辨析改错(12分)【16题答案】【答案】(1) ①. 错误; ②. 将“香港”改为“台湾”。(2) ①. 正确 ②.(3) ①. 错误 ②. 将“胡锦涛”改为“江泽民”。(4) ①. 错误 ②. 将“2015”改为“2008”。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17题答案】【答案】(1)图一、图二、图三。(2)图一:维护国家统一,保障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政治权利;图二:扩大对外开放,推动经济发展。(3)图二:特殊经济政策;图三:特殊的社会制度。实事求是。(符合题意即可)【18题答案】【答案】(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9月21日至30日召开。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权利,它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4)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四、活动与探究(19分)【19题答案】【答案】(1)国殇:台湾与祖国大陆长期隔绝。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大陆故乡的浓浓思念之情。(2) ①. ①一国两制 ②. ②邓小平 ③. ③祖国统一 ④. ④香港回归 ⑤. ⑤达成“九二共识” ⑥. ⑥ 习近平与马英九会面(3)新思路: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分享发展机遇;推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认识: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祖国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祖国统一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