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冰熔化了》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冰熔化了》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资源简介

《5.冰熔化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单元第5课,对应课标学习内容“1.2空气与水是重要物质”的第7点“说出冰、水、水蒸气在状态和体积等方面的区别,知道三者虽然状态不同,但都是同一种物质”和“2.1物质的三态变化”的第2点“描述冷却时常见物质发生的状态变化——冰熔化”。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初步认识了冰的固态特征(有固定形状、较硬等)。本课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冰熔化的现象、过程及影响因素,结合前面所学习的内容,比较水、水蒸气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画出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图。进一步理解“在自然环境里,水蒸气、水、冰三态共存,水的三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科学概念。
本课内容分为四个部分,聚焦版块,以北方冬天冰凌熔化的生活情境切入,提出“冰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的核心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探索版块,通过“回忆生活中冰熔化的现象”、“对比多种方法让冰熔化实验”、“比较水、冰、水蒸气的异同”三个递进活动,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观察冰熔化的过程,积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温度变化与状态变化的关联。
研讨版块,结合实验现象分析冰熔化的原因,对比水、冰、水蒸气的异同,建立“物质状态变化与热量相关”的科学观念。
拓展版块,通过“蜡的熔化与凝固”现象,拓展学生对物质状态变化普遍性的认识,理解不同物质变化的共性与差异。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虽然冬天不一定见过冰、玩过冰,但对冰还是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例如冰棍、冰块等,也观察过冰慢慢熔化的现象,但对“冰熔化的具体过程”“不同方法如何影响熔化速度”等缺乏系统观察和分析。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实验操作充满兴趣,但观察往往停留在表面,难以准确描述现象和归纳原因(如“冰变小了”“变成水了”),难以准确描述过程细节(如“表面先出水”“温度变化”),需教师引导有序观察、精准表达;且对“物质状态变化但本质不变”的抽象概念理解难度较大,需通过直观实验和生活实例辅助认知。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冰受热会熔化成水,了解冰熔化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能说出冰、水、水蒸气的主要异同点,知道它们是同一种物质。
科学思维:通过对比不同方法下冰熔化的现象,能分析并概括影响熔化速度的因素,用科学语言描述实验现象和结论。
探究实践:能在教师指导下,用多种方法完成冰熔化实验,规范记录实验现象。
态度责任:尊重事实,认识到物质变化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冰熔化的过程和现象,知道冰熔化需要吸收热量。
难点:分析不同方法对冰熔化速度的影响,归纳冰熔化的原因;能说出冰、水、水蒸气的主要异同点,知道它们是同一种物质。
【材料准备】
冰块、保鲜袋、锤子、培养皿、吸管、计时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一、聚焦:冰凌熔化
播放视频:屋檐冰凌在阳光下慢慢熔化,提问:“冰凌发生了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真实的生活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经验,让科学探究从生活出发;用直观的冰块实物引发兴趣,聚焦核心问题,明确本课探究方向,为后续实验铺垫。
二、探索
1.活动一:生活中的冰熔化现象
提问:“生活中有哪些冰熔化的现象?”“冰在熔化时,有哪些细节变化?”(大小、形状……)
2.活动二:用不同方法让冰熔化
展示操作步骤:今天我们用三种方法(①敲碎冰块②用吸管对着冰块吹气③用手焐冰块)让冰熔化,看看哪种方法熔化得最快,过程中会出现什么现象。
学生分组实验,引导观察:“碎冰是否变成水”、“形状变化但状态是否改变”“冰块表面是否有水珠”“呼出的气是热的还是冷的”“手有什么感觉”“冰块的大小怎么变化”。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聚焦问题,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解学生对该问题的前认知,三种方法的对比设计为后续分析“热量影响熔化速度”提供直观证据。
三、研讨
学生讨论观察到的典型现象。(敲碎冰块:冰块变成碎冰,没有化成水;速度慢。吸管吹气:冰块慢慢变小;速度中。用手焐冰块:冰块快速变小,水变多,手心感觉凉;速度慢)
问题1:“哪种方法让冰熔化最快?”“为什么手焐比吹气快,吹气比敲碎快?”
引导学生分析,热量越多,熔化越快。
问题2:比较水、水蒸气、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同一种物质吗?三者如何转化?
总结概念:水、冰、水蒸气它们的状态不同,但都是无色、无味、透明,都是同一种物质。
设计意图:通过分享和板书汇总实验证据,帮助学生从零散现象中提炼规律;对比分析突破“热量影响熔化速度”的难点;冰、水、水蒸气三者的异同对比则帮助学生建立“物质状态变化但本质不变”的科学观念,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四、拓展:物质状态变化的普遍性
播放视频“蜡烛燃烧变蜡油,冷后凝固”
提问:“蜡烛的变化和冰熔化成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引导学生联系物质所受的热量和状态。
设计意图:通过蜡烛的变化拓展学生对物质状态变化的认知,理解变化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课外观察任务将课堂探究延伸到生活,强化“科学源于生活”的理念。
【板书设计(生成)】
5.冰熔化了
熔化—热量-------------------冰(固态)
敲碎----慢----无---------------热---------遇
用吸管吹—中----少-------------受—冷---------冷
用手捂---快----多---------------遇---遇冷
(液态)水-----------------水蒸气(气态)
受热
【学生记录单设计】:同学生《知识与能力训练》或参考下表
冰熔化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及熔化速度
实验方法 过程中出现的现象 熔化速度
敲碎
用吸管吹
用手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