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用水分离》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用水分离》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资源简介

《8.用水分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单元第8课,对应课标学习内容“1.1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性与功能”的第2点“能根据物体的特征或材料的性质将两种混合在一起的物体分离开来,如分离沙”和“11.1自然资源”的第2点“说出人类生活离不开水的例子,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通过前一课的学习,学生认识了溶解的基本概念、溶解能力的差异以及加快溶解的方法,本课在此基础上聚焦“物质的分离”,通过整合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引导学生利用物质的溶解特性分离混合物,是对单元知识的综合应用与深化。
本课内容分为四个部分,聚焦版块,以“海水晒制食盐”的生活情境切入,提出核心问题“如何利用水能溶解食盐和蒸发的性质,把沙子和食盐分离开来?”,激活学生对溶解和蒸发的已有认知。
探索版块,设计“模拟分离活动”,明确分离的四步流程——溶解、过滤、蒸发、比较,强调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研讨版块,基于实验过程分析沙子和食盐的变化、水的作用及不加热是否能完成分离,深化对分离原理的理解。拓展版块,通过联系生活中的污水净化,引导学生将分离方法迁移到实际问题中,体会科学知识的实用价值。
本课通过“情境问题—实验探究—原理分析—生活迁移”的逻辑链,不仅让学生掌握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更注重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安全实验意识,是单元知识结构化和应用化的关键课时。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经过单元前7课的学习,他们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知道食盐能溶解在水中,沙子不能溶解;了解搅拌、加热能加快溶解,以及水分蒸发后溶解的物质会析出。但在“物质分离”的认知与操作上存在不足:在认知层面,学生对“如何利用溶解差异分离混合物”的逻辑不清晰,难以自主想到“先溶解再分离不溶物,最后提取溶解物”的步骤;对过滤和蒸发的原理缺乏理解,易混淆两者的作用。在实验技能方面,学生对溶解、搅拌等操作较熟悉,但对过滤和蒸发等复杂操作几乎无经验,且安全意识薄弱,需教师细致指导操作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基于这些特点,本课需以“生活情境+分步指导”为核心,通过直观演示、清晰分工和安全强调,帮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分离原理,掌握操作方法。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利用食盐能溶解、沙子不溶解的性质,可以通过“溶解—过滤—蒸发—比较”的步骤可分离沙子和食盐;了解水在分离过程中起到溶解食盐、便于分离不溶物的作用。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分离过程中沙子和食盐的变化,能概括每一步操作的作用,尝试解释分离原理。
探究实践:能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分离沙子和食盐的实验,学会规范使用实验器材,遵守安全操作规则,并准确记录实验现象。
态度责任:树立安全实验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体会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将分离方法迁移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分离沙子和食盐的步骤——溶解、过滤、蒸发,理解每一步操作的作用。
难点:理解过滤和蒸发的原理;规范、安全操作实验器材。
【材料准备】
烧杯、食盐+沙混合物、搅拌棒、滤纸、漏斗、滤纸、铁架台、蒸发皿、三脚架、酒精灯、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一、聚焦:粗盐如何去杂质
播放视频:海水晒盐第一步。
提问:“视频中人们是怎么将海水里的盐转移到陆地上的?”
出示图片:粗盐(沙和食盐的混合物),提问:“粗盐中混入了沙子,直接吃不行,怎么把沙子和食盐分离开呢?”(提示:食盐能溶于水,沙不溶于水)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海水晒盐”的情境激活学生对蒸发析盐的已有认知,再以“粗盐去沙”的问题引发探究需求,自然结合溶解的特性与本课任务,让学生明确探究方向——利用物质的溶解差异分离混合物。
二、探索
1.活动一:分离沙子和食盐的方法
提问:“结合食盐和沙子的溶解特点,你觉得分离它们需要哪些步骤?”
引导学生思考:“先去掉什么?再去掉什么?”,明确:先让食盐溶解在水中,沙子不溶解,就能把沙子和盐水分开;再把盐水里的水分去掉,就能得到食盐了。
2.活动二:溶解、过滤、蒸发实验
展示实验方案,着重提醒滤纸折叠、滤纸边缘高度、漏斗下端位置、用玻璃棒引流、过滤液面高度、防烫、用余热蒸干、酒精灯的使用等实验细节。
学生分组实验。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梳理实验思路,再以教师示范突破难点操作(过滤、蒸发),体现“由扶到放”的指导逻辑。明确分工和安全强调保障实验有序进行,分步记录帮助学生关注每一步的现象与作用,为后续原理分析积累证据。
三、研讨:
学生实验现象分享:“溶解后沙子和食盐有什么不同?过滤后滤纸上和烧杯里分别是什么?蒸发后得到了什么?”
问题1:“溶解”后,食盐和沙子分别到哪里去了?这一步的作用是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食盐溶解在水里,沙子沉在水底,把能溶和不溶的分开了。
问题2:“过滤”后,沙子和盐水怎么分开的?滤纸起到了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得出:沙子被滤纸挡住了,盐水通过滤纸流到烧杯里,滤纸将沙子筛出来了。
问题3:“蒸发”后,盐水变成了什么?水分去哪里了?这一步的作用是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水分蒸发了,留下了白色的食盐,把溶解在水里的食盐取出来了。
问题4:在整个分离过程中,水起到了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得出:水让食盐溶解,方便把沙子分开;没有水,食盐和沙子混在一起,没法分离。
问题5:如果不用酒精灯加热,一直让盐水放在空气中,能得到食盐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水在室温下还是会慢慢蒸发,只是时间更长。
总结概念:分离沙子和食盐的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利用了食盐能溶解、沙子不溶解的性质,以及水的蒸发特性;水是分离的关键,帮助溶解和分离物质。
设计意图:通过实物展示和现象描述,让学生直观感知分离效果;分步提问引导学生分析每一步的原理,突破“过滤和蒸发作用”的难点;对水的作用和不加热能否分离的讨论,深化学生对分离原理的理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四、拓展:
出示:污水净化装置示意图。
提问:“生活中的污水有很多杂质,这个装置是怎么净化污水的?和我们分离沙子、食盐的方法有什么相似之处?”
请学生课后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一个简易污水净化装置。
设计意图:通过污水净化的实例,将课堂知识迁移到生活应用,让学生体会科学的实用价值;课外实践任务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延伸探究兴趣,强化“学以致用”的意识。并且让学生意识到水资源的珍贵,树立节水意识。
【板书设计(生成)】
8.用水分离
盐(溶于水)--沙(不溶于水)
溶解----盐水-----------沙
过滤----盐水[烧杯]-----沙[滤纸]
蒸发----盐[蒸发皿]
水[空气]
【学生记录单设计】:同学生《知识与能力训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