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运动和能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在本单元前面几课的学习中,研究了物体和运动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本节课指向课标中的主要概念“自然界中存在多种能量的表现形式”,从能量的角度去研究运动的物体,以运动的小球为载体来认识能量。本课首先从学生熟悉的场景出发——踢飞的足球可以把球网顶起来,这一现象引发学生思考“运动的小球具有能量”,提示了本节课将要研究的主要内容。能量是抽象的,教材从感受运动物体有能量的角度,设计了两个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首先是小球撞击手掌实验,需要学生用手去感受不同坡度下释放的小球撞击手掌的不同之处。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初步了解不同速度的小球能量不同。第二个活动是小球撞击木块实验,需要学生测量简单的实验数据,最后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思考,学生了解到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能量大小与其运动速度有关,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它具有的能量越大。在拓展部分,学生了解到一切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能量对我们的生活有影响。【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对能量已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无法解释“能量”这个词。他们知道发光、发热的物体是有能量的,也听说过光能、水能、风能等,但是在学生的认知中还没有一个关于能量的概括性概念,学生还不能举例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对于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量与哪些因素有关,孩子们的认识比较模糊,这成为本节课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目标:1.了解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2. 通过生活经验、实验数据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不同,具有的能量也不同。科学思维目标:1.通过感受撞击手掌实验和撞击木块实验,能够分析得出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2.通过对比观察、测量,发现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同,具有的能量不同。探究实践目标:1.能够正确组装三个坡度斜面,记录实验数据。2.能够将实验结果作为证据而形成观点,并表达。态度责任目标:1.能够合作完成小组实验,真实记录实验数据。2.意识到能量对我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具有的能量也越大。难点:通过观察具有能量的事物所产生的运动现象来认识、理解能量。【材料准备】学生材料准备:每组小牛顿套盒斜面1个(贴有刻度卡纸)、小球一个、小木块一个,小组实验记录表等。教师准备:一些关于各种能量的图片或媒体资源、小组实验材料一套(备用与示范说明用)、班级汇总表、实验微课指导视频等。【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1.聚焦导入:(课件图片展示)踢飞的足球将球网顶起来教师提问:足球为什么能将球网顶起来?(预设:足球在运动,足球有力量,足球具有能量。)教师提问:我们运动的物体有能量吗?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板书:运动和能量)设计意图:“能量”看不见摸不着,是抽象的。导入部分从具体生活事例出发,让学生感受能量,描述物体具有能量的表现,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生动的体验,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2.探索(出示实验材料:斜面和小球。)活动一:木块撞击手掌实验教师讲解实验方法:(1)调节斜面高度,依次组装低高度斜面,中高度斜面,高高度斜面。(2)不同坡度从顶端同一位置释放小球,将手掌放在斜面末端,感受小球的撞击。学生动手体验。教师提问:实验过程中大家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三种坡度下小球撞击手掌的感觉不同,小球速度不一样,小球能量不一样。过渡性提问:三种坡度下释放的小球到底什么不一样呢?(出示实验材料:小球、斜面和木块。)活动二:撞击木块实验学生思考、设计实验、交流实验方法:如何用小木块研究小球具有的能量不同?需要收集哪些数据证明猜想?观看实验微课指导,理清实验步骤和实验细节:(1)调节斜面高度,依次组装低高度斜面,中高度斜面,高高度斜面。(2)将小木块最前端放在刻度1位置上,从顶端同一位置释放小球,使小球撞击木块,重复完成三个坡度实验。注意:小球释放位置要相同,小木块起始放置位置也要相同。(3)记录下小木块撞击后最前端到达的位置,完成记录表。学生动手实验,记录数据并将结果粘贴在班级记录表中。设计意图:科学是严谨的,经得起反复验证。在活动一的基础上,以运动的小球撞击木块为载体再探究。这部分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进行自主思考完善实验设计,思考需要收集哪些数据?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等等。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在设计实验中提前掌握了操作方法。3.研讨研讨问题:小球从不同坡度的斜面滚下,撞击木块的能量一样吗?学生展示:呈现小组的刻度卡的数据进行汇报和生生交流。同时,利用班级汇总表找到运动速度和能量的关系。(当斜面坡度越大,小车运动速度越快,木块移动距离越远,此时具有的能量越大。当斜面坡度越小,小车运动速度越慢,木块移动距离越近,此时具有的能量越小。)师生小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同,具有的能量不同。设计意图:研讨部分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数据结果进行分析,不是空口白话,而是有理有据地说明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4.拓展(1)延展生活教师提问:其他运动的物体有能量吗?我们的证据是什么?学生思考:结合前几节课学到的知识,迁移应用并能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找到生活中的例子。例如强风吹到树木,汽车车祸撞击变形等(2)活学活用——安全教育能量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如果运用不当,有时候也能给人类造成危害。(阅读高空抛物的新闻片段,学生观看后进行交流,说说感受,利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分析高空抛物的危害,提升安全意识。附新闻链接:https:///ttarticle/x/m/show/id/2309404650578062999851 _wb_client_=1)设计意图:有了前几课的学习基础和本节课的认知,学生举一反三,迁移应用,能够发现生活中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再通过列举更多具有能量的例子,将“能量”的范围拓宽,丰富学生对于能量的认识。最后,联系生活,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解释高空抛物的危害,培养安全意识。【板书设计(生成)】【板书说明】右边是班级实验结果汇总表,各个小组用带组号的圆形磁铁粘贴结果,汇报时用于展示交流。左边白色字体为手写板书,随着各个环节有序展开,逐步生成。【学生记录单设计】运动和能量班级: 第_______小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