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运动和位置》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运动和位置》是三年级上册《物体的运动》单元的起始课。本课的教学旨在落实“判断物体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和“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两个科学概念。为加深学生对运动和位置两个概念的理解,本课安排了三个活动。探究一:判断运动和静止,学生通过观察与讨论,利用物体相对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变化这一标准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探究二:用方向和距离描述位置,准确描述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建立位置的概念。探究三:“蒙眼抓人”游戏,学生根据描述的位置来找人,亲身实践内化“位置”概念,体会方向和距离对位置描述的重要性。【学情分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对运动和位置的概念有着许多生活经验,但是仍存在不完善甚至错误的认识。学生在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缺少“参照物”的概念,在本课学习中需引导学生利用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否发生了位置变化来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另外,学生在描述位置时,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会使用前后左右、远近等词语,但容易疏忽“位置描述”需要用“方向”和“距离”两方面来共同描述更准确的位置,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堂上让学生多说多实践,强化“方向”和“距离”的共同使用,进而内化“位置描述”的概念。【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目标:1.判断物体静止和运动的状态。2.知道物体位置可以通过相对于参照物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科学思维目标:对比参照物位置有无变化,判断物体静止和运动的状态。用方向和距离,准确描述某个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用位置描述的语言反推感知物体的具体位置。探究实践目标:通过观察、测量、记录、研讨,在生活实际场景中,探究物体运动状态,并进行合理的、准确的位置描述。态度责任目标:乐于合作交流探究,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状态,用方向和距离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难点:认识不同参照物,根据不同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材料准备】老师:课件、物体运动视频资料、学生:软尺、蒙眼布、学生记录单【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一、聚焦教师提问:我们站在地面观察时,怎么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预设: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教师活动:今天我们来学习《运动和位置》来解答我们疑惑。(板书:运动和位置)设计意图:从熟悉的生活场景“操场上学生做不同活动”导入,引发学生对于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思考,展示学生的前概念,为后续学习做铺垫。二、探索(1)判断运动和静止教师提问:这么欢快的操场,什么是运动的,什么是静止的?请你举一个例子,说说你的依据是什么?预设:①跑步的同学是运动的,因为他们在动。②坐在地板上的同学是静止的,因为他们没有动。......教师:没有动,判断依据是什么呢?能不能和谁做比较呢?预设:地面、坐在地面的同学、沙子......教师:我们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是因为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如果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就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变化,就是静止的。 [PPT 出示资料] [PPT 出示搭公交车、升国旗的情景] 教师提问:再次挑战!什么在运动?什么静止?你是相对什么物体判断的呢?学生活动: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预设:车辆、上车的人相对地面是运动的;建筑相对地面是静止的。设计意图:通过探索交流,学生体会到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物体运动或静止的状态也不同,逐步形成“参照物”的概念。加深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理解。(2)用方向和距离描述位置[出示教室座位图] 教师提问:怎么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呢?试试描述同学的位置吧。预设:张亮在周明的左边,李小东在孙芳前面一个座位……教师引导:真好,你们会想到用前后左右来描述方向?能不能再准确一些描述位置呢?预设:距离我一个座位的位置......教师引导:对啦,用方向+距离两个一起描述位置会更加准确!老师请了小帮手——软尺,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用上方向和距离,每个人都讲讲前后左右的同学、你的好朋友、班长等等的准确位置。[教师播放实验操作视频]学生活动:分组实验, 边操作边记录,并尝试用“_______在我的____方向,距离_____厘米的位置”的句式描述。讨论交流:你们是怎么描述自己的位置的呢?(请几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分享)教师小结:在描述位置时,我们往往需要选择一个参照系,并用相对参考系的方向和距离进行描述。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在真实生活情景中讨论,尝试用方向和距离准确地描述位置,在富有趣味性的体验活动中,逐渐建立“位置”的概念。(3)“蒙眼找人”游戏[出示软尺,PPT 出示蒙眼找人图片]教师引导设问:如果把你的眼睛蒙住,告诉你目标同学的位置,你能找到他在哪吗?学生活动:先找两个同学示范,再分组活动。设计意图:在探索二的基础上反过来应用位置再来找人,亲身感受“方向+距离”对位置准确性的影响。3.研讨教师提问:怎样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预设: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参照物),位置发生了变化,说明在运动;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就是静止。教师提问:在“蒙眼抓人”游戏中,只知道方向不知道距离或只知道距离不知道方向,能抓到人吗?预设: 抓不到,要确定自己与参照物的距离+方向,位置才会准确。距离和方向缺一不可。教师提问:怎样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预设: 选择参照物,确定自己与参照物的方向,确定自己与参照物的距离。设计意图:对前面探索活动的总结,科学概念的归纳。4.拓展教师出示情景并提问:坐车的同学跟着大巴一起出发。车上的同学是运动还是静止呢?设计意图:利用生活情景,体会参照物不同,运动状态也可能会发生变化。体会参照物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进一步加深对“运动和位置”科学概念的联系和理解。【板书设计(生成)】【学生记录单设计】《运动和位置》记录单 班级: 姓名: 小组: 1. 判断运动与静止 ①和________ 相比,___________的位置发生变化,它是________(运动/静止)的。 ②和________ 相比,___________的位置发生变化,它是________(运动/静止)的。 ①和________ 相比,___________的位置发生变化,它是________(运动/静止)的。 ②和________ 相比,___________的位置发生变化,它是________(运动/静止)的。2.描述同学的位置 选4位同学,准确描述他/她的位置。 ①________在我的________方向,_______距离的位置。 ②________在我的________方向,_______距离的位置。 ③________在我的________方向,_______距离的位置。 ④________在我的________方向,_______距离的位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