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动物的“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为单元第1课,对应课标学习内容“1.1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性与功能”的第二点“识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本课是起始课,让学生观察动物的家及其建家的材料,认识到动物利用自然物筑巢建家,再迁移到早期人类跟动物一样,也是利用自然物建家。学生在思考人类用自然物建家的优缺点的过程中代入人类使用材料的初始情景,意识到人类的实际需求促进了材料的优化和升级。本课内容有四个部分,聚焦版块,展示小鸟(中华攀雀)的家引出其他动物的家及其建造材料,让学生开展讨论,动物的家是什么样的?动物用什么材料来建造自己的家?探索版块,设计了两个任务,第一个任务引导学生初步观察鸟巢、蟹洞、蚁巢和松鼠巢等四种典型的动物的家。讨论动物的家是什么样的?第二个任务是选择几种动物的家,重点观察动物建家的材料。研讨版块,通过与我们自己的家对比,总结动物建家材料的特点是自然物,研讨如果人类和动物一样,用自然物建家会有哪些优缺点?拓展版块,学生观察远古时代人类的房屋,发现早期人类就是用自然物建家,然而不符合需求,所以优化和升级了材料,才有了现代的家。【学情分析】学生对材料有许多感性的认识,他们能说出许多材料的名称,也知道许多材料的特点。但是二年级学生对材料的认识主要来自生活中无意识的观察,是比较模糊和零碎的,他们往往分不清 “物品”和 “材料”有时会将两者混为一谈,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表达和归纳材料的种类。另外学生对科学词汇“自然物”比较陌生,需要教师补充说明,解释自然物的定义和范围。二年级学生喜欢动物,课堂上需要创设一些符合学情的情境和汇报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表达和交流。【教学目标】科学观念:认识动物和早期的人类利用自然物筑巢建家。科学思维:用口述的方式描述动物的家及建家材料的特点。探究实践:观察动物的家及建家材料,总结出动物建家材料的共性,并评价用自然物建家的优缺点。态度责任:在观察动物的家活动中,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对动物和人类建家的材料表现出兴趣,乐于分享和表达自己的发现。【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动物的家及建家材料。难点:总结出动物建家材料的共性,评价用自然物建家的优缺点。【材料准备】教师:动物的家资料图卡,多媒体课件。小组:动物建家的材料(如干草、泥巴、树枝)【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一、聚焦:动物的家是什么样的?它们用哪些材料建造自己的家?1.学生观看中华攀雀筑巢的视频片段,可以发现中华攀雀在精心建造自己的家,中华攀雀是鸟界建筑师,建造的巢结实又美观,像靴子一样挂在树枝上,由树枝、干草、羊毛或杨絮、泥土等建成。教师可以追问学生中华攀鸟的巢是什么形状的?由哪些部分组成?用了哪些材料建造?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动物建造的家是什么样的?动物建家的材料有哪些?二、探索:观察各种动物的家和建家材料1.活动一:观察各种动物的家。教师依次出示鸟巢、蟹洞、蚁巢和松鼠窝等多个动物的家的图卡,让学生分组来观察动物的家,是什么样的?由哪些部分组成?引导学生先观察整体形状,再近看各个结构,先观察外部再观察内部。在教学活动组织形式上,教师可以提前去校园里找找动物的巢穴,如果条件允许,课堂上组织学生观察校园里动物的家。在学生观察过程中,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让观察活动更充分。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选择动物的家时,可以选用当地常见的动物。2.活动二:观察动物建家的材料。建议仔细观察两种动物的家,给每个小组准备一份动物建家材料进行观察。在观察活动结束后,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游戏介绍建家的材料。(如:我是 ,我从 找来了 (材料)来建造家。)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动物的家和观察动物建家材料,发现各种材料更多的特点,理解这些材料都来自大自然,都属于自然物。三、研讨:动物建家材料的特点1. 提问:“与我们自己的家相比,动物建家的材料有什么特点 ”预设学生会回答:都比较软、容易断、都直接从大自然取得的。提问“如果人们也用这些材料来建房子会怎么样?”预设学生根据观察到的材料特点,来推测用于建房的优缺点,如泥易得成本低,形状可以任意改变,但是不能防大雨,容易被洪水冲坏等观察;可以引导学生从安全性、牢固性、防风雨等方面来评价材料的优缺点。设计意图:通过与人类建造的家对比,引导学生梳理动物建家材料都来自大自然,属于自然物。还可以根据观察到的各种材料的特点,推测这些用于建房子时的优缺点。四、拓展:观察远古时代人类的房屋观察远古时代人类建造的泥屋、地穴、树屋等图片,发现人类早期也是选择自然物来建家,研讨现在为什么没有继续沿用这些材料?(可以和研讨问题二结合,一起进行研讨)设计意图:让学生思考人类用自然物建家的优缺点的过程中代入人类使用材料的初始情景,意识到人类的实际需求促进了材料的优化和升级。【板书设计(生成)】【学生记录单设计】:同学生活动手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