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2.鱼一、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知道鱼的身体结构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理解鱼具有用鳃呼吸、靠鳍协调运动、体表有鳞片、终生生活在水中等共同特征。2.科学思维:通过观察金鱼、草鱼、鲫鱼等多种鱼,学会描述鱼的身体结构特点,培养细致观察和准确描述的能力;基于对不同鱼类的观察,归纳总结鱼的共同特征,提升归纳概括思维能力。3.探究实践:经历观察金鱼身体结构的活动过程,掌握观察动物的基本方法,学会使用简单工具(如放大镜)辅助观察;小组合作探究草鱼、鲫鱼与金鱼身体结构的异同,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学会记录和整理观察数据。4.态度责任:对探究鱼类的奥秘产生浓厚兴趣,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探究活动,培养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养成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如实记录观察结果,不随意篡改数据。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清晰掌握鱼的身体结构,包括头、躯干、尾三部分,以及各部分的主要器官(口、眼睛、鳃、测线、鳍等);深刻理解并记住鱼的共同特征:用鳃呼吸、靠鳍协调运动、体表有鳞片、终生生活在水中。2.教学难点:能够准确依据鱼的共同特征,对一些外形特殊或容易混淆的动物(如黄鳝、泥鳅、海马、鲸鱼、乌贼、虾等)进行正确分类,判断其是否属于鱼类;理解鱼鳃的呼吸原理以及鱼鳍在运动中的协调作用机制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各种鱼类和非鱼类的高清图片、视频资料。2.学生准备:鱼类图卡、放大镜、活动手册。四、教学过程(一)聚焦问题:谁是鱼?1.展示多种动物图片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金鱼、草鱼、鲫鱼、黄鳝、泥鳅、虾、小丑鱼、斗鱼、乌贼、海马、鲸鱼的高清图片。提问引导: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生活在水里的动物朋友,仔细观察它们,想一想它们都生活在哪里?在这些动物中,哪些是鱼这个大家族的成员呢?2.学生思考与交流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内交流讨论。-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说出判断的理由。在学生发言过程中,教师鼓励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如有不同意见可以举手补充。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简单记录学生认为是鱼和不是鱼的动物名单。(二)探索:鱼的共同特征1.观察金鱼分发材料:为每个小组提供一条金鱼、一个透明玻璃鱼缸、放大镜、记录表格。提出问题:金鱼的身体外形是什么样的?可以分几个部分?头部有什么?躯干有什么?尾部有什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使用放大镜仔细观察金鱼的身体结构,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依次观察金鱼的头部、躯干和尾部,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教师巡视各小组,观察学生的观察方法和记录情况,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提醒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注意安全,不要伤害到金鱼。全班交流与分析:邀请几个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小组的观察记录,并向全班同学介绍观察到的金鱼身体结构特点。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和提问,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分析和总结,明确鱼的身体分头、躯干、尾三部分,头部有口、眼睛和鳃,躯干有测线和鳍,尾部长有鳍。2.归纳鱼的共同特征材料展示:展示草鱼和鲫鱼的图片,为每个小组发放草鱼、鲫鱼和金鱼的鱼类图卡以及鱼模型。对比提问:草鱼和鲫鱼也是常见的鱼,它们的身体结构与金鱼一样吗?请大家仔细观察图卡和模型,比较它们的异同。小组观察与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观察图卡和模型,对比草鱼、鲫鱼和金鱼的身体结构,讨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从身体的各个部分、外部特征等方面进行全面比较。深入探究问题:鱼在水中是在不停地喝水吗?鱼鳍有什么作用呢?鱼有哪些有利于生活在水中的本领呢?组织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可以结合之前观察金鱼的经验,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观看相关视频片段来寻找答案。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各小组之间可以进行辩论和交流。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草鱼、鲫鱼和金鱼的共同特征:身体都分头、躯干、尾三部分,表面有鳞片;头部有鳃,用鳃呼吸;躯干有测线可以辨别水温和水的流向;靠鳍协调运动,终生生活在水中。明确它们都属于同一类动物——鱼类。3.识别鱼出示判断动物:利用多媒体课件再次展示之前出现的金鱼、草鱼、鲫鱼、黄鳝、泥鳅、虾、小丑鱼、斗鱼、乌贼、海马、鲸鱼等动物图片。小组判断与讨论:提问这些生活在水中的动物都是鱼吗?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刚刚归纳出的鱼的共同特征,对这些动物进行判断,讨论哪些是鱼,哪些不是鱼,并详细说明判断的依据。全班交流与分析: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汇报小组的判断结果和理由。教师引导全班同学共同分析,对于容易混淆的动物(如鲸鱼、虾、乌贼等),进行重点讨论和解释,帮助学生加深对鱼的共同特征的理解和运用。(三)研讨和交流1.问题引导鱼有哪些共同特征?鲸鱼生活在水中,为什么不是鱼呢?虾在水中用鳃呼吸,为什么不是鱼呢?2.学生思考回答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这些问题,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全班发言,回答问题并说明理由。在学生回答过程中,教师引导其他学生认真倾听,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和补充,培养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的能力,强化用证据证明的实证意识。3.教师总结补充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点评,对于正确的观点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于存在偏差或不完整的回答,进行补充和纠正。进一步强调鱼的共同特征,以及鲸鱼、虾等动物不属于鱼类的原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五、整理1.引导学生整理实验材料提醒学生将使用过的实验材料(如放大镜、滴管、固定鱼鳍的材料等)进行整理,放回原位。将观察用的金鱼、草鱼、鲫鱼小心地放回指定的容器中,培养学生爱护动物和整理实验材料的好习惯。2.回顾总结本节课内容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包括鱼的身体结构、共同特征,以及如何根据特征判断鱼类等知识,强化学生的记忆。六、板书设计鱼1.鱼:金鱼、草鱼、鲫鱼、小丑鱼、斗鱼(列举常见鱼类)2.不是鱼:虾、乌贼、鲸鱼(列举常见易混淆的非鱼类动物)3.鱼的共同特征:身体分三部分(头、躯干、尾)用鳃在水中呼吸靠鳍协调运动体表有鳞片终生生活在水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