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练习题
一、选择题
1.19 世纪中期,中国社会阶级矛盾空前激化,广大农民纷纷起来反抗。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B. 清政府的腐败统治
C. 自然灾害严重
D. 西方宗教思想的影响
2.1843 年,洪秀全在广东花县创立拜上帝会,结合中国民间信仰对基督教教义进行改造。他创立这一组织的主要目的是( )
A. 宣传西方的基督教思想
B. 推翻清朝的统治
C. 建立人间的天国
D. 解救受苦受难的百姓
3.1851 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集结群众,发动武装起义并建号 “太平天国”。这一事件标志着( )
A. 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开始)
B. 永安建制
C. 定都天京
D. 北伐和西征
4.金田起义后,太平军北上途经永安州时,洪秀全分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这一举措标志着太平天国( )
A. 金田起义(运动开始)
B. 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C. 定都天京(正式建立对峙政权)
D. 发生天京事变(由盛转衰)
5.1853 年,太平军攻克南京并将其改名为 “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定都后,太平天国颁布的具有反封建性质的纲领性文件是( )
A. 《天朝田亩制度》
B. 《资政新篇》
C. 《海国图志》
D. 《天演论》
6.《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前期的核心纲领,试图构建 “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的理想社会。该制度最核心的内容是( )
A. 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 实现 “耕者有其田”
C. 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D. 实行 “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的理想社会
7.1859 年,洪仁玕从香港回到天京,被洪秀全封为干王,总理朝政。他结合在香港的见闻,提出了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该方案是( )
A. 《天朝田亩制度》
B. 《资政新篇》
C. 《海国图志》
D. 《天演论》
8.1856 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因权力争夺爆发严重内讧,杨秀清被处死,韦昌辉被严惩,石达开率部出走。这一事件对太平天国运动造成致命打击,成为其( )
A. 金田起义(开始标志)
B. 永安建制(初步建政)
C. 定都天京(正式建政)
D. 由盛转衰的标志
9.1864 年,曾国藩率领的湘军攻破天京,太平天国都城陷落,剩余太平军虽仍有抵抗,但已无力回天。这一事件标志着( )
A. 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B. 石达开出走
C. 洪秀全病逝
D. 安庆失守
10.太平天国运动不仅是一场反封建的农民战争,在后期还承担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下列军事行动中,最能体现这一双重任务的是( )
A. 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B.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 进行北伐和西征(巩固内部政权)
D. 进行青浦、慈溪等战役,抗击洋枪队
二、材料解析题
11.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材料二
“兴车马之利,以利便轻捷为妙。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兴银行…… 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
——《资政新篇》
(1)材料一反映了《天朝田亩制度》的哪些内容?该制度有何局限性?
(2)材料二反映了《资政新篇》的哪些内容?该文件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3)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在经济主张方面的不同之处。
12.材料一
“洪秀全和太平天国如果统一了中国,那就要使中国倒退几个世纪!”
—— 冯友兰
材料二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农民运动,它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开辟了道路。”
(1)你是否同意材料一中冯友兰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导致阶级矛盾激化,这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自然灾害严重等是外部因素和推动因素,西方宗教思想只是洪秀全组织起义的一种手段。
2.B 解析: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旨在通过宗教组织发动群众,推翻腐朽的清朝统治。宣传基督教思想只是表象,建立人间天国是最终理想的一部分,解救百姓也是基于推翻清朝统治这一目的。
3.A 解析:1851 年洪秀全在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开始。永安建制是初步建立政权组织,定都天京是正式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北伐和西征是巩固政权的军事行动。
4.B 解析:永安建制时,洪秀全分封诸王,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金田起义是运动开始标志,定都天京是政权正式确立,天京事变是由盛转衰标志。
5.A 解析: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作为其纲领性文件。《资政新篇》是后期提出的改革方案,《海国图志》是魏源的著作,《天演论》是严复翻译的。
6.C 解析:《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内容是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以实现 “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的理想社会,其本质是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但核心表述是平均分配土地。
7.B 解析:《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提出的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天朝田亩制度》是前期的反封建纲领,《海国图志》《天演论》与太平天国无关。
8.D 解析:1856 年的天京事变,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天国元气大伤,由盛转衰。金田起义是开始,永安建制是初步建政,定都天京是正式建政。
9.A 解析:1864 年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石达开出走是天京事变后的事件,洪秀全病逝是运动后期,安庆失守是军事失利的表现,但都不是失败标志。
10.D 解析:青浦、慈溪等战役中太平军抗击洋枪队,体现了太平天国运动既反封建又反对外来侵略的双重任务。建立政权、颁布纲领、北伐西征主要体现反封建性质。
二、材料解析题
11材料一:
(1)(内容:反映了《天朝田亩制度》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的内容,体现了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的原则。
局限性:它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具有绝对平均主义性质,无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空想。
(2)材料二:
内容:《资政新篇》提出了学习西方,发展近代交通(兴车马之利)、近代金融(兴银行)、近代工业(兴器皿技艺)等内容。
历史意义:它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对后来的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运动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但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以及当时处于战争环境,未能付诸实践。
(3)不同之处:《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平均分配土地,建立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社会,废除私有制;而《资政新篇》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鼓励私人投资,发展近代工商业,承认私有制。
12材料一
(1)不同意:理由:虽然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如政权后期出现腐败、内部争权夺利等问题。但它是一场大规模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落过程;其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广大农民对土地的渴望,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资政新篇》更是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符合时代发展潮流,不能简单地认为它会使中国倒退几个世纪。
(2)历史意义: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坚持斗争 14 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动摇了清朝统治的基础。
它同时也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列强的侵略,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
运动过程中颁布的一些纲领和主张,如《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阶级对理想社会的追求,《资政新篇》则是先进中国人探索救国道路的尝试,为后来的中国革命提供了经验教训,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