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5 珍稀野生动物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说出珍稀野生动物的定义,列举出我国几种典型的珍稀野生动物,如大熊猫、金丝猴、朱鹮等;清晰阐述这些珍稀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生存现状,例如大熊猫主要以竹子为食,栖息在特定山区,目前数量稀少但在保护下有所回升等。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珍稀野生动物的关爱和保护之情,让学生主动关注珍稀野生动物的生存状况;培养学生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使学生意识到保护珍稀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全面认识我国典型的珍稀野生动物及其独特的生存状况,包括它们的外貌、生活环境、食物来源等;深入理解珍稀野生动物濒危的复杂原因,从自然和人为多方面进行剖析。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珍稀野生动物濒危的深层次原因,例如生态系统破坏对珍稀动物食物链的影响等,并能提出具有实际意义和创新性的保护措施,如利用科技手段监测动物栖息地变化等。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纸张、彩笔、剪刀等。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精彩的大自然纪录片,展示各种野生动物在自然环境中自由自在生活的场景,如茂密森林中奔跑的梅花鹿、广阔草原上驰骋的野马、湛蓝海洋里遨游的海豚等,营造出生机勃勃的氛围。2.视频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这些动物是不是都非常可爱?它们生活的大自然美不美?这些动物都是我们地球家园的重要成员。然而,现在有一些动物正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成为了珍稀野生动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深入了解这些珍稀野生动物,看看我们能为它们做些什么。”由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珍稀野生动物。(二)认识珍稀野生动物1.展示我国几种极具代表性的珍稀野生动物的高清图片,包括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毛色艳丽的金丝猴、姿态优雅的朱鹮、古老神秘的扬子鳄等。大熊猫:详细介绍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它主要栖息在四川、陕西和甘肃等地的山林地区,那里有着茂密的竹林,为大熊猫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大熊猫体型圆滚滚的,毛色黑白相间,模样十分惹人喜爱。它们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吃竹子和休息,动作缓慢而可爱。金丝猴:说明金丝猴是典型的森林树栖动物,毛色鲜艳,形态独特,有着长长的尾巴。它们群栖在高山密林中,以野果、嫩芽、竹笋等为食。金丝猴聪明活泼,喜欢在树枝间跳跃玩耍,它们之间会通过各种叫声和动作进行交流。朱鹮:讲述朱鹮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等地,但由于环境恶化、栖息地破坏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等原因,种群数量急剧下降,一度濒临灭绝。后来经过科研人员和保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通过人工繁育、栖息地保护等一系列措施,朱鹮的数量有所回升。朱鹮羽毛洁白如雪,头部和颈部呈朱红色,飞翔时姿态优美,宛如仙子下凡。扬子鳄:介绍扬子鳄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是世界上最小的鳄鱼品种之一。它主要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湖泊、水塘和沼泽中,这些水域为扬子鳄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和适宜的生存环境。扬子鳄对于研究古代爬行动物的兴衰和演化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意义,它就像一部活着的生物进化史书 。2.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然后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对这些珍稀野生动物的第一印象和感受,引导学生从动物的外貌、行为等方面进行描述。3.简单介绍这些珍稀野生动物在生物链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们对维护生态平衡的关键作用。例如,大熊猫以竹子为食,它的存在影响着竹子的生长和分布,同时也为其他动物提供了生存空间和食物资源;金丝猴在森林中活动,帮助传播植物种子,促进森林的更新和发展;朱鹮以鱼类、蛙类等为食,控制着这些生物的数量,维持着水域生态系统的平衡;扬子鳄在湿地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的捕食行为影响着其他生物的种群数量和分布。(三)珍稀野生动物濒危的原因1.自然因素展示一些由于自然灾害导致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破坏的高清图片,如熊熊燃烧的森林火灾后的荒芜景象、汹涌澎湃的洪水淹没栖息地的场景、剧烈震动的地震后动物家园被毁的画面等。详细讲解自然灾害如火灾、洪水、地震等具有强大的破坏力,可能会直接摧毁珍稀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使它们失去赖以生存的家园,食物来源也会因此中断。2.人为因素森林砍伐:播放一段森林被砍伐的震撼视频,画面中大片的树木被电锯锯倒,森林逐渐消失。讲解人类为了获取木材用于建筑、造纸等,以及开垦农田、建设城市等,大量砍伐森林。许多珍稀野生动物依赖森林作为栖息地,森林的减少导致它们无处安身,生存空间被严重压缩。例如金丝猴,其生存离不开茂密的森林,森林砍伐使得它们的栖息地碎片化,无法进行正常的觅食、繁殖和活动,严重威胁到了它们的生存。偷猎:展示一些偷猎者捕杀珍稀野生动物的图片和相关报道,图片中受伤或死亡的珍稀动物令人痛心。说明偷猎是珍稀野生动物濒危的重要原因之一。偷猎者为了获取珍贵的皮毛、药材或满足非法的贸易需求,不惜杀害珍稀野生动物。如藏羚羊,因其珍贵的羊绒被称为“软黄金”,遭到大量偷猎,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曾经在广袤草原上大规模迁徙的壮观景象如今已很难见到。环境污染:展示被污染的河流中漂浮着死鱼、土壤被污染后寸草不生的图片,讲解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废气随意排放到大气中以及垃圾随意倾倒等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珍稀野生动物的生存产生了严重影响。许多动物因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饮用被污染的水而生病甚至死亡,一些动物的繁殖能力也受到损害。例如,某些河流被污染后,鱼类大量死亡,以鱼类为食的朱鹮就会面临食物短缺的问题,同时污染物质还可能影响朱鹮的生殖系统,导致繁殖成功率下降。(四)保护珍稀野生动物的方法1.建立自然保护区展示一些自然保护区的美丽图片,图片中青山绿水,动物们自由自在地生活。介绍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珍稀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重要措施。自然保护区为野生动物提供了相对安全、稳定的生存空间,能够有效地保护它们的繁衍和生存。例如四川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那里有着茂密的森林和丰富的竹子资源,为大熊猫的生存和繁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保护区内有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监测和保护,防止人类的非法干扰和破坏。2.加强法律保护介绍我国制定的一系列保护珍稀野生动物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详细说明这些法律法规明确了珍稀野生动物的保护级别,根据动物的濒危程度分为不同等级进行重点保护。规定了禁止非法猎捕、杀害、交易珍稀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等行为,并对违法者给予严厉的处罚,从法律层面为珍稀野生动物的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强调法律保护对于打击非法行为、保护珍稀野生动物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参与任何非法的涉野生动物活动。可以举例说明一些因违法猎捕、交易珍稀野生动物而受到法律严惩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法律的严肃性。3.开展科学研究和人工繁育介绍人工繁育在保护珍稀野生动物方面的作用,人工繁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珍稀野生动物野外种群数量不足的问题。同时,在人工繁育过程中,要注重提高动物的生存和繁殖能力,为其回归自然做好准备。例如,在人工繁育大熊猫的过程中,工作人员模拟自然环境,让大熊猫幼崽在接近自然的条件下成长,培养它们的生存技能,以便将来放归野外后能够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4.加强宣传教育展示一些关于保护珍稀野生动物的公益广告、宣传海报等,说明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各种媒体渠道加强宣传教育,能够提高公众对珍稀野生动物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这些公益广告和宣传海报以生动形象的画面和简洁有力的文字,向人们传达保护珍稀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5.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除了以上提到的方法,你还能想到哪些保护珍稀野生动物的具体措施?每个小组展开热烈讨论,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出新颖的想法。6.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合理建议给予肯定和补充,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保护方法的认识。比如学生提出利用无人机监测珍稀野生动物的活动范围和数量变化、建立动物救助站及时救助受伤的野生动物、开展生态旅游让人们在不干扰动物的前提下欣赏它们的美丽等建议,教师都可以进行深入探讨和完善。五、课堂小结1.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答,如“我们今天认识了哪些珍稀野生动物?”“它们濒危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保护它们?”等,强化学生对重点知识的记忆。2.强调保护珍稀野生动物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地球家园的重要意义,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珍稀野生动物是大自然的瑰宝,它们的生存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保护行动,从自身做起,如节约资源、减少浪费、不破坏自然环境、不购买野生动物制品等,为保护珍稀野生动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六、课后作业1.制作一份以“保护珍稀野生动物”为主题的手抄报,要求内容丰富,包括珍稀野生动物的介绍、濒危原因分析以及保护措施等,图文并茂,色彩鲜艳。2.鼓励学生和家长一起观看一部关于珍稀野生动物的纪录片。七、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开展一次保护珍稀野生动物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在班会上分享自己制作的手抄报、观看纪录片的观后感以及“寻找身边的野生动物”活动的收获和体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2.鼓励学生成立保护珍稀野生动物的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活动,如收集资料、制作宣传海报、到社区进行宣传等,将保护行动持续下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