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四川省南充启睿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一、单选题1.运动员剧烈运动会使肌肉产生大量的乳酸等酸性物质,但运动员血浆的pH却维持在7.35~7.45。这与血浆中直接相关的物质是( )A.Cl B.H PO C.CO3- D.HCO3 2.2024年巴黎奥运会,我国游泳队运动员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期间需要监测一些相关指标,下列指标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肾上腺素 B.血糖C.呼吸酶 D.甘油三酯3.饮酒会损伤神经系统,酒后驾车明显表现为反应慢,动作不协调,容易造成交通事故,这主要是因为酒精麻痹了驾驶员的( )A.大脑、小脑 B.脑干、小脑 C.大脑、脑干 D.脊髓、小脑4.下列哪一种疾病不是免疫功能异常引起的( )A.类风湿性关节炎 B.系统性红斑狼疮C.白化病 D.过敏反应5.人体被病原体感染后,B细胞会在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和分化。这两个信号刺激直接来自( )A.病原体和树突状细胞B.病原体和辅助性 T 细胞C.记忆 B 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抗原呈递细胞和辅助性 T 细胞6.关于“比较清水、缓冲液、体液对pH变化的调节作用”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可选择猪肝匀浆、蛋清稀释液等来模拟体液B.本实验自变量为pH的变化,因变量为加入酸或碱的滴数C.缓冲液和体液在加入少量酸或碱后pH没有明显变化D.无论是缓冲液还是体液中都含有碱性物质和酸性物质7.下列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A.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肾功能衰竭时出现的尿毒症与内环境稳态失调无关B.稳态是指血浆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等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C.尿毒症和镰状细胞贫血都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D.载体蛋白、纤维素、麦芽糖、血红蛋白、ATP合成酶均不可存在于内环境中8.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食物引起味觉和脚步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B.条件反射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其形成和消退都需要最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参与C.控制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的低级中枢均位于脊髓,且这两种反射也受到高级中枢的调控D.在反射过程中,感受器产生的兴奋只能沿着传入神经向神经中枢传导,而不能双向传导9.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反射弧是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的B.条件反射的形成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消退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C.用针把脊蛙的脊髓破坏,刺激传出神经,该后肢不能发生屈腿反射D.只要反射弧结构完整,给予适当刺激,即可出现反射活动10.神经调节是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方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两部分组成,脑包括大脑、小脑、下丘脑和脑干B.躯体运动神经是支配四肢运动的神经,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C.交感神经中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在人体兴奋状态下占优势,可以使心跳加快D.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脊髓受损可能导致下肢瘫痪11.阿尔茨海默病多发生于老年人,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逐渐丧失记忆和语言功能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看不懂文字说明大脑H区受损B.阿尔茨海默病语言功能障碍的形成与脑干内某些神经元死亡有关C.正常人脑的高级功能可以使人类能主动适应环境,适时调整情绪D.阿尔茨海默病丧失的记忆、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12.下列关于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的内分泌腺细胞可以聚集在一起成为内分泌腺体,如甲状腺B.有的内分泌腺细胞分散在一些器官内,如小肠黏膜上的某些细胞C.下丘脑既是神经中枢又是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通过导管进入血液循环D.大多数内分泌腺可参与反射弧的组成,与运动神经末梢共同构成效应器13.下列对激素间相互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 )A.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都对血糖的稳定起作用,二者作用相抗衡B.胰岛素可降低血糖,肾上腺素可使血糖升高,二者作用相抗衡C.雌激素和雄激素都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二者为协同关系D.生长激素可促进生长,甲状腺激素可促进发育,二者作用为协同关系14.“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负责人”!新冠病毒疫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能提高人体的自身免疫力。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A.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可降低感染风险B.教室经常开窗通风可以促进空气流动,降低室内病原微生物的密度C.新冠病毒含有核酸和蛋白质,通过抗原检测可排查是否感染新冠病毒D.接种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措施,疫苗必须包含一个完整的病原体15.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A.抗原呈递细胞因为都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所以能参与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B.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是在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C.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主要由淋巴细胞参与,只针对特定病原体起作用D.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如溶菌酶,抑制白喉杆菌繁殖的过程,属于人体第二道防线16.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骨髓、胸腺、脾等都是人体的免疫器官B.B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都属于APCC.抗体、溶菌酶等免疫活性物质均由免疫细胞分泌D.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机体中可能会形成肿瘤17.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相关人体渗透压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和Cl-B.正常情况下抗体、氨基酸、神经递质均会出现在内环境中C.细胞内高Na+或细胞外高K+都有利于神经细胞产生兴奋D.如果饮食中长期缺乏蛋白质,可能出现组织水肿18.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甲、乙、丙、丁表示四种体液。①②表示有关的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与甲、乙相比,丁中的蛋白质含量更高B.①可以表示营养物质,②可以表示代谢废物C.丁是存在于淋巴管中的淋巴液,经淋巴结等最终汇入血浆D.甲、乙、丙、丁共同组成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19.IgE是一类免疫球蛋白,血清中含量极低,仅占血清总抗体的0.002%,IgE为亲细胞抗体,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后会与吸附在“某些细胞”上的IgE结合,引起过敏反应。血清中的特异性IgE水平可以反映出个体对何种过敏原过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IgE由浆细胞产生,且每种浆细胞产生的IgE是特定的B.“某些细胞”均存在于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等黏膜中C.患类风湿关节炎、哮喘等疾病的人,血清中IgE抗体的量均增加D.在IgE刺激下,机体会出现毛细血管收缩、平滑肌舒张等现象20.在20 世纪之前,激素这一概念还没有被提出,学术界普遍认为人和动物一切生理活动都是由神经系统调节的。下列关于激素的发现历程,描述错误的是( )A.沃泰默认为切除神经后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引起胰液分泌是神经调节B.早年制备胰腺提取物治疗糖尿病收效甚微,主要原因是胰岛素分泌量太少C.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不能证明胰液的分泌无神经调节D.探究睾丸分泌雄激素实验中摘除睾丸的处理运用了“减法原理”21.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寒冷环境刺激可使毛细血管舒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B.高温环境中的劳作者大量出汗、血钠降低,其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水平和醛固酮水平升高C.体液中CO2浓度变化刺激相关感受器对呼吸运动进行调节的调节方式为神经调节D.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时间长、作用范围广、反应更加迅速22.如图为人体血糖调节示意图,X、Y和Z表示相关信息分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X为胰岛素,人体几乎所有组织细胞都含有该激素的受体B.Y为神经递质,Y和血糖都能直接刺激胰岛分泌相应激素进行调节C.Z激素主要作用于肝脏细胞,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D.与受体3受损患者相比,受体4受损患者注射胰岛素治疗效果更好23.关于人体激素的来源和生理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是( )选项 激素 合成部位 生理作用A 胰岛素 胰岛B细胞 促进糖原分解,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等B 促甲状腺激素 垂体 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C 抗利尿激素 下丘脑 促进肾小管等部位对水分的重吸收D 醛固酮 肾上腺髓质 调节机体的水盐代谢A.A B.B C.C D.D24.河鲀毒素是一种钠离子通道抑制剂。龙葵素是一种乙酰胆碱酯酶(能催化乙酰胆碱分解)抑制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河鲀毒素不利于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B.河鲀毒素引起中毒后神经元的静息电位不变C.乙酰胆碱发挥作用后可被乙酰胆碱酯酶分解D.两种抑制剂均可被开发用于局部镇痛25.毒品危害巨大,不同的毒品对身体有不同的危害,目前可卡因是最强的天然中枢兴奋剂,吸毒者把可卡因称作“快乐客”。结合下图及可卡因的作用原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突触前膜释放多巴胺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该过程消耗能量B.可卡因与多巴胺转运载体结合,使多巴胺“滞留”在突触间隙C.长期吸食可卡因,突触间隙的多巴胺增多,突触后膜的NMDA增多D.可卡因不仅影响神经元的活动,还能干扰交感神经的作用,导致心脏功能异常,甚至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26.NADH是细胞呼吸过程中的重要物质。氧气充足条件下,蚕豆叶肉细胞中,NADH参与生成大量ATP的场所是( )A.细胞质基质B.线粒体基质C.线粒体内膜D.叶绿体类囊体薄膜27.红心火龙果不仅甜度高,而且含有具有解毒作用的粘胶状植物性蛋白,对人体有保健功效。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火龙果的红色果浆与液泡中的色素有关B.火龙果的甜度高与果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有关C.火龙果中粘胶状蛋白的形成与线粒体有关D.火龙果丰富的膳食纤维的合成与高尔基体有关28.入秋后,全国多地支原体肺炎高发,其病原体是一种被称为肺炎支原体的单细胞生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看,肺炎支原体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B.引发支原体肺炎与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最根本的区别是有无细胞结构C.肺炎支原体细胞中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和能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D.青霉素类抗生素的作用是破坏细菌细胞壁结构,不能用于治疗支原体肺炎29.“神舟十五”飞船带回了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进行的多能干细胞向早期造血干细胞分化的研究样品,首次实现了人类干细胞“太空造血”。在太空培养的干细胞呈现出优于地面的生长方式,在微重力环境中干细胞的体外培养更接近于胚胎内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下列有关干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A.造血干细胞比红细胞等血细胞的分化程度高B.多能干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使细胞种类增多C.自体细胞诱导的干细胞在器官移植和再生上可有效避免免疫排斥反应D.太空的微重力环境能为增强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提供新途径30.如下图所示,细胞间可以进行信息交流,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A产生的激素随血液运输给细胞B,再与相应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B.若图Ⅱ表示精子与卵细胞的识别,两细胞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完成信息传递C.所有细胞间信息交流都需要借助细胞膜上的受体才能完成D.细胞A产生的激素与细胞B膜上相应受体特异性结合并作用后,就被灭活31.在某哺乳动物体内注射m抗原和n抗原后,机体内产生的抗体水平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B细胞增殖分化需要辅助性T细胞呈递抗原B.同一浆细胞既分泌抗m抗体又分泌抗n抗体C.28天后产生抗m抗体的细胞是记忆B细胞D.第56天注射n抗原,机体会快速产生大量抗n抗体32.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相互调节,通过信息分子构成一个复杂的网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信息分子都可以持续作用于靶细胞B.信息分子的受体均在靶细胞膜上C.信息分子均是分泌蛋白D.信息分子皮质醇的分泌过程存在分级调节33.如图表示机体由T1环境进入T2环境的过程中产热量和散热量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根据图示信息可知T2>T1B.曲线A表示产热量,曲线B表示散热量C.T2环境中由于产热量和散热量均高于T1环境,机体表现为体温升高D.a~b过程中机体通过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等方式增加散热34.如图所示为人体对H1N1流感病毒的部分免疫过程,①~⑧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a、b代表不同的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①~⑧均能识别抗原,③与抗原接触后就能活化B.细胞②和细胞③均在免疫器官骨髓中生成和发育成熟C.a为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与分化D.当相同病毒再次入侵时,细胞⑤可以迅速识别抗原并产生大量抗体35.肾小管细胞主要利用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重吸收原尿中的水分,图1简要表示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细胞重吸收水分的调节机制。图2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中肾小管细胞通过水通道蛋白以自由扩散方式促进水的重吸收B.图1中的酶可增加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的数量,从而促进水分的重吸收C.图2中肾小管管腔中氨基酸→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过程不消耗能量D.图2中肾小管管腔中Na+→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过程是主动运输36.病原体入侵引起机体免疫应答,释放免疫活性物质。过度免疫应答造成机体炎症损伤,而机体可通过一系列反应来降低损伤,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下丘脑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属于分级调节B.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反馈调节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C.肾上腺皮质激素可通过免疫抑制作用降低机体炎症损伤D.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降低机体的肿瘤发生风险37.小鼠的生长激素对软骨细胞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IGF-1基因缺失小鼠体内GH含量可能低于正常小鼠B.垂体和软骨细胞都含有IGF-1的受体C.GH和IGF-1都可促进软骨细胞生长,所以缺乏其中一种小鼠也可正常发育D.若垂体的导管堵塞导致靶细胞接收不到激素,可通过注射GH以促进软骨细胞生长38.药物甲、乙、丙均可治疗某种疾病,其相关作用机制如图所示。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为去甲肾上 腺素(NE),单胺氧化酶能氧化NE,药物甲能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药物甲的作用可导致突触间隙中的NE 增多B.NE 与β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性C.图中α受体和β受体的分子结构不同D.药物丙的作用可导致突触间隙中的NE 增多39.我国科学家颜宁及其团队发现止痛药——大麻二酚能够抑制Na 内流,从而缓解疼痛。机体疼痛与前列腺素E(PGE)密切相关,部分机理如图1。疼痛时肾上腺参与的应激反应如图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1中的Na 大量内流可产生动作电位,才能最终产生痛觉B.据图1知,药物镇痛机理可能是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减少PGE的产生,降低痛觉感受器对致痛物质的敏感性C.据图2知,疼痛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d会增加,该反射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肾上腺髓质D.图2中,由疼痛引起激素c的分泌过程属于体液调节40.甲图所示,在神经纤维上安装两个完全相同的灵敏电表,表1两电极分别在、b处膜外,表2两电极分别在d处膜的内外侧。在bd中点c给予适宜刺激,相关的电位变化曲线如乙、丙图所示。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A.乙图曲线处于③点时,丙图曲线正处于④点B.乙图①点时Na+的内流速率比②点时要小C.表1记录得到丙图所示的双向电位变化曲线D.丙图曲线处于⑤点时,甲图a处膜外表现为负电位二、解答题41.朱大爷患了“渐冻症”(ALS),生活不能自理。患者运动神经细胞受到损伤,肌肉逐渐萎缩无力以至瘫痪,而患者大脑始终保持清醒,因此ALS被称为比癌症还要残酷的绝症,下图是ALS患者病变部位结构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NMDA为膜上的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所示结构为 ,神经递质通过 (方式)分泌到细胞外,再通过扩散与NMDA结合,使下个神经元 (填“兴奋”或“抑制”)。(2)ALS发病机理可能是谷氨酸引起Na+过度内流,可通过注射 (填“促进”或“抑制”)谷氨酸信息传递的药物来缓解病症。(3)对患者注射神经类药物进行治疗时,病人 感觉, 反应。(均填“有”或“没有”)(4)晚期患者有尿潴留(尿不尽)现象,可能是膀胱缩小程度不够, (填“交感”或“副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缩小。42.有一种寒冷叫“忘穿秋裤”,随着冬天的到来,气温开始慢慢下降,为了抵御寒风,人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增加。如图为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示意图,其中a、b、c表示人体内三种内分泌腺,①、②、③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④、⑤代表不同的生理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表示 ,②表示 。(2)甲状腺激素能作用于人体几乎全部细胞,是因为 。(3)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I-浓度比血液中的高20~25倍,I-可通过 的方式进入甲状腺细胞。若人体从外界吸收的I-过少,则体内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比正常人体内的 (填“高”或“低”),此时机体甲状腺激素含量对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的 (填“促进”或“抑制”)作用 (填“增强”或“减弱”)。(4)从图示调节方式上看,④⑤的作用体现 调节。43.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果蝇的长翅和残翅这一相对性状进行了研究,其结果如表所示,相应遗传因子用A、a表示。回答下列问题。组合 亲本性状 子一代性状1 残翅×残翅 残翅2 长翅×残翅 长翅、残翅3 长翅×长翅 长翅、残翅(1)根据组合 ,可以判断 是隐性性状。(2)组合3的子一代长翅果蝇中,纯合个体所占的比例是 。(3)为判断某长翅雄果蝇的遗传因子组成,可将该长翅雄果蝇与 果蝇进行杂交,观察记录杂交后代的表现类型,预期结果得出相应结论:①若杂交后代全为长翅,则其遗传因子组成为 ;②若杂交后代出现残翅,则其遗传因子组成为 。三、实验题44.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下图是艾滋病疫苗制剂引发恒河猴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图中数字编号代表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免疫系统是人体的“安全保卫队”,它拥有一支强大的“部队”,图中没有体现出来的组成部分是 。(2)HIV颗粒表面的包膜糖蛋白(Env)可与 (填序号)细胞表面的受体互作,使HIV侵染其宿主细胞。Env蛋白可作为抗原刺激机体通过体液免疫途径产生物质B,物质B的作用是 。⑤细胞可由 (填名称)增殖分化而来。(3)Env蛋白是制备HIV疫苗的重要靶标,在HIV疫苗研究中,为探索不同免疫接种方式对抗体产生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科研人员以恒河猴为实验动物,将其分为两组进行实验。缓释组恒河猴体内植入缓释装置,2周内缓慢释放含有Env的缓冲液。常规组恒河猴一次性注射Env含量及体积均与缓释组相同的缓冲液。①分别检测两组恒河猴体内被Env激活的B细胞数量,结果如图1所示,表明 组抗原激发免疫效应的效果更佳。②接种后第8周,科研人员分别用与之前相同的接种方法,对两组恒河猴进行了二次免疫接种,检测抗体产生量,结果如图2。由图可知,第2次接种后,两组恒河猴体内抗体量均快速增加,原因是 ,且缓释组效果更为明显,推测是由于该组产生了 。参考答案1.D2.C3.A4.C5.B6.B7.D8.A9.C10.D11.C12.C13.C14.D15.C16.C17.C18.A19.A20.B21.B22.D23.C24.D25.C26.C27.B28.C29.A30.C31.D32.D33.B34.C35.B36.D37.B38.B39.D40.D41.(1) 突触 胞吐 兴奋(2)抑制(3) 有 没有(4) 副交感42.(1) 下丘脑 促甲状腺激素(2) 几乎全身所有细胞都有甲状腺激素的(特异性)受体(3) 主动运输 高 抑制 减弱(4)(负)反馈43.(1) 3 残翅(2)1/3(3) 残翅雌 AA Aa44.(1)免疫器官(2) ② 与病原体结合,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B细胞或记忆B细胞(3) 缓释 记忆B细胞再次接触Env抗原时,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更多的记忆B细胞(或更多的④细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