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蓝色的星球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 蓝色的星球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4.2 蓝色的星球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了解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水覆盖,能说出地球被称为“蓝色星球”的原因;认识地球表面的主要构成部分(海洋、陆地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视频和模型等资料,培养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在小组讨论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地球的探索兴趣,树立保护地球环境的意识,体会地球作为人类家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地球是球体,以及地球被称为“蓝色星球”的原因(表面大部分被水覆盖)。
2.教学难点:理解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的分布特点,以及这种分布对地球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地球仪、地球表面卫星图片、展示海洋和陆地分布的视频片段、蓝色星球相关的科普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课本内容,收集关于地球的简单资料(可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哪个星球上呀?(引导学生回答“地球”)
2.展示宇航员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提问:大家看这张照片里的地球是什么颜色的?它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3.引出课题:这颗看起来蓝蓝的星球就是我们的地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蓝色的星球》,看看它为什么是蓝色的。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地球的形状
提问:你们觉得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呢?(结合学生已有认知,可能有“圆形”“球形”等答案)
展示证据:通过讲述古代人对地球形状的探索(如麦哲伦环球航行),或展示地球仪、太空拍摄的地球全景图,明确地球是一个球体。
小结: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我们生活在它的表面。
2.探究地球呈蓝色的原因
展示地球表面卫星图片和海洋、陆地分布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表面有哪些颜色?主要是什么颜色?
小组讨论:为什么从太空看地球是蓝色的?(结合图片和视频中海洋的占比,引导学生发现海洋面积很大)
明确结论: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海水覆盖,海洋的面积远远大于陆地的面积,海水反射太阳光中的蓝色光,所以从太空看地球就像一颗蓝色的星球。
3.了解地球表面的构成
出示地球仪,让学生用手触摸感受:地球仪上蓝色的部分代表什么?其他颜色(如棕色、绿色)代表什么?(蓝色代表海洋,棕色、绿色等代表陆地)
简单介绍:地球表面的陆地分为大陆和岛屿,海洋彼此相连,它们共同构成了地球的表面。
五、巩固拓展
1.提问回顾:地球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它被称为“蓝色星球”?(让学生集体或个别回答,巩固重点知识)
2.讨论:海洋和陆地对我们人类的生活有什么重要作用?(引导学生从提供水资源、食物、生存空间等方面思考,感受地球的重要性)
3.小结: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它以蓝色的面貌向我们展示着美丽,我们要好好保护它。
六、板书设计
蓝色的星球
1.地球的形状:球体
2.蓝色的原因:表面大部分被海水覆盖(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
3.表面构成:海洋(蓝色)、陆地(棕色、绿色等)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要保护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