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1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第1课时(教学课件)(共20张PPT1个视频)-高一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4.1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第1课时(教学课件)(共20张PPT1个视频)-高一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第五章 第4节
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 掌握提取和分离绿叶中色素的原理和方法,简述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及功能。
2. 树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说出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主要场所的原因。
问题探讨:
植物工厂在人工精密控制光照、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和营养液成分等条件下,生产蔬菜和其他植物。有的植物工厂完全依靠LED灯等人工光源,其中最常见的是红色、蓝色和白色的光源。
1. 靠人工光源生产蔬菜有什么好处?
2. 为什么要控制CO2浓度、营养液成分和温度等条件?
①避免由于自然环境中光照强度不足导致光合作用强度低而造成减产。
②可根据植物生长的情况调控人工光源的强度和不同色光(光质),使蔬菜产量达到最大。
这是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通过控制使植物达到最佳生长状态。
生命活动的最终能量来源为光能,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是唯一能够捕获和转化光能的生物学途径——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
植物捕获光能要依靠特定的物质和结构。
呈现绿色的原因:含有色素
白化苗/黄化苗:不含有色素
待储存的养分耗尽就死去
说明叶片中的色素可能与光能的捕获有关
一、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 实验原理
提取原理
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或丙酮)中,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相似相溶
纸层析法
分离
色素
①方法:
②原理:
绿叶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
溶解度高的色素,在滤纸上随层析液的扩散速度快;
溶解度低的色素,在滤纸上随层析液的扩散速度慢。
一、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 研磨过程中加入无水乙醇、SiO2、CaCO3的作用是什么?
2. 将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后,为什么要用棉塞将试管口塞严?
3. 滤纸条一端为什么要剪去两角?
4. 画滤液细线时应注意什么?
5. 为什么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思考讨论:
1. 色素的提取
剪碎
研磨
过滤
加试剂
收集
SiO2:
CaCO3:
无水乙醇:
有助于研磨充分
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溶解色素
单层尼龙布
试管口塞严
迅速充分
防止溶剂挥发和色素分子被氧化。
滤纸、纱布会吸收色素
制备滤纸条
画滤液细线
纸层析分离色素
剪去两角,是为了减少边缘效应,使层析液同时到达滤液细线。
★要求:细、直、齐
待滤液干后,再画一两次。
以增加滤液细线中色素含量。
★ 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防止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
★ 要盖上培养皿,防止层析液挥发,因其易挥发且有毒。
2. 色素的分离
干燥的定性滤纸
《课时》第35页第1和3题
3. 实验结果
1. 色素带离滤液细线的距离,说明了什么?
答:它们在层析液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速度也不一样。
2. 色素带的宽度说明了什么?
答:不同的色素其含量。
色素带 色素种类 色素颜色 色素含量 溶解度 扩散速度
胡萝卜素
叶黄素
叶绿素a
叶绿素b
橙黄色
最少
最高
最快
黄色
较少
较高
较快
蓝绿色
最多
较低
较慢
黄绿色
较多
最低
最慢
叶绿素由C、H、O、N、Mg构成
叶绿素
(约占3/4)
类胡萝卜素(约占1/4)
3. 实验结果
*从色素带的位置可知,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的高低
*从色素带的宽度可知,绿叶中各种色素的含量
过程 操作内容 操作目的
提 取 色 素 材料 叶片要新鲜、深绿
试剂 二氧化硅
碳酸钙
无水乙醇
关键 步骤 研磨要迅速、充分
盛滤液的试管口加棉塞
用单层尼龙纱布过滤而不用滤纸
分 离 色 素 试剂 层析液
关键 步骤 滤纸条的一端剪去两角
滤液细线重复画若干次,且要求细、直、齐
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
使滤液中色素含量高
利于绿叶的充分研磨
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叶绿素)被破坏
溶解色素
提取较多色素、防止溶剂挥发
防止溶剂挥发
防止色素吸附在滤纸上
分离色素
防止层析液在滤纸条的边缘处扩散过快
使分离的色素带清晰
防止色素溶解到层析液中
要点梳理
《课时》第36页第2和3题
异常实验现象的分析
①选取的叶片颜色不是浓绿色或称取的绿叶过少或放置数天的菠菜叶,色素含量少 ;
②加入的无水乙醇过多,色素溶液浓度小;
③未加碳酸钙或加入的过少,色素分子部分破坏;
④研磨不充分,色素未能充分提取出来 。
若色素提取液呈淡绿色的,其原因有:
滤纸条无色素带其原因有:
①忘记画滤液细线;
②误将蒸馏水当作提取液和层析液;
③研磨时未加无水乙醇;
④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且时间较长,色素全部溶解到层析液中。
二、绿叶中色素的作用
绿叶中的
色素提取液
图1:自然光通过三棱镜
图2:自然光经过色素提取液后通过三棱镜
现象:光屏出现明显的色光带
现象:色光带变暗,且蓝紫光和红光有两个明显的吸收带(黑带)
绿叶中的色素能吸收光能,且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三棱镜



绿



叶绿素溶液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三棱镜



绿



类胡萝卜素溶液
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色素吸收光谱
正常
光谱
问题:绿叶中的色素对光的吸收有什么差别呢?
三棱镜
二、绿叶中色素的作用
1. 为什么夏季植物叶片呈现绿色?
①叶绿素的含量多于类胡萝卜素
②大部分绿光被反射
2. 深秋的叶片颜色为什么会变黄
叶绿素不稳定,低温使其分解,
叶片呈类胡萝卜的颜色。
吸收、传递、转化光能
思维拓展
花青素,是自然界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水溶性天然色素。水果、蔬菜、花卉中的主要呈色物质大部分与之有关。在植物细胞液泡不同pH条件下,花青素使花瓣、叶片等呈现五彩缤纷的颜色。
注:这不是光合色素
水溶性色素
三、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1. 叶绿体的形态(光镜下): 一般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2. 叶绿体的形态(电镜下): 如下图。
基粒
叶绿体基质
类囊体
外膜
内膜
叶绿体类囊体堆叠成基粒,增大了叶绿体膜的表面积
分布着大量光合色素
类囊体膜上和叶绿体基质中,有许多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
三、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资料1:德国科学家恩格尔曼的第一个实验。
水绵
好氧细菌
极细光束照射
完全曝光
黑暗 无空气
好氧细菌集中于叶绿体被光束照射的部位
好氧细菌分布于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
极 细 光 束
均匀光照
选用黑暗并且没有空气的环境,可排除光线和氧的干扰。
结论:叶绿体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分析:被极细光照射的叶绿体释放出氧气。
分析:叶绿体所有受光的部位释放出氧气。
分析恩格尔曼的第一个实验
1. 为什么选用水绵和好氧细菌作为实验材料?
答: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带状分布,便于观察。
好氧细菌可确定释放O2的部位 (指示性作用)。
2. 本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是?
答:自变量是光照、黑暗。
因变量是需氧菌聚集部位。
3. 为什么先用极细光束照射水绵,而后又让水绵完全暴露在光下?
答:用极细光束照射,叶绿体上可分为光照多和光照少的部位,相当于一组对比实验;
黑暗(局部照光)和完全暴露在光下对照(自身对照),再一次验证实验结果完全是由光照引起,氧气是由叶绿体产生的。
资料1:德国科学家恩格尔曼的第二个实验。
现象:
用透过三棱镜的光照射水绵临时装片,大量的需氧细菌聚集在红光和蓝紫光区域。
好氧细菌
水绵
好氧细菌
叶绿体的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
分析:
资料2:在类囊体膜上和叶绿体基质中,含有多种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
2. 综上所述,你认为叶绿体有何功能?
捕获光能、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物质和结构基础:
类囊体薄膜上——色素分子
类囊体膜和叶绿体基质——光合酶
1、色素
叶绿体基粒的囊状结构的薄膜
位置
分类
叶绿素
类胡萝卜素
叶绿素a
叶绿素b
叶黄素
胡萝卜素
功能
吸收、传递、转化光能
含量占1/4
含量占3/4
(蓝绿色)
(黄绿色)
(橙黄色)
(黄色)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橙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课堂小结
2、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