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宝坻一中 2024 - 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第二次统练生物卷一、选择题(本题 1 - 10 题,每题 3 分,11 - 15 题,每题 4 分,共 50 分)1. 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 豌豆的矮茎与红花 B. 猫的白毛与蓝眼C. 棉花的细绒与长绒 D. 果蝇的红眼与白眼2. 用纯种高茎豌豆(DD)与纯种矮茎豌豆(dd)杂交,得到的F1,全为高茎(Dd),种下F1,让其自交得到F2,种下F2豌豆种子,发现F2豌豆植株有高茎和矮茎两种,且高茎:矮茎=3:1。关于实现下F2中高茎:矮茎=3:1的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F1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形成两种配子②含不同遗传因子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含不同遗传因子组合的种子必须有适宜的生长发育条件④只需要①项条件,而不需要②③项条件A. ①③④ B. ②③④C. ①②③ D. ①②④3. 某植物有芒(M)对无芒(m)为完全显性, 抗病(R)对不抗病(r)为不完全显性,这两对基因是独立遗传。则MmRr与mmRr杂交,后代中相关基因型和表现型的种类数分别为( )A. 3和2 B. 6和6C. 6和4 D. 9和44. 将大肠杆菌在含有15N标记的NH4C1培养液中培养后,再转移到含有14N的普通培养液中培养,8h后提取DNA进行分析,得到含15N的DNA占总DNA的1/16,则该大肠杆菌的分裂周期是( )A 2h B. 4h C. 1.6h D. 1h5. 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分裂两次,染色体复制一次B.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有同源染色体的配对联会、同源染色体分离等行为C.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粒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D. 受精卵中 DNA 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6. 染色体变异是重要的可遗传变异来源之一,其类型有多种,研究染色体变异在育种和医学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所示的①一⑤五种变异发生在二倍体生物中,其中可发生于 DNA 复制过程的是③,该变异会使基因数目发生变化B. 只能发生于减数分裂过程是②,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①④C. 变异④对基因数量的影响是增多或减少D. 孕妇若想避免生出⑤这样的患儿,可以在孕期做基因检测7. 如图表示某生物环状 DNA 分子上进行的部分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过程①②③中,③与②比独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 A-U(模板链在前)B. 酶 C 和酶 B 均可以使氢键断裂,二者不同的直接原因是空间结构不同C. 过程①②③都是从模板链的 3'端开始向 5'端方向进行D. 念珠蓝细菌的拟核和植物叶肉细胞的细胞核均可完成上述图示过程8. 三倍体牡蛎(3n=30)肉鲜味美。其培育的过程:用适宜浓度的 6-二甲氨基嘌呤(6-DMAP)诱导二倍体牡蛎(2n=20)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次级卵母细胞,抑制其第二极体的释放,然后让该细胞与二倍体牡蛎的精子结合获得三倍体牡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养殖的三倍体牡蛎个体比二倍体牡蛎大,会繁殖出三倍体子代牡蛎B. 三倍体牡蛎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形成15个四分体C. 6-二甲氨基嘌呤是在减Ⅱ前期发挥作用获得有2个染色体组的卵细胞D. 三倍体牡蛎体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能观察到10种或11种形态的染色体9. 果蝇白眼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显性性状为红眼。下列哪个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就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 )A. 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B. 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C. 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D. 纯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10. 将纯合的野鼠色小鼠与棕色小鼠杂交,F1代全部表现为野鼠色。个体间相互交配,F2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野鼠色:黄色:黑色:棕色=9:3:3:1。若M、N为控制相关代谢途径的显性基因,据此推测最合理的代谢途径是( )A. B.C. D.11.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中的“一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突变时一定会变成等位基因B. 当染色体发生变异时,一定会改变基因的数目C. 基因的碱基顺序发生改变时,遗传信息一定会发生改变D. 两只黑猫生了一只白猫,控制颜色的基因一定发生了基因重组12. 遗传印记是指后代某基因是否表达取决于其遗传自哪一个亲本的现象。鼠的灰色(A)对褐色(a)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图为遗传印记对亲代小鼠等位基因表达和传递影响的示意图,被甲基化修饰(DNA的部分碱基上结合甲基一CH3)的基因不能表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图中雄鼠的母本表现为褐色,则母本的基因型为AAB. 每个印记基因的印记均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建立的C. 甲基化的DNA分子碱基序列没有发生改变D. 图中雌雄鼠交配的后代类型取决于雌配子的类型13. 下图甲、乙为某雄性动物(2N)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模式图,I、Ⅱ表示互换的染色体片段。图丙表示该生物一次细胞分裂某阶段(图中 1~2)的核 DNA 数或染色体数或染色单体数变化情况。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A. 图甲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其分裂结果可产生图乙B. 染色体互换的对象通常是非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体之间C. 若图丙表示形成图乙过程细胞中核 DNA 数的变化,则 a=ND. 若图丙表示该动物某细胞中染色体数的变化,则 E 点对应的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14. 细胞会具有核酸-蛋白质复合物、糖-蛋白质复合物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观察某细胞是否含有 DNA-蛋白质复合物即可判断该细胞是否为真核细胞B. 肺炎链球菌细胞内某一细胞器由 RNA-蛋白质复合物组成,则该细胞器的形成与细胞核中核仁的作用有关C. 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时不一定都有细胞膜上糖-蛋白质复合物的参与D. 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是糖-蛋白质复合物,癌细胞表面的这种复合物增加15. 如图 1 所示有三种基因,基因 A、基因 b 和基因 C 控制黑色素的形成,三类基因的控制均表现为完全显性。图 2 表示该生物正常个体的体细胞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图 3 表示 b 基因正常转录过程中的局部分子状态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 2 所示的基因型可以推知,该生物体肯定不能合成黑色素B. 若 b1链的(A+T+C)/b2链的(A+T+G)=0.71,则 b1为 RNA 链C. 若图 2 中的 2 个 b 基因都突变为 B,则该生物体可以合成出物质乙D. 图 1 基因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进而直接控制生物性状二、非选择题(本题 4 道大题,共 50 分)16. 有关 DNA 的某一过程示意图 1,其中 a、b、c、d 表示相关的核苷酸链,A、B为相关的酶,将图 1 中某一片段放大后如图 2 所示,图 3 是 M 基因控制合成蛋白质的示意图,图 4 是图 3 中过程②的局部放大。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 1 所示 DNA 的复制过程,B 是______酶,图 2 中序号“7”表示的物质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2)图 3 中过程①的逆过程表示___________,图 4 所示 mRNA 片段所对应的 M 基因非模板链序列是 5’_______3’,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分子是_________。(色氨酸的反密码子为 ACC)(3)已知图 3 过程①产生的 mRNA 中鸟嘌呤与尿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 55%,其模板链对应区域中腺嘌呤占 27%,则模板链中胞嘧啶占对应区域整个 DNA 分子的碱基比例是______。图 4 中,③的密码子是________。17. 某动物的基因型是 AaBb,下图 1 是该动物部分细胞分裂示意图(仅显示部分染色体);图 2 表示该动物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图解,其中④细胞是②细胞的放大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 1 中的细胞异常分裂后,继续进行分裂,最终可产生的生殖细胞基因组成为______。(2)图 2 中细胞③的子细胞中文名称是______;不考虑突变,由图 2 中细胞④分析可知,IV 和 V 两个细胞的基因组成为______。(3)研究结果表明初级卵母细胞的不均等分裂依赖于细胞膜内陷位置形成的缢缩环。为了验证具体机理,收集该种动物的初级卵母细胞,在诱导恢复分裂后用两种特异性药物(药物 H 和 F)进行了实验,结果如下图 3 所示。根据上述结果从对缢缩环的影响角度分析推测,药物 F 对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影响是__________(答出一种即可)。(4)研究发现,当该种动物 X、Y 染色体两两配对时,同源区段联会,非同源区段不联会。如图 4 所示,不联会区域周围会形成性泡,PAR 表示联会区域。X、Y 染色体联会时可能发生染色体互换的区段位于______(填“性泡内”或“性泡外”)。但该动物减数分裂过程不会形成性泡,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18. 下图为某家族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已知甲病(由 A 或 a 基因控制)和乙病(由 B 或 b 基因控制)其中一种病为伴性遗传。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从系谱图上可以看出甲病的遗传特点是__________。(2)Ⅰ1 她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产生的卵细胞类型可能有______种。(3)若Ⅲ8 与Ⅲ11 结婚,生育一个男孩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______。已知人群中甲病的发病率为 1 / 10000,若Ⅲ8 与一个表现正常的男性结婚,则生育一个患甲病子女的概率为______。(4)人的 X 染色体和 Y 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图所示)。由此可以推测Ⅱ片段上某基因(用 D 字母表示)控制的遗传病,患病率与性别__________(有或无)关,例如基因型__________的亲本组合产生的子女患病率一定不同。19. 某二倍体植物的花色受独立遗传且完全显性的三对基因(用 Dd 、 Ii 、 Rr 表示)控制。研究发现,体细胞中 r 基因数多于 R 时, R 基因的表达减弱而形成粉红花突变体。基因控制花色色素合成的途径、粉红花突变体体细胞中基因与染色体的组成(其它基因数量与染色体均正常,均可以产生可育配子)如图所示。(1)某正常红花植株自交后代出现了两种表现型,子代中表现型的比例为______。(2)突变体①、②、③的花色相同,这说明花色素的合成量与体细胞内______有关。对 R 与 r 基因的 mRNA 进行研究,发现其末端序列存在差异,如图所示。二者编码的氨基酸在数量上相差______个(起始密码子位置相同,UAA 、 UAG 与 UGA 为终止密码子)。(3)基因型为 iiDdRr 的花芽中,出现基因型为 iiDdr 的一部分细胞,该变异是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______(答出 2 点)的结果。基因型为 iiDdr 的突变体自交所形成的部分受精卵不能发育,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4)现在基因组成为 iiDDRR 正常植株若干,分别与突变①、②、③杂交(假设实验过程中不存在突变与染色体互换,各型配子活力相同),请预测其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与突变①杂交子代的表现型与比例_____________。与突变②杂交子代的表现性与比例____________。与突变③杂交子代的表现性与比例红:粉=1:1 。宝坻一中 2024 - 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第二次统练生物卷一、选择题(本题 1 - 10 题,每题 3 分,11 - 15 题,每题 4 分,共 50 分)【1题答案】【答案】D【2题答案】【答案】C【3题答案】【答案】B【4题答案】【答案】C【5题答案】【答案】D【6题答案】【答案】C【7题答案】【答案】B【8题答案】【答案】D【9题答案】【答案】C【10题答案】【答案】A【11题答案】【答案】C【12题答案】【答案】BCD【13题答案】【答案】C【14题答案】【答案】C【15题答案】【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题 4 道大题,共 50 分)【16题答案】【答案】(1) ①. DNA聚合 ②.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2) ① 逆转录 ②. TGGACTACAGGG ③. mRNA和tRNA(3) ①. 14% ②. 5'ACA3'【17题答案】【答案】(1)aBb (2) ①. 卵细胞、(第二)极体 ②. aB、Ab (3)阻止缢缩环的形成或干扰缢缩环的定位(4) ①. 性泡外 ②. 该雌性动物不含X、Y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时性染色体没有不联会区域,故不形成性泡 【18题答案】【答案】(1)隔代遗传,且男女患病概率相同 (2)1##一(3) ①. 5/12 ②. 1/101(4) ①. 有 ②. XdXd×XdYD【19题答案】【答案】(1)3∶1或9∶7(2) ①. 基因R与r的数量有关 ②. 4(3) ①. 染色体数目变异或染色体结构缺失 ②. 缺少发育成完整个体的部分基因(4) ①. 3∶1 ②. 5∶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