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暑假作业检测生物试卷(有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暑假作业检测生物试卷(有答案)

资源简介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长沙市长郡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暑假作业检测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1.若“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糖原”表示某生物体内糖类的某些转化过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此生物是动物,因为能将淀粉转化为糖原
②此生物一定是植物,因为它含有淀粉和麦芽糖
③上述关于糖的转化不可能发生在同一生物体内,因为淀粉和麦芽糖是植物特有的糖,而糖原是动物特有的糖
④淀粉和糖原都是储存能量的多糖,麦芽糖是二糖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
2.科学家设计了一个简单有效地测定植物细胞液浓度的实验,基本过程如图所示:
15分钟后各管植物细胞均保持活性并达到平衡状态,若a管溶液浓度不变,蓝色小滴将在b管均匀扩散,若a管溶液浓度变小,蓝色小滴浮于b管上方,反之沉入b管底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应设置多个实验组并在组间形成浓度梯度
B.b管蓝色小滴下沉,则对应的a管中的叶肉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C.b管蓝色小滴均匀扩散,则可测定出该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D.b管蓝色小滴上浮,则水分交换平衡时,叶肉细胞细胞液浓度与外界蔗糖溶液浓度相等
3.农谚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和经验的总结,其中蕴含着很多生物学原理。下列关于农谚的分析,错误的是(  )
A.“锄头出肥”指的是松土有利于植物生长,土壤板结主要影响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进而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B.“玉米带大豆,十年九不漏”讲的是套种的好处,农业生产上的间作、套种、合理密植均是通过提高光合作用速率来提高农作物产量的
C.“谷连谷,坐着哭”突显了轮作的优势,轮作可避免田地中一些元素大量减少
D.“无水肥无力”是指施肥的同时应适当浇水,原因是矿质元素溶解在水中容易被植物吸收
4.葡萄糖饥饿和缺氧压力使细胞中自由基(ROS)水平上升,进而使p—ATM/p—CHK2水平升高,p—CHK2使Beclin1磷酸化,阻碍Beclin1l和Bcl—2结合,从而诱导细胞自噬。包裹损伤线粒体的膜结构称为自噬体,其与溶酶体融合后可降解受损的线粒体,维持细胞稳态。实验表明,组织缺血后给小鼠灌注过量ROS会引起心肌梗死、脑卒中,从而导致小鼠死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ROS可攻击线粒体的DNA和蛋白质,引起线粒体损伤
B.当Beclin1和Bcl—2结合后,可诱导细胞自噬现象的发生
C.自噬体中的线粒体水解产生的物质可为细胞内新细胞器的构建提供原料
D.小鼠实验证明,激烈的细胞自噬可能诱导细胞凋亡,甚至个体死亡
5.大肠杆菌在含有3H-脱氧核苷的培养液中培养,3H-脱氧核苷掺入到新合成的DNA链中,经特殊方法显色,可观察到双链都掺入3H-脱氧核苷的DNA区段显深色,仅单链掺入的显浅色,未掺入的不显色。掺入培养中,大肠杆菌拟核DNA第2次复制时,局部示意图如图。DNA双链区段①、②、③对应的显色情况可能是(  )

A.深色、浅色、浅色 B.浅色、浅色、深色
C.浅色、深色、浅色 D.深色、浅色、深色
6.朊病毒是一类不含核酸而仅由蛋白质构成的可自我复制并具感染性的因子,为验证朊病毒的侵染因子,科研人员分别按照图示1→2→3→4和5→2→3→4进行实验①、②(题中所用牛脑组织细胞为无任何标记的活体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进行搅拌的目的是将牛脑组织细胞和未侵入细胞的朊病毒分离开
B.T2噬菌体与朊病毒最主要的区别是朊病毒可能是向宿主细胞注入蛋白质
C.实验①离心后上清液中几乎不能检测到32P,沉淀物中也几乎检测不到32P
D.推测实验②培养适宜时间后搅拌离心,检测放射性位置应主要位于上清液中
7.科研小组用某种昆虫的野生型雌性(XAXa)和雄性(XAY)个体杂交,子代中偶然出现一只雌性的突变型个体,若该突变个体的出现有三种可能性(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异或染色体数目变异),不同变异类型相关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是情况乙,则是母本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导致的
B.若甲情况的出现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则基因突变发生于母本的减数分裂过程
C.甲乙丙三种可能性中,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丙,是由于染色体片段重复引起的
D.突变具有低频性、不定向性、随机性、多害少利性等特点
8.植物体内甲基化和去甲基化维持动态平衡。研究人员以某种短日照植物为研究材料,发现光周期诱导其开花过程伴随DNA甲基化水平的降低。使用甲基化酶抑制剂代替光周期诱导可使其在非光周期诱导条件下开花。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DNA甲基化可使基因的表达发生可遗传变化
B.光敏色素被光激活后,其结构要发生改变才能调控该植物开花
C.使用去甲基化酶抑制剂可使该植物在光周期诱导条件下开花
D.将该植物的甲基化基因敲除,在非光周期诱导条件下可能会开花
9.某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分别如图①~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以α链为模板合成的子链半不连续的原因是酶2只能从5'端→3'端合成新链
B.③中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没有反密码子与之配对
C.酶3使DNA双链打开,是mRNA合成的必要条件
D.①②过程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酶1和酶3是同一种酶
10.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泰—萨克斯病(TS)是一种罕见的遗传病,在人群中发病率约为1/10000.下图是一个TS的系谱图,其中Ⅱ-3不携带致病基因。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所有遗传病患者都携带致病基因
B.Ⅱ-2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2
C.人群中TS致病基因频率为1/100
D.Ⅲ-1和Ⅲ-2所生患病女孩概率为1/18
11.在进化历程中,不同生物类群为了适应各自代谢途径和营养方式,形态结构等会发生相应的改变,结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下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当动物出现更适应摄食的复杂器官和系统后,并不能说明形成了新物种
B.藻青菌中出现能利用较长波长光的叶绿素后,有利于其扩大生存范围
C.微生物具有高效吸收营养物质的各种途径,是自然选择定向选择的结果
D.某些细胞为适应精氨酸不足的环境,变异出利用其他氨基酸转化为精氨酸的代谢途径
12.一豌豆杂合子(Aa)植株自交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2:3:1,可能是含有隐性配子的花粉50%的死亡造成
B.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2:2:1,可能是含有隐性配子的胚有50%的死亡造成
C.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4:4:1,可能是含有隐性配子的纯合体有50%的死亡造成
D.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4:2,可能是不含有隐性配子的纯合体有50%的死亡造成
13.下图所示为某生物的体细胞中部分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以及合成黑色素的代谢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黑色素的形成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来实现的
B.基因型AaBbCc的个体可以合成物质甲和乙,但无法合成黑色素
C.基因A/a、B/b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D.一个如上图所示的精原细胞经过正常减数分裂可以产生两种类型的精细胞
二、多选题
14.在不同CO2浓度条件下,分组光照培养蓝细菌,测定蓝细菌净光合速率和黑暗条件下的呼吸速率(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与d3浓度相比,d1浓度下单位时间内蓝细菌光反应生成的NADPH多
B.在d1和d3浓度条件下,蓝细菌的光合速率相等
C.与d3浓度相比,d2浓度下单位时间内蓝细菌呼吸过程产生的ATP多
D.光照培养蓝细菌时,在相同一段时间内,d2浓度下净积累量最大
15.孟德尔用豌豆(2n=14)进行遗传实验时,研究了豌豆的七对相对性状,相关性状及其控制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豌豆的七对相对性状中每两对性状在遗传时均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DDVV和ddvv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中高茎豆荚不饱满个体所占的比例为0
C.豌豆的体细胞中只具有14条染色体,遗传物质组成简单是孟德尔成功的重要原因
D.DDgg和ddGG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中重组型性状的比例为3/8
16.某山地存在两种鸭跖草,品种A生长于悬崖底部,品种B生长于悬崖顶部,两者具有不同的表型。在山地的某些坡度缓和的区域则存在大量A和B的杂交种C(如图1),图2为品种A在某时间段内H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和B适应性特征的出现,是地理隔离导致的
B.图2中RT段H的基因频率保持稳定,说明该品种已经进化至遗传平衡,在此之后不会发生进化
C.杂交种C繁殖形成种群,说明鸭跖草A、B两个种群之间无生殖隔离,是同一个物种
D.通过对A、B、C三品种进行DNA水平上测序,并不能得到它们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三、解答题
17.图1为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内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图2为某研究人员根据研究结果,绘制的该植物叶片在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下吸收和释放CO2速率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表示的过程是光合作用的 阶段,该阶段发生的能量转换是 ,该阶段发生的条件除了图中的A、D、ATP、[H]外,还必须有 。
(2)若用14C标记CO2,光合作用过程中14C的转移途径是CO2 →C3→糖类,这一途径称为 。
(3)图2中t1~t2,叶绿体 (填场所)上的色素吸收光能增加,加快水的光解,进而加快图1中 (填字母A~D)的利用。
(4)图2中t2~t3,限制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 。与t2~t3相比,t3~t4和t4后短时间内,图1中B的含量变化分别为 、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5)图2中 (填“a”“b”或“a+b”)的面积可表示该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叶片光合作用固定CO2的总量。
18.从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某动物器官内提取出一些细胞,图甲为其中某细胞的分裂图象(B、b基因未标出),图乙表示有关细胞进行I、Ⅱ两种方式的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数目的变化(①~⑦表示不同区段)。请回答:
(1)图甲所示细胞中含有 条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组数为 组,处于图乙中的 区段。
(2)细胞中染色体与DNA数目之比一定为1:2的是图乙中的 区段,I过程表示的细胞分裂方式为 ,由⑤→⑥染色体组数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3)图甲中同一条染色体上出现了A和a两个不同的基因,通过分析该细胞形成的子细胞种类,可以确定其原因:
若该细胞分裂最终形成4种基因型的子细胞,那么其原因是发生了 。该现象发生的时期对应图乙的 区段。若该细胞分裂最终形成 种基因型的子细胞,那么其原因是发生了 。
19.果蝇的正常眼和星眼受等位基因A、a控制,正常翅和小翅受等位基因B、b控制其中1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为进一步研究遗传机制,以纯合个体为材料进行了杂交实验,各组合重复多次,结果如下表。
杂交组合 P F1
♀ ♂ ♀ ♂
甲 星眼正常翅 正常眼小翅 星眼正常翅 星眼正常翅
乙 正常眼小翅 星眼正常翅 星眼正常翅 星眼小翅
丙 正常眼小翅 正常眼正常翅 正常眼正常翅 正常眼小翅
回答下列问题:
(1)综合考虑A、a和B、b两对基因,它们的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中的 。组合甲中母本的基因型为 。果蝇的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杂交实验中,为避免影响实验结果的统计,在子代处于蛹期时将亲本 。
(2)若组合乙F1的雌雄个体随机交配获得F2,则F2中星眼小翅雌果蝇占 。果蝇的性染色体数目异常可影响性别,如XYY或XO为雄性,XXY为雌性。若发现组合甲F1中有1只非整倍体星眼小翅雄果蝇,原因是母本产生了不含 的配子。
(3)若有一个由星眼正常翅雌、雄果蝇和正常眼小翅雌、雄果蝇组成的群体,群体中个体均为纯合子。该群体中的雌雄果蝇为亲本,随机交配产生F1,F1中正常眼小翅雌果蝇占21/200、星眼小翅雄果蝇占49/200,则可推知亲本雄果蝇中星眼正常翅占 。
(4)写出以组合丙F1的雌雄果蝇为亲本杂交的遗传图解。 。
20.果蝇体细胞的X染色体上有一区段编号为16A(其上有多个基因),Y染色体没有该区段。正常眼果蝇体细胞的X染色体上只有一个编号16A的区段,而棒眼果蝇的X染色体上有两个16A区段,重棒眼果蝇中则有三个重复的16A区段。若用b代表一个16A区段(染色体类型记为X1b,以此类推X2b,X3b,雌雄果蝇在X染色体结构上存在的差异如下图A~G所示。请分析回答。
类型 A B C D E F G
染色体结构表示16A区段
表现型 正常眼 棒眼 棒眼 重棒眼 正常眼 棒眼 重棒眼
(1)棒眼和重棒眼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 。雌果蝇D的染色体类型是 (用X和b表示),它的细胞中最多含有 个16A区段。
(2)雌果蝇C与雄果蝇E杂交,正常情况下F1都为棒眼,但出现了少数正常眼和重棒眼果蝇。研究发现,这与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不对等交换有关。据此推断,上述杂交后代中出现异常果蝇是由于亲本中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发生不对等交换,产生了 (用X和b表示)的配子。
(3)理论上推测,雌果蝇性染色体组成有 种类型,图中还缺少的雌果蝇染色体类型是 (用X和b表示)。有人推测雌果蝇中缺少的类型都存在致死现象,为了验证该推测,可选取多只重棒眼果蝇分别与表现型为 的雄果蝇杂交,若杂交后代雌雄果蝇之比均为 ,则推测正确。
21.果蝇是进行遗传学研究的模式生物,其有3对常染色体(分别编号为Ⅱ、Ⅲ、Ⅳ)和1对性染色体。科研人员培育出果蝇甲品系,其4种突变性状(多翅脉、卷曲翅、短刚毛、钝圆平衡棒)分别由一种显性突变基因控制,(位置如下图),突变基因纯合时胚胎致死(不考虑交叉互换)。请回答:

(1)摩尔根用果蝇做实验材料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其研究方法是 ,雄性果蝇的1个染色体组含有 条形态、功能不同的染色体。
(2)显性突变是一种由隐性基因突变成显性基因的变异,这种变异的实质是 。果蝇甲品系的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子代果蝇的成活率为 。
(3)为探究果蝇眼色基因(B、b)的位置,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除图中性状外,其它均为隐性性状):

①根据上述结果,并不能判断B、b基因一定位于常染色体上,原因是 。
②若B、b位于常染色体上,现要通过杂交实验进一步探究其是否位于Ⅱ号染色体上,应先取F1中若干表现型为 雌、雄果蝇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如果眼色基因不在Ⅱ号染色体上,那么理论上后代中紫眼正常翅所占比例为 。
参考答案
1.A
2.B
3.B
4.B
5.C
6.D
7.A
8.C
9.D
10.C
11.D
12.C
13.B
14.ACD
15.ACD
16.CD
17. 暗反应 活跃的化学能到稳定的化学能 酶 卡尔文循环 类囊体薄膜 B、A、D CO2浓度 增加 增加 a+b
18.(1) 12 两 ④
(2) ⑤ 有丝分裂 着丝粒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3) 交叉互换 ④ 3 基因突变
19.(1) 自由组合定律 AAXBXB 移除
(2) 3/16 X染色体
(3)7/10
(4)
20. 重复 X3bX1b 8 X1b和X3b 6 X3bX3b、X2bX3b 棒眼和重棒眼 1:2
21.(1) 假说—演译法 4
(2) 基因中的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 25%
(3) B和b也可能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红眼卷曲翅 1/1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