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二章 声现象综合检测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8分)1.将敲响的锣面用手一按,响声马上消失,是因为( )A.声波全部传入人体 B.声音的音调变低了C.声音的音调变高了 D.锣面停止了振动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 B.声音传播有时不需要介质C.声音在水中传播的最快 D.真空可以传播声音3.以下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区分不同人的声音是根据人说话时的音色不同B.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说明液体可以传声C.女高音低声吟唱,音调低,响度小D.15℃时声音在真空中的速度为340m/s4.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绝”,其原因是( )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 B.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C.余音是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 D.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5.甲在足够长的自来水管一端使劲敲击一次,乙在另一端紧贴水管听声(管内有水),能够听到的声响是( )A.一次 B.二次 C.三次 D.四次6.在雷雨来临之前,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这是由于( )A.双耳效应 B.电光的速度比雷声速度快C.雷声经过地面、山岳和云层多次反射造成的 D.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7.野外场地射击训练时,射击后4s才听到射击时发出的声音的回音,那么反射物到射击运动员的距离为( )A.340m B.680m C.1360m D.2720m8.电影院放映厅的墙壁上都被装修成坑坑洼洼的,俗称燕子泥,其目的是为了( )A.防止物体发生振动 B.减弱回声 C.增强响声 D.改变声音的频率9.两个航天员在空间站外一同工作时,需要借助通信设备交谈.关于他们不能直接对话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航天员之间距离太远 B.空间站外噪声太大C.空间站外是真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的空间中传播10.小明用同一根筷子敲击不锈钢碗和瓷碗,听到两次发出的声音不同,这是因为两次发出的声音(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音量不同11.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的歌声,小华说:是刘欢演唱的.其判断是依据声音的( )A.频率 B.响度 C.音调 D.音色12.下列四个句子:(1)这首歌调子太高,我唱不上去;(2)引吭高歌;(3)她是唱高音的;(4)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 )A.(1)(2) B.(2)(4) C.(1)(3) D.(3)(4)13.如图2-4-1所示,小明用筷子的一端捆上棉花蘸水后充当活塞,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做成“哨子”.吹奏乐曲时,用嘴吹管的上端,同时上下推拉活塞.推拉活塞主要是为了改变乐音的( )A.音调 B.音色C.响度 D.速度14.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与此类似,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关于叩诊说法正确的是( )A.积水越多,音调越高 B.积水越少,音调越高C.积水越多,响度越大 D.积水越少,响度越大15.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以下不属于噪声的是( )A.图书阅览室内的絮絮细语B.上语文课时,听到隔壁教室上音乐课传来的歌声C.夜深,人们正要入睡,忽然传来弹奏很熟练的钢琴声D.吸引着人们的雄辩有力的演讲声16.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下列声音:(1)工厂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2)剧场里京剧表演的演奏声;(3)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叫声;(4)装修房子时的电钻声;(5)教室外婚庆的爆竹声;(6)山涧小溪潺潺的流水声.其中属于噪声的是( )A.(1)(3)(4) B.(1)(2)(5)C.(1)(4)(5) D.(1)(4)(5)(6)17.以下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A.工厂车间工人带上耳塞B.建议工厂购买噪声较小的机器C.汽车废气排放管装上“消音器”D.城市高架道路的部分路段两侧建有透明板墙18.大雪过后,户外万籁俱寂,最主要的原因是( )A.大雪天行走的人少了,产生的噪声减少B.温度降低,声音传播速度降低C.大雪平铺在整片大地上,导致声音被反射D.大雪蓬松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19.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① 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② 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③ 利用两个圆纸盒、棉线做成一个“土电话”可以实现10m内通话④ 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你认为:能说明声音产生的实验现象是(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②④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2分)20.如图2-4-2所示,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起,这表明发声的音叉在 .21.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缶而歌”精彩绝伦,缶声是由于缶面 产生的,然后通过 传播到现场观众的耳朵.22.15℃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约是 m/s.人耳能分辨出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应不小于0.1s.要想区分原声与回声,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应不小于 m.23.我们能区别不同人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 不同;而我们能够区分男女,是根据声音的 不同.其中响度由物体振动时的 决定,音调由物体振动时的 决定.24.如图2-4-3所示,是猫、蝙蝠和海豚的发声频率范围和听觉频率范围,三种动物相比较,发声频率范围最小的动物是 ,听觉频率范围最大的动物是 .蝙蝠的视力很弱,夜晚活动是利用 波进行定位.25.一同学在一根足够长的未供水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打了一次,在自来水管的另一端的同学却听到了两次敲击声,第一次听到的声音由 传播,第二次听到的声音由 传播.26.人们用 来划分声音的等级. 是人耳刚好能听到的声音;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该控制噪声不超过 ;工作时噪声最好不超过 ;为保证身体健康,噪声不允许超过 .27.三个瓶子装有不同量的水,如图2-4-4所示,小明先用小棍敲击三个瓶子,第 个瓶子发出的音调最高;如果用嘴向三个瓶子内吹气,则第 个瓶子发出的音调最高.三、实验、探究与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28.小明和小康在金鱼缸边玩耍,看见鱼儿被惊动.是他们发出的声音吓跑了鱼儿,还是他们的动作吓跑了鱼儿呢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帮助他们作出判断.29.现有三只密封的柴油桶,桶内盛有体积不等的柴油,不准打开密封盖,也不准搬动,请你想出一个方法,判断出盛柴油最多和最少的桶.30.已知空气可以传播声音,请设计一个简易实验,证明固体也能够传播声音.请写出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实验步骤以及实验分析与结论.要求设计的实验要有可行性,符合安全原则.(1)实验器材:(2)实验步骤:(3)实验分析与结论.四、计算题(5分)31.汽车沿平直公路匀速驶向一座高山,汽车的速度为10m/s,声速为 340m/s,途中司机按一次喇叭,2s后司机听到回声,司机按喇叭时汽车距山脚的距离是多少 1. D;2. A;3. A4. B【解析】此题容易错选 A、D.部分同学认为“余音未绝”是回声的效果,另有部分同学认为钟停止振动但空气在继续振动;但其实是大钟近处的同学在停止敲击后,发现钟体继续振动发出声音.5. C;6. C;7. B;8. B;9. C10. C;11. D;12. C;13. A14. B【解析】杯子里面装水,敲击杯子时杯子振动发声,杯中的水起到阻碍杯子振动的作用,水越多振动越慢,频率越低,同理叩诊也是如此,积水越少,音调越高.15. D;16. C;17. D;18. D;19. D20.振动21.振动 空气22.3401723.音色 音调 振幅 频率24.猫海豚 超声25.水管 空气26.分贝 0dB 50dB 70dB 90dB27.3 1【解析】敲击瓶壁时瓶壁振动发声,水起到阻碍作用,水越少越容易振动,所以3的音调最高,吹气时,空气柱振动发声,空气柱越短越容易振动,所以1的音调最高.28.是他们发出的声音吓跑了鱼儿,实验设计:第一次保持身体不动,只发出声音;第二次保持安静,做出动作.只有第一次鱼儿被吓跑,说明是发出的声音吓跑的鱼儿.29.用木锤(或橡皮锤)敲打桶身,油少的桶振动得快,音调高;油多的桶振动得慢,音调低.30.方法一,实验器材:广口瓶、小闹铃实验步骤:把小闹钟调至响铃状态,然后轻放于大广口瓶中.用橡皮塞塞住广口瓶的瓶口并塞紧,然后再听小闹钟的铃声.实验分析与结论:塞紧广口瓶后,仍能听到小闹钟的铃声,说明听到的铃声是通过大广口瓶和橡皮塞传播出来的,即固体也能传声.方法二,实验器材:白纸、铅笔、长条桌.实验步骤:同学甲在长条桌的一端用铅笔在白纸上用力均匀地写“一”,同时同学乙在桌子的另一端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甲在白纸上写“一”的声音,重复几次实验.同学乙保持距离相同,将耳朵离开桌面,同学甲在相同的条件下继续写“一”,重复几次实验.实验分析与结论:在相同条件下,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声音,在空气中则听不到声音,说明听到的声音是通过桌子传播的,即固体可以传声.31.如图7所示汽车在 A 点处鸣笛,声音2s后经过山峰 C 处返回到B 处,汽车刚好到达 B 处听到回声.2s内,声音走的路程. = 680m.2s内,车走的距离s =v车t=10m/s×2s=20m.汽车鸣笛距山脚的距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