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培优练习(含答案)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培优练习(含答案)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课标导航
知识内容 课标要求 目标层次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的产生 ★★
声音的传播 ★★
骨传导和双耳效应
二、核心纲要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是振动停止,声音的传播不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3.声音的传播速度:在 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其次,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4.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较大的障碍物,则声音发生反射,形成回声
区分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和原声传到人耳的时间间隔不小于 0.1s,人耳与障碍物距离不小于17m.
5.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三、全能突破
易错精选
1.判断以下结论是否正确:
(1)振动停止,声音的传播停止( )
(2)正在发声的物体可能没振动( )
(3)人说话依靠舌头振动发声( )
(4)爆竹声是炸裂的纸片振动发出的声音( )
(5)弹钢琴时,琴键发生振动产生优美的琴声( )
(6)物体只要振动,人就可以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
(7)声音在任何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是相同的( )
(8)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保持340m/s不变( )
(9)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比液体中大( )
(10)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说明液体可以传声( )
2.轻轻敲击鱼缸,鱼会被惊吓,因为 、 (填“固体”、“液体”或“气体”)可以传播声音.
3.假设有人在月球表面进行一个实验,如图2-1-1所示,悬挂着的乒乓球刚好接触音叉,用力敲击音叉后,音叉 (填“可以”或“不可以”)发出声音;乒乓球 (填“能”或“不能”)弹起;人耳 (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
4.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大,由于小孩用力太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的响声,这响声是由于( )
A.球皮被吹大时振动发出的响声 B.吹气时球内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
C.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的响声 D.球皮破裂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
5.假若乐器依次发出一组响度不减弱的声音1234567i;某人乘坐无声的超音速飞机,在发声的同时从声源处出发,听到的是( )
A.1234567i B. i7654321
C.听不到声音 D.无法确定
能力提升
6.由于物体的 才会发出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 ,声音在真空中 传播.声音在空气中(15℃)传播速度是 m/s.
7.敲锣时锣面由于发生 而产生声音,用手按住锣面声音就听不到了,这说明:
8.如图2-1-2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铃放在玻璃罩内,可以听见铃声.随着抽气的进行,铃声 (填“增强”、“减弱”或“不变”);把空气充入罩内,你将 (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由此我们推理出结论: .
9.地面测控站能用一种波对太空飞船进行精确遥控,你认为它是超声波吗 (填“是”或“不是”),你的理由是 .
10.小红在课上听老师讲了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琴声的故事,很感动.科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 .听到录音机播放的声音和真人说话时的声音不同,原因是
11.百米赛跑时,若终点计时员听到发令员的枪声开始计时,则最终运动员的成绩会 (填“提高”或“降低”).
12.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产生 .声波遇到多孔或柔软的物体会被 .人耳要想分辨出回声和原声,时间间隔至少为 秒;人离障碍物的距离最少为 米才能区分开回声和原声.
13.下列声音中,由空气振动产生的是( )
A.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叫声 B.山间小溪潺潺的流水声
C.婚庆时的爆竹声 D.装修房子时的电钻声
14.某课外小组制作了一套“啤酒瓶乐器”,利用敲击或吹气都可以演奏出美妙的音乐.同学们研究发现,敲瓶子时是瓶子振动发出了声音;往瓶子里吹气时,是( )振动发出声音.
A.瓶子 B.水 C.瓶内空气柱 D.瓶子和水
15.以下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声音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
B.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C.琴弦停止振动,仍然能发声
D.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16.下列介质中,声音传播最快的是( )
A.空气 B.水 C.铁 D.真空
17.当你在嚼饼干时,会感到声音很大.但是,在你旁边的人却感觉不到这么大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 )
A.自己嚼饼干时,发声的位置离耳朵近
B.旁边的人离你太远了
C.自己嚼饼干的声音是通过头部的骨骼传导过来的
D.饼干太干了
18.大会堂、剧院的四壁和屋顶都做成凹凸不平的形状,或用蜂窝状的材料,这是为了( )
A.减弱声波的反射 B.增强声波的反射
C.使声音更加响亮 D.使声音更加清脆
19.在雾中航行的水手,常对着悬崖吹号,用以判断船离悬崖的距离.若吹响号角后,经过3s才听到回声,则船离悬崖的距离大约为( )
A.340m B.1020m
C.2040m D.510m
20.甲、乙两人站在一堵光滑的墙壁前.两人之间相距102m,且距离墙壁均为68m,如图2-1-3所示.甲开了一枪后,乙先后听到的两声枪响之间的时间间隔为(已知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 )
A.0.1s B.0.2s
C.0.3s D.0.4s
21.细绳系住的乒乓球接近发声的音叉被迅速弹开,该实验采用的实验方法与以下哪个实验相同( )
22.在古代战争中,斥候是非常重要的兵种,他们侦查的信息直接影响到将军们的决策;斥候侦查时,趴在地上就能更清晰地听到远处的马蹄声,这是因为: .利用地听的方法可以更早地了解敌情说明了: .
23.一次闪电发生后经过4s听到雷声,雷声发生在多远的地方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24.请设计一个实验,利用鼓、纸屑、沙、足量的水验证声音产生的原因.
(1)选用的实验器材: ;
(2)实验步骤: ;
(3)现象与结论: .
25.小民想验证固体能够传声.他先将耳朵贴在课桌上,用手指轻轻敲击桌腿,能听见清晰的声音,由此他得出结论:固体可以传声.他的同桌小彬认为声音也可以从桌腿处由空气传播进入人耳,因此不能证明 固体是可以传声的,请你只利用课桌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小民的结论是正确的,并写出实验现象及结论.
中考链接
26.(济宁中考)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27.(哈尔滨中考)哈夏音乐会上,优美的小提琴声是由琴弦的 产生的,琴声是通过 传到台下观众处的.
28.(柳州中考)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的传播不需要时间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D.敲鼓时,听到鼓声,鼓面不振动
29.(杭锦旗中考)若把正在收看的电视机放在真空玻璃罩内,我们会发现( )
A.图像和声音一样正常 B.图像和声音同时消失
C.可以听到声音,但看不到图像 D.可以看到图像,但听不到声音
30.(赤峰中考)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只要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 B.声音只能通过介质传播
C.声音在一切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是相同的 D.声音中,人们听不见的声音只有超声波
巅峰突破
31.小明、小王分别站在无水的铁管两处,若两人间隔为510m,小明敲击一次后,紧贴铁管的小王听到两次声音,先听到的是经 传来的声音;两次声音的间隔为 .若敲击一次,紧贴铁管的小王听到的两次声音间隔为1s,则两人之间的距离为 (答案保留一位小数).(已知声音传播速度v空气 =340m/s , v铁 =5100m/s)
32.某人在高处用望远镜观察工地上的打桩机以每秒一次的频率工作,他听到敲击声时恰好看见打桩机击锤的动作,当打桩机停止工作后,他又听到了两次敲击声,则打桩机离他多远
33.有一峡谷宽1200m,两侧为竖直陡壁,有人在峡谷内放了一枪,他听到头两次回声间隔5s.求人离两旁陡壁的距离分别是多少
34.轮船驶入港口,以1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轮船鸣笛后,经过3s 听到回声,求听到回声时到港口的距离.若该轮船以相同的速度驶出港口,轮船鸣笛后同样经过3s听到回声,求听到回声时到港口的距离.(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35.假如火车和人保持不动,火车鸣笛时间为3s,则人听到的笛声持续了 s;若该火车以17m/s的速度向站台匀速行驶,站在站台上的人听到的笛声持续了 s.(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36.某中学为检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这个结论,他们请一位同学在输送水的管道(充满水)上敲击一下,使铁管发出清脆的声音,其余同学沿铁管分别在不同位置用耳朵贴近铁管听声.实验结束后,A同学说自己只听到一次响声;B同学说自己听到两次响声;C同学说自己听到三次响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v∈=340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 ,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是 v钢 =5100m/s.请你通过计算说明:在铁管上某处敲响一次,A、B、C三位同学的位置到敲击点的距离各在什么范围内(人耳能辨别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t≥0.1s).(写出计算过程和对结论的分析过程)
1.全部×
【解析】(4)爆竹声是气体急剧膨胀,引起空气振动发出的声音.(5)琴声是钢琴内部的琴弦振动发出的声音.
2.固体 液体
3.可以 能 不能
【解析】声音在真空中可以产生,只不过无法传播.
4. D
5. C
【解析】飞机速度超过声速,则飞机总在声音的前方,故飞机上的人无法接收到声波,选C
6.振动 介质 不能 340
7.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解析】本题应答“振动停止,发声停止”.该题考察学生对现象的理解,题目中明确给出了用手按住的锣面不再发声.如果题目中只说明听到锣声的同时看到锣面在振动,则答案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8.减弱 能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9.不是 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0.骨传导 真人说话时主要是骨传导,听录音机时是空气传声
11. 提高
12.回声 吸收 0.1 17
13. C;14. C;15. C;16. C;17. C;18. A;19.D
20. B
【解析】如图3所示,声音可以直接从 A 传播到B,总路程为102m;也可以从 A 先传播到O点,然后反射到 B 点,因为 AC = 51m, OC =68m,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出AO=BO=85m,则总路程为170m.因此两次听到声音的时间间隔为:
t=(170m-102m)÷340m/s=0.2s
21. A
【解析】题干描述的实验方法是放大法;A也是放大法,B是类比法,C是比较法,D是描述法;所以选 A
22.地面的传声效果更好 大地中声音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快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第一种问法强调的是:更清晰地听到马蹄声,说明的是地面的传声效果要比空气好一些.第二种问法强调的是:更早地了解敌情,说明了声音在大地中的传播速度要比空气中快.
23.1360m 闪电和雷声是同时产生的;闪电速度非常快,传播到人眼中的时间可以忽略,先看到闪电.因此我们认为这4s是从雷声产生到人耳处的全部时间,s= vt=1360m.
24.(1)鼓、纸屑(或沙) (2)将纸屑(或沙)撒在鼓面上,敲击鼓面发出声音
(3)正在发声的鼓面上,纸屑(或沙)在跳动,说明发声物体正在振动
25.①将耳朵紧贴桌面,轻敲桌腿,听敲击声的响度;
②将耳朵稍微离开桌面,用相同的力度敲击桌腿相同的位置,听声音的响度.
实验现象及结论:耳朵稍微离开桌面后听到的响度小,说明固体也可以传声.
26.发声物体正在振动 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放一些轻小的物体
27.振动 空气
28. C;29. D;30. B
31.铁管 1.4s 364.3m
【解析】间隔为510m时,设两次声音的间隔为△t
第二次,时间间隔为1s,则可知:
32.因为光速远大于声速,所以从题意可知敲击声传到观察者所在处历时t =2s.
由 得s=v·t =340m/s×2s= 680m,即打桩机距离观察者 680m远.
33.刚放枪到听到第一次回声的时间间隔为t ,这个过程中声音的路程为s ;刚放枪到听到第二次回声的时间间隔为t +5s,对应的路程为s .
则\frac{s_{1} + s_{2}}{2} = 1 2 0 0 m ①
) ②
把②代入①得:
解得
代入②解得:
则离较近的峭壁175m,离较远的峭壁1025m.
34.(1)驶入港口,如图4所示,设从鸣笛到听到回声时轮船所走的路程为s ,声音传到港口再被反射至轮船处经过的路程为s ,听到回声处离港口的路程为s,则:
船速 声速 =495m
(2)驶出港口,如图5 所示,设从鸣笛到听到回声时轮船所走的路程为s ,声音传到港口再被反射至轮船处经过的路程为s ,听到回声处离港口的路程为s',则:
船速 声速
= 525m
35.3 2.85
【解析】若人和火车均保持不动,鸣笛结束时火车停在A 点(如图6所示),此时鸣笛时长和人耳听见的时长相同,均为3s.
若火车朝人运动,鸣笛刚结束时,最末端的鸣笛声提前到达 B 点,则鸣笛到达人耳处节省了时间设为t省.
节省的时间长度为 0.15s;则
36.声音到达人耳的先后顺序(传声物质)依次是:铁、水、空气.设声音传播的距离为 s 米.
要分辨(相邻的)空气和水传来的声音,应有:
解得:
要分辨(相邻的)水和铁传来的声音,应有:
解得:
结论:C同学与敲击处的距离:s≥212.5m时,三种物质传播的声音到达 C 同学的间隔时间均等于或大于0.1s,能听到三次敲击声.
B同学与敲击处的距离:212.5m>s≥44m时,水和铁传播的声音到达 B同学的间隔时间小于0.1s(不能区分),但水和空气传播的声音到达 B 同学的间隔时间仍然等于或大于0.1s,能听到两次敲击声.
A同学与敲击处的距离:s<44m时,任意两种物质传播的声音到达 A 同学的间隔时间均小于0.1s,只能听到一次敲击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