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4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培优练习(含答案)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3-3.4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培优练习(含答案)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3-3.4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一、课标导航
知识内容 课标要求 目标层次
汽化和液化 汽化、液化现象 ★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及应用 ★★
沸点与压强的关系 ★★
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
升华和凝华 升华、凝华现象 ★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
二、核心纲要
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汽化过程需要吸热
常见的汽化现象有:太阳出来,雾散了;地面上的水变干;酒精蒸发等.
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
(2)沸腾的条件:①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缺一不可)
(3)沸点与液体表面的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4)蒸发、沸腾对比
蒸发 沸腾
不同点 发生部位 只在液体表面发生 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
温度条件 在任意温度下 在一定温度(沸点)下
剧烈程度 缓慢 剧烈
共同点 都是汽化现象,都需要吸收热量
温度变化 吸热,液体温度降低 吸热,液体温度保持不变
3.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过程放出热量
常见的液化现象:露水、雾的形成;
三种常见“白气”:烧开水时冒“白气”;冬天人嘴呼出“白气”;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
4.液化的方式
(1)降低气体温度: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2)压缩气体体积:在一定温度下,压缩气体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
5.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升华过程需要吸热
6.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华过程放出热量
三、全能突破
易错精选
1.判断以下结论是否正确:
(1)干冰是固态的冰( )
(2)“雾”是飘浮于空中的水蒸气( )
(3)夏天从冰箱刚取出冰棍时,周围出现的“白气”是液态的小水滴( )
(4)烧开水时壶嘴处温度较高,冒出的“白气”不是液态,而是气态( )
(5)舞台上用干冰制作的“云雾”是干冰升华后的二氧化碳( )
(6)标准大气压下100℃水蒸气通入100℃水中,水蒸气液化放热,水会沸腾( )
(7)物体吸热,温度一定上升;温度上升,物体一定吸热( )
(8)向烧红的铁块上浇水,水汽化后形成“白雾”( )
(9)夏天盛冰激凌的杯子外壁“出汗”是空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
(10)汽化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发生( )
(11)水沸腾时,温度一定为100℃( )
(12)真空包装的蔬菜一定不新鲜( )
(13)液体达到沸点,就能沸腾( )
(14)严寒冬天玻璃窗户上的冰花,是由于水蒸气遇冷后在窗户玻璃外层凝华形成的( )
(15)液体蒸发时,液体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
(16)100℃水蒸气比100℃沸水引起的烫伤更严重( )
2.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水的沸点低于或高于 100℃
B.湿衣服放在温度低的地方比放在温度高的地方干得快
C.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密闭小屋的室温为0℃,把-5℃的冰块放在0℃的水中会熔化
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3.在23℃的室内将温度计从装有酒精的瓶中取出,它的示数( )
A.立即上升 B.先下降后上升
C.先上升后下降 D.一直不变
4.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可以产生白雾,形成所需要的效果.这种雾气是( )
A.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而形成的小液滴
B.干冰迅速熔化后再蒸发形成的气体
C.干冰迅速升华变成气体
D.以上答案都不对
5.白炽灯用久了,会出现各类现象,以下现象反映灯泡内的钨丝发生的物态变化分别是:
(1)钨丝变细( )
(2)玻璃泡的内表面会发黑( )
A.熔化 B.升华
C.先凝华,后升华 D.先升华,后凝华
6.(多选)夏天为了避暑,降低室内的温度,下列说法不可行的是( )
A.室内安装电风扇进行降温
B.在室内放置大冰块
C.把放在室内的冰箱门打开
D.在室内洒适量水并通风
能力提升
7.物质从 变成 的过程,称为汽化,汽化包含 和 两种方式;
物质从 变成 的过程,称为液化,其中,可以采用 和 的方法使气体液化;
物质从 直接变成 的过程,称为升华;
物质从 直接变成 的过程,称为凝华;
其中汽化、升华要 (填“吸热”或“放热”),液化、凝华要 (填“吸热”或“放热”).
8.“扇子有凉风,宜夏不宜冬”,这是因为扇扇子时加快汗液 导致从人体 热;若用扇子对干燥温度计扇风,温度计的示数将 ;打火机在使用时,掌心部位反而感觉比较凉,那是因为打火机内部装有液体丁烷,使用过程中丁烷发生 ,吸收了掌心的热量;游泳后从游泳池走出水面,会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水 吸热.
9.假如你身处偏远海岛,缺乏生存所需的淡水怎么办 小明为你提供一种简便的海水淡化方法.在地面上挖一水池,往池内灌海水,按图3-3-1完成设备的安装,即可收集淡水.则:
(1)阳光照射使池内海水加快 ,形成水蒸气.
(2)水蒸气在塑料膜上 ,形成小水滴.(填物态变化名称)
10.工业制氧气的原理是分离液态空气,其方法是将空气降温并 从而变成液态空气,然后略微升温,其中先逸出的是 .(已知氧气的沸点是一183℃,氮气的沸点是一196℃)
11.在海拔越高的地方,气压越 ,水的沸点越 ,水将越 (填“容易”或“不容易”)烧开,食物越 (填“容易”或“不容易”)煮熟.
12.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 )
A.春天来到,河面上的冰熔化 B.秋天的清晨,草地上出现露珠
C.初冬的清晨,地面上出现白霜 D.初冬,河面开始结冰
13.以下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衣柜里放樟脑丸,利用了汽化
B.气温低于水银熔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
C.北方的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为了水的汽化吸热
D.电冰箱使用的制冷物质工作时,在冷冻室要液化,在冷凝器要汽化
14.下列事实中,能说明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温度有关的是( )
A.晾晒稻谷时将稻谷铺开
B.将买来的蔬菜用保鲜膜包好
C.吹电风扇时感觉比较凉爽
D.将洗过的衣服在阳光下晒一晒,衣服会干的较快
15.小明两次煮鸡蛋,第一次在水开后继续用大火煮,直到煮熟;第二次在水开后将火焰调小,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煮熟.两次比较发现( )
A.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省燃料又省时
B.第一种方法费燃料但省时间
C.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费燃料但省时
D.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省燃料,两种方法所用的时间相近
16.用高压锅煮粥,熄灭后,立即用冷水冷却锅盖,取下限压阀后打开锅盖,居然看到锅内粥继续沸腾,并保持一段时间.而用普通铝锅、铁锅煮粥时却看不到这一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高压锅比普通锅厚
B.粥的温度高于100℃,熄火后,若不取去限压阀不打开锅盖,粥也会在锅内继续沸腾并保持一段时间,只是看不见而已
C.粥是黏稠状的,不易冷却
D.打开锅盖后,锅内气压降低
17.关于下列成语、谚语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大树底下好乘凉”是由于树叶具有蒸腾作用,汽化吸热,树下的人感觉更凉爽
B.“扬汤止沸”指扬起的汤倒回锅内,蒸发吸热,导致汤的温度低于沸点,停止沸腾
C.“霜前冷,雪后寒”分别描述的是凝华需要吸热,熔化需要放热
D.“缸穿裙,大雨淋”是夏天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缸外壁发生的液化现象
18.被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的开水烫伤厉害,这是因为( )
A.水蒸气比水的温度高
B.水蒸气比水的体积大
C.水蒸气液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D.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大量的热
19.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袋中空气后把口扎紧,然后放入 以上的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 )
A.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液化了
B.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汽化了
C.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汽化了
D.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液化了
20.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小阳同学观察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 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0 92 94 96 97 98 99 99 99 99
(1)请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图中先描点,再用平滑的曲线画出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
(2)根据图像可知,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特点是
21.2003年10月15 日,“神舟5号”飞船在“长征二号F”火箭的推动下,开始了中国人的首次太空飞行.请你结合物理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火箭中的燃料和氧化剂是 (填“固”、“液”或“气”)态的,它是通过既 又加压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
(2)火箭点燃后,尾部的火焰如果直接喷到发射台上,发射架要熔化.为了保护发射架,在发射台底建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中,这是利用了水汽化时要 ,使周围环境温度不至于太高,我们看见火箭刚点燃时周围大量的“白气”是由于水先 后 形成的.
请你也举出一个生产技术或生活中利用物态变化来调整环境温度的例子:
(3)飞船返回进入大气层时,由于和空气高速摩擦而使船体表面温度很高,为了防止烧坏飞船,科学家在飞船表面涂上一层特殊的固体物质(又叫“烧蚀层”),这层物质在高温下 (填物态变化)从而保证飞船温度不至于升的太高.
22.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1)主要器材除烧杯、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中心有孔的纸板、钟表之外,还缺 .
(2)如图3-3-2(a)(b)所示,图 是水沸腾时的情况.主要原因是水的沸腾是在 同时进行的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由于水发生对流使水的上部和底部温度 (填“相同”或“不同”),在液体内部形成的大量水蒸气会融合到形成的气泡之中,使气泡越来越大.
(3)本实验过程中不同时刻记录的温度如下表所示:
t/ min …… 8 9 10 11 1213……
t温/℃ ·96 97 98 98 98 ……
由图表可知水在沸腾前吸热,温度将会 ,当地气压下水的沸点为 ℃,当地的大气压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标准大气压,若水沸腾后将酒精灯火焰变大,则水的温度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若要使水的温度达到101℃,可以采取的方法:
(4)如图3-3-3所示是三位同学作出的水沸腾图像,其中正确的是 .
(5)乙同学在做实验时,发现水的初温为 ,则由图像可知,水加热 min才能沸腾.
23.小明在进行水的沸腾实验时,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3-3-4中a 所示.好学的小明在网上收集了其他三组(b、c、d)水沸腾实验数据并绘制在同一图像中进行对比分析.请完成实验分析.(所有实验数据真实有效)
(1)b图中水的沸点要比a 图中 (填“高”或“低”),可能的原因是
(2)c图中水从加热到沸腾需要的时间比a 图中 (填“长”或“短”),两种可能原因是:
(3)d图中水的沸点要比a图中 (填“高”或“低”),可能的原因是 .
24.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探究名称】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提出问题】液体蒸发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通过观察图3-3-5和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猜想.
猜想一: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 的高低、液体 的大小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猜想二:相同条件下,将水和酒精同时擦在手臂上,酒精更容易干,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 有关.
【设计与进行实验】小明同学对其中的一个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如图3-3-6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酒精,通过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探究的是酒精蒸发快慢与————————是否有关:此实验过程中需控制酒精的 和其表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相同.
【交流与评估】
我们知道液体蒸发时要吸热,请你举一个应用蒸发吸热的事例:
25.寒冷的冬季,我们能够看到呼出的“白气”,而炎热的夏天却看不到,请解释这是为什么
26.图3-3-7中的甲、乙两个房间里的两壶水都已烧开,试判断哪个房间的气温比较高,说明理由.
在插有小树枝的封闭烧瓶中,放入一些碾碎的卫生球粉末,然后把烧瓶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微微加热,停止加热后,烧瓶内树枝上会出现洁白、玲珑的人造“雪景”,请解释“雪景”是怎么形成的.
28.研究露水的形成.
实验器材:硝酸铵50g、易拉罐、筷子、水.
实验步骤:(1)截去易拉罐上半部分做成铝筒,倒入大半筒与室温相同的水.
(2)把硝酸铵缓慢倒入筒中,用筷子搅动,使之均匀溶解.硝酸铵溶解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水温迅速降低,铝筒外壁出现大量小水珠.
观察与思考:
(1)这些小水珠是从哪来的
(2)你能说明露水的成因吗
29.夏天,将一罐可乐从冰箱中取出后放在桌面上,过一会儿可乐罐的外表面上会出现一些小水珠,李明认为这些小水珠是从可乐罐中渗出来的,请你自选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李明的观点是错误的.要求写出:(1)实验器材;(2)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30.小明同学刚学完物态变化这一部分,对各类现象中的“白气”、“雾气”特别感兴趣.请尝试和小明一起分析以下“白气”形成的过程:
例:烧水的时候,小明发现水烧开后,壶嘴部位有“白气”,这些白气是:
壶内的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遇到周围温度较低的环境,水蒸气液化形成了小水滴.
(1)夏天,打开冰箱门,发现有一团“白气”从冰箱里流出来,这里的“白气”是:
(2)夏天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也存在“白气”,这些“白气”是:
(3)冬天手冷时哈出的“白气”:
(4)舞台上使用干冰后形成的“白气”:
(5)深秋时节窗户上形成的“雾气”:
(6)夏天开空调的房间,窗户上也有“雾气”(想一想:“雾气”在室内还是室外一侧 ):
31.如图3-3-8所示是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地表的水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物态变化,从而产生不同的自然现象.
(1)海洋、湖泊、植物表面、土壤里的水分 (填“吸”或“放”)热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到高空 (填“吸”或“放”)热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小水滴或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小冰晶.这些小微粒被上升气流顶起形成云.
(2)夏天,在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继续凝结、互相碰撞,体积变大最后降落下来,小冰晶在降落过程中会 (填“吸”或“放”)热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小水滴形成雨.若小水滴在下落过程中遇到骤冷环境,小水滴会 (填“吸”或“放”)热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小冰珠,这就是冰雹.
(3)冬天,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 (填“吸”或“放”)热形成小冰晶,降落下来形成雪.
(4)有些时候要进行人工降雨,人工降雨一般采用在高空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干冰在高空 (填“吸”或“放”)热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二氧化碳气体,从而使周围空气温度迅速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小水滴或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小冰晶,下落过程中熔化成小雨滴落到地面形成人工降雨.
(5)夏天,近地表面的水蒸气遇冷 (填“吸”或“放”)热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小水滴而漂浮在空气中形成雾,或遇到温度较低的物体附着在表面上形成露水.
(6)冬天,近地表面的水蒸气遇冷 (填“吸”或“放”)热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小冰晶附着在温度较低的物体表面上形成霜.
(7)冬天,常在玻璃上形成冰花,冰花是在玻璃的 (填“内”或“外”)表面,水蒸气 (填 “吸”或“放”)热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小冰晶.
中考链接
(淮安中考)如图3-3-9所示,用酒精灯对装有水的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烧瓶中水量减少,这是由于水 造成的,而瓶口上方的金属盘底部出现水滴是由于水蒸气发生 形成的,该变化过程需要 热(前两空填物态变化名称).
33.(芜湖中考)水无常形,变化万千,如下列选项所示的各自然现象,在形成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34.(滨州中考)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加快的是( )
A.用地膜覆盖农田 B.给盛水的饮料瓶子加盖
C.把新鲜的蔬菜装入塑料袋 D.用电吹风把头发吹干
35.(滨州中考)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过程如图3-3-10甲所示,水在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3-3-10 乙所示.
(1)甲图中操作的错误是 ;
(2)由图乙可知水的沸点是 ℃;根据水的沸点,可判断当时的大气压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一标准大气压.
(3)在探究结束后,四位同学分别交流展示了自己所绘制的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图 3-3-11所示.其中能正确反映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选填字母标号).
36.(吉林中考)夏天到了,家中温度较高.请你帮家人想出一个合理的降温办法并说明理由.
巅峰突破
37.炎热的夏天傍晚,为了降温,经常在空地上洒水,刚刚洒完水时你会感到更加闷热,产生这种感觉的主要原因是( )
A.水经过曝晒,温度很高
B.洒水后空气的湿度增加,身上的汗较难蒸发
C.地面上的水反射了阳光,使身体得到更多的热量
D.水蒸发时把地面的热带到了人的身上
38.如图3-3-12 所示,大试管和小试管都装有水,将四只大试管中的水加热,使之保持沸腾,则在大试管中的水不断沸腾的过程中,(1)小试管中的水能够达到沸点的是 ;(2)小试管中的水能够沸腾是 ;(3)小试管中的水最终温度高于 的是 .(当地气压为一标准大气压)
39.冬季的一个星期天,小学生明明坐着爸爸开的小汽车去郊游.车开出不久,明明发现汽车前车窗的玻璃慢慢变得不够透明了,影响了观察车前方的情况.明明用手擦了擦,玻璃又变得透明了.可过了一会儿,玻璃又模糊了.这时明明看见爸爸用手扳动了操作盘上的一个开关,没过多一会儿,玻璃就变得透明了,一路上再也没有出现不透明的情况.明明弄不明白车窗为什么会变得模糊,爸爸扳动开关后为什么就解决了问题.你能回答明明的疑问吗
1.× × √ × × × × × × √× √ × × × √
【解析】(6)100℃的水蒸气与同样100℃的水不存在温差,不会发生热传递;因此,水蒸气不会液化.(8)整个过程是先汽化,后液化.
2. C
3. B
【解析】温度计从装有酒精的瓶中取出后,酒精蒸发吸热,故温度计示数下降;酒精蒸发完后,温度计温度比室温更低,从周围吸收热量,示数上升.因而温度计示数应“先下降后上升”.
4. D
【解析】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当空气的温度降低后,水蒸气就会液化成小水滴,即我们看到的白雾.在舞台上洒上一些干冰,干冰将会立即升华,同时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得周围空气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再经风一吹,就形成了一团团“白雾”.故选 D.
5.(1)B (2)D
6. AC
7.液态 气态 蒸发 沸腾 气态 液态降低气体温度 压缩气体体积 固态 气态 气态 固态 吸热 放热
8.蒸发 吸 不变 汽化 蒸发
9.蒸发 液化
10.压缩体积 氮气
11.低低 容易 不容易
12. A;13. B
14. D
【解析】A是增大物体表面积;B是减小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是加快接触表面的空气的流通速度;D是升高温度加快蒸发.
15. D
【解析】水沸腾后,吸热但温度不变.煮鸡蛋时,在水沸腾后,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将鸡蛋煮熟.无论大火还是小火,水沸腾后,温度一样,故两种方法所用的时间相近.
16. D
【解析】熄火前,高压锅内可达2个标准大气压,温度接近120℃.熄火打开锅盖,气压变为1个标准大气压,而锅内的粥温度依旧在100℃以上,温度高于沸点继续沸腾.而铝锅、铁锅内温度不高于100℃,不能持续吸热,因而本题选择D.
C;18. D;19. D
20.(1)略(2)沸腾前吸热温度上升,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
21.(1)液降温 (2)吸热 汽化 液化 温室大棚内放一桶水,水凝固放热保持周围温度不至于太低(夏天傍晚在家里洒点水,一段时间后室内将更凉爽)(3)升华
22.(1)温度计 (2)a 液体内部和表面 相同 (3)升高 98 小于 不变 容器加盖(4)乙 (5)13
【解析】(5)由乙图可知,从90℃上升到98℃总耗时8分钟;则从85℃上升到98℃需要13分钟.
23.(1)高b实验当地的气压更高
(2)长c实验对应的水的质量更大、c实验对应的火焰更小
(3)低d实验当地的气压更低
24.温度 表面积 液体种类 液体的表面积温度 夏天在地上洒水来降温
25.因为冬天温度较低,呼出的水蒸气遇冷后迅速液化形成小水滴,能够被看到.而炎热的夏天,温度较高,呼出的水蒸气不能液化,所以看不到“白气”.
26.乙房间的气温较高,两个壶中的水都在沸腾,壶嘴一定都在喷出水蒸气,但甲壶嘴上方的“白气”很多,说明水蒸气遇到了较冷空气液化成了很多小水滴.而乙壶喷出的水蒸气很少液化,说明乙房间温度较高.
27.卫生球粉末加热后升华,然后遇到冷的烧瓶侧壁,凝华形成洁白的“雪景”.
28.(1)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铝筒侧壁,液化形成小水滴.
(2)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花草树木,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29.(1)器材:天平(或杆秤)、装有饮料的可乐罐、干布或毛巾
(2)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先称出刚拿出冰箱的可乐罐的质量m ,过一段时间后,用抹布把可乐外面的水抹去,再称出可乐罐的质量m ,如果 m =m ,则水不是从可乐罐渗出的,即小明的观点是错误的.
30.(1)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箱内温度较低的环境,水蒸气液化形成了小水滴
(2)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棍周围的冷空气,水蒸气液化形成了小水滴
(3)口腔内呼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外部温度较低的环境,水蒸气液化形成了小水滴
(4)干冰升华吸热,导致周围环境温度较低;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环境,水蒸气液化形成了小水滴
(5)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水蒸气温度降低后,在玻璃上(室内一侧)液化形成了小水滴
(6)室外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水蒸气温度降低后,在玻璃上(室外一侧)液化形成了小水滴
31.(1)吸汽化 放 液化 凝华
(2)吸熔化 放 凝固
(3)凝华 放
(4)吸升华 液化 凝华
(5)放液化
(6)放凝华
(7)内放 凝华
32.汽化 液化 放
33. A;34. D
35.(1)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的底部
(2)96 低于 (3)B
36.要使家中温度降低,可以开窗通风,加快室内空气流动,带走较多的热量;也可以在地上洒一些水,利用水的蒸发带走热量;还可以利用空调降温.
37. B
【解析】当水洒在发烫的地面时,地面的水分会迅速蒸发带走热量,使地面温度降低,但被蒸发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使空气的湿度明显增大,人体上的汗液较难蒸发,所以人会感到更加闷热.
38.(1)甲、乙、丁(2)乙(3)丁
【解析】沸腾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甲大试管中水沸腾后温度为100℃;小试管中水可以达到沸点 100℃,但由于和大试管中的水温相同,不能持续吸热,所以无法沸腾.乙大试管管口密闭,水沸腾的温度高于 100℃,敞口的小试管中水温能够达到沸点 100℃,并且可以从大试管中持续吸热,可以沸腾,沸腾时温度保持 100℃不变.丙大试管中 的水沸腾后温度为100℃,小试管中的水最高达到 100℃,不能达到沸点,不沸腾.丁大试管管口密闭,其中的水沸腾时温度高于100℃,小试管的水上方气压与大试管相同,最终温度也相同,只能达到沸点无法持续吸热,不沸腾.
39.冬季汽车玻璃温度很低.汽车内的人呼吸产生水蒸气,当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时,液化形成大量小水珠,玻璃变模糊.明明的爸爸扳动开关后,热风从下方吹到玻璃上,加快空气流动,并提高水珠的温度,使微小的水珠很快蒸发掉;并且给玻璃加热,玻璃的温度升高,水蒸气遇到较热玻璃不容易液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