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一)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南京市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一)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江苏省南京市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份第一次月考物理练习卷(一)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4分)
1.如图所示的是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开幕式节目《竹海龙腾》,该节目表演者是35位残障人士,他们用特有的竹制乐器演奏出竹乡之美,并向世界展示残障人士的力量之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竹鼓发出的声音是由竹鼓振动产生的
B.敲击竹鼓时,手越用力,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C.人们能根据声音的响度分辨出竹鼓和竹笛
D.竹鼓鼓面振动的频率越低,声音的响度越低
2.“勿忘国耻,铭记历史”,为增强国防观念和人防安全意识,我国各地每年9月18日上午10时都要进行防空警报演练。为了使警报声传得更远,应该提高警报声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
3.截至2025年初,北斗导航系统在轨卫星达55颗,这些卫星通过不同的轨道布局,为全球用户提供精确的定位导航服务,并在特定区域如亚太地区提供增强的服务性能。北斗导航系统传递信息主要是利用(  )
A.微波 B.次声波 C.超声波 D.红外线
4.我们照镜子时,成像的大小取决于( )
A.镜面的大小 B.物体距镜子的距离
C.平面镜放置的位置 D.物体本身的大小
5.日食是一种自然现象,如图所示,下列现象中与日食的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水面倒影 B.空中彩虹
C.树下光斑 D.杯中“折”笔
6.“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屈原在仰望天空时,下列四个选项中属于光源的是( )
A.太阳 B.月亮 C.火星 D.地球
7.“参差不齐”这个成语大家在生活中经常用到,意思是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或水平不一、很不整齐。但是在古代“参差”还表示一种乐器你知道吗?如图所示,它由许多根长短不一的竹管组成,下列关于这种乐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参差”演奏时是靠竹管的振动发声
B.竹管长短不一是为了改变“参差”发声的音调
C.用力吹同一根竹管能改变此乐器的音色
D.发出的优美声音一定不属于噪声
8.如图是歌曲《如愿》中的一段歌词与乐谱。小张同学正确演唱“遥遥的路”四个字时,这个旋律片段的音符及其频率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音符 1 2 3 4
音名 Do Re Mi Fa
频率/Hz 261 293 329 349
A.演唱音符4时的音调最高
B.音符2的频率293Hz表示声带每分钟振动293次
C.演唱音符1时的响度最小
D.演唱音符1到4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变大
9.小明设计了一款智能声控灯,其内有声音传感器,当它接收到的声音达到设定的大小时,灯会自动发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传感器接收的声音不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B.该声控灯根据声音的响度控制灯的发光
C.该智能声控灯可以在真空的环境中使用
D.声音越大,它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快
10.盐城拥有广袤的湿地滩涂,是丹顶鹤钟爱的越冬家园。如图是丹顶鹤在水面嬉戏的场景,关于图中涉及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丹顶鹤飞得越高,水中的像越小 B.水中丹顶鹤所成的像是虚像
C.水越深,水中的像离水面越远 D.水中的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11.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反射角大小为55°
B.使入射光线逐渐靠近法线ON,反射角会逐渐减小
C.图乙中将纸板NOF向后折叠,反射光线会消失
D.我们能在纸板上看到光线,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12.扬州某学校开展了“在太阳光下观察影长”的活动,小明同学观察草地上铅笔在午间时的影子,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13.老师感冒时,讲课的声音变得嘶哑。从物理学角度看,“变得嘶哑”指的是声音的 发生了改变。老师上课时使用扩音器,主要是改变了声音的 。(均填写声音的特性)。
14.2023年11月,世界客属第32届恳亲大会(简称“世客会”)客家宗祠祭祖大典在江西赣州赣县区客家文化城举行。本次祭祖大典包括鸣炮奏乐、献花篮、净手礼——献香、行鞠躬礼等仪程,鸣炮声是由空气 产生的,鸣炮奏乐的声音是通过 传入现场观众耳中的。
15.我国已经建成多条“音乐公路”,路面上刻有一条条凹槽,每条凹槽就像一个音符,而汽车的轮胎就像是唱针,每当汽车驶过这段路面时,音乐声是由轮胎的 产生的,音乐声是通过 传入人耳的,凹槽之间留不同的间距,目的是使轮胎发出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音色”)不同。
16.红光、绿光和 按照一定比例可以混合得到所有的色光,所以被叫作光的三原色;我们在使用投影设备的时候需要选择 色幕布,为了能够在不同的位置都可以看到投影画面,我们选择粗糙的幕布,是因为粗糙的幕布可以发生 。
17.生活处处有物理,晚上汽车在干燥的沥青路面和潮湿的沥青路面上行驶时,大灯部分光路简图如图所示,干燥的路面更容易发生 (选填“漫”或“镜面”)反射,此反射 (选填“遵循”或“不遵循”) 光的反射定律。根据以上信息猜测,当我们迎着月光走时 (选填“亮”或“暗”)处是水面。
18.检查视力时要求眼睛与视力表相距5m,某同学在学校医务室检查视力,由于空间有限,用如图方式检查,此时她坐的位置距视力表 m。若该同学向平面镜走去,则她在镜子里的像会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19.“倒车,请注意!倒车,请注意!……”,国产电动三轮车风靡美国,倒车雷达是利用 波传递信息的;如图是两种声音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根据波形可判断这两种声音的 不同。
20.用如图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选两个相同的棋子A、B,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 关系。移动B寻找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在 (选填“A”或“B”)一侧。为探究A的像是否是虚像,将白纸放在像的位置,视线应 (选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观察。
21.如图a,顾客站在倾斜放置的平面镜前观察自己的像;
(1)用AB表示站在平面镜前的顾客,在图b中画出其在镜中的像 ;
(2)顾客在镜子里看不到自己鞋子的像,她应 (选填“远离”“靠近”)平面镜移动,才能看到自己鞋子的像,顾客移动过程中,鞋子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2.小明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如图所示,树荫下的光斑有圆的也有不是圆,为此小明进行了探究活动,小明在一张卡片上挖了一个边长为1cm的正方形孔,如图1所示,在阳光下卡片水平放在离地面5cm处,发现地面上的光斑是正方形;若要在地面上能出现圆形光斑,应将卡片 (选填“靠近”或“远离’)地面。光斑形成的原理是 。
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开有三角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2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卡片乙的过程中(孔到地面的距离使终保持不变)。小华将观察到的光斑形状和大小变化情况在图3中方格纸内画出(分别用序号甲、乙、丙、丁表示),其中最左边的光斑为移动卡片乙前出现的真实情况。根据你的观察,小华所画光斑中可能会出现的真实情况有哪些 (填序号)
三、作图题(每题4分,共12分)
23.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24.如图甲所示,牙医常借助平面镜观察患者牙齿内侧情况,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乙中画出牙齿(用S点表示)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S 。
25.图中,平面镜后方有一不透明的挡板,画出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
四、实验题(共6题,共38分,其中26题4分,27题5分,28题5分,29题11分,30题7分,31题6分)
26.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8种规格的琴弦和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 A B C D E F G H
材料 铜 铜 铜 铜 钢 铜 尼龙 尼龙
长度/cm 60 60 60 80 80 100 80 100
横截面积/mm2 0.76 0.89 1.02 0.76 1.02 0.76 1.02 1.02
(1)小华选用了A、D、F三根琴弦,是为了验证猜想 ;
(2)小明想选用三根琴弦来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的三根琴弦;
(3)如图,小丽与小刚选用表中的E和G两根琴弦和纸杯,制成了两个“土电话”:
①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说话,听到的声音大小不一样,根据这一实验现象,我们可以提出一个猜想物体的传声能力可能与物体的 有关;
②如果使用“土电话”时,另一位同学用手捏住琴弦,则听的那一位同学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说话声。
27.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中:
(1)将平面镜放置在 桌面上,白色硬纸板竖直立在平面镜上;
(2)用作光屏的硬纸板应选择较 (选填“光滑”或“粗糙”)的,光在这样的纸板上发生 反射,使从纸板前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纸板上光AO的径迹;
(3)图甲中,若让入射光线沿O点顺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则反射角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图乙中,将硬纸板F的部分向后折,则在F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28.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物体长度的关系”,小明决定用一把钢尺放在桌面上进行实验探究。小明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钢尺的一端伸出桌面,拨动钢尺,如图所示,将实验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伸出桌面长度/cm 振动频率 音调高低
4 最快 最高
8 较快 较高
12 慢 低
(1)通过本次实验得出结论:振动物体越长,音调越 。
(2)小红认为这次实验的结论存在着缺陷,理由是:本实验没有保持手指拨动的力量相等。小明则认为力量不同只能影响声音的 ,对结论没有影响。
(3)小红还认为只用眼睛观察来判断钢尺的振动频率是不准确的,于是她拿来示波器,重复上述实验依次得到了三个波形图,如下图所示:
观察波形图可以推断:音调的高低与手指拨动力量 (选填“有”或“无”)关。
(4)利用示波器的波形反映钢尺发声的特点,这种科学方法称为 法。
(5)小夏将钢尺在铁片上来回摩擦,产生的声音难听刺耳,示波器上显示该声音的波形图是 。
29.为了认识声音,某实验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对声音进行探究。
(1)如图甲所示,敲响音叉后,用悬挂着的轻质小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发现轻质小球会被多次弹开。实验中,轻质小球的作用是 ;
(2)如图乙所示,小明将衣架悬挂在细绳中间,细绳的两端分别绕在两只手的食指上,进行如下实验:
a.小明伸直手臂,让小军敲打衣架,小明听到的声音主要是通过 (选填“固体”或“气体”)的传播;
b.小明用食指堵住双耳,小军继续用相同的力敲打衣架同一位置,听到的声音的大小与第一次相比明显变大了。可归纳出的结论是:固体能传播声音,且传声性能比气体 (选填“好”或“差”);
(3)如图丙,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 (选填“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动发出的声音;若用此装置探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应保持 不变,改变 ;若用此装置探究“影响声音音调的因素”,应保持 不变,改变 ;(后四空直接选填字母: A.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B.拨动钢尺的力度)
(4)在实验中会发现:当举起钢尺用手慢慢地大幅度摇动时,却听不到声音,这可能是由于 。
30.明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和物体的位置有什么关系”。A、B是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M是有一面镀膜的玻璃板。镀膜玻璃也称反射玻璃,是在玻璃表面涂镀一层合金或金属化合物薄膜,镀膜后增强了对光的反射,又能保证一定的透光性;
(1)用镀膜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做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方便确定 的位置;
(2)将白纸放在水平桌面上,将玻璃板与纸面 放置,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3)将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用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乙所示,在蜡烛靠近玻璃板一侧记下物体的位置,应该在蜡烛 (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一侧记下像的位置;
(4)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实验,三次实验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将白纸沿放置玻璃板的直线对折,发现点和,和,和基本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平面镜成像时,①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②像与物连线与镜面 ;
(5)完成上述实验后,小明反思实验过程,提出一个质疑:怎样判断玻璃板哪面镀膜呢?小组同学讨论出一种方法:将铅笔尖分别贴在玻璃板的左右两面。观察到铅笔较清楚的像如图丁所示,由此可以判断镀膜在玻璃板的 (选填“左”或“右”)面,那么第2步中应该在玻璃板 (选填“镀膜”或“没镀膜”)那一面下边划线,作为平面镜的位置。
31.小明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棋子A、B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图甲)。
(1)茶色玻璃板应 于水平桌面放置;
(2)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调节镜后棋子B的位置,在 (A/B)侧观察,直到从玻璃板前 (AB连线的正上方/能看到像的任意位置)观察到与的像重合时,的位置即为的像所在的位置;
(3)小明想验证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移去B,在B原来的位置竖直放置一张白色卡片, (透过玻璃/直接)观察卡片上有无的像;
(4)当棋子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小明想要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做了四种模型(图乙)并把它们分别面对玻璃竖立在桌面上,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 (A/B/C/D)。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A D C A B A B B
题号 11 12
答案 B A
13. 音色 响度
14. 振动 空气
15. 振动 空气 音调
16.
蓝光

漫反射
17. 漫 遵循 亮
18. 1 不变
19. 超声 音色
20. 大小 A 不透过
21.(1)
(2) 靠近 不变
22. 远离 光的直线传播 甲丙
23.
25.
26.(1)二
(2)A、B、C
(3) 材料 不能
【详解】(1)小华选用了A、D、F三根琴弦,即它们的材料相同,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是为了验证猜想二。
(2)小明想选用三根琴弦来验证猜想一,需要控制它们的材料相同,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故应选用编号为A、B、C的三根琴弦。
(3)[1]如图,小丽与小刚选用表中的E和G两根琴弦和纸杯,制成了两个“土电话”:即它们的材料不同,横截面积相同,长度相同。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说话,听到的声音大小不一样,根据这一实验现象,我们可以提出一个猜想物体的传声能力可能与物体的材料有关。
[2]如果使用“土电话”时,另一位同学用手捏住琴弦,琴弦停止振动,则听的那一位同学不能听到对方的说话声,因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7.(1)水平
(2) 粗糙 漫
(3)变小
(4)不能
【详解】(1)为使入射光线、法线和反射光线在竖直平面内,将平面镜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平面镜垂直白色纸板。
(2)[1][2]为了看清楚纸板上的光路,纸板材质应选择较粗糙的,光线射在上面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使从纸板前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纸板上光AO的径迹。
(3)入射光线沿O点顺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变小,入射角减小,同时,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变小,反射角变小。
(4)在图乙中,将硬纸板F的部分向后折转,F的部分不在原来的平面上,则在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28.(1)低
(2)响度
(3)无
(4)转换
(5)丁
【详解】(1)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当钢尺伸出桌面长度从增加到再到时,振动频率从最快变为较快再到慢,同时音调从最高变为较高再到低。所以可以得出结论:振动物体越长,音调越低。
(2)声音的特性有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响度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等决定。手指拨动钢尺力量不同,钢尺振动的幅度就不同,而振动幅度决定的是声音的响度,所以力量不同只能影响声音的响度,对结论没有影响。
(3)小红还认为只用眼睛观察来判断钢尺的振动频率是不准确的,于是她拿来示波器,重复上述实验依次得到了三个波形图,观察三个波形图,我们发现:当手指拨动力量不同时,波形的疏密程度(即频率)并没有发生改变。观察波形图可以推断:音调的高低与手指拨动力量无关,只与振动频率有关。
(4)利用示波器的波形反映钢尺发声的特点,即将钢尺发声的特性通过波形这种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这种把不容易观察或测量的物理量转化为容易观察或测量的物理量的科学方法称为转换法。
(5)声音可以分为乐音和噪声。乐音是由物体做规则振动产生的,其波形图是有规律的;噪声是由物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波形图是杂乱无章的。小夏将钢尺在铁片上来回摩擦,产生的声音难听刺耳属于噪音,示波器上显示该声音的波形图是杂乱无章的,故丁符合题意,甲乙丙不符合题意。
故选丁。
29.(1)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
(2) 气体 好
(3) 钢尺 A B B A
(4)见解析
【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通常物体的振动幅度很小无法观察,利用小球与发声音叉接触,通过小球弹起说明音叉振动,因此小球的作用是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
(2)[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明伸直手臂,让小军敲打衣架,小明听到的声音主要是通过气体(空气)的传播进入耳朵。
[2]小明用食指堵住双耳,小军继续用相同的力敲打衣架同一位置,此时听到的声音主要是通过细线传播,听到的声音的大小与第一次相比明显变大了。可归纳出的结论是:固体能传播声音,且传声性能比气体好。
(3)[1]将钢尺一部分压紧在桌面上,拨动另一端,听到的是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如果没有将钢尺与桌面接触部分压紧,会导致钢尺拍打桌面发声。
[2][3]若探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要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改变拨动钢尺的力度,钢尺振动幅度改变,响度改变。
[4][5]若探究“影响声音音调的因素”,实验时应保持拨动钢尺的力度不变,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使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振动快慢不同,声音的音调不同。
(4)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当举起钢尺用手慢慢地大幅度摇动时,却听不到声音,这可能是由于钢尺振动频率太低,低于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人耳无法听见。
30.(1)像
(2)垂直
(3)靠近
(4) 相等 垂直
(5) 左 镀膜
【详解】(1)用镀膜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做实验的目的既可以成像,又可以透过玻璃板看到替代像的蜡烛B,若蜡烛B与像完全重合,则可以确定像的位置。
(2)将白纸放在水平桌面上,将玻璃板与纸面垂直放置,若玻璃板没有垂直放置,则像会偏上或者偏下,无法确定像的位置。
(3)在蜡烛靠近玻璃板一侧记下物体的位置,此时不包括蜡烛A的长度,则在蜡烛靠近玻璃板一侧记下像的位置,若在蜡烛远离玻璃板一侧记下像的位置,则将蜡烛B的长度计入了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4)[1]和,和,和基本重合,说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即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同。
[2]点和,和,和基本重合,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像与物连线与镜面垂直。
(5)[1]观察到铅笔较清楚的像如图丁所示,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左侧对称,故平面镜左侧镀膜。
[2]由于是平面镜镀膜那一侧反射成像,故在实验时,需要在玻璃板镀膜那一面下边划线,作为平面镜的位置。
31.(1)垂直
(2) A 能看到像的任意位置
(3)直接
(4)不变
(5)A
【详解】(1)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为了便于找到像的位置,茶色玻璃板应垂直于水平桌面放置。
(2)[1][2]平面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调节镜后棋子B的位置,在A侧观察,由于A会从各个角度反射光线进行成像,则应直到从玻璃板前能看到像的任意位置观察到与的像重合时,的位置即为的像所在的位置。
(3)实像可以在光屏上呈现,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小明想验证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移去B,在B原来的位置竖直放置一张白色卡片,直接观察卡片上有无的像。
(4)当棋子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始终与A等大,A大小不变,则像大小将不变。
(5)小明想要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要选用左右不对称的模型进行实验,由图乙得,模型C左右不对称,A、T、V左右均对称,则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