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地区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模拟物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赣州地区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模拟物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江西赣州地区九年级物理开学模拟练习卷(教科版)
(满分80分,考试时间85分钟)
一、填空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在制作简易密度计的综合实践活动中,选择一根饮料吸管,在其下端加适当的配重,并将这一端封闭起来,使其 漂浮在液体中。分别用它来测量水和盐水的密度时,液面处在吸管A、B两处,则液面在A处时测量的是 的密度。(ρ水<ρ盐水)
2.弹簧测力计原理:在 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 就越大。
3.如图所示,雾炮车利用大型鼓风机向空中喷射水雾,吸附空气中的PM2.5,若天气晴好,望向水雾可能会看到美丽的“彩虹”,这种现象在物理学上属于光的 现象,说明白光是 (填“单色光”或“复色光”)。
4.我国已进入汽车时代,家用小汽车的普及率越来越高。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必须系上安全带,这是为了减轻紧急刹车时由于人的 带来的伤害;而汽车头枕的主要作用是防止 (选填“紧急刹车”或“被追尾”)带来的危害。
5.物体的质量不随温度、形状、位置、 的改变而改变。我国玉兔号月球车的质量为120千克,若从地球到了月球,该车的质量为 克。
6.地震观测站是利用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接收器来测定何时何地发生了几级地震的。如图所示的是声波生命探测仪,依靠声波振动来识别被困者发出的声音的位置,从而帮助实施救援。声波生命探测仪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
7.在体育考试中,小明投出的实心球在空中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球从最高点到落地点的过程中,动能 ,重力势能 。(均选填“增加”、“不变”、“减小”)
8.如图所示,是三峡船闸工作过程的示意图。它是利用 原理来工作的。当阀门A打开,阀门B关闭,水从 流向下游,当它的水面与下游相平时,下游阀门A打开,船驶入闸室。
二、选择题(共6小题,第9-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第13、14小题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选项)
9.下列实例中,属于能量转移的是( )
A.水沸腾后,壶盖被水蒸气顶起 B.两手相互搓一搓,手心发热
C.给电灯通电,电灯发光 D.用暖手宝捂手,手心变热
10.下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B.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
C.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液体读数
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为32℃
11.《哪吒2》进入2025年全球影史票房榜前五,影片中海水变成冰刺的过程是(  )
A.凝固 放热 B.熔化 吸热 C.液化 放热 D.升华 吸热
12.在下列事例中,利用了惯性的是(  )
A.货物装上卡车后,要固定好
B.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要保持车距
C.汽车上装有安全带
D.汽车进站,常常提前一段距离就关闭发动机,以节约燃油
13.在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有关大气压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同样的装置,在西藏地区做马德堡半球实验要比在沿海地区更容易拉开
B.将玻璃管换成直径更大的,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将变小
C.将自制气压计从山脚拿到山顶,玻璃管中液柱将随外界气压的降低而降低
D.活塞式抽水机是利用大气压强将水从井中抽出的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北方寒冷的冬天,室内的玻璃窗上会出现冰花,属于凝华现象
B.炎热的夏天,雪糕周围出现的“白气”是雪糕升华的水蒸气形成的
C.将-18℃的冰块放在冰箱的0℃保鲜室中,一段时间后,冰块的内能增加
D.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是由于锯条从木板中吸收了热量
三、计算题(15题7分,16题7分,18题8分,共22分)
15.周末,小新从家中出发前往东港市博物馆,他选择了骑共享单车,到达博物馆后从手机上看到一些信息如图所示,求:
(1)小新骑行共享单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每小时?
(2)若小新步行速度为,他沿同样路径步行从家到达博物馆需要多少分钟?
16.如图是某厂家开发的汽车,其质量为1500kg,该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直线行驶13.8km,用时10min,这一过程中汽车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为。
(1)汽车牵引力所做的功是多少?
(2)行驶过程中汽车受到的阻力是多少?
17.3D打印可以用金属、塑料、陶瓷等材料打印出三维模型。某中学创客小组用某种塑料打印了一个空间站模型,如图所示。已知体积为的这种塑料的质量为。
(1)这种塑料的密度是多少?
(2)若该空间站模型的体积为、质量为,请通过计算判断该作品是否为实心的?若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为多少立方厘米?
四、实验与探究(每小题7分,共28分)
18.某物理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他们将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的斜面顶端A点由静止释放,并同时按下计时器开始计时,图中方框内显示了小车位于A、B、C三个标记点的时刻。(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
(1)根据图中信息,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 ,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的 ;(偏大/不变/偏小)
(2)由图中信息可知,小车下滑过程中做 (减速/匀速/加速)运动,小车经过B标记点时的速度大小最可能是 ;
A.
B.
C.
D.
(3)为了测量后程BC段的平均速度,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 ;
A.利用图中信息,测出B到C所用的时间与路程,计算得到
B.利用图中信息,用AC段的平均速度减去AB段的平均速度得到
C.重新实验,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B到C所用的时间与路程,计算得到
(4)在具体操作中本实验的误差主要是对 的测量误差造成的,为减小实验误差,请提出一条合理的改进措施 。
19.为了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小梦设计了如图甲、乙、丙、丁、戊所示的实验。
【基础设问】根据 知识,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拉力的大小。
(1)三次实验中滑动摩擦力最小的是 (选填“甲”“乙”或“丙”)。
(2)如图丁,若将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测得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变为原来的一半。由此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你认为此探究过程中存第在的问题是 ;请你帮她提出改进措施 。
(3)小梦在实验中发现要保持木块匀速运动很困难,改用如图戊所示装置,在用力将木板向左拉出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 (选填“A”或“B”)的示数反映了木块与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是水平向 (选填“左”或“右”)。
【拓展设问】
(4)根据实验结论可知,如果要取得拔河比赛的胜利,组队时应选体重 的同学,同时在比赛中首选 (选填字母)类型的鞋。
A.鞋底花纹较深
B.鞋底花纹较浅
C.溜冰鞋
20.小明用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将蜡烛和凸透镜固定好,移动光屏,当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三者位置如图甲所示。该成像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是 (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
(2)在图甲的基础上,小明将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要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若不移动光屏,仍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我们可以:①将一个眼镜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也能使光屏上的像变清晰,则该眼镜镜片是 (选填“近视”或“远视”)镜片;②保持光屏不动,换用焦距更 (选填“大”或“小”)的透镜。
(3)如图乙所示,将蜡烛放在图示位置,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像,若切除凸透镜中间的阴影部分,再将剩余部分靠拢在一起,则蜡烛能成 个像。若不切除凸透镜中间的阴影部分并把阴影部分用黑纸遮挡起来,则此时在光屏上成 (选填序号:①一个部分像;②一个全像;③两个部分像;④两个全像)。
21.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如图甲,小潭发现向左盘和右盘加入等重的砝码时,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再把右盘中的砝码换成较重的砝码时,发现木块仍然处于静止状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的影响,这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力是 (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的;通过实验比较方案甲、乙和丙,小潭发现采用方案 ,实验效果更好;
(2)用乙方案实验时,保持F1与F2相等,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不能保持平衡,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验证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 ;
(3)用丙方案实验时,卡片C要选择较 (选填“重”或“轻”)的,目的是 ;
(4)用丙方案实验时,卡片平衡后,用剪刀将卡片从中间剪开,并观察随之发生的现象,由此可以得到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 。
参考答案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D C A D BC AC
1. 竖直 水
2. 弹性限度 伸长量
3. 色散 复色光
4. 惯性 被追尾
5. 状态 1.2×105
6. 次声波 信息
7. 增加 减小
8. 连通器 闸室
9.D
10.C
11.A
12.D
13.BC
14.AC
15.(1)12
(2)50
【详解】(1)由图可知,小新骑车的路程
骑车时间
则小新骑行的平均速度
(2)若小新步行速度为,他沿同样路径步行从家到达博物馆需要时间为
16.(1)
(2)
【详解】(1)汽车行驶的速度为
汽车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为,汽车牵引力为
汽车牵引力所做的功
(2)该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直线行驶,所以阻力等于牵引力,阻力为
17.(1);
(2)空心,
【详解】(1)这种塑料的密度
(2)该空间站模型实心部分的体积
由V实18.(1) 偏小
(2) 加速 C
(3)A
(4) 时间 减小斜面的倾斜程度,延长小车的运动时间
【详解】(1)[1]根据图中信息,小车在下滑过程中从A点到B点的路程为
其平均速度是
[2]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所测时间比实际运动时间长,由可得,测得的偏小。
(2)[1]由图中信息得
则BC段的平均速度为
小车下滑过程中,滑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大于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说明小车做加速运动。
[2]B点是AB段的终点,是BC段的起点,所以,即,故选C。
(3)为了测量后半程BC段的平均速度,下列做法:
A.利用图中信息,测出B到C所用的时间与路程,计算得到,可行,故A正确;
B.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不等于,全程的平均速度与前半段的平均速度之差,B不可行,故B错误;
C.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从B到C所用的时间,不等于从A到C过程中,经过BC的时间,故C不可行,故C错误。
故选A。
(4)[1]本实验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原理是,需要测量路程和相应的运动时间,测量在具体操作中,本实验的误差主要是对时间的测量造成的。
[2]可以减小斜面的倾斜程度,延长小车的运动时间,以减小时间测量的误差。
19. 二力平衡 甲 没有保持压力不变 将截去的部分叠上去 A 左 较大 A
【详解】[1]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通过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依据二力平衡知识,此时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大小。
(1)[2]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等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压力越小、接触面越光滑,滑动摩擦力越小。对比甲、乙、丙三次实验,甲图中木块对接触面的压力最小,且接触面相对较光滑,所以三次实验中滑动摩擦力最小的是甲。
(2)[3][4]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关系时,应控制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等其他因素不变。而将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不仅接触面积改变了,木块对接触面的压力也变为原来的一半,没有保持压力不变,这就是此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可以是将截去的部分叠上去,这样既能改变接触面积,又能保持压力不变。
(3)[5][6]在图戊装置中,当用力将木板向左拉出时,木块相对于木板有向右的运动趋势,所以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方向是水平向左。此时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受到平衡力作用,弹簧测力计A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反映了木块与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4)[7][8]根据实验结论,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拔河比赛中,摩擦力较大的一方更容易获胜。体重较大的同学对地面压力大,能产生较大的摩擦力,鞋底花纹较深的鞋,接触面更粗糙,也能增大摩擦力。所以组队时应选体重较大的同学,同时在比赛中首选鞋底花纹较深的鞋,即A类型的鞋。
故选A。
20.(1)照相机
(2) 远离 远视 小
(3) 2 ②
【详解】(1)由图甲可知,u>v,所以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可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
(2)[1]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因此在图甲的基础上,小明将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物距变小,像距变大,要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远离透镜。
[2]远视镜的镜片即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若不移动光屏,还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我们可以:将一个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也能使光屏上的像变清晰,则该眼镜片是远视眼镜的镜片。
[3]若不移动光屏,还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像要提前会聚,也可保持光屏不动,换用焦距更小的透镜。
(3)[1]因为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切去中间部分后相当于两个透镜,光心位置改变了,上面的像下移,下面的像上移,错位将成2个像。
[2]物体由无数点组成,物体上任一点有无数条光线射向凸透镜,经凸透镜折射后,无数条光线会聚成该点的像,把阴影部分用黑纸遮挡起来,还有光线经另外的部分透过透镜成像,故成一个完整的像,只是像的亮度变暗了,故①③④不符合题意,②符合题意。
21.(1) 木块受到桌面摩擦力 平衡 丙
(2)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3) 轻 减小卡片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4)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详解】(1)[1][2]把右盘中的砝码换成一个较重的砝码时,木块受到向右的拉力大于向左的拉力,木块有向右运动的趋势,由于木块和桌面之间的接触面不光滑,产生了向左的摩擦力,因此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即木块处于平衡状态。
[3]甲图中是木块,乙图中是小车,丙图中是纸片,木块与桌面之间是滑动摩擦,小车与桌面之间是滚动摩擦,纸片与桌面之间没有摩擦,在相同条件下,减小摩擦力可以减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因此采用方案丙效果更好。
(2)将小车转动一个角度,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小车不能保持平衡,将转动回来,说明一对平衡力需在同一直线上,所以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验证二力平衡时的两个力一定在同一直线上。
(3)[1][2]用丙方案实验时,选择比较轻的卡片C,由于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若小卡片过重,在重力作用下此时卡片受到的两个拉力不会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会对实验产生影响,所以选择重力小的卡片可以减小卡片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4)用丙方案实验时,当小卡片平衡时,用剪刀剪断小卡片,此时二力不在同一物体上,观察到剪开的卡片向两边运动,说明二力平衡的另外一个条件是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