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唐朝诗人皮日休赞颂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作用是( )A.完成了南北统一 B.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C.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 D.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2.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他还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反映出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是( )A.以民为本,仁政爱民 B.广纳贤才,知人善任C.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D.开放包容,兼收并蓄3.下列两幅图片共同反映了( ) 筒车图 敦煌莫高窟第445窟壁画中的曲辕犁A.经济作物的推广 B.雕塑艺术的精湛 C.生产工具的改进 D.商品种类的丰富4.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励精图治,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局面。开元年间,诗人李白、杜甫、岑参、王维等都享有盛名;音乐、绘画、雕刻等艺术获得显著成就。这从侧面说明了( )A.文化事业的繁荣推动政治经济的发展B.政治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习俗的变迁C.社会习俗的变迁推动政治经济的发展 D.政治经济的发展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5.从下表可以看出隋唐时期科技( )名称 地位赵州桥 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雕版印刷《金刚经》卷子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唐本草》 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A.吸收了外来文化 B.走在了世界前列C.影响了周边国家 D.促进了农业发展6.“此后,盛唐气象已一去不复返,唐人的心态变得不再昂扬,也不再那么自信,往日的繁华已成追忆,盛唐的诗篇也已无法唱响。”这主要源于( )A.李自成起义 B.安史之乱 C.澶渊之盟 D.雅克萨之战7.北宋时,文官逐渐成为作战时的主导力量。他们并不在前方厮杀.而是仅仅靠语言来命令将士们去服从,导致军队士气低下,将士们产生逆反心理。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重文轻武政策 B.宰相权力弱化 C.守内虚外战略 D.军队调防频繁8.据《宋史》记载,宋代有27人获得科技奖励,或树碑立传,或加官进爵;还将一些民间科技研究者列入“赐处士号”的序列,给予一定的国家补贴。由此可见,宋朝( )A.科技发展领先世界 B.中外科技交流频繁C.政府重视科技创新 D.科技推动社会发展9.归纳主题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请为下表中的史料归纳一个主题,恰当的是( )相关史料 出处“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 《史记》“(南方)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晋书》“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A.经济重心南移 B.城市商业繁荣 C.农业生产发展 D.对外交流频繁10.宋太祖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分割宰相的权力,在宰相之下又设相当于副宰相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也大刀阔斧地对中央行政机构——中书省下手,废除丞相,提升六部的职权,使得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至此,历史上的君权和相权合二为一,皇帝兼理丞相职务。两朝政治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A.提高六部执行政务的效率 B.强化皇权以巩固统治C.避免外戚与宦官干预朝政 D.皇权与相权的共治到分治11.某同学绘制了以下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权更替图,据此可知该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A.国家大一统的时代 B.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C.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D.国家巩固和发展的时代12.图中的历史事件共同反映了清朝前期( )A.强化君主专制 B.初显统治危机 C.重视边疆治理 D.抵御外来侵略二、综合题13.【中国古代对外交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据记载,唐朝与亚洲、欧洲和非洲的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往来。唐朝时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还有很多留学生和留学僧等。长安侨居有大量外国客商、使者、艺人、学者、工匠等,是闻名中外的国际大都市。材料二材料三 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七次下西洋。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所到之处,郑和及随行人员都要访问当地首领,与当地居民进行商品交易。船队最多时有200多艘,最大的海船可乘千人。材料四 清朝对出海贸易的商船装载货物重量有严格的限制,甚至规定只准带铁锅一口,每人只许带铁斧一把;船上所有人员必须详细登记姓名、年龄、面貌、履历、籍贯等;船只预先规定往返日期,每人每日只许带米两升。——以上材料均摘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2)结合材料二中的《宋代海路交通路线图》和《元朝交通路线图》,谈谈宋元时期中外交通路线的发展变化。(3)根据材料三,概括郑和下西洋的影响。(4)根据材料四,指出清朝实行的对外政策,并概括这一政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5)根据以上四则材料,分析中国从唐朝到清朝对外关系经历的变化。三、材料题14.【小钱币,大历史】货币的演变历程折射出时代的变迁。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上使用货币最早的国家之一,商朝已经使用天然海贝作为货币,同时出现了金属货币。秦朝建立后,将六国货币统一为秦半两钱,以重量作为货币单位、以圆形方孔作为货币的基本形式,这标志着中国古代货币的初步成熟,是中国货币发展过程的一个里程碑。——摘编自俞沛铭《货币史话》材料二 宋元时期商业的繁荣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但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开始发行纸币,称“交子”和“钱引”。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更便利了大量交易的进行。——摘编自尚钺《中国历史纲要》材料三 下面是我县某校七年级学生参加跨学科主题学习“小钱币,大历史”时,设计的“我国不同历史时期新货币发展变化图”(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半两钱的历史地位。(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宋时发行“交子”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作用。(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货币发展演变的总体趋势。15.【中国古代科技】材料一 其法用胶泥刻字,……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八《技艺》材料二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北宋]朱彧《萍州可谈》卷二材料三 中国古代科技书目计量表(下表)——摘编自伯淳《中华传统科学四大发现与四大学科》材料四 从世界范围看,明清科技总体上逐渐从先进转为落后,而且与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大……读书是为了做官,很少有人去攀登科学的殿堂,没能产生如同期西欧的天文、数学等近代科技。同时,因受封建制度束缚,人才培养不能和社会生产相结合,推动社会发展。——摘编自《从明清教育解析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1)材料一中记载的是哪项科技成就?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史实?这两项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请你写出其中一项对世界文明的影响。(2)根据材料三指出图中频次最高的学科领域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请举出中国古代这一领域代表巨著一部。(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制约明清科技发展的原因?16.【繁荣和开放的时代】隋唐时期的大事年表(部分)。时间 事件581年 隋朝建立589年 隋朝统一605年 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618年 隋朝灭亡,唐朝建立627—649年 唐太宗先后击败东、西突厥627—645年 玄奘西行641年 文成公主嫁到吐蕃754年 鉴真东渡到达日本755-763年 安史之乱907年 唐朝灭亡,五代十国时期开始阅读以上大事年表,选择表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拟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参考答案1.B2.A3.C4.D5.B6.B7.A8.C9.A10.B11.C12.C13.(1)特点:交往范围广、交往形式多样。 (2)发展变化: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日益繁荣,到元代陆上交通进一步拓展,中外交通更为发达。(3)影响: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4)对外政策:闭关锁国政策;影响:短期内有一定防御作用,但长期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5)变化:从开放到闭关锁国。14.(1)历史地位:是中国货币发展过程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古代货币的初步成熟。(2)背景:商业的繁荣;货币交易量的增长;金属货币携带不方便。积极作用:便利了大量交易的进行;有利于商业的发展;便利了人们的生产生活等。(3)总体趋势:从实物形态向数字化、无实物化方向发展,越来越便捷。15.(1)科技成就: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史实:指南针在北宋时应用于航海影响:印刷术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2)科学领域:医药学代表巨著:《本草纲目》(3)原因:八股取士的制约;封建制度的制约;闭关政策等。16.观点: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选择的史事:玄奘西行、鉴真东渡。论述:玄奘西行天竺,历经艰险取得佛经并翻译传播,推动了佛教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其著作《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古代中亚、南亚的重要文献,促进了唐朝和天竺的交往。鉴真六次东渡日本,传授佛法、建筑、医学等,对日本文化产生深远影响,促进了中日的友好交往。这两大事件均体现了唐朝主动对外交流的开放态度,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双向传播与融合,彰显了唐朝兼容并蓄的时代特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