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5.4-5.5 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一、课标导航知识内容 课标要求 目标层次眼睛和眼镜 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望远镜和显微镜 显微镜的结构及应用 ★望远镜的结构及应用二、核心纲要1.眼睛人的眼睛是一个高精度的光学器官,相当于一个可以自动调焦的照相机.其中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人眼靠调节晶状体的厚度来获得清晰的像.2.近视眼、远视眼及其矫正(如图5-3-1所示)3.眼镜的度数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透镜焦度( ,眼镜片的度数等于镜片的透镜焦度乘以 100.4.显微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叫目镜,焦距较长;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物镜,焦距较短.5.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叫目镜,焦距短;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物镜,焦距长.三、全能突破易错精选1.判断以下结论是否正确:(1)眼睛相当于一个固定焦距的凸透镜( )(2)物体在远处看起来更小,是因为视网膜上成的像较小( )(3)人眼睛看到的物体实际是物体成的一个正立的实像( )(4)近视眼是晶状体的焦距变短的结果( )(5)远视眼需要佩戴凸透镜来矫正( )(6)近视眼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 )(7)显微镜是由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组合而成的( )(8)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是由目镜和物镜组成,且都是凸透镜( )2.人观察物体时,视角越大,被观察的物体看起来越 (填“大”或“小”).3.若要使眼睛看见一个物体,则( )A.这个物体一定是光源 B.物体上肯定有光线进入眼睛C.此人一定处于明亮的环境中 D.眼睛能发光能力提升4.用照相机拍摄时,被拍摄的人到镜头的距离应远远 (填“大于”或“小于”)镜头的焦距.如图 5-3-2所示,人的眼球好像是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透镜,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填“正立”或“倒立”) (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5.小明的爷爷和爸爸都是老花眼,爷爷的老花眼更重一些,小明的妈妈则是近视眼,把他们的三副眼镜都放在报纸上,如图 5-3-3所示,现在爸爸要看书,让小明把眼镜递给他,小明应拿图 中的那一副.6.王老师在课堂上,看近处课本时要戴上眼镜,观察远处同学时又摘下眼镜,这样戴上摘下,非常不方便.王老师的眼睛是 (填“近视”或“远视”)眼,可以用 镜来矫正.小军将一种新型眼镜送给了老师,如图所示,镜片A 区厚度相同,B区可以矫正视力,现在王老师可以通过 区看书,通过 区看同学,再不需要频繁戴上摘下眼镜.7.如图 5-3-4所示,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方法的是( )A.②① B.③① C.②④ D.③④8.人眼是一个高度精密的光学系统,下列围绕人眼的讨论中,错误的是( )A.视网膜相当于光屏B.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的像距大于 2倍焦距C.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D.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是倒立的9.老爷爷不慎将老花镜掉在地上,镜片裂成两片,但仍嵌在眼镜框内,他用这个眼镜看书上的字时看到( )A.一个字会变成两个字 B.由于眼镜片裂了,不能成像C.仍能看到一个完整的字,只是字上有条缝 D.仍能看到一个完整的字10.把图5-3-5中的凸透镜看做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做是视网膜,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在保持烛焰和凸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拿走近视眼镜,要继续形成清晰的像,则应将光屏( )A.保持在原来的位置 B.靠近透镜C.远离透镜 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使像清晰11.如图5-3-6所示,物体经凸透镜L恰好在 M 处的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实像.保持物体与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移至 N 处,若仍要在屏上得到物体清晰的像,则在凸透镜L左侧P 处放置的透镜是( )12.某实验小组想通过实验探究近视眼的形成原因,他们选择了如下器材:蜡烛、用薄膜充入水后制成的水凸透镜(与注射器相连,注射器里有少量水)、光屏等.水凸透镜的厚薄可以通过注射器注入、吸取水-的多少来调节,其装置如图5-3-7所示.(1)在此实验装置中, 相当于人眼球中的晶状体, 相当于人眼球中的视网膜.(2)请你用此实验装置探究近视眼的成因,要求写出实验过程.中考链接13.(随州中考)如图5-3-8所示为正常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时眼睛的自动调节模拟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这不可能是同一个人的眼B.这说明眼睛是一个自动变焦(距)系统C.看近处的物体晶状体应扁平一些D.看远处的物体常常需要眯起眼睛看14.(无锡中考)近来,小华为了看清书上的字,眼睛与书的距离和视力正常时相比越来越近了,这说明小华已( )A.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B.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C.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D.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15.(长沙中考)有一种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叫做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做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缩小的实像,它相当于一架( )A.幻灯机 B.投影仪C.放大镜 D.照相机16.(台州中考)实验课上,小柯在低倍镜下看清某种细胞结构后,将显微镜轻移到小妍面前给她看,而小妍看到的却是较暗的视野,她首先应操作的是( )A.目镜 B.物镜转换器 C.反光镜 D.粗准焦螺旋巅峰突破17.小明用老花镜观察报纸,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 )A.报纸与眼睛不动,老花镜离报纸远一些B.报纸与眼睛不动,老花镜离报纸近一些C.报纸与老花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近一些D.报纸与老花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18.某同学拿着一个普通放大镜,伸直手臂观察远处的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射入眼中的光一定是由像发出的 B.像一定是虚像C.像一定是倒立的 D.像一定是正立的1.× √ × √ √ √ × √2.大3. B【解析】若要使眼睛看见一个物体,一定是物体发出的光,或者反射的光线进入眼里,这个物体不一定是光源.故 ACD错.4.大于 凸 倒立 缩小【解析】照相机的使用,应使物距u >2f 才能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眼球也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即物体距眼球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5.乙【解析】从甲、乙、丙三个图来看,甲、乙是老花眼镜,丙是近视眼镜.因为老花眼是远视,所以用的都是凸透镜,比较来看,甲比乙放大倍数高一些,即度数大一些,因爸爸的老花程度轻一些,应当选度数小一些的老花镜,选乙.6.远视 凸透 B A【解析】看远处不用眼镜,且看的清楚,说明老师是远视眼,因此要用凸透镜来矫正;看书的时候要用眼镜,因此是用 B区,不看书的时候不用眼镜,因此是用 A区.7. B【解析】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来自远处某点的光通过晶状体后,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8.(1)一倍焦距 二倍焦距 倒 放大 倒减小 远离(2)二倍焦距 倒 缩小 近 外9.镜头(凸透镜)胶片 镜头(凸透镜)胶片10.平面镜 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 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11. 缩小12.5cm【解析】由题意知,当物距 时,得到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由凸透镜成像性质知当物距 时,在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表明当物距 时,在屏上得到缩小的像,则2f,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D图中为正立像,不正确.16. AC; 17. BC17. A【解析】老花镜是凸透镜,此时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体离透镜焦点越近,像越大.18. C【解析】利用凸透镜观察远处的物体,由于远处的物体离透镜的距离(物距)肯定大于焦距,因此形成倒立的实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