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人的社会化(课件24张PPT+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人的社会化(课件24张PPT+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新课导入
1920年,在印度小城波尔,人们常见到有一种“神秘的生物”出没于附近森林,往往是一到晚上,就有两个用四肢走路的“像人的怪物”尾随在三只大狼后面。后来人们打死了大狼,在狼窝里终于发现这两个“怪物”,原来是两个裸体的女孩。大的年约七八岁,小的约两岁。这是人们发现的第一例“狼孩儿”。
狼孩刚被发现时,生活习性与狼一样;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 怕火、光和水;只知道饿了找吃的,吃饱了就睡;不吃素食而要吃肉(不用手拿,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开吃);不会讲话,每到午夜后像狼似地引颈长嚎期盼回到森林。卡玛拉经过7年的教育,才勉强地学几句话,开始朝人的生活习性迈进。她死时大概有16岁左右,但其智力只相当3、4岁的孩子。这两个小女孩被送到孤儿院去抚养 ,给她们取了名字,大的叫卡玛拉,小的叫阿玛拉。第二年阿玛拉死了,而卡玛拉也只活了九年。
狼孩的故事
思考
“狼孩”是人吗?
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吗?
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只有社会化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
第二课 在社会中健康成长
2.1 人的社会化
政治认同:认同个人成长离不开社会的支持,理解国家和社会对个人发展的作用。
道德修养:培养遵守社会规范、尊重他人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法治观念:明确法律是社会化的行为准则之一,增强规则意识。
健全人格:通过社会化过程的学习,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责任感。
责任意识:认识到作为社会成员应承担的责任,主动参与社会生活。
核心素养目标
要求:阅读教材P9-12,在课本上标记问题要点。
学习内容
1、社会化的含义
2、为什么说我们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3、社会化的具体体现(4个方面)
探究新知(一)
什么是社会化?
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社会化
社会化
探究新知(一)
父母的抚育
同伴的帮助
老师的教诲
社会的关爱
国家的培养
父母
同伴
老师
社会
国家
自然人
社会人
学习知识
提升能力
锤炼品格
获得社会经验,形成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结合生活经历,上述的成长过程说明了什么?
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笔记区
1.社会化的含义?P10
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呱呱坠地时,只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仅仅依靠自己的生物本能无法在社会中生存。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学习社会知识,了解和认识社会,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形成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为、学校、同伴、大众传媒等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探究新知(二)
为什么说仅仅依靠自己的生物本能无法在社会中生存?




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提供的必要的支持。
笔记区
2.为什么说我们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P10
(1)父母的抚育、老师的教诲、同伴的帮助和社会的关爱等,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学习知识,提升能力,锤炼品格,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探究新知(三)
实现社会化的“过程”中我们有哪些变化?
角色:家庭成员
学说话
学吃饭
学走路
学穿衣
①出生后,在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教育和指导下,我们逐渐学会说话、吃饭、走路、穿衣等基本的生活技能。
探究新知(三)
实现社会化的“过程”中我们有哪些变化?
角色:学生
学习文化知识
学习劳动技能
②上学后,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我们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
探究新知(三)
实现社会化的“过程”中我们有哪些变化?
角色:社会成员
学习照顾自己
学习服务社会
③我们不仅能够照顾自己,而且能够为他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为将来服务社会打下基础。
笔记区
3.社会生活中,我们学习了哪些生活技能?P11
①出生后,在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教育和指导下,我们逐渐学会说话、吃饭、走路、穿衣等基本的生活技能。
②上学后,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我们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
③我们不仅能够照顾自己,而且能够为他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为将来服务社会打下基础。
探究新知(三)
实现社会化的“过程”中我们有哪些变化?
思考: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学习哪些行为规范?
了解风俗习惯,理解伦理道德,遵守法律规范,学会明辨善恶是非,懂得礼义廉耻
笔记区
4.社会生活中,我们学习了哪些行为规范?P11
在与他人的交往互动中,我们了解风俗习惯,理解伦理道德,遵守法律规范,学会明辨善恶是非,懂得礼义廉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更好地认识和参与社会生活。
探究新知(三)
实现社会化的“过程”中我们有哪些变化?
明确角色要求
在家里,我学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为父母分忧,做个好孩子。
在社区,我学会关爱老人,爱护环境, 做个好居民。
在学校,我学会 上课认真讲,完成学习任务 ,做个好学生。
扮演好这些社会角色,对我们的成长有哪些帮助?
融洽人际关系。
培养责任感。
实现自我价值,促进社会和谐。
笔记区
5.社会生活中,我们如何扮演好社会角色?P11
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和社会情境中,我们通过参与社会生活,学会与其他社会成员进行有效沟通和良好互动,从而胜任多种社会角色。
这些“新生事物”你了解吗?说明什么道理?
社会化伴随着我们的一生
今天,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精细,新技术新事物层出不穷,这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更好的条件。我们要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促进自我发展,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笔记区
6.社会化的具体体现?P11-12
①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学习生活技能。
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学习行为规范。
③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学习扮演社会角色。
④社会化伴随我们一生。我们要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促进自我发展,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课堂小结
1.社会化的含义
2.为什么说我们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2.1
人的社会化
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1)父母的抚育、老师的教诲、同伴的帮助和社会的关爱提供必要支持。
(2)学习知识,提升能力,锤炼品格
3.社会化的体现
学习生活技能
学习行为规范
学习扮演社会角色
终身社会化
课堂练习
1.通过父母的抚育、老师的教诲、同伴的帮助和社会的关爱等,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这说明( )
A.我们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B.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C.只要进入社会,就能够健康成长
D.人们在交往中形成各种社会关系
A
课堂练习
2.近期,某中学组织全校师生开展了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参观吝家建筑、制作茶果、野炊、体验擂茶等,同学们积极参与,收获颇丰。参加这些活动有利于青少年( )
①主动亲近社会,积极融入社会
②提高学习成绩,彰显个人魅力
③促进身心健康,塑造健全人格
④拓展知识视野,提高生活技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课堂练习
3.关于“终身社会化”,理解正确的是( )
A.成年后无需继续学习
B.学生只需关注考试成绩
C.持续学习适应社会发展
D.进入社会就能实现社会化
C《2.1人的社会化》教学设计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册别 八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围绕“人的社会化”展开,通过“狼孩”案例导入,引导学生理解社会化的含义、必要性及具体体现。教材强调社会化是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涉及生活技能、行为规范和社会角色的学习,并指出社会化是终身的过程。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社会化关键期,对自我与社会的关系有初步认知,但对社会化的深层意义缺乏系统性理解。通过案例分析和互动讨论,可帮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深化对社会化的认识。
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认同个人成长离不开社会的支持,理解国家和社会对个人发展的作用。 道德修养:培养遵守社会规范、尊重他人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法治观念:明确法律是社会化的行为准则之一,增强规则意识。 健全人格:通过社会化过程的学习,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责任感。 责任意识:认识到作为社会成员应承担的责任,主动参与社会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社会化的含义及具体体现。 难点: 理解社会化是终身过程,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社会化要求。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狼孩”故事) 小组讨论法 讲授与问答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展示“狼孩”图片,讲述故事:“1920年,印度发现两个由狼抚养的女孩,她们不会说话、怕火,行为像狼。后来虽被人类收养,但始终未能完全适应社会生活。”
提问:“狼孩是人吗?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吗?”
学生回答:她们缺乏人类社会的教育和关爱,没有经历社会化过程。
教师总结:引出课题——人的社会化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的必经之路。
讲授新课 探究一:社会化的含义
教师提问:结合“狼孩”案例,什么是社会化?
学生回答:从自然生物个体变成社会人的过程。
教师总结: 社会化定义(板书):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课件辅助:展示“父母抚育、老师教诲、同伴帮助”等社会化支持因素。 探究二:为什么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教师活动:
组织小组讨论:为什么说仅仅依靠自己的生物本能无法在社会中生存? 学生回答: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提供的必要的支持。 教师总结: 社会提供衣食住行、教育等必要支持(如父母、老师的帮助)。 社会化让我们学习知识、提升能力、锤炼品格,成为合格社会成员。 探究三:社会化的具体体现
情境展示: 角色1:家庭成员——学习吃饭、走路。
提问:这个阶段需要学习哪些技能?
学生回答:基本生活技能(如穿衣、说话)。 角色2:学生——学习文化知识。
提问:学校在社会化中起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学习知识、劳动技能,培养合作能力。 角色3:社会成员——参与志愿服务。
提问:如何通过服务社会体现社会化?
学生回答:承担责任、帮助他人。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提问: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学习哪些行为规范? 学生回答:了解风俗习惯,理解伦理道德,遵守法律规范,学会明辨善恶是非,懂得礼义廉耻 教师总结:在与他人的交往互动中,我们了解风俗习惯,理解伦理道德,遵守法律规范,学会明辨善恶是非,懂得礼义廉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更好地认识和参与社会生活。 教师活动:展示社会生活中的角色要求 提问:扮演好这些社会角色,对我们的成长有哪些帮助? 学生回答:培养责任感、融洽人际关系、实现自我价值,促进社会和谐 教师总结: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和社会情境中,我们通过参与社会生活,学会与其他社会成员进行有效沟通和良好互动,从而胜任多种社会角色。 教师活动:展示时代变化新产物的图片 提问:这些“新生事物”你了解吗?说明什么道理? 学生回答:社会化伴随着我们的一生 教师总结:今天,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精细,新技术新事物层出不穷,这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更好的条件。我们要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促进自我发展,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教师总结(板书): 学习生活技能(如自理、劳动)。 学习行为规范(法律、道德、风俗)。 学习扮演社会角色(学生、子女、公民)。 社会化是终身过程(持续学习适应社会变化)。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请学生用一句话总结“什么是社会化”。
学生分享:“社会化是从‘生物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需要终身学习。”
教师补充:社会化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的支持,我们要主动参与,成为有责任感的社会成员。
板书设计: 2.1 人的社会化 1. 含义:自然人 → 社会人 2. 必要性:社会支持 + 自我成长 3. 体现: - 生活技能 - 行为规范 - 社会角色 - 终身社会化
作业设计: 基础题:列举你在生活中学会的3项社会规范。 实践题:采访父母或老师,记录他们对你社会化的帮助。 思考题:为什么说“活到老,学到老”与社会化有关?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案例引发学生兴趣,角色扮演增强参与感。 改进点:可增加更多社会化反面案例(如“宅文化”),深化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