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乌海市海勃湾区中考历史二模试卷总分:5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与提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并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的思想学派及核心主张对应正确的是( )A.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B.儒家——仁政德治礼制教化C.法家——以法治国强化集权 D.墨家——兼爱非攻选贤任能2.以下有关古代经济的知识结构图所反映的变化是( )A.商品经济发达 B.经济重心南移 C.农业产量提高 D.海外贸易兴起3.明清时期小说、戏曲创作成就显著,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更多关注普通民众丰富多彩的生活,摒弃了过去以帝王将相作为主要刻画对象的文学创作主体,转而将商人、工匠、屠夫等作为创作中心。这反映了当时( )A.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 D.商人社会地位提高4.某校历史社团设计“近代以来反抗侵略的英雄人物”展板,其中①②处分别是( )领导虎门销烟 平壤战役中壮烈殉国 黄海海战中壮烈殉国 北平保卫战壮烈殉国① 左宝贵 ② 赵登禹A.林则徐 邓世昌 B.左宗棠 谭嗣同C.陈化成 徐锡麟 D.冯子材 张自忠5.某文章推出了一期纪念专题,包括“状元实业家张謇小传”“大生纱厂的兴衰”“福新面粉公司的崛起”等内容。据此判断,这期的专题最有可能是( )A.救亡图存思潮的兴起 B.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C.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D.近代政治的发展变化6.有学者认为,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马关条约》内容中能佐证此观点的是( )A.赔给日本兵费白银 2 亿两B.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C.割台湾岛给日本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7.在“铭记历史·开创未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的主题研学活动中,李明同学收集了如下资料。下面最符合他所收集资料内容的主题是( )类型 资料名称照片 瓦窑堡会议旧址、彭德怀同志在前线指挥的珍贵瞬间图表 敌后战场战绩统计地图 平型关作战示意图实物 左权在太行山用过的望远镜、各种版本的《论持久战》A.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 B.中国抗战对反法西斯战争的作用C.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获得国际援助 D.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之间的关系8.1942年1月,美、英、苏、中领衔签署二十六国联合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成立。中国《中央日报》社论称:“在今日整个世界之中,我们已是四强之一,中、美、英、苏不但是现在反侵略阵线的四大主力,并且是未来重建新世界的四根支柱。在我国历史上,我们的国际地位从未达到这样高峰。”该观点主要说明了( )A.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起到绝对主导作用B.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D.齐国联合是取得反法西斯胜利的关键9.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美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9年中美《建交公报》,美国在承认一个中国的基础上,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这种变化有利于( )A.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B.中美关系正常化C.中日建交 D.中美建交10.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深圳在短短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这主要得益于( )A.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B.经济特区的建立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11.“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东数西算”“青藏铁路”等国家重点项目的实施有利于( )A.为民族地区发展创造机遇 B.对各少数民族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 D.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12.下面内容节选的是15—17世纪部分欧洲国家的殖民历史。它们共同揭示了( )·1493—1600年,葡萄牙人仅在非洲就掠走了超过27万公斤的黄金。 ·1521—1600年,西班牙从美洲掠走黄金20多万公斤,白银1800万公斤。 ·17世纪,英国在北美建立了殖民地;通过种植园和黑奴贸易获得巨额利润。A.西欧庄园制度的建立 B.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C.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D.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13.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该“时代”开始的标志是( )A.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 B.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C.斯蒂芬森试验蒸汽机车成功 D.戴姆勒研制出了汽油内燃机14.“美国不会在欧洲试图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恢复、苏联寻求扩大其实力并在世界各地扩大影响力时袖手旁观、毫无作为。”为此,美国在军事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A.实施罗斯福新政 B.实施马歇尔计划C.成立北约 D.占领德国15.观察下图,可知此时期( )A.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B.欧洲联合彻底实现C.罗斯福新政全面推行 D.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图5材料二清朝统一台湾后,群臣对是否开放海禁争论激烈,康熙认为开放海禁有利国计民生,指定开放四个通商口岸。海外贸易活跃了地区经济,也使清政府获得丰厚税利。但在正常贸易的同时,西方殖民者还在中国沿海劫掠和搜集情报,进行非法活动、又因为清朝统治者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危及自己的统治,所以对海外贸易不断加强管制。乾隆时期,英国的武装商船多次驶入通商口岸,引起清政府的警觉,于是下令仅保留广州一口通商。后来,英国政府两次派使团来华,要求扩大通商,均遭清政府拒绝。——摘编自王家范 张耕华等《大学中国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主要原因。(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清政府对外政策的认识。(6分)17.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材料一10~11世纪时,作为工商业中心的城市逐渐兴起,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手工业和商业分离,市民阶层形成,并从中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城市里还有各种市政组织和行会组织,这些组织基本上是封建性的。11~12世纪,城市为摆脱封建主的束缚进行了斗争,最终大多数得到国王、主教和诸侯的特许状,形成了自由城市。——摘自《世界文明史》材料二在19世纪英国,日渐深入的工业化进程改变了人口的地理分布,城市形成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巨大引力。工业革命使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大为增加,城市集中了市场、金融机构、公共设施和文化教育机构,有利于实现生产的协作和专业化。前所未有的人口增长以及城市化进程给现有城市住房与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挑战,增加了环境对健康造成的威胁,由此带来一系列公共卫生问题,直接引发了城市的公共卫生危机。——摘编自《19世纪英国的城市化及公共卫生危机》材料三“二战”后,随着交通道路、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家庭汽车拥有量的增加,城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城市周边的中小城市(镇)发展,实质上是城市功能规模的进一步延伸和扩张,小城镇与大城市实现了同城化。——摘编自《美国经济崛起过程中的城市化及对中国的启示》(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的特点。(2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英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影响。(4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二战”后美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主要因素。(2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B A A B D A B D B题号 11 12 13 14 15答案 A B C C D1.【答案】B【解析】题干中“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和“克己复礼为仁”均为孔子名言,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主张以德治国、仁爱为本,强调礼制教化,如《论语》中提出德政是治国核心,仁需通过克己复礼实现,故对应儒家仁政德治礼制教化,故选B项;道家如老子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反对人为干预,与材料德治和复礼要求不符,排除A项;法家如韩非子强调以严刑峻法治国、强化君主集权,否定德治仁政,排除C项;墨家如墨子提倡兼爱非攻、选贤任能,但未涉及德治和礼制思想,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2.【答案】B【解析】据图示信息可知,第一阶段从远古到西晋北方重南方轻,第二阶段从西晋末年到隋唐五代,北方和南方一样,从北宋到明清,南方要重于北方,这体现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结合所学可知,唐中后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期完成,从南宋到明清,经济重心一直在南方,与图示信息相符,故选B项;商品经济发达与材料南北对比不符,排除A项;中国古代农业产量总体处于上升趋势,但南北地区不同,不同时期也会出现反复,排除C项;海外贸易是对外贸易,与材料信息南北地区不符,排除D项。3.【答案】A【解析】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小说、戏曲将商人等普通民众作为创作中心,满足了市民阶层对文化作品反映自身生活的需求,故选A项;中央集权加强体现在政治制度如设立军机处,但材料未涉及政治权力变化,与文学主题无关,排除B项;传统观念如重农抑商,但材料显示文学摒弃帝王主题转向平民,反映观念更新而非固守,排除C项;材料只是把商人作为创作中心,不能就此说明商人社会地位提高,排除D项。4.【答案】A【解析】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打击英国鸦片走私,是民族英雄;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壮烈殉国,为保卫国家英勇战斗,符合展板“近代以来反抗侵略的英雄人物”主题,故选A项;左宗棠主要功绩是收复新疆,谭嗣同是为变法牺牲,并非反抗侵略,排除B项;陈化成在吴淞保卫战中牺牲,徐锡麟是为武装推翻清王朝发动起义牺牲,与题干部分事迹不对应,排除C项;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张自忠在枣宜会战中牺牲,与展板事迹不符,排除D项。5.【答案】B【解析】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专题涉及了实业家张謇的传记以及大生纱厂、福新面粉公司的发展历程,这些都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重要代表,因此该专题主要关注的是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故选B项;“救亡图存思潮的兴起”主要涉及政治运动和思潮,与材料中的经济领域内容不符,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是关于经济发展的,没有涉及社会生活方面的变化,社会生活包括衣食住行等,排除C项;虽然张謇等实业家的努力有其政治意义,但材料的核心是经济领域的发展,而非政治变革或政治发展,近代政治的发展变化包括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排除D项。6.【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贸易”“投资”和所学可知,《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使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转变为资本输出,故选D项;赔给日本兵费白银 2 亿两,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使列强侵略势力进一步侵入中国腹地,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割台湾岛给日本,严重侵犯了中国领土主权,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7.【答案】A【解析】资料中的瓦窑堡会议是中共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重要会议,彭德怀是八路军副总指挥,敌后战场战绩、平型关作战(八路军首胜)及左权(八路军将领)、《论持久战》(毛泽东著作)均直接体现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领导作用和贡献,故选A项;中国抗战对反法西斯战争的作用需要涉及国际战场合作或影响,但材料未提国际层面内容,排除B项;国际援助需提及苏联、美国等支援,材料中无此类信息,排除C项;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关系需对比国共合作或战役配合,材料仅聚焦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排除D项。8.【答案】B【解析】由材料“在今日整个世界之中,我们已是四强之一,中美英苏不但是现在反侵略阵线的四大主力,并且是未来重建新世界的四根支柱。在我国历史,我们的国际地位从未有达到这样高峰”可知,材料强调的是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符合题意。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起到绝对主导作用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A;材料未体现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排除C;材料未体现各国联合是取得反法西斯胜利的关键,排除D。故选B。9.【答案】D【解析】1978年12月16日,中美双方同时发表建交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D项符合题意,正确。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A项排除。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是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B项排除。1972年中日建交, 先于中美建交,C项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10.【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深圳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及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理解经济特区建立的意义。深圳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经济特区的建立。建设经济特区,可以增强同国外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快更好地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11.【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东数西算”“青藏铁路”等国家重点项目的实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工程对少数民族地区产生的直接影响是地区经济得到发展,为民族地区发展创造机遇,故选A项;国家这些重点项目主要是为了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为民族地区发展提供机遇,在之前已经对少数民族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排除B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进了国家重点项目的实施,排除C项;材料的重点项目属于经济建设和发展内容,无法体现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排除D项。12.【答案】B【解析】题干中葡萄牙掠走非洲黄金、西班牙劫掠美洲金银、英国通过种植园和黑奴贸易获利,这些都是早期殖民扩张中欧洲国家通过掠夺、奴役等手段获取巨额财富的罪恶行径,是资本原始积累的体现,故选B项;西欧庄园制度是中世纪9—15世纪欧洲的封建农业经济,与材料中殖民掠夺无关,排除A项;资本主义制度扩展主要指19世纪工业革命后制度全球传播,材料中的掠夺是原始积累阶段,非扩展本身,排除C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时间不符,排除D项。13.【答案】C【解析】铁路时代以蒸汽机车的出现为标志,1825年斯蒂芬森试验蒸汽机车成功,标志铁路时代开始,铁路交通更为快捷、廉价、便利,密切了生产和市场联系,故选C项;哈格里夫斯1764年发明珍妮机,用于纺织业提高效率,但属于工业革命初期,与交通革新无关,排除A项;瓦特改进蒸汽机提供动力,不是铁路时代开端标志,排除B项;戴姆勒研制汽油内燃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与铁路时代的开端无联系,排除D项。14.【答案】C【解析】北约成立是1949年美国主导的军事同盟,旨在通过集体防御对抗苏联在欧洲的扩张和共产主义蔓延,直接响应材料所述美国在苏联寻求扩大影响力时采取的军事行动,故选C项;罗斯福新政是1933年启动的经济改革,应对美国大萧条,与二战后军事无关,排除A项;马歇尔计划是1947年实施的经济援助计划,帮助欧洲战后经济复兴,属于非军事措施,排除B项;占领德国是1945年盟军共同行动,包括美国参与,但属于战后初期处置,非针对苏联扩张的专门军事策略,排除D项。15.【答案】D【解析】观察材料图表内容和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试图建立“单极世界”,但欧盟、俄罗斯、发展中国家等多股力量崛起并追求独立自主,体现了“一超多强”背景下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符合题意,故选D项;美苏冷战正式开始标志是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图片中未涉及冷战开始相关信息,排除A项;欧洲联合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彻底实现表述过于绝对,且图片重点体现的是不同力量中心的发展方向,并非欧洲联合的程度,排除B项;罗斯福新政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应对经济危机的政策,与图片中呈现的多股国际力量发展无关,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16.【答案】(1)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主要原因:经济基础:宋代农业、手工业发达(如制瓷业、丝织业、造船业),为海外贸易提供了丰富的商品。技术支持:造船技术先进,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提高了航海能力。政策支持: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设立市舶司管理贸易,征收税收。交通便利:海上丝绸之路畅通,连接东亚、东南亚、西亚等地。货币发展:纸币(交子)的出现,便利了贸易结算。(2)对清政府对外政策的认识:积极一面:清初开放海禁曾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增加政府税收。消极一面:乾隆后实行闭关政策,仅留广州一口通商,主要出于防范西方殖民活动和维护统治的目的。这一政策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是近代中国被动挨打的重要原因之一。启示:对外开放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闭关锁国只会导致落后,应坚持开放包容的态度。【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一可知,宋代在黄河和长江的中下游区域分布着众多的制瓷、丝织和造船中心,据此可知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主要原因有经济基础:宋代农业、手工业发达(如制瓷业、丝织业、造船业),为海外贸易提供了丰富的商品。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据此可知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主要原因有技术支持:造船技术先进,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提高了航海能力。联系所学可知,宋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设立市舶司管理贸易,征收税收。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畅通,连接东亚、东南亚、西亚等地。宋代纸币(交子)的出现,便利了贸易结算。所以政策的支持、交通的便利和货币的发展促进了宋代海外贸易的繁荣。(2)认识:根据材料二“康熙认为开放海禁有利国计民生......清政府获得丰厚税利。”可知,清初开放海禁曾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增加政府税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清朝乾隆后实行闭关政策,仅留广州一口通商,主要出于防范西方殖民活动和维护统治的目的。这一政策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是近代中国被动挨打的重要原因之一。综上所述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对外开放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闭关锁国只会导致落后,应坚持开放包容的态度。17.【答案】(1)特点:市民阶层形成;形成了自由城市。(2)影响: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生产的协作和专业化;对城市基础设施提出挑战;引发城市公共卫生危机。(3)因素:基础设施的改善;产业结构的调整;“二战”后美国经济的繁荣。【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一“市民阶层形成”、“斗争……形成了自由城市”可知,中世纪的欧洲城市市民阶层形成,并通过斗争成为自由城市。(2)影响:根据材料二“有利于……生产……专业化”、“给……基础设施……提出了……挑战”、“引发……公共卫生危机”可知,城市化进程加快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生产的协作和专业化;对城市基础设施提出挑战;引发城市公共卫生危机。(3)因素:根据材料三“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产业结构的调整”并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美国基础设施的改善;产业结构的调整;战后经济的繁荣促使美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第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