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泰山外国语学校(复读部)2025届高三上学期8月测试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泰安市泰山外国语学校(复读部)2025届高三上学期8月测试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外国语学校复读部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测试政治试题
一、单选题
1.“随着生息资本和信用制度的发展,一切资本好像都会增加一倍,有时甚至增加两倍,因为有各种方式使同一资本,甚至同一债权在不同的人手里以不同的形式出现。这种‘货币资本’的最大部分纯粹是虚拟的。”马克思的这段话被认为是对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预判马克思的这个预判告诉我们( )
①现阶段资本主义国家虚拟经济的重要性已超过实体经济
②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虚拟经济”无节制性膨胀的根源
③每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破坏性都比上一次要大得多
④只要资本主义存在就无法克服经济危机这一自身的痼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学习《共产党宣言》,就是要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提高全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由此可见( )
①《共产党宣言》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实现了丰富和发展
③马克思主义具有穿越时空的真理力量和理论价值
④改变中国人民历史命运的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中指出:“那时,资本主义的占有方式就让位于那种以现代生产资料的本性为基础的产品占有方式,一方面由社会直接占有,作为维持和扩大生产的资料,另一方面由个人直接占有,作为生活和享乐的资料。”据此可知( )
①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重要历史条件
②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更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
③空想社会主义相对于资本主义而言具有显著优越性
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终将被更先进的生产关系所代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它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共产党宣言》里的这段话揭示了( )
A.资产阶级剥削工人、无偿占有工人劳动的秘密
B.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C.资本主义的自由代替封建社会的自由的进步性
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扭曲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
5.“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 但是,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因此,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就以这种社会形态而告终。”马克思的这一观点揭示了( )
①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②资本主义社会的灭亡具有历史必然性
③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④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与内在动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恩格斯将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方面的重大发现与达尔文发现物种起源学说相类比,生动地指出了这一发现的划时代意义。正是由于唯物史观的提出,社会主义学说才得以从乌托邦的荒漠中摆脱出来。这一伟大发现的意义在于( )
①找到了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社会矛盾的方法
②奠定了社会主义实现科学飞跃的实践基础
③揭示了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④科学预见了未来社会的发展进程和一般特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自2008年以来,英国银行家薪酬增长速度是护士的3倍多。人们愤怒地说:“护士们不得不依靠慈善机构‘食物银行’来度日,而政府却取消了银行家的奖金上限,这在道德上是不正确的。”这种观点( )
①从正义原则出发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
②没有认清造成英国社会不公的根本原因
③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根源
④为工人阶级争取合法权益指明斗争方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原来的货币占有者作为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占有者作为他的工人,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像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由此可推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 )
①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全部价值
②资本家和工人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
③雇佣工人失去了生产资料和人身自由
④工人阶级深受资本家剥削日益贫困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中共八大召开后,国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就国内而言,1956年国民收入中,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92.9%;国际上,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发生的骚动暴露了苏联体制的弊端,怎样冲破苏联模式的束缚,走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道路等问题摆在了中国共产党人面前,这表明当时( )
①原有的社会主要矛盾失去了继续存在的经济土壤
②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践工作的主题
③中国共产党开始全面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经验
④中国共产党迫切需要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某校学生社团开展“研读经典致敬伟人”活动,搜集到以下资料:
能够反映资料共同主题的是( )
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空想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形成,随着认识的发展不断发展
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要坚持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创立( )
A.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发展问题
B.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动实践
C.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D.让中国人民谋求民族复兴有了主心骨
12.有人说,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中国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1949年,中国实现了伟大飞跃,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里所说的“伟大飞跃”( )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②实现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③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④实现了中国从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跨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我们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可见,新民主主义革命( )
①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②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③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④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做了必要准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提出,要以苏联的教训为借鉴,总结我国的经验,研究我国建设发展的问题。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确定了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
①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程中直面历史课题
②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系统总结
③努力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④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积累物质基础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5.“回看走过的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了积极探索和重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前28年;“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新中国成立后,“领导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之所以说完成了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是因为( )
①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②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正确选择
③中国共产党探索到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④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20世纪30年代后期,知识分子对“大众”问题的认识更为深刻与五四时期相比,“大众”的内涵被进一步细化和分化,随着时代的变换有了阶级的内在规定性,显示出“大众”作为一种全新的政治主体兴起初期的混沌状态。这体现了( )
①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②“大众”本质属性逐步揭示
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
④社会主义救中国的现实探索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7.“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干。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节选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杜陵叟》。下列对诗歌中所呈现的社会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①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能够自主地进行劳动
②虽有少量土地归农民自己,农民仍不得不依附于地主
③以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基础,地主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④君主专制国家暴力统治,激起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汉书 王莽传》记载:“(王莽)今更名天下田曰‘王(即国有)田’,奴婢曰‘私属’,皆不得卖买。其男口不盈八,而田过一井(九百亩)者,分余田予九族邻里乡党。故(以前)无田,今当受田者,如(按)制度。”这一改革最终彻底失败,其原因可能有( )
①把土地改革设想得过于简单,违背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部分生产关系设计过于落后,不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
③损害了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激化了千疮百孔的阶级矛盾
④未给予农民充分的人身自由,未彻底打碎封建制度的枷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下列对“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
“两个必然”: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就是现在所说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两个必然”。 “两个决不会”: 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①两者都依据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阐释社会形态的更替问题
②两者都论证了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但过程是漫长的
③前者揭示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后者揭示其实现的条件性
④前者反映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方式,后者反映社会形态更替的实现方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习近平指出,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该理论的贡献在于( )
①阐释了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成为了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②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③深化了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④拓展了生产力构成的基本要素,催生了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主观题
21.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毛泽东同志说:“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邓小平同志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一是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二是要有民族特色,继承中华民族历史上一切优秀的思想道德和文化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以“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主题突出,观点明确,合乎逻辑。
②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在2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C
2.D
3.D
4.D
5.A
6.D
7.A
8.D
9.B
10.A
11.B
12.D
13.B
14.C
15.B
16.A
17.C
18.B
19.A
20.C
21.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本土化才能落地生根,时代化才能充满生机。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在一百多年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两个结合”的智慧结晶;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借用“小康”这个富有中国传统文化韵味的概念来描绘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两个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我们要在“结合”中不断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努力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