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4张PPT)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7课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中国历史拳民的怒吼与山河的破碎 —— 从反帝怒火到国权沦丧的警示八国联军在紫禁城列队示威《辛丑条约》签订时的场景01素养目标03整体感知04问题探究05拓展延伸06课堂反馈07板书设计08作业布置02新知导入本课定位本课单元定位明线:近代化探索的层层深入(技术→制度→思想)暗线:民族危机的步步加深(洋务运动失败→甲午战败→瓜分狂潮→八国联军侵华) 。 本课地位:作为单元终章,展现民众层面的抗争(义和团)与民族危机的最终爆发(《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第三单元“辛亥革命”埋下伏笔。单元主线:列强侵略(外)→ 中国社会各阶层反应(内)→ 传统秩序瓦解(果) 素养目标2022年课程标准: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事,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素养目标:1.唯物史观:分析农民阶级局限性(盲目排外)与反帝爱国性的矛盾统一。(教学难点)2.时空观念:绘制八国联军侵华路线图(天津→北京),关联同时期世界帝国主义扩张。3.史料实证:对比《辛丑条约》与《马关条约》条款,量化主权丧失程度。(教学难点)4.历史解释:多维度评价“扶清灭洋”口号(反帝意志 vs. 封建迷信)。(教学重点)5.家国情怀:通过聂士成殉国等事例,感悟“民众自发救亡”的悲壮性。新知导入思考:漫画中的‘神拳’象征什么?列强为何恐惧又嘲弄它?漫画激疑——《“神拳”能挡子弹吗?》展示1900年西方报刊讽刺义和团的漫画上图是一幅法国报刊上的政治讽刺漫画:义和团杀外国人为“野蛮”(BARBARIE);外国人杀义和团为“文明”(CIVILISATION)补充史料:①义和团传单“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②八国联军将领日记“这些农民的疯狂抵抗让我们付出了代价,但他们的武器和战术太原始了”。既是反帝爱国的精神旗帜,也暴露了农民运动的局限性。义和团运动冲击了列强在华利益,其群众性抗争让殖民统治动摇《射猪斩羊图》万箭射猪身,看妖精再敢叫不一刀斩羊头,问畜牲还想来么右图是19世纪末的一幅宣传画,中箭的猪身上写着“耶稣”,无头山羊身上写着“西”。身穿红色官袍的清朝官员正下令行刑。作品的含义是什么?谁会创作这幅作品呢?义和团的主要成员是贫苦农民,也有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义和团战士多头裹红巾、腰扎红带,手执大刀长矛。义和团:由山东、直隶(今河北)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 。【历史解释】何为义和团?任务1、烽火燃齐鲁——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材料: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一些外国教会也猖狂地欺压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依据材料,指出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背景:甲午战败,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课堂笔记)1、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习武组织帝国主义侵略加剧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广泛群众性反帝斗争组织材料:近代经济改组的过程,触目地表现为来自西方的机制品夺走了小生产者的饭碗…… 庚子前后,仅顺天府属州县的穷民之中,"失车船店脚之利,而受铁路之害者”即在4万人以上 …… 成批成批的小生产者在这个过程里破产失业,困苦无告,生计堵绝,不仅反映了旧生产方式解体时的历史阵痛,而且反快了一个民族在外来压力下的窒息。1、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活动1: 通过山东民谣“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分析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传教士活动猖獗,教案频发华北干旱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天无雨,地焦干,全是教堂止住天。升黄表,敬香烟,请下各洞诸神仙。仙出洞,神下山,附着人体把拳传。兵法艺,都学会,要平鬼子不费难。拆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萧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原因缺陷斗争对象扶清灭洋2、义和团运动的斗争方式与口号斗争方式副标题1:从“反清复明”到“扶清灭洋”的转变“扶清”对清政府本质认识不清,抱有幻想;让群众对清政府放松警惕。“灭洋”反帝国主义斗争意识;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盲目排外。材料:(义和团)他们把西方的一切都排斥掉了……从街上抓来一个长得像学生的人,搜搜包,如果发现里边有一张洋纸,那么那个人的脑袋就没了。有一支铅笔也不行,钢笔更不行……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材料:(经清政府考察后,义和团)团民就更加疯狂……公开表演这种所谓的刀枪不入法术……真的相信自己能够刀枪不入,真的就拿火枪往身上打……——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迷信色彩。表明了当时民族矛盾已经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农民阶级局限性【合作讨论】:阅读材料,分析义和团运动的口号进步与局限性。【唯物史观】对比义和拳早期反清与后期“扶清”策略,讨论农民阶级对清政府本质的认识局限。问题探究清政府以“招抚”代替“剿灭”,承认其合法地位。3、义和团运动的发展皇太后……召集各大臣,密议团匪乱事……决计不将义和团剿除……如与以上等军械,好为操演,即可成为有用劲旅,以之抵御洋人,颇为有用。——《拳乱纪闻》政府政策义和团斗争成就粘贴文告,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捣毁教堂、拆毁铁路、砍断电线,表达对外国侵略者的愤怒。到1900年,义和团控制了京津地区。6月20日 ,义和团杀死了德国公使克林德利用义和团打击洋人,维护其统治。引发帝国主义不满,联合侵华问题探究活动2: 角色扮演清廷官员辩论:主剿派(袁世凯)vs. 主抚派(端郡王),理解清廷利用义和团对抗列强的投机心理。副标题2:清政府的“剿抚两难”袁世凯(主剿派):拳民乌合之众,拆铁路、杀教士,惹恼列国,再姑息必招兵祸!当速调新军镇压,方能平息外患。 端郡王(主抚派):袁大人只见其一!列强环伺,国库空虚,兵不足恃。拳民 “扶清灭洋”,可借其力牵制洋人,我坐收渔利。若剿之,失民望且示弱于外,更糟! 袁世凯:借刀?此等乱民难控,万一失控,列国以此为借口重兵压境,谁能担责?我北洋军虽强,恐难敌八国联军! 端郡王:不抚,洋人转瞬兵临城下;抚之,或可逼列强让步。即便不成,再弃拳民谢罪便是。两害相权,抚为上策!问题探究“天津义和团民,近已聚集不下三万,日以焚教堂,杀洋人为事。”——1900年裕禄奏报 自《义和团档案史料》上册1900年,美俄法德四国公使照会清政府“限两月以内,悉将义和团匪一律剿除……若于两月以内不能镇抚,则各国联合以兵力伐之。”——《八股联军志》,《义和团》第三册①直接原因:为了镇压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②根本原因:为了进一步扩大在华权益。1.八国联军侵华背景任务2、血战京津——抗击八国联军(1)国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奥(2)时间:1900年—1901年日军绘八国联军上排(由左至右)意、奥、德、俄下排(由左至右)美、法、日、英日军绘八国联军进攻中国图2、发动侵华战争【播放视频】《八国联军侵华》,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概况。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2000多人,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天津向北京进犯。点击播放视频廊坊大沽炮台3、侵华过程副标题1:廊坊狙击战——大刀长矛vs.洋枪洋炮 活动3:地图展示联军进犯路线,标注义和团拆铁轨、砍电线的“非对称战术”。 联军进犯路线:从天津大沽口登陆后,2000余名八国联军乘坐火车,沿京津铁路向北推进,计划快速占领北京。铁路线成为其兵力投送、补给运输的生命线。义和团“非对称战术”: 拆铁轨、阻交通:义和团民众在联军必经路段(如廊坊周边)连夜拆毁铁轨、拔除道钉,使联军火车多次脱轨停滞,被迫下车徒步推进,暴露在开阔地带。 砍电线、断通讯:斩断铁路沿线电线杆,切断联军与天津指挥部的电报联系,使其陷入信息闭塞、指挥失灵的困境。 近战突袭:利用地形隐蔽,待联军因交通受阻混乱时,手持大刀、长矛、锄头发起冲锋,避开洋枪洋炮的远程优势,以血肉之躯展开近身搏杀。这种战术虽原始,却精准击中联军依赖现代交通与通讯的弱点,最终迫使西摩尔联军退回天津,成为义和团以弱抗强的典型战例。点击播放视频廊坊大沽炮台廊坊阻击战义和团破坏沿线铁路,联军撤回天津北京:慈禧向十一国宣战清军和义和团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八国联军从天津进犯北京爆发:联军舰队攻占大沽炮台3、侵华过程义和团用血肉之躯阻挡八国联军入侵副标题2:慈禧的“宣战”与逃亡活动4: 分析慈禧“宣战诏书”真伪(利用义和团 vs. 向列强表忠),揭露清廷统治的腐朽性。慈禧1900年的“宣战诏书”存在明显矛盾,暴露了清廷统治的腐朽本质。 诏书表面上宣称“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古,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看似动员民众对抗列强,实则对义和团态度暧昧。文中既未明确支持义和团 “扶清灭洋”,也未真正号召军民协同抗敌,反而暗含对民间力量的猜忌。 更关键的是,诏书发布后,慈禧暗中向列强示好,称“朝廷慎重邦交,从不肯轻于挑衅”,甚至将战争责任推给义和团。这种“明宣战、暗求和”的操作,暴露了清廷既想利用义和团对抗列强压力,又怕民间力量失控的腐朽心态 —— 既无对抗外侮的决心,又无体恤民生的担当,只知维护自身统治,最终导致国权丧失、百姓遭殃。老龙头火车站激烈战斗在天津保卫战中,清军直隶提督聂士成陷入联军重重包围之中,仍沉着指挥,后壮烈殉国。天津天津保卫战—失陷8月14日,北京失陷慈禧携光绪帝逃往西安,下令剿杀义和团,并请八国联军“助剿”3、侵华过程民族英雄八国联军占领北京,采取了报复性的屠杀、劫掠清政府对义和团态度的变化义和团运动的发展清政府的态度镇压招抚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统治(1898-1899)山东直隶、京津(1900)北京(1900.8)剿杀北京沦陷后义和团的命运如何呢?重点突破失败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材料一:《拳事杂记》记载:“联军尝将其所获妇女,不分良贱老少,尽驱诸裱褙胡同,使列屋而居,作为官妓。其胡同西头,设法堵塞,以防逃逸。惟留东头为出入之路,使人监管,任联军人等入内游玩,随意奸宿。”许多人不甘侮辱,含冤自尽。户部尚书崇绮(同治皇后的父亲)的妻子女儿被拘押到天坛,遭到八国联军数十人轮奸,归来后全家自尽。崇绮也服毒自杀。材料二: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瓦德西八国联军的暴行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采取了报复性的屠杀、劫掠,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质!重点突破点击播放视频瓦德西:“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所谓“瓜分一事,实为下策”。——[日]佐原笃介《八国联军志》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材料1:“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今欲拔本塞源,非痛加划除不可。”“严行查办,务净根株。”——《上谕》 1900年9月7日材料2:此外,义和团在北京前门焚烧洋行,结果火势蔓延,烧毁前门商户一千多家。凡是与洋人有关的如:电灯、电话、电线杆、火车、教堂等都在义和团毁坏之列。——《义和团档案史料》①主观因素: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②客观因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与影响?4、义和团运动的失败与影响人民由此认清了清政府的反动本质,革命运动由此开始。问题探究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德、俄、英、法等十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空前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这就是李鸿章和庆亲王奕劻代表清政府与各国列强签约时的情景。本年夏间,拳匪构乱,开衅友邦。朕奉慈驾西巡,京师云扰。迭命庆亲王奕劻、大学士李鸿章作为全权大臣,便宜行事,与各国使臣止兵议款。……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上谕(1901年2月14日)1、签订条约任务3、国耻铭心——《辛丑条约》与完全沉沦《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对列强没有把她作为“祸首”来惩办,感激涕零。《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危害①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③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⑤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增加了人民的负担,经济更凋敝。中国人民受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清王朝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在军事上失去了自主权。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清政府完全处于各国军队的影响和控制之下。体现中国外交体制的近代化,但这种转变深深打上了屈辱的烙印。北京东交民巷驻扎的外国士兵今天北京的外国使馆区2、条约内容点击播放视频副标题1:4.5亿两白银的“惩罚逻辑” 活动5:计算人均赔款数。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的4.5亿两白银赔款,背后藏着极具侮辱性的“惩罚逻辑”:当时中国约4.5亿人口,列强刻意将赔款数额定为每人“罚银1两”,用经济枷锁烙印下对整个民族的羞辱。 按当时购买力,1两白银可购买约1.5石大米(约 200斤),足够普通家庭数月口粮。分摊到每个国人头上的1两银,对底层百姓而言可能是半年的血汗钱。若按当代GDP换算,结合白银与人民币的历史汇率及通胀系数,这笔赔款折合现值超万亿人民币,相当于当时中国数年的财政总收入,远超同期工业发展所需资金。 这种“人均1两”的精准算计,绝非简单的战争赔偿,而是列强用经济手段对中国进行的系统性掠夺 —— 通过长期勒索赔款,列强不仅控制了中国海关、盐税等核心财源,更掐断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命脉,让中国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沦为列强的“经济殖民地”,其掠夺的残酷性至今仍能透过数字感知到。问题思考:想一想,各国在北京东交民巷使馆界驻军,对中国有什么影响?各国在北京东交民巷使馆界驻军,使它成为名副其实的“国中之国”。清政府由此完全处于各国军队的影响和控制之下。各国可以更方便地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允许外国驻兵……副标题2:东交民巷的“国中之国”活动6:对比今日使馆区与条约规定的“使馆界”,理解主权丧失的象征意义。新知讲解比较项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签订国 中英 中日 清政府与英美等11国内容 割地 香港岛 辽东半岛、台湾全岛、澎湖列岛赔款 2100万银元 2亿两白银 4.5亿两白银,关税作保开口 广、夏、福、宁、上 沙、重、苏、杭特权 协定关税 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严禁反帝驻兵铁路要地划定使馆界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相比,《辛丑条约》有何特点?副标题3:从“半殖民地”到“完全工具化”活动7:小组合作完成表格,梳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① 《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②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③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拓展延伸】从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方式和趋势,历史教训的现实启示?方式①经济侵略: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资本。②政治侵略:控制中国的内政和外交。③文化侵略:在中国传教、游历等。④军事控制:驻扎军队,控制京津。趋势①赔款数量越来越多。②割地面积越来越大。③通商口岸由沿海延伸到内地。④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⑤侵华方式由直接侵华到“以华治华”。知识拓展落后就要挨打,闭关锁国必然招致侵略;唯有全面现代化才能实现民族复兴。板书设计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 ↖戊戌变法失败(因) 辛亥革命(果)|__________________|抗争线:山东→京津→北京条约线:赔款→驻兵→禁反帝→“国中之国”第7课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概述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程度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XYO沧桑回眸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北京条约》中法战争痛定思痛知识拓展知识拓展清末新政与北洋军阀《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为应对统治危机,不得不推行“新政”,在官制、军事、商业、教育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这些改革大多流于形式,但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使民族资产阶级进一步壮大。新政期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奉命在新建陆军基础上编练北洋常备军。他大力培植私人势力,逐渐形成以他为首的北洋军阀集团。【认识】清末新政是清政府为挽救统治的无奈之举,虽多流于形式,却在客观上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袁世凯借此编练北洋军,培植私人势力,形成北洋军阀集团,为后来军阀割据埋下伏笔。这既反映传统王朝自救的失败,也预示近代中国权力格局的剧变。1、(2025·山东临沂·三模)某中学历史社团的同学们在排练课本剧,下面是他们的剧本(部分)。剧本中的台词符合史实的是( )A.小王B.小李C.小张D.小孙2.(2025八年级上·全国·专题练习)史料记载:“1898年,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决定‘创设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京师大学堂的创办与哪一历史事件直接相关?(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BB课堂反馈3、(24-25八年级下·北京朝阳·期末)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康有为等具有资产阶级思想观点的知识分子开始了挽救民族危亡的探索。以下符合这一探索的是( )A.有田同耕 B.自强求富 C.变法维新 D.扶清灭洋4.(2025八年级上·全国·专题练习)据学者研究:“京师大学堂‘培养了一批近代人才,为中国近代文化、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表明其历史地位是?( )A.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 B.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起点C.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的开端 D.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起源CB课堂反馈作业布置5.跨学科融合:语文:改写义和团民谣为现代Rap,保留反侵略精神(例:“拆铁路,砍电线,保卫家园冲前线!”)。示例:《拳魂燃》 (beat 起) 钢刀磨得锃亮 映着残阳 洋枪破了城墙 咱不能投降 拆了那铁轨 断他的嚣张 砍了那电线 护咱的家乡 (flow 加速) 看那膏药旗 敢在咱地盘晃 听那洋教堂 藏着多少肮脏 祖辈的土地 岂容强盗闯 攥紧拳头 跟他干一场 作业布置(hook) 嘿 冲在前 血滚烫 保家国 咱肩上扛 哪怕浑身是伤 骨头不能弯 这方水土 要由咱自己闯 (verse2) 洋人的鸦片 迷了多少眼 清廷的软弱 碎了多少愿 咱不恋皇权 只护这炊烟 一把烈火 烧尽那蛮夷气焰 (bridge) 别问咱姓名 百姓是咱名 别问咱去向 战场是方向 千百年的根 扎在这土壤 谁来捣乱 就叫他灭亡 (hook 重复) 嘿 冲在前 血滚烫 保家国 咱肩上扛 哪怕浑身是伤 骨头不能弯 这方水土 要由咱自己闯 (尾音) 看东方 天快亮 咱的拳头 硬如钢 中国历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7课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pptx 视频素材:《辛丑条约》.avi 视频素材:义和团抵抗八国联军.mp4 视频素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mp4 视频素材:八国联军侵华暴行.av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