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3运动的快慢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初中生的身高约为 160dm B.正常人步行的速度约为 1.1m/sC.一支新 2B 铅笔的长度约为 50cm D.正常人 1min 的心跳约为 200 次2.一辆汽车的速度是,一名百米赛跑运动员的成绩是,一辆摩托车内通过的路程。下列关于这三者运动快慢的说法,正确的是( )A.摩托车运动最快 B.百米赛跑运动员运动最快C.三者一样快 D.汽车运动最快3.下列图片中物体的运动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小船沿直线下滑 B.过山车在弯曲的轨道上飞驰 C.遨游太空的“神舟”飞船 D.太阳系中的星球都在运动着A.A B.B C.C D.D4.下列物体在做直线运动的是( )A.太空中运行的“天宫”空间站B.竖直降落的跳伞运动员C.夜晚天空中的流星D.冬奥会速滑比赛中的运动员5.为了响应国家全民运动的号召,小丽每天都会去公园跑步,下表是小丽某次跑步结束后运动手表记录的数据,其中“配速”是指运动1km所用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距离:5km 配速:6min/km 步数:6923 平均心率:160次/minA.小丽跑步、鸟儿飞翔、树木生长都属于机械运动B.小丽的平均速度约为1.5m/sC.小丽的步幅约为0.2mD.“配速”的数值越小表示运动越快6.如图所示的电动平衡车是一种新兴的交通工具,其小巧灵活,适合短途通勤,图是小科骑着电动平衡车通过某一平直公路时的s-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t1时间内电动平衡车做加速运动B.t1~t2时间内电动平衡车做匀速运动C.t1~t2时间内电动平衡车处于静止状态D.t2~t3时间内电动平衡车做减速运动7.在某校举办的机器人模拟救援比赛中,甲、乙两机器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到10m远的目的地,它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 B.乙的速度为2.5m/sC.甲的运动时间比乙多1s D.以地面为参照物,甲向西运动8.甲、乙两个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3:1,通过的路程之比是 3:5,那么,甲、乙两个物体通过各自的路程所用时间之比是( )A.1:5 B.3:5 C.5:1 D.5:39.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7.2km的两地出发,相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的速度为10m/s,乙车的速度为28.8km/h,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遇时甲车走了3.2km B.相遇时两车通过的路程相同C.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走800m D.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少走800m10.在体育课上,小明用频闪照相机记录了足球(直径约为20cm)在水平草地上运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频闪照相机每隔0.1s拍一张照片,记录了足球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由图可估算该足球从位置A运动到位置B的过程中,平均速度最接近于( )A.1.0m/s B.5.0m/s C.9.0m/s D.13.5m/s二、多选题11.甲、乙两人从同一位置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中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内,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B.内,甲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C.内,以乙为参照物,甲是运动的D.内,甲、乙两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12.判断下列关于平均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平均速度大小与路程和时间的选取有关B.物体的平均速度,就是物体运动速度的平均值C.以的平均速度运动的物体,每秒钟一定前进D.高速公路某段道路上的区间测速测的是该路段的平均速度E.平均速度能精确地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F.某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只能代表某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不能代表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三、填空题13.某九年级同学测得自己的身高为170 ,跑100m的成绩为15 。(均填合适的单位)14.如图,为我国空间站组合体,其在太空中10分钟可以绕地球飞行约,则它的飞行速度约为 。15.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1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共运动了 cm的路程,小球在做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小球从B点到F点的平均速度为 m/s。16.某辆汽车启动后,经过,车上某表的指针指在如图所示的位置,由表可知,此时汽车的速度是 ,合 ,汽车以此速度行驶通过的路程是 。17.小明和爸爸沿相同的路线同时从家出发去书店,小明步行,爸爸骑自行车。当爸爸以的速度从家骑车出发,用时到达书店时,发现书店关门了,于是他立刻以速度v沿原路返回。又过了他遇到了小明,于是载着小明继续以速度v返回.爸爸从家出发到返回一共用时。小明家到书店的距离是 m,爸爸骑车返回的速度是 。四、实验题18.如图1,同学们研究气泡的运动速度时,在长约120cm的玻璃管中注水近满,上端留一小段空气柱,用橡皮塞塞住管口。先将玻璃管右端抬高,使气泡处在右端,再把右端放到水平桌面上,将左端垫高,测量并记录气泡从O点运动到20cm、40cm、60cm和80cm处所用的时间。(1)本实验中,研究气泡运动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2)为了让气泡运动的时间测量更准确,可以将玻璃管左端垫的 (选填“高”或“低”)一点。(3)第一组同学实验时,测量了气泡从O点运动到20cm、40cm、60cm和80cm处所用的时间,并填入表1。根据表中数据计算气泡通过各区间的时间及相应的速度,并填入表2。由表中数据可知,表2中第3列空白处数据为 。表1从O点开始的路程s/cm 0 20 40 60 80从O点开始的时间t/s 0 4.9 9.7 14.7 19.6表2区间s/cm 0~20 20~40 40~60 60~80通过各区间的时间t/s 4.9 4.8 5.0 4.9通过各区间的速度v/(cm s﹣1) 4.1 4.2 4.1(4)分析表1和表2数据可知: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其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成 比。(均在误差范围内)(5)如图2,若做实验时,在玻璃管上进行不均匀分段并做好标记,按同样步骤进行测量,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论。19.如图所示,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在A点由静止释放一辆小车,小车加速向下运动,先后经过B、C两点,。(1)实验的原理是 ,为了完成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秒表和 ;(2)实验中,斜面坡度应较 (选填“大”或“小”)目的是 ;(3)实验中测得全程AC的平均速度为,上半程AB的平均速度为,那么 (选填“<”“>”或“=”),下半程BC的平均速度 (选填“能”或“不能”)直接从B点静止释放进行测量并计算。(4)小明在实验时,一只手操作秒表,另一只手释放小车,由于紧张,按下秒表的同时总会把小车向后拉一点才松开小车,这样操作会导致计算出的平均速度 (选填“偏大”或“偏小”)。五、简答题20.小明在错题笔记中记录了如下错题,请你帮助他找出错误之处、分析错因并写出正确解答过程。神舟十六号飞船的速度为,绕地球飞行一圈的时间为,神舟十六号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圈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解:由可知,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圈的路程:。 错误之处: ; 错误原因: ; 正确作答: 。六、计算题21.十字路口处,有一辆长L、宽d的客车正以速度v正常匀速行驶在马路上,如图所示。当它与斑马线中间B点相距s时,马路上的小王同学正好从斑马线中间A点出发沿穿过马路,A、B间的距离为D。(1)客车从图中位置到完全通过B点所用的时间是多少?(2)若客车穿过B点后小王再穿过,则小王同学运动的速度不超过多少时,能够安全穿过马路?(3)若小王穿过B点后客车再穿过,则小王同学运动的速度至少为多少时,能够安全过马路?七、综合题2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智慧交通智慧交通正引领高效出行新时代,其中无人驾驶汽车在珠海横琴等区域已实现广泛应用。这得益于先进的“智慧交通系统”,该系统在路口布局,能实时捕捉路网情况并传递给装有传感器的无人驾驶汽车,实现“灯看车”模式:信号灯根据车辆情况动态调整绿灯时长,降低汽车等待时间。更先进的是,系统通过多个信号灯协调控制,使车辆保持“绿波速度”,行驶在仿佛无红灯的绿色通道上,出行效率大幅提升。此外,系统还能发布“拥堵延时指数”(“拥堵延时指数”是指汽车在拥堵状态所用时间与畅通状态所用时间的比值),可以直观反映道路拥堵程度,帮助人们规划出行路线和时间,避免拥堵。(1)请写出一条“智慧交通”带来的好处: 。(2)“拥堵延时指数”越大,说明该路段越 (选填“拥堵”或“畅通”)。(3)小明从家坐车去图书馆,借助“智慧交通”得到两套出行方案。(假设畅通状态下的平均速度为最高限速的80%,拥堵延时指数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不变),如图甲所示。方案①:用时较短,为20min;方案②:路程较短,为8km。则方案①的路程为 km;方案①比方案②用时少 min。(4)已知相邻的A、B两处交通信号灯之间的路程为1.5km,且A处信号灯绿灯时间为30s,若经过A处的汽车均按照图乙所示的绿波时速行驶,则所有汽车到达B处时均为绿灯,那么B处的信号灯绿灯时间至少为 s。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3运动的快慢同步练习》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C A B D C A A C B题号 11 12答案 AD ADF13. cm s14.2400015. 12.50 变速 0.316. 90 25 1517. 2880 618.(1)(2)低(3)4.0(4) 相等 正(5)能19.(1) 刻度尺(2) 小 便于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3) > 不能(4)偏小20. 时间单位错误 速度与时间的单位不统一21.(1)(2)时,能够安全过马路(3)时,能够安全过马路22.(1)由文中信息可知,“智慧交通”可以实现“灯看车”模式,即信号灯根据车辆情况动态调整绿灯时长,降低汽车等待时间。(2)“拥堵延时指数”是指汽车在拥堵状态所用时间与畅通状态所用时间的比值。“拥堵延时指数”越大,拥堵状态所用时间与畅通状态所用时间的比值就越大。当畅通状态所用时间一定时,拥堵状态所用时间越多,说明该路段越拥堵。(3)[1]如图甲所示,方案①的最高限速为,方案①用时20min;该路段拥堵延时指数为1,说明拥堵状态与畅通状态所用时间相同,则该路段畅通,方案①的路程[2]方案②的最高限速为,畅通时所用的时间该路段拥堵延时指数为1.5,则方案②的时间为则方案①比方案②少用的时间(4)从A处绿灯亮开始计时到最晚通过A灯并以50 km/h速度行驶的汽车通过B灯所用的时间为从A处绿灯亮开始计时到最早通过A灯且以最大速度60km/h通过B灯所用时间为则B处的信号灯绿灯时间至少为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