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课 《我们的身体》第2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1)能准确划分身体的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能描述心脏(左胸)、肺(胸腔)等 5 个器官的位置与形状。能解释运动后呼吸加快的原因(需氧量增加);(2)能列举上海肺部的行为(如吸烟、粉尘、熬夜)。通过“器官控诉词” 中对危害描述的准确性评估。2.科学思维(1)能够用 “形状 + 位置” 的方法归纳器官特征;能用流程图整理呼吸路径(鼻→肺)。通过器官描述卡的科学性进行评价。(2)能分析胸围变化与膈肌运动的关系;能设计肺模型验证呼吸原理。依据实验结论表述的逻辑性判断。3.探究实践(1)用看、摸等方法观察身体内部结构,用气球、塑料瓶制作肺部呼吸模型,解释气体交换过程。(2)能规范测量运动前后的呼吸频率(误差≤2 次/分);能成功制作可演示吸气和呼气的肺模型。通过实验数据表和模型功能演示视频评估。4.态度责任(1)尊重同学的体型差异(如不嘲笑肥胖);理解器官协作的重要性。通过小组合作观察记录进行考察。(2)承诺践行护牙三行动(刷牙、限糖、漱口);体验健康生活方式的价值。【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身体外部结构的划分;呼吸、消化器官的功能;运动对呼吸的影响;肺模型的制作。难点:对抽象器官功能(如气体交换)的理解;膈肌运动与呼吸的关系。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情境与问题 复习旧知: 提问:“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身体的特征和内部器官,谁能说一说我们身体有哪些主要的内部器官?(如肺、心脏、胃、小肠等)” 引导学生回忆:“这些器官各自有什么作用呢?(如肺负责呼吸,心脏负责供血等)” 引出主题: 过渡:“我们的身体藏着很多奥秘,上节课认识了器官的名称和基本功能,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 —— 呼吸是怎么发生的?运动时身体会有哪些变化?如何保护我们的器官?” 展示 PPT 中 “我们继续来探究身体的奥秘吧!” 的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观看图片,巩固旧知。 明确本节课探究主题,产生兴趣。 通过复习旧知,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 以问题驱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自然过渡到新课。探究与发现 探究活动一:体验呼吸 1.平静状态下呼吸与胸廓变化: 任务布置:“我们先来体验平静时吸气和呼气的感觉,重点观察胸廓(胸部)的变化。请小组合作,用卷尺测量吸气和呼气时的胸围。” 2.解释呼吸时胸廓变化的原因 提问引导:“为什么吸气时胸廓变大,呼气时变小呢?” 讨论与比喻讲解: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自由发言; 结合 PPT 比喻:“胸腔就像一个‘气球套子’,肺就像套在里面的气球。吸气时,‘气球套子’(胸腔)扩大,里面的‘气球’(肺)也跟着扩张,吸入氧气;呼气时,‘气球套子’缩小,‘气球’收缩,呼出二氧化碳(废气)。” 总结:呼吸的本质是通过胸廓的扩大和缩小,实现氧气吸入和废气排出。 运动前后呼吸与脉搏的变化 1. 实践操作 任务布置:“运动时身体对氧气的需求会变化吗?我们通过实验验证:测量运动前后的呼吸和脉搏次数。” 原理讲解 “运动时,身体消耗的能量增多,需要更多氧气,所以呼吸加快(吸入更多氧气),心跳(脉搏)加快(运输氧气到身体各处),满足身体需求。” 探究活动二:健康意识培养,保护我们的器官 观察与讨论:吸烟对肺的影响 展示图片:吸烟者的肺(黑褐色)和不吸烟者的肺(粉红色)。 提问:“哪一个是吸烟者的肺?吸烟对肺有什么伤害?” 补充:“二手烟也会伤害肺,我们要远离香烟。” “倾听器官的诉说”:不良习惯大讨论 布置任务:“选择一个器官(如牙齿、胃、心脏),以‘请你听我说’为主题,写一段‘控诉词’,说说不良习惯对它的伤害。” 举例引导:“牙齿会说:‘我害怕吃甜食后不刷牙,会生蛀牙!’” 组织小组分享,点评并补充:如胃怕暴饮暴食,心脏怕熬夜。 具体习惯指导 讲解正确刷牙方法:结合 PPT 步骤图,分步演示(如 “2-3 颗牙一组颤动刷,下前牙后面上下刷”)。 展示图片:拒绝油腻食物、参与体育锻炼、勤洗手多通风、拒绝吸烟。 提问:“这些习惯分别保护了哪些器官?” 互动总结: 提问:“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保护器官的好习惯?” 总结:“均衡饮食、充足睡眠、适量运动都是保护器官的关键。” ① 分组:4 人一组,确定记录员、测量员、操作员(被测量者); ② 测量方法:卷尺绕胸部,保持水平,吸气时读数(记录 “吸气时胸围”),呼气时读数(记录 “呼气时胸围”),重复 3 次取平均值; 各小组汇报数据,引导学生发现:“呼气时胸围变小,吸气时胸围变大。” 板书结论:吸气→胸围变大;呼气→胸围变小。 ① 测量平静状态:学生静坐 1 分钟,记录 1 分钟内的呼吸次数(胸部起伏次数)和脉搏次数(手腕处触摸); ② 运动干预:全体学生快速跳绳 1 分钟(或原地高抬腿); ③ 测量运动后状态:运动后立即记录 1 分钟内的呼吸和脉搏次数; ④ 记录数据:填写表格(运动前 / 后呼吸、脉搏次数)。 小组汇报:各小组分享数据,观察普遍规律(运动后呼吸、脉搏次数均增加)。 观察图片,对比差异; 回答问题:“黑褐色的是吸烟者的肺,吸烟会让肺变黑、生病。” 意识到吸烟的危害,树立 “拒绝吸烟” 的意识。 小组讨论,选择器官,撰写 “控诉词”;派代表朗读,如 “胃说:‘别一次吃太多,我会消化不良!’”倾听他人分享,总结更多不良习惯的危害。 模仿刷牙动作,掌握正确方法; 观察图片,理解每个习惯的作用(如拒绝油腻保护胃,锻炼保护心脏); 回答问题,强化 “习惯与器官健康” 的联系。 自由发言,如 “多喝水保护肾脏”“少看手机保护眼睛”; 记录并记忆重要的健康习惯。 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直观感受呼吸时胸廓的变化;培养小组合作能力和实验记录习惯。 结合比喻理解呼吸原理:胸廓变化带动肺的扩张与收缩。 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运动对身体功能的影响; 培养观察能力和数据记录意识。 通过直观图片冲击,让学生深刻认识吸烟对器官的危害; 培养健康防护意识。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换位思考,加深对不良习惯危害的认识; 培养表达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 提供具体可操作的保护方法,让学生知道 “怎么做”; 将抽象的 “健康” 转化为日常行为,培养良好习惯。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鼓励主动思考; 强调习惯的重要性,促进健康行为的养成。实践与拓展 实践操作:制作肺呼吸模型 明确目标与材料 说明任务:“我们来制作肺呼吸模型,理解肺是如何工作的。” 展示材料:塑料瓶、气球、Y 型管等,介绍对应器官(如塑料瓶 = 胸廓,小气球 = 肺)。 制作步骤与原理讲解 分步指导制作: ① 瓶底套大气球(膈肌); ② 瓶盖插 Y 型管(气管),套小气球(肺); ③ 捏动瓶底气球,观察小气球变化。 提问:“捏紧瓶底气球时,小气球为什么会膨胀?” 总结原理:“膈肌运动带动胸廓变化,从而实现肺的吸气和呼气。” 明确制作目标,好奇模型如何模拟呼吸; 认识材料,记住各部分对应的器官。 按步骤制作模型,遇到问题举手请教; 操作观察:捏紧时小气球膨胀(吸气),松开时收缩(呼气); 结合操作理解原理,回答问题。 为动手操作做准备,让学生带着目的进行制作; 建立模型与真实器官的联系,为理解原理铺垫。 通过动手制作,将抽象的呼吸系统功能可视化; 培养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总结与评价 回顾重点:呼吸原理、运动对身体的影响、保护器官的习惯、肺模型原理。 发放练习题(如 “呼吸器官包括气管和____?”),核对答案。 引导学生填写评价表(自评、互评),总结课堂表现。 跟随回顾,梳理知识脉络; 完成练习,检测学习效果; 客观评价自己和小组的表现。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巩固学习成果; 通过评价,培养自我反思能力。【板书】(左侧)一、呼吸的秘密胸廓变化:吸气:胸围变大呼气:胸围变小原理:胸腔像 “套子”,肺像 “气球”,套子变大 / 小→气球扩 张 / 收缩运动的影响:运动后→呼吸、脉搏都变快(需要更多氧气)(右侧)二、保护我们的器官坏习惯危害 好习惯肺怕烟(二手烟也怕) 勤洗手、多通风、不吸烟胃怕暴饮暴食、甜饮料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牙齿怕吃甜不刷牙 正确刷牙、规律作息三、肺模型材料:塑料瓶(胸廓)、气球(肺、膈肌)、吸管(气管)原理:模拟肺的吸气和呼气7 / 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