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我们关心天气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我们关心天气 教案

资源简介

1.1《我们关心天气》教案
【核心概念】
地球系统
【学习内容与要求】
10.1天气和气候
①知道地球表面被大气包围着,大气是运动的;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
知道天气是发生在大气中的自然现象,识别主要天气要素(气温、风、降水、云量)。
知道天气在不断的变化,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科学思维
能够比较不同天气现象,分析其差异,并用合适的语言描述天气。
3.探究实践
通过感官观察、查阅资料等方法,收集天气信息,并在小组交流中用语言或图示描述天气特征。
4.态度责任
保持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愿意长期观测天气并真实记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识别主要天气要素,并进行基本分类。
难点:理解“大气圈示意图”。
【教学准备】
教师:本单元的实验器材
学生:“我们的天气日历”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聚焦 【ppt:1-6】 回顾生活中天气现象 天气在不断地变化,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我们已经知道了阴、晴、雨、雪等天气现象,还感受到了天气的变化。
2. 组织交流 关于天气,我们还知道些什么?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举例说明自己见过的天气现象,如阴天、晴天、雨天等。
提出一系列对天气领域好奇的问题。 从日常生活中联系到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实际经验与课堂知识的联系。
探索 【ppt:7-16】 (一)一我们如何描述天气 1.教师示范展示如何描述天气,如气温可以用炎热、暖和、寒冷来描述。 2.出示记录单,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并完成记录单。 3.学生展示描述天气要素。 4归纳天气的概念:天气指一个地方在某一时间内里的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二)记录天气 1. 出示范例 2.组织学生观察今天的天气情况并交流。 3.学生记录今天的天气并展示。 根据教师示范,用不同的词汇来描述天气。 思考学习记录单的填写。 学生展示如何描述如冷热、风、阴晴、雨雪等天气要素。 进一步理解天气概念 学生观察当天的天气情况并按照教科书范例进行记录。 学生交流展示天气记录。 明确填写记录单的要求。 通过交流互动,进一步理解天气的概念 通过实际观察、记录,增强他们对天气现象的理解,为后续的学习打样。
研讨 【ppt:17】 组织研讨 1.我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观察、记录天气? 梳理观察天气时需要关注的要素,如气温、风力、阴晴、降水等。 系统地理清天气的多维度特征
探索 【PPT:18-19】 (三)了解天气现象的发生。 1.组织学生阅读资料:天气现象的发生 2.组织学生交流,天气现象发生在哪里? 学生阅读资料《天气现象的发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天气现象的成因、影响因素等内容。 通过阅读和小组交流,锻炼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理解天气现象。
研讨 【PPT:19-21】 组织研讨 2.大气圈里有哪些天气现象?说一说我们对大气圈的认识。 3.说一说:我们为什么关心天气? 学生交流天气现象是如何发生的。 讨论并分享自己为什么关心天气,如出行、穿衣、种植等方面的影响。 进一步理解天气的形成和我们为什么要关心天气。
拓展 【PPT:22-25】 1.介绍单元学习 出示单元所要进行的活动和任务,展示本单元要用的实验器材。 2.组织科学阅读 阅读竺可桢的故事,交流科学家精神和科学家的方法。 3.研学活动 建议同学们在课外进行相关研学活动,有条件的也可以馆校联合举办一些活动。 了解单元的整体学习内容,做好单元的整体预习。 阅读科学家竺可桢的故事。 课外根据具体情况参与研学相关活动。 统领单元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拓宽视野,促进自主学习与探索实践。
总结评价 【ppt:26-27】 1.思维导图总结,回顾梳理。 2.组织课堂练习,并进行讲解。 回顾梳理,整理学习内容。 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巩固学习内容。
【板书】
7 / 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