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认识气温计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课 认识气温计 教案

资源简介

1.2《认识气温计》教案
【核心概念】
地球系统
【学习内容与要求】
10.1天气和气候
①学会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并描述一天中气温的变化。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
通过观察气温计,知道气温计有单位符号、刻度、液柱和液泡四个基本结构;知道气温的常用单位是“℃”,读作“摄氏度”。
2.科学思维
理解气温计测量气温的基本原理,比较气温计、体温计和水温计,区分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探究实践
能使用气温计模型练习读数,并掌握气温的正确读数方法。
4.态度责任
对利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感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气温计模型练习读数,掌握气温的正确读数方法。
难点:利用气温计模型练习读数,掌握零下气温的正确读数。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用气温计、演示用气温计读数模型、体温计、水温计。
学生:气温计、气温计读数模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聚焦 【ppt:2-4】 这根铅笔有多长 提问:“这根铅笔有多长?”组织学生直接判断和用尺子测量的区别。
2. 组织交流 出示情景,不同的人对天气冷热的感受常常不一样。 3.测量气温 大气的冷热程度叫气温,为了更加准确地描述气温,可以用气温计进行测量。气温计的结构是怎样的?测量气温时怎样读数? 学生肉眼观看、用手比划和用尺子测量一根铅笔,对比数据区别。 结合情景和自身经验,理解不同的人对天气冷热的感受常常不一样。 交流对气温和气温计的认识。 预设有些同学有过使用气温计的经历。 通过熟悉的工具尺子,引入主题。强调工具的重要性。
探索 【ppt:13-17】 (一)认识气温计 1.观察尺子和气温计。组织学生观察两者的相同和不同。 2.交流尺子和几气温极低相同和不同之处,教师示范:我发现相同之处,尺子和温度计都有单位符号;不同之处,它们的符号不同。学生依据观察进行描述,通过这样的交流,认识气温计结构。从测量工具的角度理解气温计。 3.组织学生对照气温计示意图,小结气温计的结构与功能。 4.出示互动练习题,及时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二)利用气温计模型练习读数和记录。 1.展示气温计模型 2.介绍气温计模型的使用方法。 3.教师出示范例,学生跟读跟写。 4.展示一段数值,学生尝试写出读作和写作。 5.组织学生利用气温计模型练习读数。 观察尺子和气温计。 对比尺子和气温计,思考气温计结构与功能。 以我发现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格式来描述。尺子和气温计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对照示意图,梳理气温计的结构与功能。 完成互动练习。 学习气温计的读数方法。 练习使用气温计模型: 一名同学调整“液柱”高度,另外一名同学读取气温计模型的读数。 一名同学报温度,另外一名同学根据温度调整气温计模型“液柱”高度。 通过对比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气温计的工作原理。 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气温计读数和测量方法的理解。
研讨 【ppt:18-19】 组织学生研讨 1.我们在利用气温计模型练习读数时,遇到了什么问题?需要注意什么? 2.利用气温计测量气温对于我们交流天气情况有什么帮助? 交流遇到的困难和注意事项。发现零下温度容易读错,交流读的方法。 讨论气温计在天气交流中的重要性,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通过交流困难,激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欲望。 意识到科学测量工具如何提供客观数据,从而避免主观判断和误差
拓展 【PPT:20-21】 1.介绍常见类型气温计,组 组织学生查阅资料,观察实物。 2.出示体温计、气温计、水温计。组织学生观察和区别。尤其是在量程方面。 了解不同类型气温计,观察。 比较体温计、气温计和水温计的不同之处。 避免思维定势,拓展思维,拓宽视野。
总结评价 【ppt:22-26】 1.思维导图总结,回顾梳理。 2.组织课堂练习,操练气温计的正确读数。 回顾梳理,整理学习内容。 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巩固学习内容。 强调读数练习。
【板书】
2 /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