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届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第一中学高三年级复读班暑假检测历史答案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1—5 ADABC 6—10 DBDCD11—15 C CBBB 16 C17.【参考答案】(1)特征:专业性强;数量多,地域分布密集;商品集散中心;构成市镇网络;以工商活动为主要功能。(6分)(2)影响:商人依附于出生地的狭隘乡土观念日渐淡薄,城市意识日益鲜明;富民和中小工商业者形成具有市民特点的阶层,呈现出向市民社会发展的趋势;促进了地区间的经济分工与合作,加强了各区域市场之间的联系;诱发了商人集体自治活动,推动了地方自治机构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工商业发展;推动了社会救助事业发展;深化了理学的影响。(7分)18.【参考答案】(1)改革开放前,以经济援助为主。(1分)中非相同的历史遭遇;万隆会议后中非关系友好;中国支持非洲民族独立斗争;团结非洲国家反霸、反殖。(3分)改革开放后,以合作为主,形式多样,援助力度增大。(1分)推动非洲地区长远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实力增强;合作有利于中非共同发展;国际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3分)(2)变化:以援助为主到援助与贸易相结合。(1分)原因:冷战结束以前,美苏争霸,美国与苏联争夺第三世界;以援助为幌子打压非洲进步力量;妄图在政治上控制非洲。(任答2点得2分)冷战结束后:与苏联的争夺不复存在;加强美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增强美国在非洲的经济影响力。(任答2点得2分)评价:美国的援助一方面有利于非洲经济的发展,推动了非洲社会的进步;但美国对非洲的援助始终服务于自身对外战略的需要,对非洲事务的干涉不利于非洲的稳定。(正反两方面各一点,共2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亦可得分)19.【参考答案】(1)作用:第一次科技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及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基本形成;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走向全球,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市场和世界经济体系完全形成;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经济全球化全面深化,经济全球化发展进入新阶段。(6分)(2)变化:生产国际化进程加速;国际贸易空前增长,全球贸易体系形成;国际投资不断发展,资本流动的国际化不断深入;国际经济组织的权威性增强。(任答3点6分)20.【参考答案】 示例 论题:广东华侨在中国近现代革命与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2分)阐释:鸦片战争后,广东是最先遭受列强侵略的地方,同时也是近代民主革命思潮兴起之地。孙中山先生曾指出“华侨为革命之母”,许多粤籍华侨在海外接触到民主革命思想后,回国参与革命活动、为革命提供大量经济支持或者宣传推动革命思想的传播。华侨的国际视野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整体的社会开放。在抗日战争时期,许多粤籍华侨基于浓厚的家国情怀,积极捐钱捐物支持抗战,贡献了大量的飞机、汽车、医药和粮食等资源。部分华侨青年甚至回国直接参加对日作战,积极呼吁和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广东华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建立后,人民当家作主,新的经济与社会建设如火如荼,华侨纷纷冲破阻力回国投资经济建设。粤籍华侨继续通过技术、资金等方式支持国家建设,参与科技与教育事业发展,在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华侨群体的积极贡献不仅是家乡情怀的体现,也是广东作为开放型社会的实践。(8分)总之,广东华侨接风气之先,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他们积极参与中国近代革命与现代建设,为中国整体近代化进程提供了重要助力,也为今天的社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支持。(2分)2025届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第一中学高三年级复读班暑假检测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初年,对在卫地聚众酗酒的周人,周公命卫康叔“尽执拘以归于周,予其杀”,而对殷民则“勿庸杀之,姑惟教之”;对殷民较多的鲁、卫,“皆启以商政,疆以周索(法律)”,对戎狄环绕的唐叔封地则“启以夏政,疆以戎索”。这体现了A.统治者务实的施政方针 B.周初社会动荡不安C.西周对夏商制度的继承 D.分封制的积极作用2.我国保存下来的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内容丰富,取材广泛,它们不仅是精美的石刻艺术品,也是研究汉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资料。以下是汉代画像石、画像砖部分拓片,其内容主要反映出汉代A.人兽相通的观念 B.耕战结合的习俗C.文化昌盛的景象 D.刚健勇武的风貌3.南朝梁武帝天监四年(505年),置五经博士各一人,各主一馆。与过去国子学只有士族高官子弟才能入学不同,“五馆生皆引寒门俊才”“馆有数百生,给其饩廪。其射策通明者,即除为吏。十数月间,怀经负笈者云会京师”。这表明,南朝时A.选官制度出现变革趋势B.士族丧失了政治特权C.官员文化素质普遍提高D.官学垄断地位被打破4.阅读下列童蒙读物简表,从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童蒙读物 朝代 著者 条目《童蒙须知》 南宋 朱熹 衣服冠履、语言步趋、洒扫涓洁、读书写字、杂细事宜《小学》 南宋 朱熹 立教;明伦;敬身《小学诗礼》 南宋 朱熹 事亲、事长、男女、杂仪①理学世俗化的倾向 ②学校教育对象的下移③儒学官方化的实现 ④重视儿童的品德修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元朝时,地方行省官员有左丞相、平章、左丞、右丞及参知政事等,地方军政事务的核心官员有六七位之多,这些官员分别管理财政、军事等,如有重要事情要决断,需众多官员一起开会讨论,实行“群官圆署制度”。这些措施A.推动了全国统一进程B.维护了民族关系的稳定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导致地方豪强势力消除6.明代土地买卖需要契约,但民间手写“白契”不受法律保护,官府不予认可,一旦被查,要遭到重罚。持契人缴纳契税后,由州县官府在白契上加盖官印,即成为官府认可的“红契”。红契不仅是缴纳契税的凭据,还是物权的法律保证。这说明明代A.资本主义萌芽较为普遍B.政府坚持重农抑商政策C.江南地区雇佣关系盛行L.政府重视规范商业行为.康有为对光绪帝说“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以皇上之圣,图自强,在一反掌间耳”,认为“缓变不如急变,小变不如全变”“衰老大臣精力不足以辅新政”“杀几个一品大员,法即变矣”。这反映出当时A 旧势力竭力破坏变法B.维新派对改革难度认识不足C.皇帝掌握权力十分有限D.支持变法的社会力量很薄弱8.19世纪末,东北地区成为日俄等国觊觎的重点地区。1910年,东北地区鼠疫暴发后,新民府在处理疫毙者房屋时,因距日本副领事馆太近,日本医生认为如不将该房焚毁则对领事馆非常危险,政府遂将该房焚毁,其同居之人送所隔离。这一应对措施反映了当时A.防疫举措科学有效 B.政府漠视消极应对C.华洋冲突难以避免 D.地方治理半殖民化9.下图为一部文史资料选辑的目录(部分),主要内容是将领的抗战回忆录。该选辑A.属于一手史料,能直接还原正面抗战的全貌B.属于口述史料,因主观色彩浓厚而不足为凭C.属于文献史料,可视为研究正面战场的史料D.属于原始档案,是了解抗战历史的重要依据10.1954年,教育部制定的《高等学校专业目录分类设置(草案)》中,机械与仪器类专业目录的设置几乎同苏联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目录一模一样。此外,教学计划调整、教学大纲拟定和教材编写也以苏联高等教育相关内容为蓝本。该高等教育方案的设置A.旨在增进中苏两国的友谊B.意在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C.促进了综合性人才的培育D.缘自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11.1988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中国广泛参加各种国际组织,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此后,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与其他全球性、洲际性和区域性的多边外交活动,如承办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签署联合国《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条约》等。这些做法意在A.顺应和平发展的世界潮流B.践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C.为改革开放提供良好环境D.拉开同西方国家建交的帷幕12.亚历山大在东征过程中,每征服一个地区,就修筑城池,将其命名为亚历山大城。目前可考证的40余座城池的建筑形式与市政制度都是希腊式的,清一色的石头城堡,再配备上希腊式体育场、神庙、浴室等设施。这表明亚历山大东征A.加速了东西方文明交融 B.凸显了军事掠夺的残酷C.推动了希腊文化的传播 D.冲击了东亚地区的稳定13.在12世纪晚期和13世纪,英格兰领主的自营地中多是以工资支付的季节性劳工,庄园的保留地则出租给农民佃户;在法兰西北部地区,一些农民和村庄的公社从领主那里购买了自治权。这些变化A.表明西欧庄园制度走向瓦解B.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C.反映封建领主经济实力衰退D.是城市自治运动推动的结果14.1788年,法国仅有4家报纸在巴黎登记出版,外省报刊数目则不超过30家。到1790年,法国的报纸增加到355家。十年间(1789—1800年),法国全国的报刊数目一度达1350种,相当于此前150年创办报刊总数的两倍。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启蒙运动解放人们思想B.封建势力遭到沉重打击C.印刷技术出现重大进步D.商业繁荣催生广告发展15.19世纪末,美国海军学院院长马汉提出“海权论”。他主张拥有并运用海军和其他海上力量去控制海洋,以实现自己国家的战略目标;夺取制海权的方法是舰队决战和海上封锁,而要完全获取制海权,需要经过舰队决战。据此可知,马汉的海军制胜论A.成为列强瓜分世界的理论依据B.适应了美国对外侵略扩张的需要C.源自海上交通方式的重大变化D.体现出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特色16. 1962——1978年韩国贷款利率统计表 (单位:%)据表可推知,韩国政府A.深化区域经济集团化合作机制B.抑制国内消费来增加资本积累C.大力实施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D.充分尊重市场以完善金融体制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一 明代江南苏州府吴江县的平望镇“耕桑食货熙攘盈繁,屹为吴江巨镇”,其经济支柱为米业。松江府上海县的新场镇是著名的盐业市镇,“以盐场新迁而名,赋为两浙之最”。华亭县的青村镇为渔业市镇,“海渔者得鱼,悉于此鬻”。杭州府余杭县的瓶窑镇为制陶业市镇,居民“自农桑外多以埏埴为业,故市廛之与陶穴相望栉比”。正德年间《姑苏志》记载该府市镇达73个之多,万历年间《湖州府志》记载该府市镇有20多个。以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为例,东南至新杭市5里,东至王江泾镇6里,北至平望镇15里,西南至新城镇30里,至濮院镇50里,西至震泽镇30里,至南浔镇50里。——摘编自毛佩琦主编《中国大通史》材料二 明清江南等一些地方社会出现大量农业型、产业型、商业型富户,这些富户依靠经营农业、手工业或商业积累大量财富。同时,在工商业中出现大批中小工商业者,他们广泛散布于江南乡村城镇中。在此基础上,从晚明到清朝,出于自身利益或道德追求,很多不受政府控制的公共机构,如行会、社仓、普济堂、育婴堂、敬节堂等地方自育组织普遍建立。这些机构在地方财政支持方面变得越来越强有力。到19世纪,中国城市中更是形成一种实质层面的市政管理和运行机构。——摘编自中国历史研究院主编《中华文明史简明读本》(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江南市镇的整体特征。(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繁荣的影响。(7分)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支持非洲国家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1956 年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后,中国决定向埃及无偿赠送2000万瑞士法郎,中国对非援助拉开序幕。此后,随着与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越来越多,中国对非洲国家的经济援助不断增加。此外中国政府还采取援建基础设施、建立农业技术推广站、派遣医疗队等其他援助形式。20世纪80年代,中国调整了对非援助政策,1982年宣布了中国同非洲国家开展经济技术合作的四项原则,此后,中非经济技术合作的方式日益多元化,一些行之有效的传统的援助形式被继承下来,同时也出现了包括工程承包、提供劳务、合营等多种形式的互利合作。进入90年代,中国通过贴息优惠贷款和外援项目实行合资合作等方式,加大了对非洲的援助力度。——摘编自莫里斯《中国对非洲援助政策评价》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初非洲大部分国家取得独立,美国随之加大对非洲国家的援助力度。70年代,美国逐渐减少了对非洲援助。80年代,美国将经济援助作为促进非洲国家变革的重要手段,里根政府制定了《援助非洲经济政策改革计划》,并向撒哈拉以南非洲提供约10亿美元的经济援助,当时美国在南非奉行“建设性接触政策”,推动南非政府同黑人领袖进行谈判。克林顿政府的非洲政策经历了一个转变,1996年克林顿向国会提交《美国对非洲贸易和发展援助政策报告》要求削减对非洲援助,加强与非洲的经贸关系。1997年,美国派出代表团参加苏利文大会,加紧涉足非洲经济事务。——摘编自许亮《美国援助非洲政策评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对非援助的特点及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美国对非洲援助政策的变化。(7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人类迄今发生的三次科技革命发挥了十分重要甚至关键性的作用。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创了以机器取代手工劳动的新时代,人类由此进入机械化时代,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社会面貌。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发生的第二次科技革命,最基本的特征是科学发展与技术进步的关系极为密切。科学技术的重大进步不仅大大提高了各国的劳动生产率,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了工业化和电气化,而且带动了交通运输和通信事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密切了世界各国以及各国内部地区的联系。就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而言,第三次科技革命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革命为全球化奠定了深厚的物质基础,推动了世界经济进入经济全球化的新阶段,促使世界经济成为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有机整体,国际经济的统一运行机制逐步建立。——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材料二 在当今世界贸易、金融等各项经济活动中,跨国公司已成为一支重要乃至主导力量,成为生产一体化的主要载体。统计显示,欧美发达国家在1960——1970年的资本输出增长率比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高70%,1971——1980年则高出一倍。20世纪80年代初,全球每年对外直接投资额为1000亿美元,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已达2000亿美元。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世界银行的建立与运作,使世界经济贸易的持续稳定发展获得了组织和法律保证。——摘编自黄光耀《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阐述三次科技革命在全球化中的作用。(6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经济全球化在新时期的深刻变化。(6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广东省自古就是中国海上贸易和移民出洋最早、最多、最广的省份,近代以后逐渐发展成为著名的侨乡。表现 史实艰苦创业 19世纪中期,大批江门五邑人远涉重洋赴北美淘金、修铁路,为美国西部开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一批批的广府人、客家人到古巴、马来西亚等地种植、开矿;一批批潮汕人到泰国等地经商;一代代高要人到澳大利亚开垦种菜救国爱国 广东是近代民主革命思潮兴起之地,许多粤籍华侨田国参加革命,发动了广州起义、惠州起义、潮州起义等。孙中山先生曾说“华侨为革命之母”。在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后的各个时期,粤籍华侨都书写了辉煌的篇章情系桑梓 许多海外华侨特别是五邑华侨怀有一个“金山梦”,即到美国发展成功后,衣锦还乡,叶落归根。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平、台山等地区的华侨纷纷回乡建起一幢幢融合东西方文化风格的“碉楼”,作乡亲防匪和居住之用。碉楼无声诉说着华侨“下南洋”“过西洋”及乡愁的故事——摘编自田丰《岭南华侨文化与广东高水平开放》根据材料,围绕“华侨文化与中国开放”这一主题,任选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答案.docx 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