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小学综合实践课二十四节气冬至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与目标:冬至,作为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天文、气候知识,还蕴含着深厚的民俗文化与家庭团聚的情感。本课程旨在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冬至的历史渊源、天文现象、传统习俗、饮食文化以及现代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同时增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二、课程流程:1.引入话题,激发兴趣。教师开场:简短介绍冬至的基本概念,播放一段关于冬至习俗的短视频或展示相关图片,激发学生兴趣。讨论分享: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冬至的了解或印象,以及为什么对这个节气感兴趣。2.确定子课题。提出话题:鼓励学生围绕冬至提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如“冬至的天文现象”、“冬至的传统习俗”、“冬至的美食文化”、“冬至与现代生活”等。归纳子课题:将学生们提出的话题进行归纳整理,形成几个主要的子课题,确保每个子课题都有足够的探究空间和价值。投票选择:通过投票方式,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子课题,确保每个子课题都有足够的学生参与。3.分组与选组长。分组:根据子课题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人数适中,便于管理和协作。选组长:小组内通过自荐或推选的方式选出组长,组长负责协调小组内的工作分配、进度监督及成果汇总。4.制定研究计划。资料搜集方法:教师介绍资料搜集的基本方法,包括网络搜索、图书馆查阅、采访专家或长辈等。制定计划:各小组根据子课题,讨论并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包括研究步骤、时间安排、分工等。5.实施研究。资料搜集:学生按照计划,通过上网查询、阅读书籍、实地考察、采访等方式搜集资料。记录整理: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类,记录关键信息,形成初步的研究成果。6.成果展示与总结。成果形式:鼓励学生以多种形式展示研究成果,如PPT汇报、手抄报、视频短片、小品表演等。汇报交流:各小组轮流上台展示,其他同学提问互动,教师点评指导。归纳总结:全班共同讨论,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与不足,提出改进建议。三、评估与反馈。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成果评价:根据研究成果的质量、创新性、实用性进行评价。自我反思:鼓励学生撰写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成长与不足。四、后续活动建议。文化体验:组织学生参与冬至相关的传统活动,如包饺子、制作汤圆等,亲身体验冬至文化。社区宣传:鼓励学生将研究成果制作成宣传册或海报,在社区进行展示,传播冬至文化。通过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深入了解冬至这一重要节气,还能在实践中锻炼各项能力,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