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新教材(秋季)】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单元行动与思考(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新教材(秋季)】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单元行动与思考(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秋季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单元思考与行动
【教学目标】
单元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感受社会生活,培养热爱家乡、热爱伟大祖国的家国情怀。
道德修养:感受劳动的艰辛,学会感恩,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培养亲社会行为。明辨是非,传播正能量,构建网络美好家园。
健全人格: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正确认识互联网,培养对网络生活的正确态度,提升网络媒介素养。
法治观念:网络生活遵守法律,对自己的网络言行负责,不泄露他人隐私,不恶意攻击他人作一名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
责任意识:关心社会,服务社会,主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社区服务活动,具有奉献精神、担当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和运用生活中的亲社会行为和筑牢自我保护的防火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了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社会的发展为人们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我们要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主动融入社会生活,养成亲社会行为;要提高媒介素养,理性参与网络生活,传播网络正能量,在生动鲜活的社会课堂中成长,在异彩纷呈的社会实践中发展。
二、单元知识回顾
学生完成下列思维导图:
三、合作探究
【问题探究】
学习任务一:情境思考:
互联网已经成为青年人参与杜会生活的重要渠道。青年人不断创新网络互动的理念与实践,不仅丰富了自己,而且为社会贡献了力量。
小朱是110指挥中心的民警。他的日常工作是接听报警求助电话,初步研判警情,指挥调度民警现场处理。小朱通过分析大量警情发现,如果受害人能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防范知识,不少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是可以避免的。他决定从擅长的影视短片拍摄着手,用“案例+讲解”的形式,制作并发布系列短视频,让网友在轻松的氛围中提高安全意识,了解防范要点,防患于未然。
小组合作讨论:结合材料,说说小朱的哪些做法值得你学习。
提示:①小朱制作并发布的短视频,提高大家的安全防范意识的亲社会行为值得我们学习。
②小朱能够通过网络平台不断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完善自己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
③小朱通过网络平台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传播网络正能量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
学习任务二:实践活动:
活动一:生活中的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前。在以下情境中,你会怎么做?
看望长辈时:
提示:我会礼貌地和长辈打招呼,和他们聊天,分享我遇到的好玩的事情,帮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等。
小组合作完成研学任务时:
提示:我会服从小组安排,认真承担小组分配的任务,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小组其他成员完成任务等。
乘坐公共交道工具时:
提示:我会按照秩序上下车,遇到有需要的老人、妇女儿童会礼让座位,在公交车上不大声喧哗等。
发现公共场所安全隐患时:
提示:我会及时向现场工作人员和有关部门汇报安全隐患。
活动二:筑牢自我保护的防火墙
在开放的网络世界里,窥秘偷拍、信息泄露、网络盗号等侵犯个人隐私和危害信息安全的行为让人防不胜防。以“如何筑牢自我保护的防火墙”为议题,讨论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的方法、策略,制定安全上网指南。
活动提示:
◇结合个人经历和典型案例,了解泄露个人隐私和信息的危害,梳理上网时容易泄露个人隐私和信息的情况。
◇查阅法律法规,关注民警提示,总结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的方法、策略。
◇制定安全上网指南、利用展板、学校网站或公众号等向广大师生和社区居民宣传安全上网知识。
安全上网指南
容易泄露个人隐私和信息的情况 防患方法和策略
在网络社交平台发布信息 网络社交平台不宜晒隐私,不要随意留下个人家庭住址、电话等信息。
注册网络平台用户、安装软件 选择正规渠道下载软件;仔细阅读权限请求;设置复杂、保密性强的密码;认真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
传输含有个人重要信息的文件、证件等。 要明确对方身份和用途;对敏感信息进行打码;注明用途和时间限制并要求对方保密等。
四、学以致用
一.慧眼识珠(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填在括号内)
1.2025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某中学组织学生听报告、谈感受、诉心声。大家感慨万千,热议不断,感慨祖国发展的速度,立志报效祖国。同学们学习全国两会( )
①会感受到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和不断变化发展 ②是为了得到他人的接纳认可,实现人生价值 ③有利于更好地了解国家,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④能体悟到社会生活的公共性,决定社会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观察下面亲属关系网络图,下列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
①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单一社会关系 ②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③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④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A.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④
3.社会关系依据其建立的基础可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等。下列句子反映的社会关系类型相同的是( )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4.“人非孤立存在,而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中。”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这是因为( )
A.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
B.每一个人在社会中都有其相应的位置
C.社会成员从社会中都只能获得物质支持
D.社会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5.“行走的思政课”可以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以下是某班“行走的思政课”活动路线图。根据路线内容推测,该活动主题应该是( )
A.扮演社会角色,共享美好生活
B.走进社会生活,促进全面发展
C.关注社会变化,获取精神滋养
D.社会化相伴随,成为社会一员
6.“夫喜群而恶独,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乐也。”下列行为体现这句古语内涵的有( C )
①把共享单车骑回家方便家人使用  ②去敬老院看望老人,教老人使用手机 ③在家不用父母督促也能认真学习 ④向有关部门反映校门口拥堵问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下面两人的对话,共同说明( )
①网络极大地改变了社会 ②网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衍生一些社会向题要学会全面认识网络,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④要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8.土壤学硕士小魏毕业不久,回到家乡,创办合作社,发展数字化农业,成为返乡创业的“新农人”她走进田间地头,在实践中学习种植技术,积极同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创建智慧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建立起集耕、种、管、收、烘于、仓储、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这说明( )
①网络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②网络改进了社会治理方式 ③网络加速各种创新资源的汇聚、融合与共享,成为众多新发明和新服务的源泉 ④网络推动了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某校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和资源,探索完善“智能+”阅读新模式,引导学生借助数字媒体进行有声有画、多屏互动式的阅读。这一做法( )
①可以淘汰传统的阅读形式 ②有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阅读素养 ③便于引导学生利用丰富资源自主学习 ④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学会辨析网络信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网上流传“吃某水果会导致严重食物中毒”的消息,引起很多人恐慌。面对此类网络信息,我们要( )
①立刻转发,让更多人知道 ②查看信息出处,确认是否权威 ③等待官方发布相关消息,关注是否澄清 ④自行编造一些辟谣信息,在网上传播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扫码点餐成为餐饮业的一种常见做法,但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的生日、性别、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存在被过度收集和泄露的风险。对此,消费者的正确态度是( )
A.数字化服务是大势所趋,应该无条件配合
B.法律严格保护隐私权,无须担心信息泄露
C.这些信息对生活影响不大,不用过于敏感
D.技术虽便利生活,但要增强信息保护意识
12.探索运用经济手段强化自媒体监管,对违法违规、违背公序良俗骗取网民捐赠、用户打赏,获取流量变现、广告分成等经济收益的“自媒体”,要堵住其“问题流量”和牟利途径对借此吸粉的账号,要清除粉丝量,坚决遇制“自媒体违规营利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我们可以( )
①提高媒介素养,合理利用网络 ②遵守道德和法律,传播网络正能量
③坚持言论自由,随意大胆发言 ④学会选择信息,依法打击网络违法犯罪
A.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二、探究分析
1.【认识社会生活 明确个人角色】
  学期伊始,学校组织了几次“节能降碳,绿色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同学们走出校园做宣传。对此,安安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请对安安的观点进行评析。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社会犹如一台机器,每个人都是机器的零部件。”“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中乐,离群则悲。”
(1)结合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说说上述名言蕴含的道理。
材料二 某中学开设校园无人机兴趣社团,学生可以在社团里学习无人机原理,提升思维;开展红色教育基地研学,让学生在参观学习中感悟行为规范与爱国精神;设置职业体验日,让学生体验不同职业角色,明确未来方向。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青少年应如何更好地实现社会化?
3.【洞察网络优劣 共建清朗空间】
为引导同学们正确对待网络,某班开展以“营造清朗空间”为议题的探究式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正确认识网络
  “借助网络,不用舟车劳顿,我们就可以便捷地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网络时代信息丰富,存在虚假、不良信息,如有人歪曲事实、制造谣言、实施网络诈骗等。”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你对网络的认识。
材料二:评析网络行为
情境一:小李沉迷于网络游戏,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在游戏上,学习成绩大幅下滑。
情境二:小赵随意在网上分享自己的个人信息,导致收到很多骚扰电话。
(2)请你评析上述情境中小李和小赵的做法。
材料三:传播网络正能量
小林在线给“市长信箱”留言,建议优化学校周边公交站点设置,其方案被交通部门采纳;他在班级群发起“旧衣回收计划”,带动全班同学参与,捐赠的衣物通过公益平台送到山区儿童手中;他还常在网上发布积极向上的短视频。
(3)小林的行为给我们传播网络正能量带来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一.慧眼识珠(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填在括号内)
1.B 2.C 3.A 4.D 5.B 6.C 7.D 8.D 9.C 10.B 11.D 12.C
二、探究分析
1.【认识社会生活 明确个人角色】
请对安安的观点进行评析。
①安安的观点片面。②因为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社会是由人构成的,任何一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③我们应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热爱生活,积极融入社会,将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紧密结合;养成亲社会行为。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说说上述名言蕴含的道理。
①人是社会的人,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其相应的位置。②社会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材料二 某中学开设校园无人机兴趣社团,学生可以在社团里学习无人机原理,提升思维;开展红色教育基地研学,让学生在参观学习中感悟行为规范与爱国精神;设置职业体验日,让学生体验不同职业角色,明确未来方向。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青少年应如何更好地实现社会化?
①在社会生活中学习知识,提升能力,锤炼品格。②在社会生活中学习行为规范,形成正确的价值观。③在社会生活中学习扮演社会角色。
3.【洞察网络优劣 共建清朗空间】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你对网络的认识。
网络改变了社会生活,我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要全面认识网络,了解其可能衍生的社会问题。
(2)请你评析上述情境中小李和小赵的做法。
①(定性)小李和小赵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②(分析)在网上沉迷于网络游戏不利于自身学习、成长;在网上随意分享个人信息,容易泄露个人隐私,使个人利益受到侵害。③(做法)我们要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提升媒介素养,积极利用网络获取新知、完善自我;学会选择网络信息,注意浏览、寻找对学习和生活有意义的信息,学会“信息节食”;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3)小林的行为给我们传播网络正能量带来哪些启示
①要努力提高媒介素养,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②高扬主旋律,培育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建设网上精神家园。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网络平台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投身于公益行动。④让网络成为汇聚民智、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重要渠道,做网络强国的建设者、创新者。
社会生活是不断变化的
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特点
认识社会生活
社会生活具有公共性
热爱生活,积极融入社会
将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紧密结合起来
要求
人是社会的人
丰富的
社会生活
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社会关系的主要类型
社会的为人的发展和生存提供必要条件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走进社会生活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学习生活技能
人的社会化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学习行为规范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学习扮演社会角色
在社会中健康成长
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
亲社会行为含义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亲社会行为的意义
养成亲社会行为
为社会增添正能量
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养成亲社会
行为的要求
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网络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网络促进了人际关系
网络改变世界
网络推动了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
网络改进了社会治理方式
提升媒介素养
共建网络美好家园
学会选择网络信息
营造晴朗空间
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传播网络正能量
路线一:体验科技魅力——参观安徽科技馆
路线二:领略徽风皖韵——游览黄山风景区
路线三:探寻江淮文脉——走进安徽博物院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