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将5月1日定为法定的劳动节,全国放假一日。每年“五一”节期间,各地举行群众性的集会游行活动,对有突出贡献的劳动者进行表彰。此举表明(???) A.人民政府重视民生 B.节日内容丰富多彩 C.社会主义制度优越 D.经济发展助推变革 2.苏北薛集村土改初,村民大会到者仅半且无精打采,乡里召开党团、干部等各类会议,党员干部与土改队队员发言后,土改顺利推进。这说明(???) A.土地改革缺乏广泛群众基础 B.开会是完成土改的重要手段 C.共产党的领导起了关键作用 D.封建土地制度已经彻底废除 3.“我们的身后就是祖国,为了祖国人民的和平,我们不能后退一步!”首战两水洞……鏖战长津湖、血战上甘岭……一个个最可爱的人用生命谱写雄壮史诗。他们身上体现的精神是(???) A.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B.爱国情怀,英雄气概 C.团结一心,无私奉献 D.不屈不挠,与时俱进 4.下图是我国历史上某个时期的宣传画,该画体现了(???) A.非常高的艺术水平 B.男女平等即将实现 C.经济建设热情高涨 D.工业化建设已完成 5.下图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建设示意图。据此可知,当时我国(???) A.政治制度体系已初步成型 B.政治协商制度取代人大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成熟 D.仅靠纲领文件推进政治建设 6.1956年,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章程》规定:“社员私有的土地转为合作社集体所有,取消土地报酬;实行统一经营,以劳动日(工分)计算报酬。”史料可用于研究(???)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20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人民在县委领导下,用10年时间,在峰峦叠嶂的太行山上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建成了长达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以上情景体现了(???) A.“一五”计划成果丰硕 B.改革开放的基建成果 C.大跃进运动的完成 D.集体奋斗的时代精神 8.关键词的提炼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如果要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炼一个最准确的关键词,应该是(???) A.市场经济 B.科教兴国 C.改革开放 D.港澳回归 9.20世纪80年代某企业家回忆:“以前办厂,从买机器到招工人,都要等政府批文,等批下来市场机会都错过了。后来政策变了,只要符合基本规定,我们能自主决定这些事,厂子一下就活起来了。”此变化得益于(???)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C.农村生产经营模式局部试行 D.思想界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0.1987年深圳首次公开拍卖国有土地使用权,由此创立的土地拍卖、土地开发市场化、住宅商品化等模式逐渐推广到全国,改变了计划经济住房分配模式。据此可知,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旨在(???) A.坚持计划经济政策指导 B.实现土地开发的市场化 C.发挥其探索和示范作用 D.完成居民住宅的商品化 11.某同学在整理历史笔记时,收集了以下史料:从“论从史出”的角度分析,这些史料可以佐证的结论是(???) ①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 ②当时报纸评论:“许多人放下了‘怕资本主义’的思想包袱” ③1992年之后,中国新注册企业数量大幅增长 A.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B.思想解放促进改革深化发展 C.中国商品进入国际市场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形成 12.我国在不同地区实施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政策:内蒙古自治区通过双语教育传承民族文化,发展草原特色产业;香港特别行政区依据《基本法》保持经济繁荣,与内地深化合作。其共同目的是(???) A.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B.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促进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 D.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3.某班同学收集了以下素材做黑板报。据此判断该黑板报的主题是(???) 1949年,我国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成立2012年,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2016年,歼-20飞机首次亮相中国航展 A.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B.社会生活、日新月异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科技强军、钢铁长城 14.《人民日报》真实记录了新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下列刊登在20世纪70年代《人民日报》上的是(???) A.《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B.《中美联合公报》 C.《万隆会议十项原则》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决定》 15.2023-2024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钢铁、水泥等行业智能化改造”,“建设风电光伏大型基地”,并“完善碳排放交易市场”。这些政策主要体现了(???) A.坚持绿色发展 B.解决能源危机 C.全面振兴乡村 D.实现经济增速 16.2025年1月15日,中国邮政发行《中国核工业创建七十周年》纪念邮票,一套3枚。这些邮票的设计主题最能反映中国核工业发展的特点是(???) 核铸利器 核能先锋 核惠民生 A.核武器研发是核心目标 B.兼顾国防、能源与民生 C.主要依赖外国技术支持 D.以商业盈利为主推动力 17.截至2025年,中国已与2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21个自贸协定,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为全球最大自贸区;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中国牵头成立“全球绿色发展联盟”,协助发展中国家建设清洁能源项目。这些举措表明中国政府(???)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着力发展单边外交关系 C.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专注参与区域经贸合作 二、综合题 18.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是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窗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是中国首个大型汽车制造厂,“一五”计划期间作为苏联援助的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其建设获全国各地支援。1956年7月13日,该厂成立三周年前夕,被毛泽东命名为“解放牌”的第一批载重汽车试制成功,中国汽车制造工业揭开了历史性一页。同年10月,该厂正式建成移交并开始批量生产,为中国汽车工业独立发展奠定基础。 ——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下表为1984-1985年合资汽车企业技术引进情况(部分)。 合资项目 签约时间 外方技术 首年国产化率 数据来源 上海大众 1984年 德国 2.7% 上汽集团1985年年报 北京吉普 1985年 美国 5.1% 北汽档案(BQ-1986-014) 广州标致 1985年 法国 3.8% 《广州汽车工业志》2005版 ——根据《上海汽车工业史(1984-1994)》、《北京汽车工业志》(1999)、《广州汽车工业志》(2005)整理 材料三??2020年3月29日,深圳车企比亚迪自主研发的“刀片电池”正式发布,其顺利通过“针刺穿透测试”的完整视频也首次对外公布,截至2023年,该电池已获超200项核心专利,覆盖多领域。2024年1月12日央视网报道,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8年全球第一。 ——整编自学习强国平台报道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一五”计划期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建设特点与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84-1985年中国合资汽车企业技术引进的主要特征,以及分析合资企业建立的历史背景。 (3)参照材料一、二的标题形式,为材料三拟定一个标题并说明理由。 (4)综合以上材料,从“中国式现代化”的角度,阐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的启示。 19.发现身边历史。深圳某班围绕“城市变迁中的历史记忆”分组开展专题探究,并依据各自探究角度搜集了如下素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组别 素材 探究角度 第一组 深圳党史馆展出华南地区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年代:1949年 尺寸:长21米宽1.5米 材质:棉布1949年10月1日清晨,粤桂边纵队近千名部队干部和学生、群众在大鹏王母墟举行庆祝新中国成立的升旗典礼。《王母墟升旗油画》描绘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情景。15天后,宝安县城(即后来的深圳)解放。深圳的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摘编自学习强国平台报道2022年11月15日 红色记忆 第二组 (1)同学们选出“最打动我的素材”:王母墟升起的五星红旗照片。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该素材的入选理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同学们在历史探究过程中可能使用的研究方法。 (3)深圳从边陲小镇到现代化都市的蜕变,有人认为“政策是关键”,有人强调“人民是根本”,还有人提出“要抓住科技机遇”……根据上述材料和八年级中国现代史所学知识,至少选择一个角度简要阐述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价值观正确,)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B C A B D C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B D D B A B C 18.(1)建设特点:苏联援助(或答是“一五”计划中苏联援助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建设获全国各地支援。历史意义:“解放牌”载重汽车的成功试制,使中国汽车制造工业翻开历史新篇(或答1956年7月试制成功第一批“解放牌”载重汽车,中国汽车制造工业翻开历史新篇;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为中国汽车工业独立发展奠定基础(或答1956年10月正式建成投产,为中国汽车工业的独立发展奠定基础。 (2)主要特征:技术来源多元化,外资多元化(技术来自德、美、法等国);国产化率低;集中在沿海地区或沿海开放城市或一线城市(上海、北京、广州)。历史背景:政策角度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与推进,处于改革开放初期,改革开放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政策角度二:实行对外开放政策,1984 年开放沿海城市,鼓励外资合作,或“引进来”、“引进外资和技术”政策或“市场换技术”策略;技术角度:国内汽车工业基础薄弱,需通过国际合作来提升;经济角度: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企业开始注重技术升级以提高经济效益。国际角度:发达国家汽车产业寻求海外投资,中国成本优势吸引外资。 (3)标题:自主研发、自主创新的飞跃、创新突破、创新引领、从技术追随到全球领先、走向世界。理由:体现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转变/核心技术的突破;反映新时代中国科技实力的提升;市场地位的跃升。 (4)启示: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技术自主是关键;政策引导与市场驱动相结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9.(1)入选理由:这张照片说明深圳和全国一起迎来了新中国诞生。革命文物为证,经济特区的底色是红色的,华南地区首次举行的集体升旗仪式就发生在深圳,这面五星红旗是最有力的见证。 (2)人物访谈(口述历史)、问卷调查、查阅资料、实地调查(田野调查)、统计数据、其他方法。 (3)示例一:观点:政策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关键。论述:深圳的发展历程充分展现了政策引领的重要作用。1980年,国家设立深圳经济特区,赋予其特殊政策支持。这一重大决策推动深圳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建设者和投资者,推动了人口快速增长和产业持续升级。比如,第二组材料数据显示1981-1985年间常住人口年均增长21.5%;第四组材料可知,在政策扶持下大芬村从“世界油画工厂”逐步向“国际艺术高地’转型。结论:深圳的成功实践证明政策创新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示例二:观点:人民是推动城市发展的根本。论述:1980年深圳设立经济特区后,政策红利吸引了大量人才和资金涌入,结合第二组材料,“三来一补”产业吸引农民工,前五年常住人口年均增21.8%(历史峰值),2000年突破700万;产业向高新技术转型,落户政策吸引技术人才与大学生,促进城市的发展。人民群众是文明城市创建的主体,是城市建设的参与者,更是城市发展的核心主体,因此人民是推动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 示例三:观点:城市发展要抓住科技机遇。论述:1980年深圳设立经济特区后,在短短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外国人称之为“一夜崛起之城”,结合第二组材料,产业向高新技术转型,落户政策吸引技术人才与大学生,第四组材料,2004年借文博会声名远扬。2008年后开启转型,在政策扶持下拓展业态、推动原创,从“世界油画工厂”逐步迈向“国际艺术高地”;因此深圳市在国家战略中,抢抓发展机遇,逐渐蝶变为一座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城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