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万唯大小卷】初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教材素材整合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材料一日军在沈阳城墙上向中国军队进攻 日本侵略者在东北 屠杀无辜人民,掠夺战略资源,推行奴化教育,东北3000万同胞过着屈辱的亡国奴生活。材料二 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卢沟桥歌》材料三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无数城市和乡村变成废墟。日军公然违反国际法,对中国军民大量使用化学武器,造成瘟疫流行和人员大量死亡。(1)与材料一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七七事变 B.九一八事变C.长城抗战 D.一二 九运动(2)(跨音乐·歌词鉴赏)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国家存亡在此桥” 并分析该歌曲传唱的作用。(3)根据材料三,概括侵华战争时期日军犯下的滔天罪行。2.材料一 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国权凌夷,疆土日蹙(cù)……绥东战起,群情鼎沸,士气激昂。……乃前方之守土将士浴血杀敌,后方之外交当局仍力谋妥协。……学良等涕泣进谏,屡遭重斥。日昨西安学生举行救国运动,竟嗾(sǒu)使警察枪杀爱国幼童,稍具人心,孰忍出此!学良等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因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张、杨对时局宣言》(1936年12月12日)材料二(1)根据材料一,分析张学良、杨虎城“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的原因。(2)(中考新考法·分类并说明理由)请对材料二中的四幅图片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理由。3.材料一 八年来,我伟大的中国人民军队————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抗日纵队,和敌人进行了空前英勇的、残酷的、可歌可泣的胜利战争,成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就是由于毛泽东同志的政治方针和军事方针是正确的。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政治方针与正确军事方针的结合,就造成了人民军队,造成了解放区,造成了解放区三三制的民主联合政府,造成了解放区真正的人民战争,并使解放区战场所进行的战争能够取得不断的、伟大的胜利。————朱德《论解放区战场》(1945年4月25日)材料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人民军队在抗战中的具体表现。(2)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二所示图片进行简要解读。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认识。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1)B(2)说明:1937年7月7日,日军炮轰我军防地,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危机空前加剧。作用: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坚定抗战信念。(3)罪行:杀害中国人民;给中国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毁坏城市及乡村;使用化学武器,造成瘟疫及人员死亡。【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解析】【分析】(1)九一八事变发生于 1931 年 9 月 18 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中国东北军北大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迅速占领东北三省,东北 3000 万同胞沦为亡国奴,符合材料描述,B正确;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发生于 1937 年 7 月 7 日,地点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与材料中“东北”的地点不符,A错误;长城抗战是 1933 年中国军队在长城的义院口、冷口、喜峰口、古北口等地进行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作战,主要战场不在东北核心区域,与材料内容不符,C错误;一二 九运动是 1935 年 12 月 9 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并非日本在东北发动的事件,D错误。故答案为:B。(2)说明:依据材料“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并结合抗日战争的发展历程可知,1937年7月7日,日军炮轰我军防地,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危机空前加剧。作用:结合所学分析卢沟桥事变的影响可知,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坚定抗战信念。(3)罪行:结合所学分析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侵华暴行可知,杀害中国人民;给中国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毁坏城市及乡村;使用化学武器,造成瘟疫及人员死亡。【点评】本题考点是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解题方法:(1)结合所学分析选项内容,然后把内容与题干内容对比即可。(2)说明:阅读史料,找出关键信息“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再结合抗日战争的发展历程分析关键信息即可。影响:结合所学分析卢沟桥事变的影响即可。(3)结合所学分析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侵华暴行即可。2.【答案】(1)原因: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日本把侵略魔爪伸向华北,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国民党政府继续对日采取不抵抗政策,引起社会各方面的不满;西安学生举行爱国游行请愿,呼吁抗日,受到蒋介石的镇压;张学良、杨虎城个人的爱国情感。(任答两点即可)(2)分类一:图1、图3;理由:都是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的抗战。分类二:图2、图4;理由:都是敌后军民在敌后战场的抗战。【知识点】西安事变【解析】【分析】(1)原因:依据材料“ 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国权凌夷,疆土日蹙(cù)……绥东战起,群情鼎沸,士气激昂”可知,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日本把侵略魔爪伸向华北,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依据材料“乃前方之守土将士浴血杀敌,后方之外交当局仍力谋妥协”可知,国民党政府继续对日采取不抵抗政策,引起社会各方面的不满;依据材料“日昨西安学生举行救国运动,竟嗾(sǒu)使警察枪杀爱国幼童,稍具人心,孰忍出此”可知,西安学生举行爱国游行请愿,呼吁抗日,受到蒋介石的镇压;依据材料“良等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可知,张学良、杨虎城个人的爱国情感。(2)分类一:结合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分析四幅图片可知,找共同点,图一和图三是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的抗战,所以图一和图三属于一类。分类二:结合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分析四幅图片可知,找共同点,图二和图四是都是敌后军民在敌后战场的抗战。所以图二和图四属于一类。【点评】本题考点是西安事变。解题方法:(1)阅读史料,找出关键信息“ 东北沦亡……绥东战起,群情鼎沸,士气激昂”、“乃前方之守土将士浴血杀敌,后方之外交当局仍力谋妥协”、“日昨西安学生举行救国运动,竟嗾(sǒu)使警察枪杀爱国幼童,稍具人心,孰忍出此”、“良等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再结合20世纪30年代中期国内和国际的发展情况分析关键信息即可。(2)结合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分析四幅图片找共同点,进行归纳即可。3.【答案】(1)具体表现: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根据地军民开展游击战争,先后取得神头岭、响堂铺、黄土岭等伏击战的胜利;1940年8月至次年1月,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毙伤俘日伪军4万多人,破坏敌方交通线,有力打击了日军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任答两点即可)(2)解读:材料中的图片所反映的史实表明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标志着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历经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特别是8年全民族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付出巨大牺牲,取得最后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知识点】敌后战场的抗战【解析】【分析】(1)表现: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过程中的功绩可知,: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根据地军民开展游击战争,先后取得神头岭、响堂铺、黄土岭等伏击战的胜利;1940年8月至次年1月,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毙伤俘日伪军4万多人,破坏敌方交通线,有力打击了日军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2)解读:结合抗日战争的影响分析材料二的图片信息可知,材料中的图片所反映的史实表明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标志着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历经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特别是8年全民族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付出巨大牺牲,取得最后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点评】本题考点是抗日战争。解题方法:(1)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过程中的功绩,然后进行举例即可。(2)结合抗日战争的影响分析材料二的图片信息即可。4.【答案】认识: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这场战争不仅重塑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今天的我们,既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也要以史为鉴,捍卫和平,防止悲剧重演。【知识点】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解析】【分析】(3)认识:结合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和影响对上述材料和结论进行分析可知,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这场战争不仅重塑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今天的我们,既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也要以史为鉴,捍卫和平,防止悲剧重演。【点评】点评】本题考点是抗日战争。解题方法:(3)认识:结合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和影响对上述材料和结论进行分析即可。1 / 1【万唯大小卷】初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教材素材整合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材料一日军在沈阳城墙上向中国军队进攻 日本侵略者在东北 屠杀无辜人民,掠夺战略资源,推行奴化教育,东北3000万同胞过着屈辱的亡国奴生活。材料二 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卢沟桥歌》材料三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无数城市和乡村变成废墟。日军公然违反国际法,对中国军民大量使用化学武器,造成瘟疫流行和人员大量死亡。(1)与材料一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七七事变 B.九一八事变C.长城抗战 D.一二 九运动(2)(跨音乐·歌词鉴赏)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国家存亡在此桥” 并分析该歌曲传唱的作用。(3)根据材料三,概括侵华战争时期日军犯下的滔天罪行。【答案】(1)B(2)说明:1937年7月7日,日军炮轰我军防地,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危机空前加剧。作用: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坚定抗战信念。(3)罪行:杀害中国人民;给中国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毁坏城市及乡村;使用化学武器,造成瘟疫及人员死亡。【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解析】【分析】(1)九一八事变发生于 1931 年 9 月 18 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中国东北军北大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迅速占领东北三省,东北 3000 万同胞沦为亡国奴,符合材料描述,B正确;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发生于 1937 年 7 月 7 日,地点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与材料中“东北”的地点不符,A错误;长城抗战是 1933 年中国军队在长城的义院口、冷口、喜峰口、古北口等地进行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作战,主要战场不在东北核心区域,与材料内容不符,C错误;一二 九运动是 1935 年 12 月 9 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并非日本在东北发动的事件,D错误。故答案为:B。(2)说明:依据材料“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并结合抗日战争的发展历程可知,1937年7月7日,日军炮轰我军防地,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危机空前加剧。作用:结合所学分析卢沟桥事变的影响可知,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坚定抗战信念。(3)罪行:结合所学分析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侵华暴行可知,杀害中国人民;给中国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毁坏城市及乡村;使用化学武器,造成瘟疫及人员死亡。【点评】本题考点是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解题方法:(1)结合所学分析选项内容,然后把内容与题干内容对比即可。(2)说明:阅读史料,找出关键信息“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再结合抗日战争的发展历程分析关键信息即可。影响:结合所学分析卢沟桥事变的影响即可。(3)结合所学分析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侵华暴行即可。2.材料一 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国权凌夷,疆土日蹙(cù)……绥东战起,群情鼎沸,士气激昂。……乃前方之守土将士浴血杀敌,后方之外交当局仍力谋妥协。……学良等涕泣进谏,屡遭重斥。日昨西安学生举行救国运动,竟嗾(sǒu)使警察枪杀爱国幼童,稍具人心,孰忍出此!学良等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因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张、杨对时局宣言》(1936年12月12日)材料二(1)根据材料一,分析张学良、杨虎城“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的原因。(2)(中考新考法·分类并说明理由)请对材料二中的四幅图片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理由。【答案】(1)原因: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日本把侵略魔爪伸向华北,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国民党政府继续对日采取不抵抗政策,引起社会各方面的不满;西安学生举行爱国游行请愿,呼吁抗日,受到蒋介石的镇压;张学良、杨虎城个人的爱国情感。(任答两点即可)(2)分类一:图1、图3;理由:都是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的抗战。分类二:图2、图4;理由:都是敌后军民在敌后战场的抗战。【知识点】西安事变【解析】【分析】(1)原因:依据材料“ 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国权凌夷,疆土日蹙(cù)……绥东战起,群情鼎沸,士气激昂”可知,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日本把侵略魔爪伸向华北,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依据材料“乃前方之守土将士浴血杀敌,后方之外交当局仍力谋妥协”可知,国民党政府继续对日采取不抵抗政策,引起社会各方面的不满;依据材料“日昨西安学生举行救国运动,竟嗾(sǒu)使警察枪杀爱国幼童,稍具人心,孰忍出此”可知,西安学生举行爱国游行请愿,呼吁抗日,受到蒋介石的镇压;依据材料“良等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可知,张学良、杨虎城个人的爱国情感。(2)分类一:结合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分析四幅图片可知,找共同点,图一和图三是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的抗战,所以图一和图三属于一类。分类二:结合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分析四幅图片可知,找共同点,图二和图四是都是敌后军民在敌后战场的抗战。所以图二和图四属于一类。【点评】本题考点是西安事变。解题方法:(1)阅读史料,找出关键信息“ 东北沦亡……绥东战起,群情鼎沸,士气激昂”、“乃前方之守土将士浴血杀敌,后方之外交当局仍力谋妥协”、“日昨西安学生举行救国运动,竟嗾(sǒu)使警察枪杀爱国幼童,稍具人心,孰忍出此”、“良等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再结合20世纪30年代中期国内和国际的发展情况分析关键信息即可。(2)结合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分析四幅图片找共同点,进行归纳即可。3.材料一 八年来,我伟大的中国人民军队————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抗日纵队,和敌人进行了空前英勇的、残酷的、可歌可泣的胜利战争,成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就是由于毛泽东同志的政治方针和军事方针是正确的。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政治方针与正确军事方针的结合,就造成了人民军队,造成了解放区,造成了解放区三三制的民主联合政府,造成了解放区真正的人民战争,并使解放区战场所进行的战争能够取得不断的、伟大的胜利。————朱德《论解放区战场》(1945年4月25日)材料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人民军队在抗战中的具体表现。(2)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二所示图片进行简要解读。【答案】(1)具体表现: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根据地军民开展游击战争,先后取得神头岭、响堂铺、黄土岭等伏击战的胜利;1940年8月至次年1月,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毙伤俘日伪军4万多人,破坏敌方交通线,有力打击了日军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任答两点即可)(2)解读:材料中的图片所反映的史实表明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标志着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历经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特别是8年全民族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付出巨大牺牲,取得最后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知识点】敌后战场的抗战【解析】【分析】(1)表现: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过程中的功绩可知,: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根据地军民开展游击战争,先后取得神头岭、响堂铺、黄土岭等伏击战的胜利;1940年8月至次年1月,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毙伤俘日伪军4万多人,破坏敌方交通线,有力打击了日军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2)解读:结合抗日战争的影响分析材料二的图片信息可知,材料中的图片所反映的史实表明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标志着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历经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特别是8年全民族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付出巨大牺牲,取得最后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点评】本题考点是抗日战争。解题方法:(1)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过程中的功绩,然后进行举例即可。(2)结合抗日战争的影响分析材料二的图片信息即可。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认识。【答案】认识: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这场战争不仅重塑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今天的我们,既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也要以史为鉴,捍卫和平,防止悲剧重演。【知识点】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解析】【分析】(3)认识:结合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和影响对上述材料和结论进行分析可知,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这场战争不仅重塑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今天的我们,既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也要以史为鉴,捍卫和平,防止悲剧重演。【点评】点评】本题考点是抗日战争。解题方法:(3)认识:结合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和影响对上述材料和结论进行分析即可。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万唯大小卷】初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教材素材整合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学生版).docx 【万唯大小卷】初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教材素材整合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