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第一学期九年级历史第三次月考质量检测试题
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考生将姓名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到答题卡相应位置
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观察下侧两幅历史地图。引发图一到图二版图变化的事件是( )
A.拿破仑对外战争B.马克思主义诞生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美国南北战争
2.据下图十月革命的胜利表明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期社会主义革命的历程( )
A.社会主义制度的普遍确立 B.计划经济模式的形成
C.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现实 D.革命从暴力走向和平
3.历史学家认为:这场战争是日益加剧的帝国主义趋势和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直接后果。1914年以前,两大军事集团的军备竞赛变本加厉,同时一些军事领导人对速战速决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以上内容说明的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
C.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的过程 D.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意义
4.列宁说:“我们在1921年春天遭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为应对危机,苏俄政府实行(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第一个五年计划D.农业集体化
5.1917年秋,俄国经济濒于全面崩溃,粮食危机已经发展为城市居民的真正饥荒,彼得格勒、莫斯科的居民每天只能得到极少量面包,有时甚至连这点面包也没有。该局面( )
A.暴露出沙皇专制统治的极端腐朽 B.客观上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C.迫使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退出一战 D.缘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
6.19世纪中期的印度民族大起义和一战后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共同点是( )
A.反抗的手段完全一致 B.印度土兵是斗争的主力
C.资产阶级掌握领导权 D.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7.一战期间,大量青年参战导致劳动力短缺,于是法国在华招募15万华工。在此背景下,蔡和森、邓小平等青年踏上了赴法“勤工俭学”之路。这一行动( )
A.提升了法国的技术水平 B.扩大了中国青年的视野
C.改变了欧洲战场的走势 D.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8.“初期的强制措施给农业生产造成了破坏,粮食总产量在1931-1932年出现下降,经历1933-1937年的增长,在1937年达到俄国历史上的最高点。从1938年又开始下降,1940年的总产量比1928年仅有10%的增长。”材料体现的是
A.苏维埃政权的措施与意义 B.经济大危机的蔓延与缓解
C.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与效果 D.二战后苏联的改革与变化
9.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各大国都是带着各自的计划来到谈判桌前的,经过激烈的交锋和妥协让步,它们又不得不部分放弃自己的计划,接受这两次会议对世界新秩序的整体安排。“这两次会议”( )
A.被英、法、美等大国所操纵B.维护了中国的主权与独立
C.形成两极对峙的世界格局D.为世界持久和平奠定基础
10.下表为1913年和1920年欧美大国人口(单位:百万人),表中人口变动的主要原因( )
国别时间 俄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英国
1913年 175.1 97.3 66.9 39.7 45.6
1920年 126.6 105.1 42.8 39.0 44.4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
C.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D.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11.某历史老师在导入新课时使用了一幅名为《三头怪兽》的漫画(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如右图),他可能正在讲述的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B.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C.罗斯福新政D.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2.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国民生产总值变化趋势( )
A. B.
C. D.
13.“日本偷袭珍珠港还不到24小时,罗斯福总统就在国会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声称美国人民、美国领土和美国利益都处于严重危险之中,并宣布和日本已处于战争状态。”这体现出日本偷袭珍珠港( )
A.成为了二战的转折点 B.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C.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D.直接导致了美国对日本宣战
14.“作为资本主义经济支柱的金融信贷业几乎全面瓦解,美国有1万多家银行破产,德国的黄金储备减少了五分之四,英国第一次出现了1亿多英镑的国际收支赤字。危机过后,各国的经济直到1936年才恢复到1929年的水平。”这次“危机”是( )
A.萨拉热窝事件B.第一次世界大战C.经济大危机 D.第二次世界大战
15.有学者认为,现在在许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国家垄断的经济计划化体系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开创这一体系的事件是( )
A.彼得一世改革B.苏俄新经济政策C.日本明治维新 D.美国罗斯福新政
16.《一个中国记者看二战》中写道:“一些大国为了自保‘平安’,竟出卖了小国主权,以为这样就会填饱纳粹那帮家伙贪婪无止境的肚皮。但是,转年大战还是爆发了。”这段材料主要表明,二战前“一些大国”( )
A.遏制经济危机B.推行绥靖政策C.抵制纳粹势力 D.倡导欧洲和平
17.下表为两次世界大战情况统计表。
战争 伤亡人数 经济损失 参与国家(地区) 战役
“一战” 1850余万 3321亿美元 30个国家 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二战” 7000余万 5万亿美元 60个国家和地区 斯大林格勒战役伤亡人数逾200万
这反映的是( )
A.战争发展的过程B.国家实力的博弈C.人类战争的残酷 D.国际关系的演变
18.网络教学平台给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学习资源。以下是某网络学习平台推送的《大国崛起》之“苏俄(联)”专题学习资源。用于研究该专题可信度最高的史料是( )
A.电影《十月革命》的片段 B.著作《新经济政策的俄国》
C.二月革命亲历者回忆录 D.斯大林格勒战役战地照片
19.20世纪40年代初,苏联西部的工厂被迫搬迁到内陆,机器被安置在露天环境里就开始了工作;妇女们也被征召到工厂、矿场等从事生产。这些举措是为了( )
A.完成两个五年计划 B.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
C.应对世界经济危机 D.全力反抗法西斯侵略
20.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写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与1919-1920年之间签订的和平条约的失败相关。和平条约制造出的问题与解决的问题几乎一样多……埋下了会滋生罪恶的种子。”对作者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凡尔赛体系埋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祸根B.《凡尔赛条约》使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C.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延续D.华盛顿体系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各国间矛盾
21.漫画中,罗斯福和丘吉尔各手持一根魔术棒,庆祝新生儿的诞生。墙上画像中的斯大林和蒋介石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该漫画作为史料,可用于研究( )

A萨拉热窝事件的影响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C罗斯福新政扭转危机D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22.图是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为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整理的史实,请你为他们选择一个适合的主题( )
主题:____________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诺曼底登陆 苏军攻克柏林 日本签署投降书
A.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B.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C.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与转折 D.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逐渐走向胜利
23.让历史的火炬照亮人类的未来,让指引人类未来的火炬不再因战争黯淡甚至熄灭,2018年11月11日,78个国家的政要和受邀嘉宾齐聚法国,纪念那场战争停战100周年,在风雨中共同守望和平。与“那场战争”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
A.攻占巴士底狱B.巴黎公社成立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D.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24.下图所示历史现象( )
A.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B.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的背景
C.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D.使西欧国家走上联合自强道路
25.他们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无产阶级解放事业,他们共同创立的学说,成为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和行动指南。历史上第一次把他们的学说付诸实践并取得成功的革命是( )
A.法国大革命B.法国巴黎公社C.俄国十月革命D.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26.1947年6月,马歇尔就欧洲复兴计划宣称,只要欧洲国家走经济合作之路,美国就准备为它们提供援助,这一计划为欧洲各国的彼此接近与相互合作注入了积极的推动力。1948年4月,西欧国家成立了欧洲经济合作组织,这个以政府间模式运作的常设经济合作机构负责管理来自美国的援助。可见,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
A.密切了美、苏战时同盟关系 B.推动了欧洲国家的经济合作
C.使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发展 D.得益于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27.如表是小颖同学做的一张阅读卡片,卡片中“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
阅读卡片:美国政论家李普曼在1947年6月出版的《冷战》一书及其他文章中认为,“冷战”就是不用枪炮的战争。“冷战”在实践中表现为组成对抗性军事政治集团、进行军各竞赛,在国外建立军事基地,进行军事威胁,破坏正常的经济关系、干涉别因内政,进行颠覆活动和意识形态的对抗等等。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冷战时起时伏。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马歇尔计划实施C.德国的分裂 D.“北约”与“华约”的建立
28.二战结束后,美苏从战时盟友变成战后敌手,在世界局部地区展开了激烈的角逐,相继发动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爆发了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等一系列国际冲突。其相同背景是( )
A.不结盟运动兴起 B.美苏两国冷战对峙 C.欧洲走向一体化 D.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29.二战后,美国用经济、政治两条绳索很快就将西欧圈进了自己的霸主战略。这条政治“绳索”是( )
A.雅尔塔会议B.波茨坦会议C.杜鲁门主义 D.华约
30.1961年“柏林墙”建成后,西德和东德停止了讨论德国统一的话题,关闭了互相交流的闸门。这一现象( )
A.标志二战结束 B.是冷战的产物 C.促进欧洲联合 D.推动世界多极化
二.综合题(共3小题,共40分)
31.制止战争、维护和平一直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声。李老师以“一战及战后的世界”为主题整合相关知识后,设计了如下课后作业题,请你一起完成学习任务。
板块一【历程探寻篇】
任务1:释读图示——分析中感知事件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实力对比表
项目 英 法 德 美
1860年工业产量位次 1 2 3 4
1890年工业产量位次 2 4 3 1
1910年工业产量位次 3 4 2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2 4 5
(1)下列表格及图片所示的局势表明一战爆发的原因是?(2分)
(2)在下面图示a、b处按提示填写相对应的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关的史实。(4分)
板块二【俄国变化篇】
任务2:解读史料——观察中展现俄国变化
在20世纪,令人眼花缭乱的历史事件、社会革命层出不穷,但是真正够得上“新世纪”标志的,无疑只能是美国著名记者约翰·里德所说的“震撼世界”的俄国十月革命。
——摘编自《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
随着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到1937年,苏联共建成6000多个火企业,建立起飞机、汽车、化工、重型和轻型机器制造业等部门,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达77.4%。到1941年时,苏联已经拥有了最好的技术,这些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
(3)简述俄国十月革命是“新世纪”标志的原因。(2分)概括苏联的经济建设成就。(4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位参与和会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
材料二
图一:1922—1939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
图二:1913-1938 年美国失业率
材料三
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组织,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冷战结束后,世界朝着多极化趋势方向发展。经济全球化也在加速进行。文化多样性、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丰富着人类的社会生活。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何为“新秩序”。(2分)
(2)根据图一和图二、反映出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有什么特点?(4分)
(3)结合所学,面对危机,罗斯福新政是如何应对材料中的问题?(4分)
(4)美国所采取的改革措施,对今天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2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美国总统威尔逊看来,美国卷入一战不仅是为了保卫和扩大美国自身利益,同时也是为了参与,如有可能则要主导战后秩序的重建。
材料二 美国政府未来的援助,应该不仅是缓和物,而是彻底的治疗。我们相信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会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
——据《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讲》(1947年6月5日)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参加一战的原因。(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后秩序的重建对美国的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对欧洲“彻底的治疗”采取的方式。(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欧洲援助的目的。(4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美国外交的认识。(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