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尊敬的在青春的土壤里种下未来的种子--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开学典礼讲话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爬上教学楼的玻璃幕墙,当蝉鸣渐歇、桂香初透,我们相聚在这个充满希望的秋日,共同开启新的学年。今天,我要向七年级320张崭新的面孔道一声:欢迎加入XX中学大家庭!更要向全体师生致以最诚挚的祝福——愿我们在这一年里,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一、回首来时路:看见成长的力量过去的一学年,是全体师生用汗水浇灌梦想的一年。在刚刚揭晓的中考成绩中,我校重点高中录取率达48.7%,较去年提升5.2个百分点,其中17名同学考入省实验中学“创新实验班”。这背后,是九年级教师团队研发的“错题重构训练法”让知识点掌握效率提升30%,是班主任们通过“成长银行”积分制,将学习习惯量化为可追踪的成长轨迹。在学科素养培育方面,我校“人工智能启蒙社团”在全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斩获银奖,他们设计的“校园垃圾分类智能识别系统”已进入试点应用阶段;“非遗文化研习社”的同学们将苏绣技法与现代设计结合,作品《二十四节气》被选送参加国际青少年艺术展。这些成绩的取得,印证着我们“五育融合”办学理念的落地生根。二、开启新征程:在变革中锚定成长坐标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初中教育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教育部最新发布的《义务教育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到2026年实现“三个课堂”全覆盖。为此,学校将重点推进三项工程:(一)数字素养提升工程本学期,我们将为每个班级配备“智能学习车”,内置5G全息投影设备与共享平板终端,实现“一人一终端”的个性化学习。数学课堂上,同学们可以通过虚拟仿真实验直观理解几何原理;英语课将引入AI口语测评系统,实时纠正发音偏差。同时,学校投入120万元升级“智慧校园平台”,家长通过手机即可查看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度等18项成长指标,真正实现家校共育的“数字孪生”。(二)心理健康护航工程青春期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也是心理问题的高发期。学校将启动“心灵成长计划”:七年级开设《情绪管理》必修课,通过“愤怒温度计”“压力泡泡”等趣味活动帮助新生适应初中生活;八九年级实施“心理导师制”,每位学生配备专属心理成长档案,记录32项心理发展指标。我们还将建成全省首个“VR心理调适舱”,通过沉浸式场景训练,帮助学生提升抗挫折能力。(三)习惯养成赋能工程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本学期,学校将推行“成长银行”积分制:课堂专注度、作业完成质量、社会实践参与度均可兑换成“成长币”,用于兑换图书馆VIP借阅权、实验室开放时段等资源。我们还将开展“21天习惯挑战赛”,从“每天阅读30分钟”到“自主规划周末时间”,通过阶梯式目标帮助同学们建立受益终身的学习与生活习惯。三、致同学们:在探索中遇见更好的自己初中三年,是人生最宝贵的“黄金发展期”。在此,我想对不同年级的同学提出三点期许:(一)七年级:用好奇丈量世界你们正站在人生的新起点。请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在生物实验室观察细胞的奥秘,在历史课堂触摸文明的脉络,在编程课上编写属于自己的第一个小程序。记得每天问自己三个问题:“今天我学会了什么新技能?”“我帮助同学解决了什么问题?”“我为班级做了什么贡献?”这三个问题,将帮助你们快速适应初中生活,找到成长的支点。(二)八年级:用坚持突破瓶颈这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当学科难度陡然增加,当青春期的困惑悄然浮现,请记住:真正的成长,往往发生在“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中。我校“跨学科项目组”的同学们,曾用三个月时间完成《家乡水系生态调查报告》,从实地采样到数据分析,从撰写报告到向政府部门建言,他们用坚持诠释了“功不唐捐”的意义。希望你们也能在遇到困难时,多一份耐心、多一点韧性。(三)九年级:用拼搏成就梦想这是决定未来方向的冲刺之年。请记住:真正的对手永远是自己。我们的“中考加油站”将为你们提供定制化复习方案,从薄弱知识点强化到应试技巧训练,从心理调适到营养膳食指导,学校将倾尽全力为你们护航。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在压力中保持从容——每天留出15分钟进行正念冥想,每周参加一次文体活动,让身体与心灵同步成长。四、致老师们:做青春麦田的守望者教育是一场温暖的遇见,更是一场向美而行的修行。在此,我想与全体教师共勉:(一)以匠心雕琢课堂本学期启动的“教学创新孵化器”,将为每位教师提供5000元专项经费,支持开发融合AI技术的互动课程。例如,语文组可尝试“虚拟诗人”教学,让学生通过对话AI理解诗词创作;地理组可利用元宇宙技术,带领学生“云游”全球自然奇观。(二)以爱心点亮心灵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星辰。当我们发现学生周记里的情绪波动,当我们留意到某个孩子突然沉默寡言,请不要吝啬那一句关心的话语、那一次温暖的陪伴。我校心理教师团队开发的“三分钟心理微辅导”技巧,已帮助127名学生缓解焦虑情绪,这样的微光,终将汇聚成照亮成长的星河。(三)以恒心引领成长教育是慢的艺术。当我们看到学生的进步不如预期时,请多一份耐心;当我们面对教学改革的挑战时,请多一份坚持。正如我校“青蓝工程”的师徒们,通过“双周同课异构”“每月教学反思会”,让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平均提升40%。这种传承与坚守,正是教育最动人的模样。五、家校社协同:构建成长共同体教育从来不是单打独斗。本学期,学校将推出三项举措深化协同育人:家长成长学院:每月举办“家庭教育工作坊”,邀请专家解读《家庭教育促进法》,分享青春期亲子沟通技巧;社会资源库:与市科技馆、博物馆共建“第二课堂”,开发《AI时代的公民素养》《非遗文化传承实践》等12门社会实践课程;成长合伙人计划:邀请家长志愿者参与“校园开放日”“午餐陪餐”等活动,让教育从“单向输出”变为“双向奔赴”。老师们、同学们,教育是一场向未来的远征。当我们在实验室观察晶体生长,在运动场挥洒汗水,在图书馆沉浸书香,我们其实是在青春的土壤里种下未来的种子。愿我们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共同培育出属于自己的参天大树!最后,衷心祝愿全体师生在新学年里身体健康、学业有成、阖家幸福!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