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第一中学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第一中学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介休一中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二开学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人员在距今5300—4600年的湖北屈家岭遗址发现多组规模庞大、因势而建的水利系统,还在很多红烧土残块中发现稻谷、稻壳痕迹。该遗址出土的生产工具以磨制石器为主,农业生产工具最多。以上考古发现( )
A.为确信先民生活富足提供了资料 B.说明新石器时代晚期阶级矛盾激化
C.证明屈家岭是最早的水稻种植地 D.反映新石器时代长江流域的农业发展
2.战国时期,由造车的车轮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已对圆有了相当的了解。《墨子》记载“中,同长也。”“中,心,自是往相若也”。其意为:圆心是同圆半径的辐辏点,圆心到圆周任一点的距离都相等。由此推知,墨家( )
A.以科学理论来认识客观世界 B.注重从实践中总结科学规律
C.超越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 D.脱离了富国强兵的时代需求
3.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成功地解决了财政危机,但这一政策遭到儒生们的质疑和反对,认为其“与民争利”,御史大夫桑弘羊则主张继续实行该政策,后来国家的总体施政并未发生较大变动。这反映了( )
A.盐铁官营不适合社会发展 B.儒学成为主流意识形态
C.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巩固 D.治国理政观念与时俱进
4.使职差遣是指临时派某官离开其原来的职守去任某事,事罢复命于中央。例如,唐朝时期,同平章事、同中书门下三品实质上具有使职的特点,吏、兵等部尚书或侍郎之类的官员带了这些头衔去政事堂办公。唐代的使职差遣制度( )
A.消除了腐败现象 B.体现了君主专制的需要
C.提高了行政效率 D.导致了冗官现象的出现
5.晚明时期,南方地区大量出刊茶书,内容也更为丰富,涵盖茶树繁殖、茶园管理、制茶技术、品茶茶具、茶馆等。据此推知,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
A.市井生活的多元需求 B.茶叶市场的繁荣发展 C.文化传播的民间驱动 D.印刷技术的显著进步
6.1880年天津水师学堂设立,有“开北方风气之先,立中国兵船之本”,其很快引起各国政府的关注。英美驻华领事向本国政府报告了天津水师学堂学生的选拔、课程训练以及成绩情况。据此推知,西方列强( )
A.介入晚清军事改革 B.积极维护在华利益 C.关注中国新式教育 D.注重收集中国信息
7.梁启超在《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提出:“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国闻报》同时译载重要政论及名著,如严复翻译的赫胥黎《天演论》等。可见这些报刊创办旨在( )
A.了解世界,实业救国 B.开启民智,呼吁变革
C.分析形势,倡导革命 D.传播新知,宣扬民主
8.1922年,中共党员在江西省安源煤矿建立补习学校,对工人开展宣传教育,课程内容除文化常识外,还向工人们讲述劳工辛苦做工却勉强糊口,而资本家靠剥削工人却可以坐享其成。宣扬劳工神圣,渐次唤醒工人们的阶级意识。中共党员的这些活动( )
A.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B.推动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C.适应了国民大革命的需要 D.使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9.1938年《新华日报》的发刊词:欲求抗战的最后胜利,欲求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之实现,其在今天和将来,除应加强我们内部的团结,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外,别无方法与途径。这是挽救时局和复兴中华的关键。这说明( )
A.加强国共合作具有必然性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C.中共是抗日中的中流砥柱 D.国民党企图破坏国共的合作
10.建国初期,在整个土地改革中,共有约7亿亩土地被分给了约3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并免除了土地改革前农民缴纳的地租,获得经济利益的农民约占全国农业人口的60%至70%。由此可知,这( )
A.彻底结束了我国土地私有制度 B.表明革命是取得胜利的保障
C.巩固了农村基层政权经济基础 D.带来农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
11.据国务院办公厅1991年的一份调查显示,广州市指令性计划工业产值仅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0.6%,市场调节部分占到77.6%。在社会零售商品总额中,市场调节价占80%。深圳、珠海则几乎没有了计划产品。这些调查数据表明(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B.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C.特区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先行者 D.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得到贯彻
12.公元前6世纪,建立起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继承了西亚传统的君土专制制度,地方实行行省制首次将西亚文明与北非文明统一起来。该帝国是( )
A.波斯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帝国 D.拜占庭帝国
13.11世纪后,欧洲的国王和城市市民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联合,国王颁布特许状赋予城市自治权,城市可以设立自己的议会、法庭和行政机构,选举自己的官员。这一状况( )
A.基于民族国家的形成 B.表明王权至上地位确立
C.冲击了原有社会结构 D.体现新兴资产阶级要求
14.新航路开辟后,各种新的商业组织在欧洲纷纷出现,如股份公司、期货贸易、近代商品交易所和证券交易所等。这表明( )
A.价格革命影响西欧社会 B.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新变化
C.工业资产阶级地位上升 D.经济活动领域出现商业革命
年代 1870 1896-1900 1913
比例 78% 74% 72%
15.下表为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由表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
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B.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C.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16.下表反映的是1959年美苏两国依据文化交流协议,举办国家展览的情况。这表明( )
展览国 展览地点 主要展品
美国 莫斯科 食品、服装、体育用品、书籍、音响设备
苏联 纽约 喷气式飞机、拖拉机、汽车、水力发电装置
A.美苏间意识形态斗争逐渐淡化 B.美国的物质文化更具有吸引力
C.美苏冷战由军事转向经济领域 D.文化交流成为冷战渗透的方式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明清时期,棉布是农民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在家庭中“四时可纺织”“七岁女七十岁妪皆可纺”;除自用外,棉布还可在市场出售,在一些地区出现了专门的纺户和织户,纺户纺纱出售,织户买纱织布。据研究,明清时期布产量远超英国工业革命早期,但直到鸦片战争前,棉纺织生产始终停留在家庭手工业阶段,并未发现棉纺织手工工场。
——摘编自《中国经济通史》等
材料二 随着家庭纺织业的繁荣,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形成众多市镇。这些新型市镇接近农村,服务于家庭手工业生产发挥了商品集散中心的作用,促进了地区间的经济分工与合作。其中一些大型市镇,发展为与传统“郡县城市”不同的“工商城市”,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潮流和趋向;在人口、城区规模以及工商业水平上,毫不逊色于中古西欧的自治城市;开辟了一条中国封建城市发展的新道路,不过,到鸦片战争前夕,世界级大城市大多位于欧洲与美洲。
——摘编自《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内容,概括中国明清时期与近代英国在棉纺织业发展上的不同路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内容,参照西欧城市化历程,说明中国明清时期市镇发展的状况。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晚清时,黄河、永定河等水患严重。1882年,李鸿章尝试使用西方机器船治河,清淤疏浚效果不佳,清廷批示,此机器船“起泥不灵,看来竟是废物,嗣后毋庸购买”。1886年,醇亲王等人又以现用船只“笨滞无力”为由,奏请“购造试办”西方机器船,若用来拖带传统刷沙工具,可“事半功倍”;清廷允准。山东巡抚购买西方机器船,并委托国内船厂仿造。1898年,西方专家受邀考察勘测黄河河道,提出水土保持等整体治河方案,清政府未予采用。
——摘编自《再续行水金鉴》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水利事业,逐步形成比较完整、大中小相结合的水利工程系统。1951年作为建国初期重大水利工程之一的官厅水库建设开始启动。刚刚获得解放的劳动人民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水库建设当中,轮番工作,昼夜不停;在中央统一调配下,各地迅速支援大型机器设备和钢筋、水泥等材料。1954年官厅水库竣工,基本解决了长期危害永定河两岸人民的水患;此后又在提供生产生活用水以及水力发电、生态环保和旅游开发等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新中国成立十年北京市水利建设成就史料》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内容,简析清政府治河时对西方技术的尝试及其态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内容,以官厅水库建设为例,概述建国初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特点。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1866年,总理衙门令派出游历之人,“沿途留心,将该国一切山川形势、风土人情随时记载,带回中国,以资印证”。
晚清中国人的海外旅行及写作,小则增广见闻,备述异国风情,大则察考制度。推动社会进步,甚至改造思想、知识,重绘世界之图景。
——摘编自《异域与新学:晚清海外旅行写作研究》
材料二 旅行可使国人于国内各地山川之形势,人物之分布与国防之重要,一一有正确之了解,就国家方面,旅行可联络感情,把爱一乡的观念,扩大到爱整个的国家。此外,我们应于欣赏山水之余,关怀前贤往哲之嘉言懿行,所以游西于湖,应联想岳武穆的精忠。
——摘编自抗战时期的《旅行杂志》
材料三 每一个旅行者都将是祖国开发的一员。旅行团的组织是要把过去只有少数人享有的旅行权利扩张到广大的社会阶层中去。农村和工厂的劳动英雄会有交换旅行。团体旅行充实了集体生活的内容,对于新中国的人民教育,具有深刻的意义。
——摘编自1950-1951年的《旅行杂志》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不同时期国人对旅行功能的认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针对问题(1)得出的认识,联系时代特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一个城市或地区举办重大赛事,都会在开幕式中展示其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2021年9月,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在陕西省省会西安举行,开幕式包括序曲和“民族根”“延安魂”“中国梦”3个篇章,展示了黄帝陵、秦兵马俑、大唐盛世、丝绸之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延安精神、新中国建立、科技兴国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
选择你熟悉的国内某一城市或地区,围绕其近现代历史的发展,为该地重大赛事开幕式的筹办,拟定一个历史主题,举出与该主题相关的具体史实并予以说明。(要求:主题明确;提供至少三个相关的近现代历史史实,具体准确;说明完整清楚,观点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